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目的取向的演变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必将影响且决定一个国家在未来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我国在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提高了专业学位硕士的比例,此项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同时也可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正发生变化。在关于“二个文化”的对垒中,究竟科学与人文、学术化与技术化孰轻孰重抑或两者兼顾,本文将从教育目的的演变过程角度予以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 教育目的 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在2010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上,有关领导强调指出,要推动学位设置和授权审核制度改革,把专业学位放在与学术学位同等重要的位置,增加专业学位类型,研究新的授予单位准入机制,加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国家还特别将“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在报名时进行了区分。为了应对当前就业问题,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今年国家一次性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增招数万名专业硕士,实行全日制培养,而对学术型硕士进行减招,各招生单位还要将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计划中划出5%到10%的比例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此项政策的出台昭示我国高等教育目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笔者将针对此略作探讨。
  1 教育目的的定义
  当代世界所遵循的教育目的模式表述为:“每一项教育行动都是指向某个目的的一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这些目的是受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所制约的,而这些普遍的和最终的目的基本上又是由社会确定下来的”,“某种形势的客观现实必然制约着每一个国家根据其特殊背景所制定的当前的教育目的,但这种教育目的,同社会的一般目的一样,也是那些参加教育活动的个人意志行为与主观选择的结果。”①
  2 教育目的取向的演变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传授生活中的实用技能,良好的道德还是高深的知识?”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议延续至今。
  2.1 资本主义共同背景下的教育目的取向
  2.1.1 培养“自由人”和“智者”的取向
  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有三种人——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但是,在柏拉图的心中,只有哲学家才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人,因为他们具有最高的美德——智慧,他们是神用金子做成的,是国家的统治者和领袖人物。亚里士多德后来将柏拉图的理想扩展了,提出要培养“自由人”,使受教育者的身体、道德、智慧和美感平衡地、和谐地发展。 在古罗马的共和时期,演说成了公共活动的重要工具。教育家西塞羅自己就是第一位通过演说在罗马共和国中取得最高职位的人。到帝国初期,昆体良论证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的标准:既要善于判断是非,能够预见到行动的后果,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并能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2.1.2 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取向
  教育目的在中世纪的取向和实际结果是压抑人的自然本性与个性,其理论基础为基督教神学。究其原因,这种专门的高等教育机构要获得教会的认可,并为其统治服务,培养专门的神职人员和高级僧侣。
  文艺复兴的光芒结束了黑暗的中世纪,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取代了见“神”不见“人”的宗教教育目的。17世纪上半叶,提出了著名的“泛智论”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从基督教世界观和民主思想出发继承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他高扬人性自然论,认为人的生长和发展有三个方面,即“熟悉万物”、“具有管束万物与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与万物均归于万有之源的上帝”,简单言之,就是“博学”、“德行或恰当的道德”、“宗教与虔信”。②
  英国的洛克提出了培养“绅士”的教育目的。他认为,一个人要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绅士,“除了留给他的财产以外,都包括在四件事上面,就是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③洛克的绅士教育目的,反映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而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洛克作为一个资产阶级代言人不可避免地歧视劳动者教育的倾向。
  2.1.3 自然主义教育目的的取向
  18世纪中叶,作为启蒙运动的先锋,卢梭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的取向。所谓“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整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即“自然人”有独立的价值。作为“自然人”形象的“爱弥儿”具有自爱、自主、自立和自制的人格特点,“服从”、“命令”、“责任”、“义务”等词汇从“爱弥儿”的字典中取消。④卢梭的这一观点弘扬了人的天性,反映了资产阶级平等、自由、博爱的要求,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1.4 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取向
  新人文主义是18世纪与19世纪之交主要在德国兴起的带有启蒙色彩的哲学、文化、艺术思潮,它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传统在德国的反弹。在教育价值观念上,从人文主义、自然主义到新人文主义,是合乎逻辑的演变,其代表人物有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席勒、康德、赫尔巴特等。他们都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目的取向的传承者,其贡献在于使“自然教育”人文化,从而校正了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与自然主义教育的偏颇。
  裴斯泰洛齐主张“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展,又必须顾到它们的完全平衡”;⑤席勒认定:“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⑥康德认为“人的目的是做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教育目的据以产生的理想为“发展人所有一切自然禀赋和才能”;⑦赫尔巴特尝试把教育目的分为“可能的目的”与“必要的目的”。
  2.1.5 完满生活预备的教育目的取向
  19世纪中叶,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带有功利色彩的“个人完满生活准备”说的教育目的论。在他看来,“怎样运用我们的一切能力使对己对人最为有益,怎样去完满地生活?这个既是我们需要学的大事,当然也就是教育中应当教的大事”,“为我们的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⑧所谓“完满的生活”包括: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自我保全的活动,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与维持正常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以及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2.1.6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取向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对“人本位”教育目的取向予以否定,他认为“使个人的各种能力和谐发展”虽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必不可少而又令人向往的教育目的,问题在于这种假设并非都能实现。每个个体都具有双重人格:“个体我”与“社会我”。教育在使年轻一代体统地社会化。
  2.1.7 永恒主义的教育目的取向
  20世纪30年代以后,针对欧洲新学校运动、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偏颇,出现了永恒主义之类教育目的取向。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指出:流行的效用观点的弊病是把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混淆起来,物质上的成功和适应环境或多或少是有益的,但是它们本身不是有益的,而是在它们之外还有许多益处;可是理智的美德本身是有益的,它作为达到幸福的手段也有益。
  2.2 中国背景下的教育目的取向
  古代的学校教育重在培养统治者。孔子曰“学而优则仕”;墨子力主培养“贤士”或“兼士”;孟子要培养“明人伦”的君子;荀况的教育目的是“始乎为士,忠乎为圣人”。与古希腊先哲的理想有所不同的是,孔子等人所说的“士”,其首要的核心的特征就是“志于道”,即志于“周道”,志于统治阶级之道。
  东汉的王充批评当时“短儒生而长文吏”的状况,认为应以“鸿儒”为理想的教育目标。他把读书人区别为几类:“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接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⑨
  清初的颜元提出要培养经世致用之人。他虽然主张教育目的是学为圣人,但他们所说的圣人与理学家所说的圣人不同。颜元的圣人是能利济苍生的人,即所谓“真儒”。教育成真儒才能经世致用,“兴礼乐以化民,崇仁义以明道”。
  从近代开始,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西方資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渐入。教育目的的追求开始突破单纯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士”、“君子”、“圣人”的限制,而渐渐地注意到人的本身的发展。梁启超一反封建教育的工具性目的,力倡求学目的不在求科第衣食,而在求“立人”、“达人”,主张学校教育要培养“新民”,其特征是公德、国家思想、进取冒险权利思想、自由、自治、进步、自尊、合群、毅力、义务思想、尚武。蔡元培从自然主义教育的立场出发也认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3 关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意见
  据了解,哈佛大学2001-2002年度授予学位总数为6791个,其中学术性学位2438个,占36%,专业性学位4353个,占64%。从美国现状来看,很多行业把硕士专业学位看作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英国硕士和博士层次也都按研究型和专业型两个导向来培养。根据英国教育统计机构的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8年期间,英国每年授予的课程型研究生(Postgraduate taught)(专业学位)学位数占授予研究生学位总数的比重平均为75%左右。
  有人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也在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因此,这次结构调整是重新定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得硕士研究生培养更加密切地满足社会的需求,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
  笔者认为,此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政策的变革,既有利于提高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数量,又有利于提高高层次人才的质量,克服在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面存在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从近期看,这一政策为大量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新的深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从长远来看,也有利用于满足我国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长期需求。同时我国研究生普遍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专业硕士扩招有可能唤起一些人片面追求学历的畸形心态,扩大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不可避免会重现。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不从根本上改变专业硕士的培养方式,扩招的结果将导致其就业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而且各个学校都“一窝蜂”地招收专业硕士,可能出现“专业硕士毕业即失业”的情况。
  
  注释
  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3.
  ②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中译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24-25.
  ③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119.
  ④卢梭.爱弥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82.
  ⑤裴斯泰洛齐.天鹅之歌.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206.
  ⑥席勒.美育书简[第20封信原注].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108.
  ⑦康德教育论.商务印书馆,1934年再版:2、5、6.
  ⑧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58.
  ⑨论衡·超奇篇.
  
  参考文献
  [1]胡建华等.高等教育学新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80-281.
  [2]陈桂生.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10-211.
  [3]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47.
其他文献
摘要农民工已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部分,这一群体给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促进作用已呈现在世人面前。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问题也表现出来。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企业 ,尤其是出口型企业受到较大冲击,农民工就业面临巨大挑战,职业教育也受到连带影响。为了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危机中努力探寻,将农民工培训与职业教育良好结合,开辟一条新的出路。  关键词农民工 职业培训 危机 出路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农民工群体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而产生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而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则是一项紧迫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农民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社会的安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农民工 思想道德 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5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进程中农民工群体,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
期刊
摘要《“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是业师方志远先生近年来发表的一篇能显示其学术功力的学术论文,也是新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重要作品。在文中,先生就明代成化时期泛滥的“传奉官”,结合当时社会需求、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对此“制度”(虽非载入国家法典的正式制度,但在当时确以成为一种特定时期约定俗成的制度,包括晚明的“山人”问题同样如此)的产生、发展、结局及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传奉官’现象以不
期刊
【本期人物】   张信刚, 世界知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著有一百余篇学术论文,主编两册研究专论及拥有一项加拿大政府专利。英国皇家工程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名誉教授。 曾任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长、美国匹兹堡大学工学院院长兼医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院长、美国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兼生理学教授、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生理学教授、纽约州州立大学工学院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课程,课程的开设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实践教学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面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时代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不断解放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张力,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
期刊
摘要本文对土地革命中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认识的变化及农民实际所有的地权进行分析,发现农民群众对地权的认识在生产实践中是有进步和深入的,但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他们不能理解真正完整的私有地权,而苏区政府通过对苏区内群众阶级成份的反复界定在实质上取得了对私有地权的控制权。对今天中共政策的制定、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共产党人和国民的角色定位是有借鉴意义的。  关键词地权私有 土地政策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亲身参与对四个县(安县、盐亭、苍溪、阆中)的社会服务组织调查所掌握的资料以及自身的所见所感,比较全面深入的剖析了社会服务组织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表现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体两翼”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社会服务组织 作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的许多地区山河破碎,房屋倒塌,人们的生命悬于一
期刊
摘要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之中存在着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割的现象,并且作文教学比较淡化,面对此情况,本组成员试图想找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契合点,在阅读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写作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呈现的是本组成员以八年级上册《老王》一课为例进行写作渗透的课例研究过程。通过“三实践两反思”的活动,对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性格内向、不太合群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得出结论: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困惑和存在的潜在隐患,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是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关爱 点亮 重度抑郁 侧面观察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1 案情介绍  在新生规章制度考试和军事理论课考试中,L同学是学生中唯一一个两门课都没有及格的
期刊
摘要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本文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即从人的“四大特性”的维度重新审视高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价值取向,把握其本质内涵和内在要求,并探索这一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科学有效的实践方式。  关键词以人为本 管理理念 内在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