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塔拉的自我意识觉醒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u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英文原版书名为“educated”,作者认为是教育使她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让生命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中文版书名出自《圣经》中“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其中蕴含着两层深意,“逃离”以及“找到新的信仰”。原生家庭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人格的养成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虔诚到近乎偏执的摩门教教徒父亲将自己的信念强加灌输给自己的家人,这对塔拉个人自我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而塔拉却一步步通过教育和自身的努力冲破了原生家庭的阻碍,找到了新的信仰并重塑了自我。本文旨在探究主人公塔拉的自我意识是如何被唤醒并一步步发展完善的。
  一、塔拉的原生家庭
  塔拉是家中的第七个孩子,也是最小的孩子。她有一个极端又偏执的父亲。作为一名虔诚的摩门教徒,父亲固执地认为疾病和苦难是上帝对他们的考验。他不送子女们去上学,认为送子女上学便是将他们交给恶魔。父亲自己有着这样的极端思想还不够,他还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灌输给全家人。在他的观念中,自己就是全家人思想、行动和生活的掌控者,没有人可以违背他的意愿。而塔拉的母亲则是父亲忠诚的“信徒”。她本来有着自己的职业,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但自从嫁给父亲后一味委曲求全地过着“以夫为天”的顺从日子,即使知道丈夫的思想有误,自己的儿子有暴力倾向,她仍旧固守着对丈夫的顺从,迎合丈夫、儿子的控制,泯灭了自己的思想,最终沦落为男权思想的受害者。
  塔拉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其中两位哥哥泰勒和肖恩对她的影响最大。可以说,泰勒是塔拉成长路上的“天使”而肖恩则是她成长路上的“恶魔”。在复杂的家庭中,泰勒是一个另类,他会利用帮父亲干活前的空闲时间学习,即使面对父亲的施压,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并最终成为家中第一个走出大山去上大学的孩子。在某种意义上,泰勒是塔拉的启蒙导师,他不仅鼓励塔拉学习,还曾告诉塔拉“外面有一个世界,一旦爸爸不在你身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泰勒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了塔拉,让她意识到大山之外有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催生了塔拉自我意识的萌芽。相比泰勒这个人生导师,肖恩对塔拉来说简直是个噩梦,他曾是塔拉最尊重的哥哥,却也是塔拉对家庭失望至极的罪魁祸首。有着极大暴力倾向的肖恩会在塔拉穿上漂亮衣服,涂抹口红时,咒骂她,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塔拉施加暴行。肖恩的暴行对塔拉的成长带来了无法弥合的伤痕。
  二、塔拉的自我意识觉醒
  十七岁前从未上过学的塔拉能够走出大山,逃离原生家庭,并最终成为剑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离不开其自我意识的觉醒。正是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塔拉才能认识到父亲思想的荒谬,才能突破原生家庭的种种阻碍,通过教育和自身的努力,摆脱无知,飞出原生家庭的牢笼,重塑自我。但塔拉自我意识的形成并不是平坦顺畅、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四个阶段的磨砺和成长。
  (一)自我意识沉睡阶段
  在巴克峰大山里的塔拉,是个切切实实的“野蛮人”。十七岁前的状态,就如同塔拉的奶奶所言—“像野人一样在山上游荡”。塔拉的这种“野蛮”源自尚未开化的家庭。塔拉的父亲是偏执的摩门教教徒,而母亲则是父亲虔诚的拥护者。父亲将自己极端又偏执的信念强加灌输给每一位家庭成员,而且不允许他们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塔拉一家就这样靠着父亲狂热的信念来生活。自小便拥裹在父亲狂热偏执的信念下和家人对父亲信念的拥护中,塔拉的自我意识处于沉睡阶段。在原始思想的灌输下,塔拉曾一度虔诚地笃信,自己的将来就是早早结婚生子,继承母亲的衣钵,成为大山里的助产士。
  (二)自我意识萌芽阶段
  随着塔拉步入青春期,父亲主张的不容置疑的声音开始在她心中动摇。父亲一次次不顾她的安危将她推向咆哮着几乎要将人脑袋咬下来的轧钢剪刀;哥哥肖恩屡屡出现暴力倾向,把她的头按进马桶;母亲无视她所受的委屈,而选择沉默。家的形象变了。家庭所谓的忠诚信条,成了围困她的牢笼。面对肖恩对自己施加的暴行,塔拉第一次有了与父母不同的观点。在她眼里,肖恩所做的一切是在伤害她,而父母却向她解释道那是哥哥在跟她开玩笑。父母的态度让她陷入了自我怀疑,她开始强迫自己接受父母的看法。塔拉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萌芽被父母扼杀。
  与此同时,哥哥泰勒通过自学离家上了大学,这在塔拉的心里播下一颗好奇的种子。她想,家之外是否有一个可以救赎她的不同世界?当她在废料厂拆下散热器的铜,将第五百块钢扔进分类箱时,属于她自己的声音渐渐苏醒:离开家,去上学。那时的她只有十六岁,在替父亲工作的间歇偷偷自学,准备大学入学考试。几个月的努力后,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塔拉自我意识的第二次萌芽得以成功。
  (三)自我意識发展阶段
  考入大学,走出大山的塔拉在重塑自我的道路上摸索前行。在父辈原始信仰与大学新式教育的撕扯下,塔拉的内心没有归属感,留下的只有意识觉醒时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首先是归属感的缺失。初入大学的塔拉没有朋友,与大学的生活格格不入。生活上,她不知道要与室友共同承担家务,每日要洗澡,如厕后要洗手,因为父亲曾教导她污垢是诚实的表现,洁净才是虚伪的存在。学习上,她不懂得论文为何物,不知道教科书是用来读的,更不清楚欧洲其实是一块大陆,而不是一个国家。尽管她身处大学,但血液中流动的仍旧是父亲教导的每一条真理和每一条教义。身体和意识间的极不协调,致使塔拉失去了原有的归属感。
  其次是羞耻感。羞耻感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塔拉自身青春意识的觉醒。她开始模仿大学室友化妆,交朋友,但这一切在哥哥肖恩和父亲的眼里是羞耻的行径。这让心智尚未完全开化的塔拉认为自己本身就是错误的存在,而这让她感到羞耻。另一方面,慢慢接触大学知识后,塔拉对一些历史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父亲所谓的忠诚信仰只不过是躁郁症所带来的被迫害妄想。家人的无知和偏执对自我意识逐渐苏醒的塔拉来说,是无尽的羞耻和愤怒。   最后是负罪感。随着塔拉一步步迈入知识的殿堂,以为摆脱了父亲的操控,来到了新世界的边缘时,却仍旧被拖曳着回到那座野蛮的大山。当她决心要奋起反抗,揭发哥哥肖恩的暴力倾向时,父亲、姐姐、母亲竟然拉成一条战线,一致反对塔拉的控诉。她被质疑、被辱骂、被攻击,父母扬言要与她断绝关系。一时间,塔拉成了父母亲口中罪恶的化身,身边的亲人开始與她断绝来往。塔拉实现了学业上的进阶,但同时也背负上叛离的罪名。面对这一切,塔拉的心里产生了深深的负罪感。
  归属感的缺失,耻辱感、负罪感的逐步加深,让塔拉选择彻底偏离大山的原始信念,找回真正的自我。
  (四)自我意识成熟阶段
  面对亲人的众叛亲离,塔拉陷入了痛苦与困惑。她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不应该和家人对峙,自己是否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自己是否没有资格要求更好。脑神经的过度思考和起伏不定的精神状态让塔拉患上了严重的梦游症。很长时间,她只能躲在宿舍靠追剧打发时间,无法见人,无法继续完成学业。但好在她还有负责任的导师教授,一直灌输正向的思维方式,有理解她的男友和同学,这些人帮助塔拉慢慢走出了困境。走出困境后的塔拉不再对自我抱有怀疑,对于自我,她有了一个全面又成熟的认识。她想与原生家庭的信念彻底告别,她想重塑自我,建立真正属于自己的信仰,即使这些意味着失去自己的家人。当塔拉像鸟一样飞往她的山时,她也在找寻一条归家的路,找寻一条能够被自己认可的对待过往的方式(伍荣华,2020)。这条路如此艰难,如此漫长,但塔拉一直执着地在探索、在尝试,去理解、去接纳。而在这漫长的征途中,她不会再彷徨和犹豫。
  三、结语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女孩的励志故事,更是一个关于重塑自我的故事。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年幼的塔拉坚信父亲偏执又极端的思想,无知地认为世界就是父亲向她描绘的那样,那时的塔拉自我意识处于沉睡阶段。随着哥哥肖恩一次次对她施加暴行而父母却无动于衷,塔拉内心的声音渐渐苏醒。之后哥哥泰勒自学考入大学使得塔拉想要逃离家庭的想法愈加强烈。经过努力,塔拉如愿考入大学。大学的教育让塔拉的自我意识得以迅速发展,她意识到父亲思想的荒谬性以及家人的无知,她想要彻底摆脱原生家庭对她的操控,找到真正的自我。而这一切换来的却是塔拉与父母关系的破裂,这使得塔拉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但接受过教育洗礼的塔拉已不再是巴克峰山下那个无知的女孩,在朋友、老师的帮助下,她终于完全认清了自己,明确了自己的信念,至此,塔拉的自我意识得以成形。在这场蜕变中,塔拉是自己的救赎者、摆渡人。我们每个人都应如同塔拉那般,像小鸟一样勇敢地飞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山巅。
其他文献
深夜 坐在桥头 倾听黄河的声音  沉思中的孤独 刻划岁月的痕迹  夜空静怡 残月与星光对视  俯瞰一切欲望  沉默的心事 有如黛玉葬花的憂伤  埋葬在心田  重复 平凡世界的人生  每天都更新的日子 无论是夏  还是冬 都流淌着  不对世俗低头的姿态  心若静 心轻盈  读懂幸福 用太阳的热烈  在沧海桑田坚持收获  出彩的人生
云断峰峦雷鼓催,风摇白雨落江帷。  虹波飞渡千山去,归入洪流万丈垂。  游三台山  巍巍雄殿接云霄,千里范阳连海潮。  竹映霞光通曲徑,禅心一片自逍遥。
知名作家汪曾祺一向以他的小说和散文著称,少为人知的,大概是他的编剧身份,和写过的唯一一个电影文学剧本《炮火中的荷花》,改编自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这个由北影厂女导演王好为牵头,最终没能投拍的剧本,在灿若星辰的中国电影史上实在不甚起眼,可它的“显赫出身”令其与众不同:原作者孙犁和改编者汪曾祺皆为当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二人气质相近,清新淡远的笔调、唯美诗化的叙事、自在抒情的品格,都体现在两人的作品之中。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KYCX19_2042)。  摘 要:范当世与姚蕴素是清末著名的贤伉俪,二人才气相当,婚后琴瑟和鸣,频繁次韵联唱,留下大量联吟诗,于诗中可见夫妻真情。夫妻联吟不同于文人创作,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范姚夫妻联吟诗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段:新婚燕尔、病后久别、别后相伴。  关键词:范当世;姚蕴素;夫妻联吟;创作时段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记忆还在唇上發烫  散发庄稼久久不散的余香  粮食的温度总会止住我成长的心慌  山河依旧 那些泥土中茂盛的乡愁  在季节的风雨中哭泣  蟋蟀 螳螂 蚂蚱 知了的表演  葳蕤了野草们疯狂的岁月  淹没的路径  没有一条可以通向故乡  曾经开满盐花花的背影  在城乡安置点的广场上  转悠着无处放置的牵绊
早先  亚当从原野摘下一朵合欢  送给夏娃  露珠晶莹璀璨  花瓣留著感动的泪斑  后来  玫瑰在苗圃驯养  包装精美的爱  一束束奔来  收割一茬茬迷醉的笑脸
琴弦如谷物未熟  等待在丰收中爆裂  莲花和蝉相拥而死  季节交替的练习  从麦芒切开泥土开始  也切开青春的皮肉  留在农民掌心的伤痕  被晒成田埂  断成几段鼓点  拓荒者和传教士的脚印  被灌满成音阶  向日葵的命运啊  被反復敲响  琴弦也在弹奏手指本身  随秋日升温  并和巨石轨迹一致  作为惩罚  高音将再次滚落峰底
摘 要:人们在交谈中为了使交际进行顺畅,往往会不自觉遵守一些规则,或者为了达到一定的言语效果而违背一些规则。这些规则概括起来便形成一系列言语规律。语用学致力于发掘语言使用的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运用于言语研究。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可以很好地解释话语中的幽默效果。因此,本论文以电视剧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为语料,从这个角度对电视剧中的幽默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家有儿女》;合作原则;幽默效果  作者简
低矮的野草并無呼风 唤雨  雨还是如期而至  雨后的阳光尚好  正好播种  埋于尘土  在黑暗中聚集能量  破茧  是不愿对生命的辜负
我是一条红鲢  游弋在日月潭边  某日,有人帶我远行  我以为从此痛失故园  比藻荇还长的惦念  缠绕在月圆的枕边  画一颗相思红豆  在海峡那一面  带着一点点好奇  杏雨里邂逅桃花信笺  时光在水上行走千年  依稀记得,你的笑容清浅  我是祖先基因里的  那一条红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