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讨论的误区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法”的教改大潮中,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小组讨论运用得好,确实有于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得不好,这种合作形式就会真正成了一种“形式”,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目前,小组讨论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不容忽视。
  一、讨论的问题不具体、不深入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若一一拿到小组讨论太浪费时间了,效率也不高,有些问题非常简单,只需要读书就可以自行解决,无须讨论。有些问题则比较有质量,则应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过程,然后拿到小组中去讨论,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二、讨论前缺少独立思考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先思考,一个问题提出来后,在小组讨论前首先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充分阅读、认真思考后才能有想说的东西,也才有要说的东西。否则,问题一提出就开始讨论,学生很可能东拉西扯或“大眼瞪小眼“无话可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浪费了时间,效率低下。
  三、讨论成了预设好的“排演节目”
  现在许多老师上公开课大都设计有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为了避免课堂出现意外,让公开课更完美无缺,某些老师在课前好些天就让同学们自己把要讨论的内容想好,写下来,甚至于背下来,象表演一样,在上台前认真“排演拉练”数遍,上公开课讨论时,熟练地表演一翻,这样的讨论不如不讨论,它没有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四、讨论缺少适当的任务
  分配和角色分工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怎样做到有效?我认为有必要进行适当的任务分配和角色分工,这样各尽其能,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提高效率,最好有一名小组长负责,可叫“主持人”有一名记录员记录,就像排演一样,你演什么,他演什么,这样学生有种责任感,就会各负其责,否则,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习时显得很盲目,有时可能会有重复工作和无人完成的现象,既浪费了时间,戏又不好看。
  五、讨论中老师成了“局外人”
  有許多老师在让学生讨论时,自己则置身事外,或看教参、教材,或板书,索不知学生这时在下面急需要老师的指引,否则就会乱了套,讨论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一次三年级说话课,讲自己熟悉的人,小组讨论时一学生实在不知从何说起,竟说他家有一个坛子,他爸爸每次放屁时就对着那个坛子放……弄得组内的学生啼笑皆非,而老师来后引导他回想他爸爸平时爱做些什么?爱说些什么?经过老师的引导,那位同学说:我爸爱开玩笑,只要是熟悉的人和他讲上三两句,他就开玩笑,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并列举了一个事例,讲得非常成功。由此看来,小组讨论时,教师不能充当局外人,而应走下讲台,巡回指导,甚至参与到小组讨论的活动中去,适时地引导学生,激活思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是放任学生随意而说。
  六、讨论成了少数精英分子的表演舞台
  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揭示问题、探索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这就是学生的参与面问题,我观察过一些课上的讨论,往往就是几个精英分子在畅所欲言,还有的则沉默不语,或听他们发言,或动手在书上圈画,有种事不关己的态度,好像他们天生就是听取别人的,我觉得老师应适时地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去探索知识,我在执教六年级选学课文《生活多么广阔》时,最后搞了一个拓展活动,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生活的广阔。同学他分小组你一句、我一句讲开了,可我发现冉银臣同学在小组内没有什么反应,我轻轻走过去问他:“我们去?”他迅速说:“我们去科技博物馆。”原来他把资料上的几句话记下来了,我笑着说:“我们这里条件有限,没有科技博物馆,但我相信我们生活仍是广阔的。”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不会说。”我问他:“你节假日里做过些什么令人特别感兴趣的事?和小伙伴们到过哪能些地方去玩过?”他低着头想了一会儿,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们去水田里捉泥鳅,行不行?”我大加赞赏,表扬了他,他又说:“老师我还有——”我示意他说下去,他说:“我们去爬山,我们去河边钓鱼,我们去养小鸡……”他一连说了好几句,看来,我们应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讨论中来,讨论的发言权应属于每一位学生,而不是只属于少数“精英”。
  七、讨论后缺少必要的归纳总结
  我们的讨论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只为讨论而讨论,讨论结束后应有一个归纳总结,对于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教师应适当的点拨。
  时下,新课程、新理念早已走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已发生根本的变化,愿我们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今天,都能走出“小组讨论的误区。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 苏贤芬
其他文献
学本课堂理念代表着崭新的教育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构建生态课堂、和谐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加强知识与情感的反思和体验,课下加强实践体验,进而促进知识素质、审美能力、道德认知、语言表达能力等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其兴趣潜能  理念的核心内容就
期刊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正悄然发生了改变,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却不容乐观。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师意识淡薄,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真正落实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敢兴趣,导致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找不到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此次参加2020年
期刊
教育学者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心理学实践证明,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是密不可分的。根据长期从事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经验,很多时候,我们往往眼高手低,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眼光取代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式。  对于某些教学内容,教师感觉再也简单不过,自认为孩子们应该很快掌握理解,所以极容易忽略孩子们的思维特征与规律,不了解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往往感觉讲了很多,甚至口干舌燥,但孩子们却一
期刊
摘要: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和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水的运动”单元为例,以地理单元大概念建构课时知识框架,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对5个课标进行整合设计,以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例,对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思路做了介绍,并对“教-学-评”的评价试题做了说明。  关键词:单元教学,大概念,地理核心素养,水圈,洋流,海—气相互作用  为了更好的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效途径
期刊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课外书的好处真是太多了。然而,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深深地感受到,阅读的贫乏给学生带来明显的后劲不足,越到高年级,孩子的语文越学越吃力。我们农村小学生阅读现状着
期刊
摘要: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眼间,成为“孩子王”已经有二十二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 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但爱孩子是我永远不变的初心,从不吝啬给予孩子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次牵手、一声鼓励。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
期刊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  一、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难免的。少年儿童向善向上的本质,需要加以保护。班主任不能因为
期刊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语文的魅力无穷,它就像一杯墨菊茶一样,于我它充满了神奇的魅力。你驻足欣赏它,慢慢地品味它,香味独特、让人回味。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宽泛的,语文教师有的时候会存在困惑,特别是年轻的语文教师,比如:最头疼的作文如何教?语文教学怎样让学生产生兴趣?怎样教好语文呢?我结合自己执教二十年来的感受和经验,浅谈一下对语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让学生爱上语文,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乡村中的野菜、小花、泥巴、石头,田野里的农作物,小河流里的沙石、小鱼虾等等都能成为孩子游戏活动的材料。大多数农村幼儿园不如城市幼儿园办园实力雄厚,但农村幼儿与城市幼儿一样好奇、好问、好探
期刊
当今社会,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大多缺乏合作的意识,不会与同伴交流,不会分工协商。我所带的班级是小班幼儿,他们大部分是从未来过幼儿园的幼儿,孩子们在游戏时,平行游戏较多,各玩各的,没有交流的意识,有的幼儿会出现争抢一本图书或争抢一件玩具的现象,幼儿不知道怎样去协商、怎样避免问题的发生;有的幼儿平时在家中滔滔不绝,进入班级中,和其他幼儿游戏时,却一言不发,不玩玩具,不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