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需要激发学习动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活动积极性最根本源泉是需要,而兴趣又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满足学生情感需要是让课堂活起来的核心。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学生就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就能自觉地、主动地参与研和学。如何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一些做法和體会:
  一、满足学生对成功的需求
  成功感永远是激励学生进取的动力,只有使学生从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自己有学习能力,才会有充分的学习信心。例如:对每个知识章节的练习设计,我都十分注意知识坡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根据学生起点,从最容易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稍微动点脑筋之后,就体验到学会知识的乐趣,体验到战胜困难的乐趣、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在学生“成功”过后,再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逐渐进入学习难点,获得较高层次学习的成功。
  对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业,我坚持面批。最初一段时间,发现错误不马上否定,给其改错的机会,全对了给满分。这样后进生也能和其他程度的学生同样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当后进生有明显的进步时,再适当提高要求。
  二、满足学生对信任的需求
  情感是双通道的。老师心中有学生,在学生心中就有老师。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神态传递给学生亲切、关怀、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感情信息。每节课开始,我都以饱满的精神,全神贯注的姿态,面带真诚的微笑,以信任的目光注视着站立的同学们,以亲切的语调向同学们问好。同学们坐下后,我常以表扬学生中良好的课堂行为,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老师这边来。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我即给予肯定、鼓励,对学生道一声:“对”;“真好”;“了不起”;或竖一竖大拇指。即使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差错和困难,我也不妄加批评和指责,而是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或传递一个亲切的微笑,表达老师对学生关切的爱抚。同时尽量找出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或学习态度主动积极,或书写端正规范,或这次学习表现比以前有明显进步等等,以增强其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自信。在学生独立纠错不成功时,我总是给予引导和点拨,启发其思考,助学生成功,收到“情之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这样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智能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满足。教师既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老师的爱戴和信任。
  三、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儿童都有朴素的求知欲,这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去爱护培植这种初步的自然的求知欲,使其升华为有意识的学习动机和习惯。我的基本做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起来,尽量调动各种感官:用耳辨听,用眼观察,用手操作,用脑思考,用口叙述,参与认识的全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作为同一战壕的战友协同“作战”,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去探讨知识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满足各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使学生的思维、智力与认知同步发展,达到教师积极“引”,学生主动“探”,“引导者”(老师)与“学习者”(学生)的最佳结合。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是学生的空间观念由“二级”上升到“三级”的一个转折点。在教学新知前,我和同学们一起把课本附页1和附页2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剪下来,粘贴成长方体、正方体,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感知从面到体的变化。同时感知到面不占有空间,而体占有空间。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学生用自己制作的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得到它的表面平面图形,再围成长方形和正方体。这样展开、围起,反复几次,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不仅能正确理解,而且会进行计算。在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做的正方体,拼、摆成长、宽、层数不同的长方体,这样拼拼、摆摆,学生就很轻松地理解了:为什么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使本来很抽象,很费解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当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探索,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后,我又抓住时机给学生出了一个难题:“一个长6厘米,宽和高都是2厘米的长方体,分割成3个正方体,能分吗?怎样分?分成3个正方体后,表面积和体积与原来的长方体比有没有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及时把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到一个新的高度。
  学生的情感需要是多方面的,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更要善于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世界,观察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予正当的满足和疏导,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把情感转化为兴趣,迁移为动机,质变为动力。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大历史观指通过对以往历史的内在逻辑和比较,再用现在所发生的历史与未来做比较从而达到对未来的社会走向做出一定的预测,用长远的比较的思维来看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灵魂,起着导向作用.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从广义上说,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儿期、青壮期,最后到衰老期.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接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而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个人自学。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核心,社会教育是协力,个人自学是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现在社会的竞争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但工匠精神却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和最需要的。素质教育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