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期,子卢和爸爸通过转钥匙圈发现了旋转的秘密。这一期,他和子路帮助师母解决了钥匙和锁的配对问题。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呢?想知道?来,我们看故事吧!
我和子路刚走进学校的前厅,就见师母手里握着一串钥匙,望着那些收件柜子正在叹气。那些收件柜子是孔老师为方便大家与各地学校、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而设置的。
师母除了管理食堂,平时还会帮忙打扫学校的卫生,所以这四排各四格的收件柜子目前是由她掌管。等她给每个柜子贴上标签、配好锁后,她再逐一把钥匙分配给大家。可是,今天她遇到难题了。因为她收到木匠师傅装配好的钥匙时,不经意往抽屉里一扔,现在她把16把钥匙拿出来,发现全混在一起了。哪个柜子对应哪把钥匙,她已经分不清了。
现在,她面对着那一排排收件柜子,不知如何是好。
每个柜子都挂着一把黄铜锁,而开这些黄铜锁的钥匙就在师母手里,黄澄澄的,共16把,一把不多,一把也不少。
问题是,每把钥匙对应的是哪把锁呢?
师母深叹了一口气,她有点后悔当初没听孔老师的,干脆就不要配锁,直接把柜门虚掩着就好,需要收发信件的人自由打开,没有信件就关上,相信同学们都不会乱拿别人的信件。可是,当时师母反对这种提议。她认为,但凡是个柜子,都应该有锁——
“没有锁,它还叫什么柜子?像你说的,那不如连柜门也拆掉好了,那样更方便”。
师母万万没想到,自己现在要面对钥匙和锁对不上号的麻烦。但因为是自己提议的,所以她也就不好意思去找孔老师想办法了。
“算了,我还是一把一把地试吧!”她小声嘀咕。
师母的左手随手一抹,将16把钥匙一行排开,从中挑了一把,向第一把锁插去。
子路赶紧跑过去,问明原因后,连忙从师母手里接过钥匙,请求说:“师母,我来吧!”
“这可是要试几百下呀。”师母摆摆手说,“孩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你们是学生,你们要把时间花在读书上,就不要浪费在这儿了。”
“师母,我子路您还不知道,手脚麻烦,不,是麻利。这二百多下,不到中午我就帮您试好了。”
“一天之计在于晨,你们快去读书,还是我来。”师母推开子路的手,催促他赶紧去学习。
“我来。”
“我来。”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突然觉得哪里不对,便问:“子路,你说要试二百多下,是不是256下?”
“对呀,对呀。你也算出来了?”
“你应该是这样想的,16把钥匙,每把要试这16把锁,所以就是16×16=256。”
“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师母惊讶地问。
“这个我知道!”子路在旁边插嘴,“这得感谢孔老师!多亏他平时叮嘱我们背一些常见的数,什么平方数,三角形数,等等。所以我们对20以内的平方数,那可是如数家珍,脱口而出。能心算16×16,一点也不奇怪。”
“看来学数学也需要适当地背。”
“跑题了!回到正题上来。我想说的是,我不赞成‘一共需要试16×16下’这个观点。我觉得要试的次数远比这少得多。”我强调说。
“那当然啦。运气好的时候,一试就中了,16把钥匙只要试16下。”子路不假思索地说,“可是,孔老师说过,解决问题不能靠运气,要考虑最倒霉的情况,所以说每把钥匙都可能需要试16下,一共当然就是要试16×16=256(下)啦。”
“你的结论有问题。”我从师母手里拿了一把钥匙,将其举起,“如果‘非常倒霉’,这把钥匙正好是最后一个柜子的,那么前15次都配不上。可是这第16次还需要试吗?要把钥匙插进去才知道它是最后一个柜子的钥匙?”
“当然不需要。一共就16个柜子,前15个都不是,那它肯定就是第16个柜子的钥匙了。”子路干脆地回答。
“真是聰明,第一把钥匙最多只要试15下。”师母高兴地说。
“对!”我继续说,“然后呢?就算第一把钥匙‘倒霉’,要试到最后一把锁才配对上,那么第二把钥匙难道还要试这么多下吗?”
“啊,对呀,你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最倒霉的情况下,第一把只要试15下!”子路恍然大悟,“然后第二把,就算倒霉,它需要试的次数也比前一把少1下,只要14下。然后再下一把,又少1下,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子路忍不住唱起歌来:“越来越少,啦啦啦啦;越来越少,啦啦啦啦……”
“哈哈!”在师母的笑声中,我列出一个算式: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子路一看就认出来了:“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呢。这个我会算,可以用‘头尾配对相加’的办法,15 1,14 2,13 3……每对的和都是16,15个数有7.5对,最后结果是……”
“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算‘16×15÷2’,因为16是偶数,所以先用16÷2,得8,再乘15,结果就是120。”我抢先说道。
“还是你想问题想得深入,而且计算的时候还会注意怎样算才会更简单方便。”子路觉得数学的思考,果然是一层层深入的,虽然辛苦艰难,但又吸引着解题者不断前进,欲罢不能。或许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吧!
“最多只要120下,这下我知道啦,还是我自己来一把一把地试吧。”经过我和子路刚刚那一番的讨论分析,师母一扫愁容,信心十足。
“那怎么行,‘有事,弟子服其劳’,您和孔老师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来。更何况这些收件柜子以后还是我们使用,我们理当出份力。”子路把窗台上的一排钥匙都拿在手里,正要开始一把一把地试,突然看到了我,连忙把一半数量的钥匙拍在我手里,“我从这头开始,你从那头开始,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半时间了。”
“哇,子路,你真是越来越聪明了!”我夸奖道。
数学点睛:许多时候,我们对事情的复杂程度的估计总是太简单,有时又把它们想得过于复杂。就以试钥匙为例,除非运气非常非常好,否则不可能一试就开,16把钥匙15下就全对应上自己的锁了;也不需要每把钥匙都试遍所有的锁。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每一把钥匙的试验结果都会影响到下一把,也就是已经找到钥匙的锁就不需要再试验了。所以说,真正要试的次数既不是非常少,也不会非常多,具体的数量,完全是可以计算的。
我和子路刚走进学校的前厅,就见师母手里握着一串钥匙,望着那些收件柜子正在叹气。那些收件柜子是孔老师为方便大家与各地学校、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而设置的。
师母除了管理食堂,平时还会帮忙打扫学校的卫生,所以这四排各四格的收件柜子目前是由她掌管。等她给每个柜子贴上标签、配好锁后,她再逐一把钥匙分配给大家。可是,今天她遇到难题了。因为她收到木匠师傅装配好的钥匙时,不经意往抽屉里一扔,现在她把16把钥匙拿出来,发现全混在一起了。哪个柜子对应哪把钥匙,她已经分不清了。
现在,她面对着那一排排收件柜子,不知如何是好。
每个柜子都挂着一把黄铜锁,而开这些黄铜锁的钥匙就在师母手里,黄澄澄的,共16把,一把不多,一把也不少。
问题是,每把钥匙对应的是哪把锁呢?
师母深叹了一口气,她有点后悔当初没听孔老师的,干脆就不要配锁,直接把柜门虚掩着就好,需要收发信件的人自由打开,没有信件就关上,相信同学们都不会乱拿别人的信件。可是,当时师母反对这种提议。她认为,但凡是个柜子,都应该有锁——
“没有锁,它还叫什么柜子?像你说的,那不如连柜门也拆掉好了,那样更方便”。
师母万万没想到,自己现在要面对钥匙和锁对不上号的麻烦。但因为是自己提议的,所以她也就不好意思去找孔老师想办法了。
“算了,我还是一把一把地试吧!”她小声嘀咕。
师母的左手随手一抹,将16把钥匙一行排开,从中挑了一把,向第一把锁插去。
子路赶紧跑过去,问明原因后,连忙从师母手里接过钥匙,请求说:“师母,我来吧!”
“这可是要试几百下呀。”师母摆摆手说,“孩子,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但你们是学生,你们要把时间花在读书上,就不要浪费在这儿了。”
“师母,我子路您还不知道,手脚麻烦,不,是麻利。这二百多下,不到中午我就帮您试好了。”
“一天之计在于晨,你们快去读书,还是我来。”师母推开子路的手,催促他赶紧去学习。
“我来。”
“我来。”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突然觉得哪里不对,便问:“子路,你说要试二百多下,是不是256下?”
“对呀,对呀。你也算出来了?”
“你应该是这样想的,16把钥匙,每把要试这16把锁,所以就是16×16=256。”
“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师母惊讶地问。
“这个我知道!”子路在旁边插嘴,“这得感谢孔老师!多亏他平时叮嘱我们背一些常见的数,什么平方数,三角形数,等等。所以我们对20以内的平方数,那可是如数家珍,脱口而出。能心算16×16,一点也不奇怪。”
“看来学数学也需要适当地背。”
“跑题了!回到正题上来。我想说的是,我不赞成‘一共需要试16×16下’这个观点。我觉得要试的次数远比这少得多。”我强调说。
“那当然啦。运气好的时候,一试就中了,16把钥匙只要试16下。”子路不假思索地说,“可是,孔老师说过,解决问题不能靠运气,要考虑最倒霉的情况,所以说每把钥匙都可能需要试16下,一共当然就是要试16×16=256(下)啦。”
“你的结论有问题。”我从师母手里拿了一把钥匙,将其举起,“如果‘非常倒霉’,这把钥匙正好是最后一个柜子的,那么前15次都配不上。可是这第16次还需要试吗?要把钥匙插进去才知道它是最后一个柜子的钥匙?”
“当然不需要。一共就16个柜子,前15个都不是,那它肯定就是第16个柜子的钥匙了。”子路干脆地回答。
“真是聰明,第一把钥匙最多只要试15下。”师母高兴地说。
“对!”我继续说,“然后呢?就算第一把钥匙‘倒霉’,要试到最后一把锁才配对上,那么第二把钥匙难道还要试这么多下吗?”
“啊,对呀,你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在最倒霉的情况下,第一把只要试15下!”子路恍然大悟,“然后第二把,就算倒霉,它需要试的次数也比前一把少1下,只要14下。然后再下一把,又少1下,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子路忍不住唱起歌来:“越来越少,啦啦啦啦;越来越少,啦啦啦啦……”
“哈哈!”在师母的笑声中,我列出一个算式: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子路一看就认出来了:“这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呢。这个我会算,可以用‘头尾配对相加’的办法,15 1,14 2,13 3……每对的和都是16,15个数有7.5对,最后结果是……”
“其实我们还可以这样算‘16×15÷2’,因为16是偶数,所以先用16÷2,得8,再乘15,结果就是120。”我抢先说道。
“还是你想问题想得深入,而且计算的时候还会注意怎样算才会更简单方便。”子路觉得数学的思考,果然是一层层深入的,虽然辛苦艰难,但又吸引着解题者不断前进,欲罢不能。或许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吧!
“最多只要120下,这下我知道啦,还是我自己来一把一把地试吧。”经过我和子路刚刚那一番的讨论分析,师母一扫愁容,信心十足。
“那怎么行,‘有事,弟子服其劳’,您和孔老师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我们来。更何况这些收件柜子以后还是我们使用,我们理当出份力。”子路把窗台上的一排钥匙都拿在手里,正要开始一把一把地试,突然看到了我,连忙把一半数量的钥匙拍在我手里,“我从这头开始,你从那头开始,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半时间了。”
“哇,子路,你真是越来越聪明了!”我夸奖道。
数学点睛:许多时候,我们对事情的复杂程度的估计总是太简单,有时又把它们想得过于复杂。就以试钥匙为例,除非运气非常非常好,否则不可能一试就开,16把钥匙15下就全对应上自己的锁了;也不需要每把钥匙都试遍所有的锁。从数学的角度思考,每一把钥匙的试验结果都会影响到下一把,也就是已经找到钥匙的锁就不需要再试验了。所以说,真正要试的次数既不是非常少,也不会非常多,具体的数量,完全是可以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