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要会穿,饭要会吃,书要会读。碰到理念类的文章要会生活化的思考,碰到生活化的文章要会理念化的总结。一句话,“通感”思维是必要的读书方法。
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故事情节是否曲折感人,其次则是看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真实。一个初读小说的人能对一部作品爱不释手,主要是受到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吸引。所谓“看热闹”,总要有热闹可看。其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基本是建筑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上的。但曲折复杂并不等于荒诞离奇,它应当使读者认为这样的情节(甚至每一个细节)真实可信,然后才能引人入胜,激起兴趣,渴望读下去,从而进一步征服读者的感情和理智。我们常说一部好作品必须让读者感到它的故事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就是这个意思。
——摘自《古代小说鉴赏》(吴小如)
以上文段属小说鉴赏的议论性文字,我们阅读本段时,当使理念性的阅读感觉生活化。其实这段文字已把深刻的道理做了浅显的诠释,而我们在理解时要善于联想使之更加具体化。读小说,不正如逛街看商品、选商品、购物么?“鲜明真实”也是对商品“货真价实”的要求,“曲折感人”是对商品“琳琅满目”的要求。而小说的三六九等,不正是大街上有“流动地摊”、“固定地摊”、商铺、超市的区别么?这是初步的阅读理解,更进一步,读者或许还会想到写作方面——习作的区别,你的作品也有货真价实、琳琅满目的要求,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同把商品摆放在哪里,怎么摆,这也是一个艺术水平的问题。不好的习作,如同流动贩子手中的三流“古董”,走到哪儿叫卖也没人理,如同大街上摆的地摊物品,经历风雨蒙尘,泛黄变色;好的习作,如同超市上架的新鲜商品,是人们的生活所需,什么时候也不乏卖点。
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僮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彩,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摘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
以上文段,属小说鉴赏的文学性语言,生活味十足。我们在阅读本段时,当使生活化的阅读感受理念化。从文学描写来看,杜十娘把“百宝箱”抽出一层又一层,向水中沉了一箱又一箱,众人无不“惊诧”,无不“可惜,可惜”,无不“喝彩、声喧”。但是,如果我们把阅读的眼光停留在“宝贝”的沉水丢失,金钱的散去不见,那就未免停留在“初步阅读”的程度上而不能深入。可是,只要我们用“通感”思维,做一番由具体的描写向理念化的思考过渡,我们就会发现:“百宝箱”实则是“美”的象征,而不仅仅是金钱的写照;怒沉“百宝箱”是“破”美为悲剧,是“美”的毁灭,是时代的一个悲剧。
冰心说:“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50%的真,60%的善,70%的美。”这里是在怒沉“百宝箱”吗?不是,这里是在表演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杜十娘,聪明、美丽、热情,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所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它来换取真正的爱情。所以“百宝箱”折射出的是杜十娘这个“名妓”对真善美的追求。
“天地大哪里是我的去向,尘世上哪里是我的家乡……”社会容纳不下这样一个弱女子,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用沉“百宝箱”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她沉下去的不是金钱,而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是真,是善,是美。
愿读者做一尝试,或许有了艺术眼光,你就能够学会穿衣;有了科学知识,你就能够学会吃饭;有了“通感”思维,你就能够学会读书。
(责任编辑 吕 行)
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故事情节是否曲折感人,其次则是看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真实。一个初读小说的人能对一部作品爱不释手,主要是受到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吸引。所谓“看热闹”,总要有热闹可看。其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基本是建筑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上的。但曲折复杂并不等于荒诞离奇,它应当使读者认为这样的情节(甚至每一个细节)真实可信,然后才能引人入胜,激起兴趣,渴望读下去,从而进一步征服读者的感情和理智。我们常说一部好作品必须让读者感到它的故事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就是这个意思。
——摘自《古代小说鉴赏》(吴小如)
以上文段属小说鉴赏的议论性文字,我们阅读本段时,当使理念性的阅读感觉生活化。其实这段文字已把深刻的道理做了浅显的诠释,而我们在理解时要善于联想使之更加具体化。读小说,不正如逛街看商品、选商品、购物么?“鲜明真实”也是对商品“货真价实”的要求,“曲折感人”是对商品“琳琅满目”的要求。而小说的三六九等,不正是大街上有“流动地摊”、“固定地摊”、商铺、超市的区别么?这是初步的阅读理解,更进一步,读者或许还会想到写作方面——习作的区别,你的作品也有货真价实、琳琅满目的要求,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同把商品摆放在哪里,怎么摆,这也是一个艺术水平的问题。不好的习作,如同流动贩子手中的三流“古董”,走到哪儿叫卖也没人理,如同大街上摆的地摊物品,经历风雨蒙尘,泛黄变色;好的习作,如同超市上架的新鲜商品,是人们的生活所需,什么时候也不乏卖点。
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僮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彩,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摘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
以上文段,属小说鉴赏的文学性语言,生活味十足。我们在阅读本段时,当使生活化的阅读感受理念化。从文学描写来看,杜十娘把“百宝箱”抽出一层又一层,向水中沉了一箱又一箱,众人无不“惊诧”,无不“可惜,可惜”,无不“喝彩、声喧”。但是,如果我们把阅读的眼光停留在“宝贝”的沉水丢失,金钱的散去不见,那就未免停留在“初步阅读”的程度上而不能深入。可是,只要我们用“通感”思维,做一番由具体的描写向理念化的思考过渡,我们就会发现:“百宝箱”实则是“美”的象征,而不仅仅是金钱的写照;怒沉“百宝箱”是“破”美为悲剧,是“美”的毁灭,是时代的一个悲剧。
冰心说:“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50%的真,60%的善,70%的美。”这里是在怒沉“百宝箱”吗?不是,这里是在表演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杜十娘,聪明、美丽、热情,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所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它来换取真正的爱情。所以“百宝箱”折射出的是杜十娘这个“名妓”对真善美的追求。
“天地大哪里是我的去向,尘世上哪里是我的家乡……”社会容纳不下这样一个弱女子,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用沉“百宝箱”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她沉下去的不是金钱,而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是真,是善,是美。
愿读者做一尝试,或许有了艺术眼光,你就能够学会穿衣;有了科学知识,你就能够学会吃饭;有了“通感”思维,你就能够学会读书。
(责任编辑 吕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