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协同创新的战略平台,构建职业教育的新视域。以航空产业内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从收集、归纳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到根据这些要求与标准来制定实践教学的项目;从理论知识教学体系着手,抓住与实际行业关联度高的要点。使行业需要的技能标准与要求,通过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知识体系对接并实现变换互通。
【关键词】协同创新视域;职业技能标准;实践教学內容;实践教学项目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4AZY006, 课题名称: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飞机维修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源于理论知识体系,服务于课堂教学,它借鉴工厂企业的一些实际情景来帮助教师授课,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学习中遇到的比较抽象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没有被作为必备的要素去刻意培养,仅仅是理论知识体系学习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协同创新的视域下,实践教学环节有了完全不同的定位,它既要全面接纳来自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站在行业企业的角度重新审视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又要回归到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学视角,让实践教学项目有强劲的理论支撑,并且有源源不断的知识输送到这些教学项目中来。实践教学环节成了联系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桥梁,使二者能够实现多方位的互通互联。协同创新的平台提供了新的视域,在这个视域下研究实践教学内容的构成,会有更高更远的视野。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索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构成。
一、协同创新平台上的新视域
建立产业联盟,聚焦行业企业及职业教育的目光,共同来商讨合作共赢,并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拓展各方的视野,达到行业资源共享,行业规范开发,确保优势互补,协同提升,实现产业与职业教育共同繁荣的愿景。这里以航空产业为例,自2013年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航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来,整个产业的视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协同创新中心能够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内部可以分解的一些彼此相关的基本要素列举出来,寻找资源共享的单元。
(一)产业职业技能标准汇集
有了协同创新的平台,航空产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领域中的职业技能要求和等级可以在协同创新的框架内汇集,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后,可以整理成比较完整的产业内部的职业技能标准。从产业的各个单元进行归类整理,整个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标准就可以系统地生成。产业内部岗位技能要求也可以分门别类,形成序列。
(二)职业技能标准及岗位能力的“共性”与“个性”
一个产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产业内部的岗位技能要求有很多类型类别,根据实际需要,做同类合并。把经典的、常用的岗位职业技能与特殊的岗位技能分类整理,得出一些有共同特点的标准。每个单元每道工序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抓住这些共同特点,再认真把握各个环节的特殊特征,就能把握产业的职业技能标准的共性与个性,为职业教育通向具体的产业(这里指航空产业)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成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纽带
当产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形成初步标准之后,作为产业后盾的职业教育就有了十分明确的目标,职业教育的每一个单元或者说细节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和瞄准职业技能标准,为职业能力的生成制备条件,产生推动。通过实践教学的系列项目,包括原理验证性实验,动手制作小产品,走进实训场所亲历生产环节,参与顶岗实习等项目的逐步推进,可以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很好地联系起来。长沙航空职院就是在这个方面抢占了先机,率先把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协同创新平台与企业的技能需求联系起来,逐步走向融合,实现航空产业与航空职业教育的合作共赢,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契机,得到各方称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打破传统的仿本科教学的学科体系模式
高职教育改革一直是在仿本科教育的模式中进行的,一些高职高专的教材就是压缩的本科教学内容、删减的本科教科书。由于没有全面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与素质跟本科学生之间的实际差距,故导致了教与学与用的严重脱节,其效果不言而喻。况且一些本科院校因为就业与科研的需要,教学重心早已开始向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方向迈进。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更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模式,跳出教育脱离行业实际需要的怪圈。航空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使航空职业教育的发展迈出了重大步伐。
二、新视域下行业技能标准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框定
早些年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之间,就是两个隔着一座山的不同行业,彼此的深层互补与需求无法展开,更难以深度融合。其间的原因就是缺乏交流的平台、互相映衬的视域,也无法搭建更为宽广的互通的桥梁,只能在表层做些接触,根据条件的成熟程度,做些支离破碎的零散的细节合作,难以开拓,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就是没有来自实际行业的具体引领,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发展的引擎。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是不容置疑的共识。要怎么样去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有效措施?这就是高职教学模式应该面对的紧迫问题。我个人认为,确立高职教学的新模式,源头应该在各行业各个经济实体的工作单元,它能告诉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需要哪些职业技能。从众多的岗位群里提取有共性的可以通用的内涵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将特殊的有行业特色的内容分解到不同的专业方向,可以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以两方面的能力提升为主线,打造高职教育的新模式。驱动专业教师向行业靠拢,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攀登的层次,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潜力。
(一)引入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指导实践教学项目设置
有了来自产业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在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时,就等于有了非常明确的标靶,只要我们在职业技能的标准体系引导下,抓住关键的要素,准确全面科学地设置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就不会偏移方向,就能够跟着产业的大方向发展,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真实性和可造就性。 (二)修正实践教学项目,充实技能训练细节
产业行业的岗位能力是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看似五花八门的岗位,实际的工作能力要求还是有分布规律和等级层次的。根据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共性要求,结合这些职业能力的个性特点来不断修正实践教学项目的整体设置及细节要求,使实践教学的内涵与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交织更加紧密,融合得更加深入。这样,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会稳步提升。
(三)促使实践教学项目与产业的融合
在职业技能标准指引下设置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实践教学项目的落实实现技能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把职业教育与具体行业的距离拉近,真正为行业培养可以造就的人才,缩短人才成长的周期,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促使企业与职业教育部门达到双赢,融合渐入佳境。
(四)跟随行业动态给实践教学项目及时注入新元素
产业行业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更新或发展都会首先对岗位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种变化是不会终止的,并且会越来越紧凑,越来越密集。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项目,不能抱着“老皇历”,满足于一时的合拍与协调,要不断给旧项目注入新的技能元素,迫使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同步前进 ,不能拉开太远的距离。脱离动态的融合,会削弱职业技能的培养能力。
三、实践教学项目与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对应
(一)理论知识体系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支撑
实践教学项目的确立,光有职业技能标准的引领还不够,还要有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支撑。理论知识为实践教学项目提供养分,使其茁壮成长,从而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形成。
(二)理论知识体系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指导
理论知识体系与产业行业中的核心技术、工艺水准、管理技巧等息息相关,很多技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理论知识体系。用理论知识体系去指导实践教学项目更具科学性。
(三)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技能要素的交汇
理论知识通过分门别类的整理成为一个个独立体系,但仍保持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职业技能要素构成企业行业人力资源的基本架构,这些要素与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形成对应,共同把设计成果通过必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转化为产品,实现商业价值的增长。因此,知识体系与职业要素的结合会对工艺的改良和设备的改进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实现产品质量与产量的飞跃。在实践教学项目中融入来自企业的职业要素,不断采集理论知识体系的知识要点,会使我们的职业能力提升得更快。
(四)理论知識体系自学能力的提升
理论知识体系知识含量非常丰富,在高职学习期间的时间与精力都非常有限,如果过度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与详尽,实际操作与训练的时间必然会被削减,学生精力也会不济。为了保证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强度,又不过度删节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容,只有提高学生自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才能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告知获取知识信息与数据的途径,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寻找理论依据,索求相关资料与数据。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知识是教不完的,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到了职业岗位上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都会有应对的方法,能少走好多弯路,给学生铸起强大的自信。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能保证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时间与精力。
四、以航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探讨产业职业技能标准及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融合
(一)航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标准的构建
1.深入航空电子产业的一些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利用协同创新的平台,架构从产业到职业教育的视域。选择航空电子产业的相关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注意该企业在航空电子行业中的典型性、层次性和代表性。例如选择一家生产航空用的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企业,一家生产航空用的印制电路板为主的企业,一家生产航空电子整机设备为主的企业,还有以生产航空电子智能控制器件为主的与其他行业配套的高科技企业作为研究的主体,分析该行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分析该行业中岗位及岗位群的分布规律
从原材料的采购、筛选、抽检到仓储,从原材料的分发、预加工、成型到安装、焊接,从对线路板的清理、检验,到调试组装;从总装、总调试、总检测到包装入库,从物流、销售到售后服务,从产品研发、市场预测、生产及工艺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到下一轮的新产品开发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岗位来支撑,这些岗位群的分布就是为了产品的顺利出厂,站在这些岗位群里的工人就是具备了某些专业技能的支点资源。以这种能初步胜任工作的技能水平为标准来衡量整个行业的需求,来指导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
3.完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模块
除专业技能有培养目标之外,综合能力也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其中应该包括职业道德水平、做人的节操、对外交往的能力、自学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果断处理事件的能力……这些要求其实也是其他专业所必需的。
4.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标准的动态策略
经济实体中岗位及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技能标准也会跟随这种发展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岗位之间的动态对应。例如在印刷电路板制造企业,早些年大多数企业生产单面板、双面板,后来又被多层板取代,如果这时候还是只能培养学生做单面板或双面板,学生上岗后就会发觉我们的教育滞后了,还得重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能。专业技能培养要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快速的调整,以便及时跟进。
(二)航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根据产业岗位职业技能标准设置教学项目
现代教学手段虽然多种多样,但技能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也不丰满。我们根据航空电子技术行业的特点可以多设置如下的一些实践教学项目。 项目一: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验证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等定律的验证,实际单元电路参数的联结与计算。
项目二: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训。例如,晶体管基本放大原理及应用电路,集成电路的电源供给,信号传递及控制单元,液晶显示原理、数码的显示原理、电子枪的扫描原理等的操作与运用。
项目三:电子元器件的筛选及电路的测量与调试能力培养。在这个项目内,可以结合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知识、基本工具的原理及基本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技巧进行综合操练。选取一些经典电路,例如,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電路,对选频、本振、混频、检波、放大电路的参数及波形进行测试,培养调试技能。
项目四:电子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能力培训。保持与工厂企业的联系,有新技术、新工艺产生就尽快纳入实践教学项目。
项目五:电子产品的初步开发与设计能力培养。电子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灵感来自市场需求。多收集市场信息,在平时的生活实际中多观察,多思考寻求需要的目标信息,把方便生产生活作为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源头,培养并启迪这方面的思维。
项目六:电子技术与其他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培训。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与其他行业相结合,技术含量能得到提升,经济价值非常有潜力。航空电子技术是在民用电子技术基础上提炼出更高稳定性、可靠性的特殊行业,要求学生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达到行业的要求。注重在这个方向扩展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这些项目的开展,不是单纯地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或制作几个简单的电子产品就可以完成的,每个项目都承担着职业技能的分解目标,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紧密相连,是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互通桥梁。
我们只有理清了这个思路,才会看准症结所在,才会在关键的部位着力,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处于实际工作岗位与具体教学项目之间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就是这场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就会彻底扭转目前某些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际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曾祥远,聂路.面向福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J].创新人才教育,2015 (01) :91-94.
[2]冉超.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同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5(06):87.
【关键词】协同创新视域;职业技能标准;实践教学內容;实践教学项目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14AZY006, 课题名称: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飞机维修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源于理论知识体系,服务于课堂教学,它借鉴工厂企业的一些实际情景来帮助教师授课,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学习中遇到的比较抽象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没有被作为必备的要素去刻意培养,仅仅是理论知识体系学习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在协同创新的视域下,实践教学环节有了完全不同的定位,它既要全面接纳来自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职业技能培养标准,站在行业企业的角度重新审视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又要回归到理论知识体系的教学视角,让实践教学项目有强劲的理论支撑,并且有源源不断的知识输送到这些教学项目中来。实践教学环节成了联系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桥梁,使二者能够实现多方位的互通互联。协同创新的平台提供了新的视域,在这个视域下研究实践教学内容的构成,会有更高更远的视野。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索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构成。
一、协同创新平台上的新视域
建立产业联盟,聚焦行业企业及职业教育的目光,共同来商讨合作共赢,并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拓展各方的视野,达到行业资源共享,行业规范开发,确保优势互补,协同提升,实现产业与职业教育共同繁荣的愿景。这里以航空产业为例,自2013年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航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来,整个产业的视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协同创新中心能够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内部可以分解的一些彼此相关的基本要素列举出来,寻找资源共享的单元。
(一)产业职业技能标准汇集
有了协同创新的平台,航空产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领域中的职业技能要求和等级可以在协同创新的框架内汇集,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后,可以整理成比较完整的产业内部的职业技能标准。从产业的各个单元进行归类整理,整个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标准就可以系统地生成。产业内部岗位技能要求也可以分门别类,形成序列。
(二)职业技能标准及岗位能力的“共性”与“个性”
一个产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产业内部的岗位技能要求有很多类型类别,根据实际需要,做同类合并。把经典的、常用的岗位职业技能与特殊的岗位技能分类整理,得出一些有共同特点的标准。每个单元每道工序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抓住这些共同特点,再认真把握各个环节的特殊特征,就能把握产业的职业技能标准的共性与个性,为职业教育通向具体的产业(这里指航空产业)做好扎实的前期准备。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成为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纽带
当产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形成初步标准之后,作为产业后盾的职业教育就有了十分明确的目标,职业教育的每一个单元或者说细节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和瞄准职业技能标准,为职业能力的生成制备条件,产生推动。通过实践教学的系列项目,包括原理验证性实验,动手制作小产品,走进实训场所亲历生产环节,参与顶岗实习等项目的逐步推进,可以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很好地联系起来。长沙航空职院就是在这个方面抢占了先机,率先把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协同创新平台与企业的技能需求联系起来,逐步走向融合,实现航空产业与航空职业教育的合作共赢,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契机,得到各方称道,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四)打破传统的仿本科教学的学科体系模式
高职教育改革一直是在仿本科教育的模式中进行的,一些高职高专的教材就是压缩的本科教学内容、删减的本科教科书。由于没有全面考虑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与素质跟本科学生之间的实际差距,故导致了教与学与用的严重脱节,其效果不言而喻。况且一些本科院校因为就业与科研的需要,教学重心早已开始向提高实际动手能力的方向迈进。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教育更应该有一个全新的模式,跳出教育脱离行业实际需要的怪圈。航空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使航空职业教育的发展迈出了重大步伐。
二、新视域下行业技能标准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框定
早些年的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之间,就是两个隔着一座山的不同行业,彼此的深层互补与需求无法展开,更难以深度融合。其间的原因就是缺乏交流的平台、互相映衬的视域,也无法搭建更为宽广的互通的桥梁,只能在表层做些接触,根据条件的成熟程度,做些支离破碎的零散的细节合作,难以开拓,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究其根本,就是没有来自实际行业的具体引领,没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发展的引擎。
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是不容置疑的共识。要怎么样去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有效措施?这就是高职教学模式应该面对的紧迫问题。我个人认为,确立高职教学的新模式,源头应该在各行业各个经济实体的工作单元,它能告诉学生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时需要哪些职业技能。从众多的岗位群里提取有共性的可以通用的内涵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将特殊的有行业特色的内容分解到不同的专业方向,可以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以两方面的能力提升为主线,打造高职教育的新模式。驱动专业教师向行业靠拢,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具体,更加具有可攀登的层次,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潜力。
(一)引入行业职业技能标准指导实践教学项目设置
有了来自产业行业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在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时,就等于有了非常明确的标靶,只要我们在职业技能的标准体系引导下,抓住关键的要素,准确全面科学地设置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就不会偏移方向,就能够跟着产业的大方向发展,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真实性和可造就性。 (二)修正实践教学项目,充实技能训练细节
产业行业的岗位能力是企业内部对人力资源的基本要求,看似五花八门的岗位,实际的工作能力要求还是有分布规律和等级层次的。根据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共性要求,结合这些职业能力的个性特点来不断修正实践教学项目的整体设置及细节要求,使实践教学的内涵与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交织更加紧密,融合得更加深入。这样,学生的职业技能就会稳步提升。
(三)促使实践教学项目与产业的融合
在职业技能标准指引下设置实践教学项目,通过实践教学项目的落实实现技能提升。这样的教学模式把职业教育与具体行业的距离拉近,真正为行业培养可以造就的人才,缩短人才成长的周期,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促使企业与职业教育部门达到双赢,融合渐入佳境。
(四)跟随行业动态给实践教学项目及时注入新元素
产业行业始终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技术更新或发展都会首先对岗位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种变化是不会终止的,并且会越来越紧凑,越来越密集。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项目,不能抱着“老皇历”,满足于一时的合拍与协调,要不断给旧项目注入新的技能元素,迫使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同步前进 ,不能拉开太远的距离。脱离动态的融合,会削弱职业技能的培养能力。
三、实践教学项目与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对应
(一)理论知识体系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支撑
实践教学项目的确立,光有职业技能标准的引领还不够,还要有理论知识体系作为支撑。理论知识为实践教学项目提供养分,使其茁壮成长,从而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形成。
(二)理论知识体系对实践教学项目的指导
理论知识体系与产业行业中的核心技术、工艺水准、管理技巧等息息相关,很多技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理论知识体系。用理论知识体系去指导实践教学项目更具科学性。
(三)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技能要素的交汇
理论知识通过分门别类的整理成为一个个独立体系,但仍保持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职业技能要素构成企业行业人力资源的基本架构,这些要素与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知识点形成对应,共同把设计成果通过必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转化为产品,实现商业价值的增长。因此,知识体系与职业要素的结合会对工艺的改良和设备的改进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实现产品质量与产量的飞跃。在实践教学项目中融入来自企业的职业要素,不断采集理论知识体系的知识要点,会使我们的职业能力提升得更快。
(四)理论知識体系自学能力的提升
理论知识体系知识含量非常丰富,在高职学习期间的时间与精力都非常有限,如果过度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与详尽,实际操作与训练的时间必然会被削减,学生精力也会不济。为了保证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强度,又不过度删节理论知识学习的内容,只有提高学生自学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才能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告知获取知识信息与数据的途径,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寻找理论依据,索求相关资料与数据。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主动性,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知识是教不完的,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到了职业岗位上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都会有应对的方法,能少走好多弯路,给学生铸起强大的自信。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能保证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时间与精力。
四、以航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探讨产业职业技能标准及专业实践教学项目的具体融合
(一)航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标准的构建
1.深入航空电子产业的一些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
利用协同创新的平台,架构从产业到职业教育的视域。选择航空电子产业的相关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注意该企业在航空电子行业中的典型性、层次性和代表性。例如选择一家生产航空用的电子元器件为主的企业,一家生产航空用的印制电路板为主的企业,一家生产航空电子整机设备为主的企业,还有以生产航空电子智能控制器件为主的与其他行业配套的高科技企业作为研究的主体,分析该行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分析该行业中岗位及岗位群的分布规律
从原材料的采购、筛选、抽检到仓储,从原材料的分发、预加工、成型到安装、焊接,从对线路板的清理、检验,到调试组装;从总装、总调试、总检测到包装入库,从物流、销售到售后服务,从产品研发、市场预测、生产及工艺管理、财务及人力资源的管理到下一轮的新产品开发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岗位来支撑,这些岗位群的分布就是为了产品的顺利出厂,站在这些岗位群里的工人就是具备了某些专业技能的支点资源。以这种能初步胜任工作的技能水平为标准来衡量整个行业的需求,来指导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
3.完善综合能力培养目标模块
除专业技能有培养目标之外,综合能力也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其中应该包括职业道德水平、做人的节操、对外交往的能力、自学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果断处理事件的能力……这些要求其实也是其他专业所必需的。
4.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标准的动态策略
经济实体中岗位及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技能标准也会跟随这种发展发生改变,从而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岗位之间的动态对应。例如在印刷电路板制造企业,早些年大多数企业生产单面板、双面板,后来又被多层板取代,如果这时候还是只能培养学生做单面板或双面板,学生上岗后就会发觉我们的教育滞后了,还得重新学习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能。专业技能培养要跟随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快速的调整,以便及时跟进。
(二)航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根据产业岗位职业技能标准设置教学项目
现代教学手段虽然多种多样,但技能训练的方式比较单一,内容也不丰满。我们根据航空电子技术行业的特点可以多设置如下的一些实践教学项目。 项目一: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验证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戴维南等定律的验证,实际单元电路参数的联结与计算。
项目二:电子技术基本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训。例如,晶体管基本放大原理及应用电路,集成电路的电源供给,信号传递及控制单元,液晶显示原理、数码的显示原理、电子枪的扫描原理等的操作与运用。
项目三:电子元器件的筛选及电路的测量与调试能力培养。在这个项目内,可以结合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知识、基本工具的原理及基本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技巧进行综合操练。选取一些经典电路,例如,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電路,对选频、本振、混频、检波、放大电路的参数及波形进行测试,培养调试技能。
项目四:电子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能力培训。保持与工厂企业的联系,有新技术、新工艺产生就尽快纳入实践教学项目。
项目五:电子产品的初步开发与设计能力培养。电子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灵感来自市场需求。多收集市场信息,在平时的生活实际中多观察,多思考寻求需要的目标信息,把方便生产生活作为产品开发与设计的源头,培养并启迪这方面的思维。
项目六:电子技术与其他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培训。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与其他行业相结合,技术含量能得到提升,经济价值非常有潜力。航空电子技术是在民用电子技术基础上提炼出更高稳定性、可靠性的特殊行业,要求学生在这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才能达到行业的要求。注重在这个方向扩展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这些项目的开展,不是单纯地做几个简单的实验或制作几个简单的电子产品就可以完成的,每个项目都承担着职业技能的分解目标,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紧密相连,是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互通桥梁。
我们只有理清了这个思路,才会看准症结所在,才会在关键的部位着力,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处于实际工作岗位与具体教学项目之间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就是这场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全面地推进这项工作,就会彻底扭转目前某些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际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曾祥远,聂路.面向福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J].创新人才教育,2015 (01) :91-94.
[2]冉超.高职院校工业设计类专业基于校企合作的“共同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5(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