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归去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FA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西方现代文明影响下,在全球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古典文明正面临着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机。如何充分认识中学古诗文教学对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消除学生学习古代文化经典的恐惧心理,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如何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致,培养学生的"文化感觉",是当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感觉;传承文明
  中国分类号:I253.4
  历史留给中国太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气势恢宏的长城,古朴别致的吊脚楼,诗情画意的小桥流水,瑰丽神奇的剪纸艺术,秦砖汉瓦,名筑古村,唐诗宋词......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为民族认同提供了精神家园,成为海内外华人的"中国元素"。从各大大洲唐人街的"牌楼",到引人注目的"唐装";从南非华人聚集区的"寺庙",到遍布全球的华人餐馆,乃至"《孙子兵法》热""新儒家学派"的出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1、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与出现的希望
  社会环境的改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我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端午节、重阳节等一系列中国传统佳节被人们淡忘,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形式却在中国大地愈演愈烈,人们不去领略"龙舟大赛"的豪壮气势,却沉浸于"玫瑰花下"的缠绵低语;不去体味"插萸登高"的思乡思亲,却一味追求"西方圣诞"的浪漫温馨......处于教育关键时期的高中生,由于受到当下漫画游戏、暴力影视、时尚文化、快餐文化、西方文化等等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产生强烈的轻视、漠视甚至敌视。
  所幸的是有识之士强烈呼吁,且将传统文化的拯救措施落到了实处:学生可以在课本及教辅资料上读到更多古诗词,在图书馆或书店书城看到中国古典名著满架满台,一些优秀期刊如《新读写》、《当代学生》每期都在介绍、鉴赏古诗文作品,中国"汉字书写比赛"正火热上演,高考试题也增加了"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这样的氛围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与希望并存,现实与传统并存。
  2、古诗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感觉"
  所谓"文化感觉"是一条连接起历史与现实,连接起个人、社会并扩展到大自然的"感觉系带"。现代人"接受"古典诗词,实际上就是在"接受"一种内涵丰富、立身安命的"心理文化感觉"。语文学科因为特定的文化教育特征,它的最终成果应该表现在所培养的对象能够形成民族文化所期待的"人"的综合感覺,具有作为"人"的鲜明素质。中华文化的精品---古代诗文就是积淀着这种最好感觉的、用以培育人、给人打底的好材料。
  3、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方法
  在我国浩渺的传统文化江海中,古代诗文就像一颗明亮纯洁的珍珠,高贵典雅。怎样在古诗文教学中使维系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不在历史的洪流中消亡,能在当代中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呢?现将本人尝试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3.1教师演唱歌曲激趣。学生大多数对于流行音乐的接受程度较高,有些流行歌曲也因采用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为词,谱上带有现代感的乐曲而成为富有时代感的歌曲,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于是,我就"投学生所好",将流行音乐"渗透"到古诗文的教学中。学《诗经》时,我先给学生演唱由《蒹葭》改编的电视剧《在水一方》主题曲,柔美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意境让学生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在学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一剪梅》时,我也演唱了词作同名曲,学生通过哀婉的旋律、凄美的情感领会了词作的主旨。学生因为爱唱流行歌曲不知不觉把这些诗词给背了出来,而且丝毫不见痛苦,乐在其中。学生与古诗文原本遥远的心灵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有了明显提高。
  3.2学生课前轮流鉴赏诗词,提高品评能力
  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的意义有了认同,教师通过努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还远不是古诗文学习的"好之者"和"乐之者"。古诗文学习如果仅停留在字词句的操练,少了诵读,就没了感悟;少了赏析,就缺了品味。我在之前的古诗文教学中注重示范性,注重鉴赏诗词的方法技巧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让学生模仿老师上台讲解课内诗词,教师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后,指出不足,并再次示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轮流给全班同学在课前讲解一首经过精心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诗作。学生事先做了充分准备、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鉴赏过程中或提问,或讲解,或设置悬念,讲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他们从诗词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情感表达、主旨表现、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并能知人论世,全面深刻分析鉴赏。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诗歌的感悟,也提高了鉴赏水平,学生在长期积累中不再畏惧古诗文,形成了人人能诵读、人人能品评的良好势头。
  3.3办家乡传统文化小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及热爱
  湘西各地的民俗风情、方言服饰、建筑饮食等极具特色,部分学生家乡属少数民族居住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我利用假期让学生回家乡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自办家乡《传统文化小报》,取得了显著效果:《跟我说说安江话》,从语音、词汇、语法、声调等方面全面体现了安江方言的特点;《苗族传统文化报》,从苗族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节日风俗及蜡染、服饰、饮食等方面详尽介绍了"苗族传统文化"。还有《"古夜郎"新晃风采》《辰河高腔报》及特色建筑"芷江风雨桥"、"天后宫"介绍等都是一道道"传统文化大餐"。
  3.4让学生学着写诗填词,提高文化品味
  学会鉴赏古诗文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从吟诵到鉴赏是个提高的过程,而学会写古风、律诗则达更高层次。在教学诗词过程中,不仅传授意象的选择、情景交融等手法,还着重训练平仄押韵、选词练字等诗歌写作基本技巧,为学生写诗填词提供理论依据。每学完一个诗词单元,让学生模仿写作律诗、绝句、古风,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交流。挑选优秀诗作投稿《潕阳诗报》、《怀化诗联报》。学生通过写诗填词领悟了诗词的真谛,提高了文化品味。
  4、结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没有了传统文化,一个民族就没有了根基,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表现形式。当然现在谈传统文化的复归绝不是全盘照搬,而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归来当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于世人面前,中国传统文化今后也仍将会成为中华新文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2)
  [2]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3]张奇伟《弘扬传统美德,培育民族精神》.人民教育.(2004.6)
  [4]韦志成《阅读的经典》.中学语文(2005.2)
  1
其他文献
摘要: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解读和欣赏每一名学生的魄力和能力,理解、尊重、关怀、信任,并放手于每一名学生,充分发挥和激发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体会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自豪感与成就感,这才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才是教育者的最大成功。  关键词:尊重;理解;和谐  中國分类号:G635.1  捡拾遗失的温暖阳光  后进生作
目的:分析睾丸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睾丸表皮样囊肿的诊治水平,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24例术后病理诊断为睾丸表皮样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检测菌斑内变形链球菌及表面蛋白和葡糖基转移酶含量,分析变形链球菌及其毒力因子与龋病发生的关系。 研究方法:①通过genbank数据库检索变形链球菌标准菌
[摘要]中职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班主任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对班主任工作热心、有责任心与信心,对学生有爱心,并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班主任工作职责切实践行,管理工作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中职学校以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  中国分类号:G718.5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有影响的重要因素是
中国分类号:G633.7  數学和物理两门学科具有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决不仅仅是一种数量分析和运算工具;更主要的是物理概念的定义工具和物理定律、原理的推导工具;另外,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抽象思维,因此,数学也是研究物理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和思维推理的工具,中学物理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具备 :“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摘要: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也是历年中考必考的考点。本文就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化学;方程式;计算题  中国分类号:G633.8  一、教材安排和理论依据  1.第五单元。  此处结合本单元前面两节的知识,首次提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要求是化学反应中参加或生成的物质之间的互求。该处要求不高,我们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能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格式
[目的]建立兔半侧颜面部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的实验动物模型,并进一步研究异体皮瓣移植术后,其愈合过程中微血管构筑的动态变化,以初步探讨其血管化的进程。[方法] 1.解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