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生活化,生活理念化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one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要会穿,饭要会吃,书要会读。碰到理念类的文章要会生活化的思考,碰到生活化的文章要会理念化的总结。一句话,“通感”思维是必要的读书方法。
  一部小说能否吸引读者,首先要看故事情节是否曲折感人,其次则是看书中的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真实。一个初读小说的人能对一部作品爱不释手,主要是受到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的吸引。所谓“看热闹”,总要有热闹可看。其内容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基本是建筑在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之上的。但曲折复杂并不等于荒诞离奇,它应当使读者认为这样的情节(甚至每一个细节)真实可信,然后才能引人入胜,激起兴趣,渴望读下去,从而进一步征服读者的感情和理智。我们常说一部好作品必须让读者感到它的故事情节既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就是这个意思。
  ——摘自《古代小说鉴赏》(吴小如)
  以上文段属小说鉴赏的议论性文字,我们阅读本段时,当使理念性的阅读感觉生活化。其实这段文字已把深刻的道理做了浅显的诠释,而我们在理解时要善于联想使之更加具体化。读小说,不正如逛街看商品、选商品、购物么?“鲜明真实”也是对商品“货真价实”的要求,“曲折感人”是对商品“琳琅满目”的要求。而小说的三六九等,不正是大街上有“流动地摊”、“固定地摊”、商铺、超市的区别么?这是初步的阅读理解,更进一步,读者或许还会想到写作方面——习作的区别,你的作品也有货真价实、琳琅满目的要求,如何吸引读者的眼球,如同把商品摆放在哪里,怎么摆,这也是一个艺术水平的问题。不好的习作,如同流动贩子手中的三流“古董”,走到哪儿叫卖也没人理,如同大街上摆的地摊物品,经历风雨蒙尘,泛黄变色;好的习作,如同超市上架的新鲜商品,是人们的生活所需,什么时候也不乏卖点。
  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僮送那描金文具,安放船头之上。十娘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十娘叫公子抽第一层来看,只见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充牣于中,约值数百金。十娘遽投之江中。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又命公子再抽一箱,乃玉箫金管;又抽一箱,尽古玉紫金玩器,约值数千金。十娘尽投之于大江中。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正不知什么缘故。最后又抽一箱,箱中复有一匣。开匣视之,夜明之珠,约有盈把。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众人齐声喝彩,喧声如雷。十娘又欲投之于江。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那孙富也来劝解。
  
  ——摘自《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
  以上文段,属小说鉴赏的文学性语言,生活味十足。我们在阅读本段时,当使生活化的阅读感受理念化。从文学描写来看,杜十娘把“百宝箱”抽出一层又一层,向水中沉了一箱又一箱,众人无不“惊诧”,无不“可惜,可惜”,无不“喝彩、声喧”。但是,如果我们把阅读的眼光停留在“宝贝”的沉水丢失,金钱的散去不见,那就未免停留在“初步阅读”的程度上而不能深入。可是,只要我们用“通感”思维,做一番由具体的描写向理念化的思考过渡,我们就会发现:“百宝箱”实则是“美”的象征,而不仅仅是金钱的写照;怒沉“百宝箱”是“破”美为悲剧,是“美”的毁灭,是时代的一个悲剧。
  冰心说:“如果没有女性,我们将失掉50%的真,60%的善,70%的美。”这里是在怒沉“百宝箱”吗?不是,这里是在表演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百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杜十娘,聪明、美丽、热情,但因“命运不辰”,落得“风尘困瘁”,饱经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处境,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因而“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所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欢爱,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种人间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积攒“百宝箱”,希望用它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用它来换取真正的爱情。所以“百宝箱”折射出的是杜十娘这个“名妓”对真善美的追求。
  
  “天地大哪里是我的去向,尘世上哪里是我的家乡……”社会容纳不下这样一个弱女子,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她那颗破碎的心,可以抚平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只有用骂来表示内心的极大愤慨,用死来反抗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用沉“百宝箱”来保存自己的尊严和清白。她沉下去的不是金钱,而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是真,是善,是美。
  愿读者做一尝试,或许有了艺术眼光,你就能够学会穿衣;有了科学知识,你就能够学会吃饭;有了“通感”思维,你就能够学会读书。
  
  (责任编辑 吕 行)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门艺术,文学也是艺术,二者结合会相得益彰。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一、利用诗词名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其心灵    十七八岁的文科生一个个满怀青春激情,总爱谈古论今,舞文弄墨,认为生活如诗如画,似梦似幻;一颗颗桀骜不驯的心有时目空一切,想入非非。这表现在学习上或自命不凡或畏缩不前,整天手捧砖头厚的小说在教室偷看,在宿舍“享受”;生活上虽没有达到放荡不羁,但却不想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
暑假刚开始,王晓就要离家参加一个游学班,这是爸妈强行给他报的班。否则,他一个暑假都会躲在家里研究推理小说。他报名参加的是一个小型的游学班,总共就有五名学生。据负责人介绍,这五名学员年龄都差不多,分别来自北京、成都、无锡、苏州和桂林这五个城市。  经过疲惫的长途飞行,大家都好好地睡了一觉,才在酒店一楼的餐厅集合。吃饭时,大家闲聊起自己的旅行经历来。  戴着眼镜的孙亮说:“我曾经去过江苏,但还没有去过
心理学告诉我们,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探索,深刻体会到情景教学在中学教学里的重要性。  所谓英语情景教学,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把学生带人一个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真实地用英语去思考、去学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learn English",而不是“learn about English"。这就要求教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引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考生在考场这个特殊而紧张的氛围下要想写成一篇让评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急就之作,就必须重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如“爆竹”,结尾如“撞钟”,扮好“凤头”,饰好“豹尾”,首尾圆合,是考场作文取得高分的亮点。下面我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初中生话题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一、 万丈高楼,起于累土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色,像凤凰的头那样漂亮
最近,笔者参加了一次初中英语优质课展示活动,总共听了八位名师上的课。这八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都是任务型教学法,并且上课的内容都是七年级新目标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但课堂教学的设计却不尽相同,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这八堂课有一个相同点: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渗透了任务型教学理论,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
外国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都隔着一层翻译者的影子,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在阅读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很难真正从语言文字方面体会到文章本身的优美之处,即使有,也多是翻译者自身语言运用水平的体现。然而有些翻译作品,不但不能传神地转述作者本来的意图,还会因为语言运用不恰当,使读者不能领会到原文的基本意思。本文就以选入苏教版必修二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王永年译,2003年版)为例,试说明
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精心构思、认真写作的文章交给教师后,希望立即知道教师的评价,特别是肯定性的评价。而教师批改作文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叶圣陶先生曾对教师每学期批改七、八篇作文的现象这样评价过:“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来说,实在太重了;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来说,实在太少了。”二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教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无数的经典著作,它们凝聚古代圣哲的智慧,积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阅读因而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随着中华文化的日益国际化,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更应该首先担负起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  经典,就是那些流传广远、存续持久,在思想上具有超越性,在内容上具有深度与广度,在语言上具有审美艺术的重要书籍。经典作品的力量在于从深层次对人们
语文可以是无边的芳草,可以是出鞘的利剑,可以是心底的长歌。台湾作家余光中称“中国的语文是一曲委婉动情的歌”。    一、让精彩的导入成为课堂的序曲    歌曲在演唱之前,都有一段精短的过门,它指明歌曲的节奏、展示旋律的特点、奠定演唱的基调。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巧妙设计课堂的导人形式:或是优美的语言,或是精彩的表演,或是有趣的谜语,或是宜人的音乐,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作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呢?其实,教师的意识、观念至关重要。  记得著名教授叶澜曾经尖锐指出:“近日教学改革所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洗脑”: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是导演、引路人,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