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农村经济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农村人力资源的配置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由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和市场机制的不健全等因素,此外,农村传统的价值理念对人力资源的流动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一要素在实现我国全面繁荣中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内涵,通过政府主导,各方面力量共同积极参与,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合理有序流动,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如果配置得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致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来探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业劳动力以初中文化为主,小学文化次之,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更少。
2.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不高。由于农民受教育文化程度低,农业职业教育普及率低,致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能够阅读农业科技书刊的人数不多。由于我国教育能力的限制,我国农村的科技人员的比例本来就少,与80%的农村人口比较,不能满足农民对科技服务的要求。
3.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由于广大农业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生产方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进。在我国,许多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就业人口当中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差距很大。在农村,人才培训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农民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和培训,自然也不可能提高劳动效率。
二、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原因
1.传统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影响。由于受传统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种种障碍,农民无法根据市场经济的法则来预测和规范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中个人的命运,所以,传统的思想观念若不打破,就无法建立起高效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其在接受、培养相应劳动技能方面有一定差距。受传统农业自我完成型低水平经济的影响,农民学文化积极性不高,从而阻碍了农民进入非农产业,这样形成开发利用中的主体障碍。尤其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区的农民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宿命观和消极无为、安贫乐道、听天由命的生活观念,僵化了农民的思想,遮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缺乏向困难挑战,与命运抗争,改变自己贫穷生活的意识、勇气、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农民自身市场主体意识的逐步树立,使农村劳动力市场处于低智力型。
2.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完善。由于政府引导不力,市场体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严重妨碍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自发性、分散性、小规模和不规范的特点。劳动力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供求信息不畅。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抑制了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3.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并且教育体系不完善。在农村,农民高等教育几乎为零,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总数和招生人数都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农村职业教育后劲不足。职业教育能使劳动力在掌握一定普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某些特殊知识和劳动技能。缩短了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有助于提高其竞争力。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1.转变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供给水平,是我国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各级政府应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改变重物质投入、轻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的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把农民的需要、解放和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和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又要树立通过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
2.完善劳动力市场。各级政府建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系统,把农民工纳入全国的就业体系,切实搞好农民工外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农民的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等,进行统一的服务,合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同时要建立社会就业网络和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劳动力向外转移。要加大社会就业网络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力度,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立劳务服务站,规范勞务中介机构管理,扩大服务范围,相关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加强劳务协作,定期开展转移信息交流,从而提高劳动力转移和使用的效率。
3.完善城乡教育平等政策。为促使农村社会人力资本的尽快形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重点放在人力资源质量开发上,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二是注重创新农村教育制度,促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机制尽快形成和完善,政府应以增强人的能力为重点。以开发人的潜能为核心,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三是加大对农村各种形式教育投资的力度、拓展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
总之,推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充分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内涵,通过政府主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积极参与,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白菊红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研究 2004.
[2]朱炎洁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 2004(05).
[3]陈琛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思考[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0(12).
[4]姜锐 浅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 2007(23).
[5]陈登祥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建设[期刊论文]——管理观察2009(7).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
农村人力资源是农村经济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农村劳动力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合理有序流动,也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如果配置得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致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农村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来探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业劳动力以初中文化为主,小学文化次之,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更少。
2.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不高。由于农民受教育文化程度低,农业职业教育普及率低,致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不高,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能够阅读农业科技书刊的人数不多。由于我国教育能力的限制,我国农村的科技人员的比例本来就少,与80%的农村人口比较,不能满足农民对科技服务的要求。
3.农村劳动生产率低下。由于广大农业劳动者素质低,农业生产方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改进。在我国,许多农民终身没有接受过职业训练,也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活动。农村的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就业人口当中参加职业培训的比例差距很大。在农村,人才培训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农民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和培训,自然也不可能提高劳动效率。
二、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原因
1.传统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影响。由于受传统文化与价值理念的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着种种障碍,农民无法根据市场经济的法则来预测和规范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中个人的命运,所以,传统的思想观念若不打破,就无法建立起高效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使其在接受、培养相应劳动技能方面有一定差距。受传统农业自我完成型低水平经济的影响,农民学文化积极性不高,从而阻碍了农民进入非农产业,这样形成开发利用中的主体障碍。尤其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区的农民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宿命观和消极无为、安贫乐道、听天由命的生活观念,僵化了农民的思想,遮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缺乏向困难挑战,与命运抗争,改变自己贫穷生活的意识、勇气、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农民自身市场主体意识的逐步树立,使农村劳动力市场处于低智力型。
2.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不完善。由于政府引导不力,市场体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严重妨碍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自发性、分散性、小规模和不规范的特点。劳动力市场建设相对滞后,市场供求信息不畅。严重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抑制了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3.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缓慢,并且教育体系不完善。在农村,农民高等教育几乎为零,农民中等专业学校和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总数和招生人数都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农村职业教育后劲不足。职业教育能使劳动力在掌握一定普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某些特殊知识和劳动技能。缩短了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有助于提高其竞争力。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1.转变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供给水平,是我国农村建设的重大课题。各级政府应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改变重物质投入、轻人力资源开发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增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的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农村建设过程中,既要把农民的需要、解放和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和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准,又要树立通过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准公共服务,纳入公共财政框架,加大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民教育的投资力度,保证农民享有教育培训的各项权利,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良好环境。
2.完善劳动力市场。各级政府建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系统,把农民工纳入全国的就业体系,切实搞好农民工外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农民的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等等,进行统一的服务,合理利用农村人力资源。同时要建立社会就业网络和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劳动力向外转移。要加大社会就业网络和中介服务机构的力度,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集中的区域设立劳务服务站,规范勞务中介机构管理,扩大服务范围,相关部门和职业学校要加强劳务协作,定期开展转移信息交流,从而提高劳动力转移和使用的效率。
3.完善城乡教育平等政策。为促使农村社会人力资本的尽快形成,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应重点放在人力资源质量开发上,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从而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发展。二是注重创新农村教育制度,促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机制尽快形成和完善,政府应以增强人的能力为重点。以开发人的潜能为核心,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三是加大对农村各种形式教育投资的力度、拓展多元化的人力资本投资渠道。
总之,推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必须充分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内涵,通过政府主导,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积极参与,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白菊红 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民收入研究 2004.
[2]朱炎洁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 2004(05).
[3]陈琛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思考[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0(12).
[4]姜锐 浅析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现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 2007(23).
[5]陈登祥 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建设[期刊论文]——管理观察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