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介绍话剧《行者无疆》角色的化妆造型设计构思与舞台呈现效果。
【关键词】 话剧;《行者无疆》;化妆造型设计;构思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8.07.012
话剧《行者无疆》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该剧导演赵淼,笔者担任该剧的化装设计。全剧汲取《山海经》的奇幻,以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为灵感,通过梦境与想象两个时空焦点,进入他的心灵世界,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古道,聚焦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心路历程。
张骞,字子文,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民间传说他为寻找黄河源头的第一人,传说他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直到达天上的银河,这才有了后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著名诗句,这个线索也在剧中呈现。
演出涵盖了现代舞、戏曲、吟唱、偶人操作、多媒体等多种舞台形式。演员在演出时有很多难度很高的形体动作,比如大幅度、强节奏感地甩頭,这对化装造型设计的要求很严格,具有相当大挑战!
1 张骞的造型设计构思
演员的表演:沙漠中很艰难的跋涉、翻越雪山、过沼泽等独舞和群舞,在地上连续翻滚、甩头等肢体(舞蹈)动作。在给演员张骞设计造型时,遇到很多难题。下面是创作过程记录。
2 群众演员构思
此外,剧中十四个演员分饰难民、马儿、牧民、匈奴人、汉民、月氏人、巫师、魔术师等四十多个角色。在台上共一百分钟的戏,需要快速完成角色转换。于是,笔者采用统一更换不同款式发带的方式来解决,一个演员有4?5种发带。汉民采用黑色细发带,历史上的汉代人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文献和资料图片进行了解。用一根黑发带来把汉人统一归类,没用任何历史考证,以简单明确的形式感,进行二次创作;汉族难民采用麻绳系列发带;匈奴人用皮革质感系列发带;月氏人用彩色民族风发带,还有众多角色各有差异的发带装饰。共九十多个发带,每一个发带的细节都各不相同,各有特点,都是精心制作的。每个演员都在左、右手腕上缠上发带,便于快速换妆,不会互相用错了,并且给服装也增加了细节的装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重点描述的角色
演员汪玥一人饰演张母、张妻、月氏女王、群演等众多角色,每个角色个性鲜明。在熟读剧本和看过几次连排之后,设计人物形象时放在首位的是换妆必须快,造型变化必须大。于是,造型设计首先用演员的头发做基础发型。有了基础发型,变化起来就得心应手。发型下半部是以演员自己的头发做变化,头顶用不同款式的假发(并非毛发制品)变换发型。最后一场月氏女王的换妆时间充足,就改用胶丝网头套配头饰,增加人物的厚重华丽感,这也是剧中最精致、最有仪式感的造型。
另外,还有三个辅助形象可以表现得更加丰满:小马儿、甘父、同伴。小马儿用红色马鬃突出她的造型,区别于其他的“马”,其余的马都是棕色和黑色“马鬃”,马鬃采用轻便又简洁的布条制作,缝于黑色发带上便于抢妆。
甘父和伙伴的造型借鉴汉代人物形象,用头套的形式呈现。既衬托出张骞的与众不同,又有古今时空的带入带出感。
最后,对全体剧组成员表示由衷地敬佩,台前幕后所有人对这部戏的付出,大家的辛苦创作,不断尝试,克服困难,持续修改。仅在此记录化装设计的创作过程及最后的舞台呈现。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完美地把演出呈献给观众。引用观众的一句点评:“动辄十人以上群戏调度与民乐打击乐的激昂令人印象深刻,青春活力与民族自豪感比翼齐飞”。
(编辑 常靖雨)
【关键词】 话剧;《行者无疆》;化妆造型设计;构思
文章编号: 10.3969/j.issn.1674-8239.2018.07.012
话剧《行者无疆》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该剧导演赵淼,笔者担任该剧的化装设计。全剧汲取《山海经》的奇幻,以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为灵感,通过梦境与想象两个时空焦点,进入他的心灵世界,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古道,聚焦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心路历程。
张骞,字子文,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民间传说他为寻找黄河源头的第一人,传说他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一直到达天上的银河,这才有了后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著名诗句,这个线索也在剧中呈现。
演出涵盖了现代舞、戏曲、吟唱、偶人操作、多媒体等多种舞台形式。演员在演出时有很多难度很高的形体动作,比如大幅度、强节奏感地甩頭,这对化装造型设计的要求很严格,具有相当大挑战!
1 张骞的造型设计构思
演员的表演:沙漠中很艰难的跋涉、翻越雪山、过沼泽等独舞和群舞,在地上连续翻滚、甩头等肢体(舞蹈)动作。在给演员张骞设计造型时,遇到很多难题。下面是创作过程记录。
2 群众演员构思
此外,剧中十四个演员分饰难民、马儿、牧民、匈奴人、汉民、月氏人、巫师、魔术师等四十多个角色。在台上共一百分钟的戏,需要快速完成角色转换。于是,笔者采用统一更换不同款式发带的方式来解决,一个演员有4?5种发带。汉民采用黑色细发带,历史上的汉代人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通过历史文献和资料图片进行了解。用一根黑发带来把汉人统一归类,没用任何历史考证,以简单明确的形式感,进行二次创作;汉族难民采用麻绳系列发带;匈奴人用皮革质感系列发带;月氏人用彩色民族风发带,还有众多角色各有差异的发带装饰。共九十多个发带,每一个发带的细节都各不相同,各有特点,都是精心制作的。每个演员都在左、右手腕上缠上发带,便于快速换妆,不会互相用错了,并且给服装也增加了细节的装饰,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重点描述的角色
演员汪玥一人饰演张母、张妻、月氏女王、群演等众多角色,每个角色个性鲜明。在熟读剧本和看过几次连排之后,设计人物形象时放在首位的是换妆必须快,造型变化必须大。于是,造型设计首先用演员的头发做基础发型。有了基础发型,变化起来就得心应手。发型下半部是以演员自己的头发做变化,头顶用不同款式的假发(并非毛发制品)变换发型。最后一场月氏女王的换妆时间充足,就改用胶丝网头套配头饰,增加人物的厚重华丽感,这也是剧中最精致、最有仪式感的造型。
另外,还有三个辅助形象可以表现得更加丰满:小马儿、甘父、同伴。小马儿用红色马鬃突出她的造型,区别于其他的“马”,其余的马都是棕色和黑色“马鬃”,马鬃采用轻便又简洁的布条制作,缝于黑色发带上便于抢妆。
甘父和伙伴的造型借鉴汉代人物形象,用头套的形式呈现。既衬托出张骞的与众不同,又有古今时空的带入带出感。
最后,对全体剧组成员表示由衷地敬佩,台前幕后所有人对这部戏的付出,大家的辛苦创作,不断尝试,克服困难,持续修改。仅在此记录化装设计的创作过程及最后的舞台呈现。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完美地把演出呈献给观众。引用观众的一句点评:“动辄十人以上群戏调度与民乐打击乐的激昂令人印象深刻,青春活力与民族自豪感比翼齐飞”。
(编辑 常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