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门教育面对的是特殊青少年群体,他们在以往生活经历中因为各种原因,或缺少家庭关爱、或缺少感恩情怀、或缺少真诚相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对于专门学校的学生具有独特作用;一方面可以矫治他们以往扭曲的心理,让其情感世界充满正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保证实现专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目标。总之,情感教育在专门教育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通过情感教育使课堂氛围变得更感性。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情感表达方式,使学生融合到文章表达的情感意境中去;做好情感意境的创设和应用,对促进问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专门教育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国家教育体系中赋予专门教育更加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具有独特作用,在专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创设情感意境,积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体验和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状态。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功能,更有效地让学生之间交流真实情感,促进对他们进行信任意识、协作精神的培养。实践表明,在专門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纠正他们以往扭曲的心理,让其情感世界充满正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保证实现专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目标。
一、突出教学过程中各个角色情感的表达与融合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无不表达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探寻这种情感要求我们全面、缜密地解析作品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详实的情感历程和现实的写作背景,做到此点,教师应该率先剖析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所表达的情感中;接着运用这种感情触动学生、教育学生与感染学生,进而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同时抓住语文课程教学具体内容中的作者和文中角色情感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不断丰富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教师、学生、作者及文中角色的情感表达与融合。同时,专门教育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熏陶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交流能力。
二、充分挖掘情感表达强烈语文教学资源
在专门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相对于普通教育,专门教育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对学生人文教育,而其中的情感教育最为重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文章时,对于情感表达强烈的文章更能达到效果。中学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有很多名篇佳作,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为专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的情感资源。学生在学习这些情感表达强烈的名篇佳作时,更容易形成情感共鸣。比如在教授朱德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这些表达浓厚情感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文章内容深入挖掘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资源,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家庭体验和感受父爱、母爱的神圣;又如在学习一些表达浓厚感恩情怀的文章及章节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感恩的对象,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三、创设情感意境,结合现实经历培养和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在专门教育语文教学中,课堂创设情感意境是培养学生人格情感的重要渠道,对于这类情感世界相对弱势的特殊青少年群体,对他们生活经历的剖析,也能够找到情感教育的突破点。为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与鼓励学生自主流露情感,让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段落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我们日常生活流露表达出的情感真实丰富,教学中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教授《背影》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时,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几句话虽然说所使用的语言比较平常,但寥寥数语却可以表达出一对父子间深深的情感。为此,教师在这里时可以和学生这样交流:“我们的父母未来一家人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难免会这样离别我们外出打工!我们送别他的时候,何尝不是这一幕呢?但父母又怎么不会想时时刻刻陪在我们身边呢?”这句提问可以让学生真切地回想起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对待自己、关心自己的真实场景,进而切实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这种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课文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亲人的情感。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与刺激学生的内在的情感源泉,使学生能够在角色扮演中身临其境、引发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情感建立和发展。
四、让学生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写作表达情感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专门教育所面对的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在赋予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上更要耐心细致、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对于学生的写作要求要回归写作的根本: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对于习作的要求,我们不屑于要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多么优美的语句、多么严谨的框架结构,重点在于他们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表达对于事物真实的情感理解。同时,对于一些的确能够表达强烈其情感、又与当时学生真实情感相吻合的优美词句,我们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对于专门教育体系的特殊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很不错了。笔者的学生每周写周记,有的学生择抄部分书目中词句,阅读之前或之后找他谈心,往往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正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在专门教育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按照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内容实施延伸性训练,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逐步树立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情感世界。通过开展一些给父母的一封信、给亲人寄贺卡等这样一些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对亲人朋友的情感依赖。
总之,专门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文学作品中去,要把作品与学生的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等方式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感。教师还要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教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搭起情感交融的桥梁,激发学生对情感世界的不断求索,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关键词:专门教育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新时代国家教育体系中赋予专门教育更加重要而特殊的使命,其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于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具有独特作用,在专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创设情感意境,积极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体验和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状态。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功能,更有效地让学生之间交流真实情感,促进对他们进行信任意识、协作精神的培养。实践表明,在专門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纠正他们以往扭曲的心理,让其情感世界充满正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保证实现专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情感教育目标。
一、突出教学过程中各个角色情感的表达与融合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无不表达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探寻这种情感要求我们全面、缜密地解析作品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详实的情感历程和现实的写作背景,做到此点,教师应该率先剖析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所表达的情感中;接着运用这种感情触动学生、教育学生与感染学生,进而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同时抓住语文课程教学具体内容中的作者和文中角色情感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思考问题,不断丰富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情感体验,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教师、学生、作者及文中角色的情感表达与融合。同时,专门教育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浓厚的情感教学氛围。一方面可以向学生熏陶丰富的情感,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交流能力。
二、充分挖掘情感表达强烈语文教学资源
在专门教育中,语文学科的教学资源从来不是千篇一律,相对于普通教育,专门教育的语文教学更重视对学生人文教育,而其中的情感教育最为重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文章时,对于情感表达强烈的文章更能达到效果。中学语文教材所收录的文章有很多名篇佳作,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这些为专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提供的情感资源。学生在学习这些情感表达强烈的名篇佳作时,更容易形成情感共鸣。比如在教授朱德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这些表达浓厚情感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文章内容深入挖掘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资源,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家庭体验和感受父爱、母爱的神圣;又如在学习一些表达浓厚感恩情怀的文章及章节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感恩的对象,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目标。
三、创设情感意境,结合现实经历培养和激发学生内心情感
在专门教育语文教学中,课堂创设情感意境是培养学生人格情感的重要渠道,对于这类情感世界相对弱势的特殊青少年群体,对他们生活经历的剖析,也能够找到情感教育的突破点。为此,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与鼓励学生自主流露情感,让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段落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我们日常生活流露表达出的情感真实丰富,教学中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进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教授《背影》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时,作者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几句话虽然说所使用的语言比较平常,但寥寥数语却可以表达出一对父子间深深的情感。为此,教师在这里时可以和学生这样交流:“我们的父母未来一家人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难免会这样离别我们外出打工!我们送别他的时候,何尝不是这一幕呢?但父母又怎么不会想时时刻刻陪在我们身边呢?”这句提问可以让学生真切地回想起自己的父母在生活中对待自己、关心自己的真实场景,进而切实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关爱。这种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课文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亲人的情感。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挖掘与刺激学生的内在的情感源泉,使学生能够在角色扮演中身临其境、引发情感共鸣,促进学生情感建立和发展。
四、让学生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写作表达情感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专门教育所面对的学生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教师在赋予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上更要耐心细致、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对于学生的写作要求要回归写作的根本: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对于习作的要求,我们不屑于要有多么华丽的辞藻、多么优美的语句、多么严谨的框架结构,重点在于他们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及表达对于事物真实的情感理解。同时,对于一些的确能够表达强烈其情感、又与当时学生真实情感相吻合的优美词句,我们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对于专门教育体系的特殊学生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很不错了。笔者的学生每周写周记,有的学生择抄部分书目中词句,阅读之前或之后找他谈心,往往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正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在专门教育语文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按照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内容实施延伸性训练,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下,逐步树立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情感世界。通过开展一些给父母的一封信、给亲人寄贺卡等这样一些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对亲人朋友的情感依赖。
总之,专门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文学作品中去,要把作品与学生的情感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多媒体等方式熏陶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本身所含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情感。教师还要联系现实,引导学生激发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教师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搭起情感交融的桥梁,激发学生对情感世界的不断求索,从而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