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利用市场供求关系的需求函数和供应函数的图形,建立蛛网模型,并借助差分方程将模型结果用公式表示,再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可将该模型进行适当推广,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蛛网模型 市场经济 数学建模
在影响市场经济的因素中,我们将重点考虑商品的销售价格与生产产量这两个指标,它们是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因素,要想搞好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把握好这两个因素的规律,作好计划。下文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市场趋势。
一、模型假设与建立
将市场演变模式划分为若干段,用自然数n表示时段;设第n个时段商品的数量为xn,价格为yn,n=1,2…。价格与产量紧密相关,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关系来表现,即设
yn=f(xn) (1)
该函数反映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关系,我们称之为需求函数。商品数量越多,价格就越低,故f是单调递减函数;又假设下一时段的产量xn+1是决策者根据这期的价格决定的,即设
xn+1=h(yn)或yn=g(xn+1)(2)
该函数反映生产者的供应关系,称供应函数。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量越大,故h是单调增加函数,g也是单调增加的对应关系。
为表现出xn和yn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函数f和g,通过对应关系的几何表现把点列(xn,yn)和(xn+1,yn)在坐标系中描绘出来分析其中(xn,yn)=(xn,f(xn)),(xn+1,yn)=(xn+1,g(xn+1))。如图1,图2。
可见,如果点列P1(x1,y1),P2(x2,y1),P3(x2,y2),P4(x3,y2)连结,最后收敛于点P0,如图1所示,则xn→x0,yn→y0并且P0就是两条曲线的交点,从而是稳定的。如果需求函数和供应函数由图2的曲线所示,市场经济将按照P1,P2,P3,P4,…的规律变化而远离P0,即P0是不稳定点,市场经济趋向不稳定。图1、2中,将点列P1(x1,y1),P2(x2,y1),P3(x2,y2),P4(x3,y2)连接起来,就会形成象蛛网一样的折线,这个图形被称作为蛛网模型。
一旦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确定下来,商品数量和价格是否趋向稳定,就完全有这两条曲线在平衡点P0附近的形状决定。分析图1和图2的不同之处会发现,在P0附近,图1的f比g平缓,图2的f比g陡峭。如果曲线y=f(x)和y=g(x)在交点P0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记为:kj,kg,则,当kfkg时,P0点是不稳定的。由此可见,需求曲线越平,供应曲线越陡,越有利于经济稳定。
二、模型的差分方程分析
由(1)、(2)式可建立差分方程:
xn+1=h[f(xn)](3)
yn+1=f[h(yn)](4)
设P0(x0,y0)点满足:y0=f(x0),x0=h(y0),在P0(x0,y0)点附近取函数f(x),h(x)的一阶近似:yn=y0-α(xn-x0),α>0(5)
xn+1=x0+β(yn-y0),β>0(6)
合并两式可得:xn+1=-αβxn(1-αβ)x0,n=1,2 (7)
(7)式是关于xn的一阶线性差分方程。当然它是原来方程的近似模型,作为数学模型,本来就是客观实际问题的近似模拟,现在为了处理方便,适当取用其近似形式是合理的。其中,-α为f在P0点处的切线斜率;为g(x)在点P0处切线的斜率。
方程(7)递推可得:xn+1=(-αβ)x1+(1-(-αβ)n)x0,n=1,2(8)
由此可得,当n→∞时,xn→x0,即P0点稳定条件是αβ<1即:
P0点不稳定的条件是αβ>1即:
这个结论与蛛网模型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三、模型解释
由(5)式可知,α表示商品供应量减少1个单位时价格的上涨幅度,由(6)式可知,β表示价格上涨1个单位时(下一时段)商品供应的增加量。α反应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敏感程度,β反映生产经营者对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当供应函数g在β固定时,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表明清费者对商品需求的敏感程度越小,越利于经济稳定。反之,当α,β较大,表明清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都很敏感,则会导致经济不稳定。
四、模型推广
假设商品生产数量xn+1不是根据前一时期的价格yn决定,而是根据前两个时期的价格yn,yn+1决定,为简化起见设根椐它们的平均值 (yn+yn+1)/2,于是供应函数式(2)表示为 (9)
(2)式的线性近似表达式(6)可表示为:(10)
对此模型仍用线性近似关系可得:首先求出平衡点,即解方程
,,则有,所以
再结合(5)式可得:
所以2xn+1+αβxn-1+αβxn-1=(1+αβ)x0
即2xn+2+αβxn+1+αβxn=(1+αβ)x0(11)
特征方程为2λ2+αβλ+αβ=0,特征根为
所以αβ>8时,,此时解不稳定。αβ>8时,,则αβ>2时,。从而解是稳定的。
进一步来看,对这个模型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考虑下一年的量时,还可以近k年的价格来决定,例如:设,另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投资额,并建立有关的离散方程关系。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梁国业:数学建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 蛛网模型 市场经济 数学建模
在影响市场经济的因素中,我们将重点考虑商品的销售价格与生产产量这两个指标,它们是整个经营过程中的核心因素,要想搞好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把握好这两个因素的规律,作好计划。下文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市场趋势。
一、模型假设与建立
将市场演变模式划分为若干段,用自然数n表示时段;设第n个时段商品的数量为xn,价格为yn,n=1,2…。价格与产量紧密相关,可以用一个确定的关系来表现,即设
yn=f(xn) (1)
该函数反映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关系,我们称之为需求函数。商品数量越多,价格就越低,故f是单调递减函数;又假设下一时段的产量xn+1是决策者根据这期的价格决定的,即设
xn+1=h(yn)或yn=g(xn+1)(2)
该函数反映生产者的供应关系,称供应函数。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量越大,故h是单调增加函数,g也是单调增加的对应关系。
为表现出xn和yn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已有的函数f和g,通过对应关系的几何表现把点列(xn,yn)和(xn+1,yn)在坐标系中描绘出来分析其中(xn,yn)=(xn,f(xn)),(xn+1,yn)=(xn+1,g(xn+1))。如图1,图2。
可见,如果点列P1(x1,y1),P2(x2,y1),P3(x2,y2),P4(x3,y2)连结,最后收敛于点P0,如图1所示,则xn→x0,yn→y0并且P0就是两条曲线的交点,从而是稳定的。如果需求函数和供应函数由图2的曲线所示,市场经济将按照P1,P2,P3,P4,…的规律变化而远离P0,即P0是不稳定点,市场经济趋向不稳定。图1、2中,将点列P1(x1,y1),P2(x2,y1),P3(x2,y2),P4(x3,y2)连接起来,就会形成象蛛网一样的折线,这个图形被称作为蛛网模型。
一旦需求曲线和供应曲线确定下来,商品数量和价格是否趋向稳定,就完全有这两条曲线在平衡点P0附近的形状决定。分析图1和图2的不同之处会发现,在P0附近,图1的f比g平缓,图2的f比g陡峭。如果曲线y=f(x)和y=g(x)在交点P0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记为:kj,kg,则,当kf
二、模型的差分方程分析
由(1)、(2)式可建立差分方程:
xn+1=h[f(xn)](3)
yn+1=f[h(yn)](4)
设P0(x0,y0)点满足:y0=f(x0),x0=h(y0),在P0(x0,y0)点附近取函数f(x),h(x)的一阶近似:yn=y0-α(xn-x0),α>0(5)
xn+1=x0+β(yn-y0),β>0(6)
合并两式可得:xn+1=-αβxn(1-αβ)x0,n=1,2 (7)
(7)式是关于xn的一阶线性差分方程。当然它是原来方程的近似模型,作为数学模型,本来就是客观实际问题的近似模拟,现在为了处理方便,适当取用其近似形式是合理的。其中,-α为f在P0点处的切线斜率;为g(x)在点P0处切线的斜率。
方程(7)递推可得:xn+1=(-αβ)x1+(1-(-αβ)n)x0,n=1,2(8)
由此可得,当n→∞时,xn→x0,即P0点稳定条件是αβ<1即:
P0点不稳定的条件是αβ>1即:
这个结论与蛛网模型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三、模型解释
由(5)式可知,α表示商品供应量减少1个单位时价格的上涨幅度,由(6)式可知,β表示价格上涨1个单位时(下一时段)商品供应的增加量。α反应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敏感程度,β反映生产经营者对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当供应函数g在β固定时,α越小,需求曲线越平,表明清费者对商品需求的敏感程度越小,越利于经济稳定。反之,当α,β较大,表明清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和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都很敏感,则会导致经济不稳定。
四、模型推广
假设商品生产数量xn+1不是根据前一时期的价格yn决定,而是根据前两个时期的价格yn,yn+1决定,为简化起见设根椐它们的平均值 (yn+yn+1)/2,于是供应函数式(2)表示为 (9)
(2)式的线性近似表达式(6)可表示为:(10)
对此模型仍用线性近似关系可得:首先求出平衡点,即解方程
,,则有,所以
再结合(5)式可得:
所以2xn+1+αβxn-1+αβxn-1=(1+αβ)x0
即2xn+2+αβxn+1+αβxn=(1+αβ)x0(11)
特征方程为2λ2+αβλ+αβ=0,特征根为
所以αβ>8时,,此时解不稳定。αβ>8时,,则αβ>2时,。从而解是稳定的。
进一步来看,对这个模型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考虑下一年的量时,还可以近k年的价格来决定,例如:设,另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投资额,并建立有关的离散方程关系。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梁国业:数学建模.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