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油主控因素

来源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渗吸采油是利用低渗透油藏自身的毛管压力,强化基质与裂缝间的油水置换,从而有效提高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关于渗吸采油的基本规律缺乏系统研究,对其主控因素不明确。使用高温高压渗吸仪,以渗吸采收率为指标,系统评价储层特性、流体性质和边界条件等3类7项参数对岩心自发渗吸作用的影响。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渗吸采收率随着岩心渗透率和长度的增大而减小。油藏温度升高,原油黏度降低,渗吸作用增强,渗吸采收率增大;两端开启岩心渗吸采收率高于周围开启岩心;油水界面张力越低,岩石表面亲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中国石化借鉴非常规天然气思路,加强川东地区二叠系天然气勘探,在涪陵焦石坝及其邻区多口井茅口组一段获得工业气流,揭示了该区茅一段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前景。通过对焦石坝地区茅口组一段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生烃条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含气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茅一段可分为2个四级沉积旋回和8个小层,主要发育灰泥灰岩、泥晶灰岩、瘤状灰泥灰岩、瘤状泥晶灰岩4种岩性;②茅一段TOC(总有机碳含量)平均含量介于0.75%~0.87%,整体上属于中等有机质丰度的碳酸盐岩烃源岩,泥晶灰岩、瘤状泥晶灰岩有
水驱后期断块油藏注入水无效循环造成压力提升困难,所提出的CO2气顶与人工边水组合驱技术被认为可有效解决该问题。为了研究组合驱储层压力恢复规律,对压力恢复速度与注入速度等参数的关系、以及注水、注气速度和注入时机的优化开展研究。因此,利用室内实验评价压力恢复速度与注气量、注气速度及注气注水速度比之间的定性关系;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单因素分析法及正交试验设计法验证实验结果,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压力恢复速度与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回归了相关性预测模型。最终对比优化了组合驱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
热采、气驱、化学驱仍是目前中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三大主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随着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规模的扩大和逐步深入,传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从新材料、新领域、新方法3个方面系统总结分析了提高采收率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进展。新材料方面关注功能性聚合物、二甲醚、纳米材料等;新领域方面关注残余油区CO2混相驱、海上油田化学驱、非常规致密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新方法注重技术复合化,例如碱-乳液-聚合物复合驱、声化技术、低矿化度水/表面活性剂交替注入。未来将以“低成本、绿色低碳、革命
【摘 要】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实践、积累、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的烹饪文化、技术既传承着历史的辉煌,又背负着开创的重担,中国烹饪技术、文化要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这就必须有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具有新文化、新观念、新形式、新技术的烹饪人才,因此大力培养新型的烹饪专业技术人才是烹饪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 键 词】 烹饪专业;聋生;教学  中国烹饪历史悠久,
油气田开发生产系统包含油藏、井筒、管网三大生产环节。传统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模拟油藏中流体的流动,而油藏-井筒-管网一体化耦合模拟同时反映油藏供液能力、井筒举升能力和管网集输能力,对准确预测生产态势、实现生产系统全流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井筒-管网模型建立方法及流体多相管流相关式适应性,实现了井筒、管网内流动模拟和流动保障模拟;通过节点链接建立一体化模型,耦合关键节点的流动关系,形成了油藏-井筒-管网一体化耦合模拟方法,实现了油气田开发全流程模拟。基于埕岛油田西A区块,根据海上油田实际生产需求和约束条件
米市盆地位于扬子板块与松潘-甘孜造山带交界处,基于反演与正演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其构造特征及成因。米市盆地受海西运动影响,构造变形以张性断层为主;印支期扬子板块向松潘-甘孜造山带俯冲,使盆地构造变形转变为挤压隆升为主,部分三叠系遭受剥蚀;燕山期盆地周缘持续隆升,内部构造则继承性发育;喜马拉雅期进入快速挤压隆升阶段,盆地的典型构造特征为逆冲断层及与断层相关褶皱,且盆地内部构造变形存在差异,东部以基底卷入型控盆断层约束下的断弯变形为主,西缘以次级断层控制下的断层滑脱变形为典型特征。盆地内部的断层发育模式为由盆
心愿,是神秘的;心愿,是美好的:心愿,是令人憧憬的;我的心愿,是小小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工作繁忙,经常有事外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根本无力照顾我。万般无奈之下,爸爸妈妈只好常常把我托付给楼上的黄婆婆,请她照顾我。黄婆婆对我百般疼爱,视我为“掌上明珠”。一年又一年,在黄婆婆的悉心照料下,我渐渐长大了,懂事了。  如今,楼上的黄婆婆已年过古稀,腿脚也不利索了,整天只能待在屋子里,再也不
各向异性油藏经长期水驱开发后,常表现出平面驱替不均衡、开发效果差的特点,为实现水驱液流改向、提高储量动用效果,达到均衡驱替开发,如何有效进行井网调整是关键。采用在反九点直井井网的对角油井间加密水平井的方式,利用渗流力学保角变换和镜像反映原理,建立井间对角线加密水平井注采井网渗流模型,并提出评价注采井网储量动用能力及动用效果的方法。结合油田实际参数,分析在储层具有渗透率各向异性的条件下,水平井加密后注采单元中的储量动用规律;综合储量动用效果和开发实施条件,确定了各向异性油藏井间对角线加密水平井的合理长度及开
低渗透油藏在进行CO2驱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固相沉积储层伤害问题,但目前的测量方法无法直观精确地对固相沉积进行定量表征,通过建立一种全新的微观可视化固相沉积实验方法,开展不同开发方式的固相沉积对比实验,并深入开展不同CO2注入量和注入压力条件的固相沉积实验。结果表明:固相沉积主要以胶质、沥青质为主;CO2驱固相沉积存在特定的门限压力,沉积区域主要位于混相区,沉积规律呈现缓慢增加、快速上升、逐渐放缓的变化趋势,且固相沉积的析出和溶解过程一定程度上
近年来,中国在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勘探开发成果,但随着部分深层油气藏逐渐进入开发中后期,强烈的储层非均质性对开发效果的影响逐渐显现,亟需对储层非均质性开展研究,以指导油气藏的调整挖潜。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中孔、缝、洞等多重介质普遍发育,其形成演化受多期次、多种地质因素作用综合控制,具有耦合发育的特点,使储层呈现出多尺度的强非均质性特征。目前,针对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参考碎屑岩储层非均质性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展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存在针对性和适用性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