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九大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使得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培智语文绘本教学的重要内容,任何一名培智语文教师都希望能帮助智障学生补偿缺陷,激发思维,提升语文素养。据此,本文以思维导图为主体分析培智语文绘本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谈谈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思维导图 培智语文绘本教学 教学策略
【项目来源】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培智学校绘本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294)。
【中图分类号】G623.2;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083-02
前言
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智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会让培智语文绘本教学迸发出新的火花。当下,越来越多的培智语文教师正在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培智语文绘本教学中的策略和思考。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又称为脑图、心智地图等,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整合学习思路的有效教学工具。
一、思维导图与绘本的关系
培智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活语文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帮助特殊孩子获得融入社会生活最需要的初步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因为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识记能力弱、语言表达困难,逻辑性思维缺陷等问题。培智语文教学中,将绘本引入课堂,绘本教学题材丰富,画面形象直观容易引起智障孩子的兴趣,但也因画面内容丰富,智障孩子逻辑性不强,不容易找到重点,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把握有困难,绘本内容容易被支离破碎地呈现。绘本一页页精彩内容就像一颗颗珍珠,如何把一粒粒珍珠用一根线串起来让绘本被特殊孩子完整消化理解呢?思维导图是个好帮手,它就是串起珍珠那根重要的线。
思维导图在特点上分析,它具有直观性、便捷性、灵活性、拓展性等诸多优点,利用好思维导图可以较好地引导智障学生将绘本学习过程中的若干个关键知识串联成图,有效整合了学习内容。让智障学生在复杂的语文学习中理清学习思路,清楚知识结构,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对培养智障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基于智障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借助图文并重的优势,能够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将抽象的学习思路表示出来。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为困难。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正是让思维过程形象化,既化难为简,又可让智障学生按图索骥,通过老师的引导,思考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导图让思维明确方向
智障学生学习兴趣较窄,学习主动性也不强。面对需要思考的问题,他们常常选择逃避,不懂该从哪儿突破去思考,思维没有方向性。而教学中老师若能运用思维导图引领,构建完整、简洁的知识结构体系,然后让学生循着思维导图的线索逐一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思维线索一目了然,智障学生只要紧紧抓住“思维的流程图”这一核心线索,学习思路越来越清晰,问题就迎刃而解,他们的成功体验更多。
(二)导图让思维更优化
俗话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思想和实物不同,它具有极强的拓展性和发散性,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智障学生不仅可以形象化体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还能在伙伴思维导图分享交流中补充、完善甚至优化思维导图,既优化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激发了大脑无限潜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智障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
三、应用思维导图激活培智语文绘本课堂教学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1.主干式思维导图构建,理顺学习流程
智障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弱,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散点的状态,尤其是对语文阅读素材的理解以及语文学习环节不甚了解。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图解”方式对语文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所以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构建初步的思维导图。所谓初步就是简单化,先把语文的大体过程列出来,包括粗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细读全文提取关键词句、阅读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内心思考感悟等等,一方面是告诉学生学习流程和目的,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方面是为学生全面认识学习过程提供思维框架,优化其学习方式和方法。
2.丰富思维导图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其在理解学习过程时所需的关键能力。任何一个语文学习环节都由承上和启下两部分组成,详细了解若干学习环节的逻辑顺序,学生如何才能稳扎稳打,逐步掌握所有的语文知识。而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思维导图就是让学生深入分析若干学习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能培養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原文内容,包括粗读和细读。粗读和细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先进行粗读还是细读?粗读和细读过程中具体需要做些什么?以这几个问题为思维节点,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提取文章的重难点知识,包括词句、段落等等。然后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比如阅读绘本《我妈妈》时,妈妈是什么人?为什么她对我们非常重要?重要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以这几个问题为思维节点,继续引导学生全面而详细地分析绘本内容,体悟妈妈对“我”无私的爱,感受“我”和妈妈的点滴幸福。最后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类,设置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爱妈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并以“我爱妈妈”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列明具体的写作步骤、思路和方法。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基于对各个学习环节的理解不断丰富和优化思维导图,当学生回顾整个语文过程中,每个细节、每个问题都会非常清楚。这样逻辑思路式的思维导图应用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系统化、条理化的认知,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不会学的情况。 3.自主构建思维导图, 激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学生只有自己建构思维导图,才能明白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才能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学习。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思维导图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系统化,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单独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学习时更快更好地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方便及时补充新内容。
例如在结论总结环节,教师让学生讨论《我妈妈》一文的字词、句子、文章内涵,这三者都是重难点知识,需要学生全面而熟练地掌握。对照思维导图,教师指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基于整个学习过程,从粗读略读、文章感悟、交流讨论、书面表达等环节入手回顾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作业,将脑中的思维导图画出来并标注重难点知识,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学习主动性。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
培智语文课标指出:“倾听与说话是学生适应生活的必备能力,也是培智學校学生需要优先发展的语文能力。”而培智绘本课堂教学中,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正是给学生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倾听与交流的良好契机。
然而智障学生思维聚焦不明确,关注的点太散,学习过程中容易导致目标不明确,表达不到点上。绘本课堂达不到我们预想的仔细看、积极说等预期目标。因此,教师的引导显得很关键,引导的方法直接决定了课堂的实效。构建思维导图的主体策略,让思维导图提纲挈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流向。这样一来,学生思路明确,关注焦点。有话可说,说到点子上,较好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思维导图该如何介入到培智绘本课堂呢?
1.从因到果——“剥笋式”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
建构“剥笋式”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带着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像剥笋式层层深入,剖析文本。通过打通思维导图上的节点串起了文本学习的知识链。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自己的认知和感悟,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以《朱家故事》绘本教学为例。开始我们引导孩子跟着绘本一起认识了一个朱姓的四口之家,首先教师进行第一“剥”:这四口人每天早中晚各忙些什么?这是思维导图上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学生在寻找答案补充思维导图过程中,明显地发现:父子三人什么也不干,而妈妈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接着教师进行第二“剥”:妈妈为什么出走了?父子与妈妈家务量的巨大反差,在思维导图下,学生一目了然,清晰了解了事件的因果关系。老师再引导第三“剥”:怎么把妈妈请回来?学生纷纷倡议父子主动承担家务等。就这样,层层下剥,在为朱家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建构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深入地学习了绘本。以此建立的思维导图也就更容易被智障学生理解和接受,持之以恒地训练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条理性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
2.从果追因——“倒叙式”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
建构“剥笋式”思维导图教学时,老师却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即老师提出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方式来解答问题。解答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过程。在此情况下,思维导图就更像是课堂终点的风向标,老师把好方向,学生要做的就是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考,构建完整的思维导图,逐渐靠近学习目标。
如《勇敢的克兰西》绘本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带着“勇敢”这个结论性评价入手,运用“填空”方式引导智障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克兰西勇敢的原因一: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时,克兰里_____(怎么做);克兰西勇敢的原因二:在牛群大赛中,克兰西_____(怎么做);克兰西勇敢的原因三:赢得比赛后,克兰西_____(怎么做)……。就这样,通过填空的方式,运用结果追溯原因的倒叙方法,智障学生就能不断回想故事内容,这个过程也就是促进其阅读、推理、思考的过程。当学生解答完自己的问题,再进行分享交流,互相补充,从点到面,智障学生对于为什么说克兰西是勇敢的,就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绘本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充分保障,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激发。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并非是有统一标准的,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因此,课堂上教师无论运用何种形式的思维导图,都让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教学目的性的落实更有抓手,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的建构对绘本课堂的激活都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而运用了思维导图的绘本课堂,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图文并重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左右脑的协调统整,对培养智障学生条理性思维及语言表达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只要老师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智障学生在绘本课堂就能较好实现能说会想,大大增强了课堂上学习交流的主动性,表达的条理,思考的方向,绘本课堂也就重新焕发了光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期待各位语文教师共同探索更多更好的语文绘本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赖容莎. 思维导图在绘本阅读中的作用[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11):41.
[2]侯思维,苏雅雅. 思维导图在绘本教学中的尝试[J]. 福建教育研究, 2017(2):48-49.
[3]王艳丽. 以思维导图撬动绘本阅读[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3).
【关键词】思维导图 培智语文绘本教学 教学策略
【项目来源】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培智学校绘本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8-294)。
【中图分类号】G623.2;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0-0083-02
前言
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智障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会让培智语文绘本教学迸发出新的火花。当下,越来越多的培智语文教师正在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和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培智语文绘本教学中的策略和思考。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又称为脑图、心智地图等,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是帮助学生整合学习思路的有效教学工具。
一、思维导图与绘本的关系
培智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活语文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帮助特殊孩子获得融入社会生活最需要的初步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因为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识记能力弱、语言表达困难,逻辑性思维缺陷等问题。培智语文教学中,将绘本引入课堂,绘本教学题材丰富,画面形象直观容易引起智障孩子的兴趣,但也因画面内容丰富,智障孩子逻辑性不强,不容易找到重点,对绘本故事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把握有困难,绘本内容容易被支离破碎地呈现。绘本一页页精彩内容就像一颗颗珍珠,如何把一粒粒珍珠用一根线串起来让绘本被特殊孩子完整消化理解呢?思维导图是个好帮手,它就是串起珍珠那根重要的线。
思维导图在特点上分析,它具有直观性、便捷性、灵活性、拓展性等诸多优点,利用好思维导图可以较好地引导智障学生将绘本学习过程中的若干个关键知识串联成图,有效整合了学习内容。让智障学生在复杂的语文学习中理清学习思路,清楚知识结构,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对培养智障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基于智障学生的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借助图文并重的优势,能够以直观、简洁的方式将抽象的学习思路表示出来。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以直观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为困难。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正是让思维过程形象化,既化难为简,又可让智障学生按图索骥,通过老师的引导,思考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导图让思维明确方向
智障学生学习兴趣较窄,学习主动性也不强。面对需要思考的问题,他们常常选择逃避,不懂该从哪儿突破去思考,思维没有方向性。而教学中老师若能运用思维导图引领,构建完整、简洁的知识结构体系,然后让学生循着思维导图的线索逐一学习相关的教学内容。这样,思维线索一目了然,智障学生只要紧紧抓住“思维的流程图”这一核心线索,学习思路越来越清晰,问题就迎刃而解,他们的成功体验更多。
(二)导图让思维更优化
俗话说得好:“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思想和实物不同,它具有极强的拓展性和发散性,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智障学生不仅可以形象化体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还能在伙伴思维导图分享交流中补充、完善甚至优化思维导图,既优化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也激发了大脑无限潜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智障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
三、应用思维导图激活培智语文绘本课堂教学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1.主干式思维导图构建,理顺学习流程
智障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弱,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基本上都是处于一个散点的状态,尤其是对语文阅读素材的理解以及语文学习环节不甚了解。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让学生通过“图解”方式对语文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所以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构建初步的思维导图。所谓初步就是简单化,先把语文的大体过程列出来,包括粗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细读全文提取关键词句、阅读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语言表达内心思考感悟等等,一方面是告诉学生学习流程和目的,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方面是为学生全面认识学习过程提供思维框架,优化其学习方式和方法。
2.丰富思维导图内容,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是其在理解学习过程时所需的关键能力。任何一个语文学习环节都由承上和启下两部分组成,详细了解若干学习环节的逻辑顺序,学生如何才能稳扎稳打,逐步掌握所有的语文知识。而这个过程中,逐步丰富思维导图就是让学生深入分析若干学习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就能培養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原文内容,包括粗读和细读。粗读和细读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先进行粗读还是细读?粗读和细读过程中具体需要做些什么?以这几个问题为思维节点,引导学生阅读全文,提取文章的重难点知识,包括词句、段落等等。然后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比如阅读绘本《我妈妈》时,妈妈是什么人?为什么她对我们非常重要?重要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以这几个问题为思维节点,继续引导学生全面而详细地分析绘本内容,体悟妈妈对“我”无私的爱,感受“我”和妈妈的点滴幸福。最后是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两类,设置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爱妈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并以“我爱妈妈”为题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列明具体的写作步骤、思路和方法。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基于对各个学习环节的理解不断丰富和优化思维导图,当学生回顾整个语文过程中,每个细节、每个问题都会非常清楚。这样逻辑思路式的思维导图应用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系统化、条理化的认知,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学生不会学的情况。 3.自主构建思维导图, 激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学生只有自己建构思维导图,才能明白思维导图的重要作用,才能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学习。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思维导图把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系统化,将教学中的重难点单独整理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学习时更快更好地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方便及时补充新内容。
例如在结论总结环节,教师让学生讨论《我妈妈》一文的字词、句子、文章内涵,这三者都是重难点知识,需要学生全面而熟练地掌握。对照思维导图,教师指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基于整个学习过程,从粗读略读、文章感悟、交流讨论、书面表达等环节入手回顾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再给学生布置作业,将脑中的思维导图画出来并标注重难点知识,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思维导图,提升学习主动性。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
培智语文课标指出:“倾听与说话是学生适应生活的必备能力,也是培智學校学生需要优先发展的语文能力。”而培智绘本课堂教学中,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正是给学生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提供了倾听与交流的良好契机。
然而智障学生思维聚焦不明确,关注的点太散,学习过程中容易导致目标不明确,表达不到点上。绘本课堂达不到我们预想的仔细看、积极说等预期目标。因此,教师的引导显得很关键,引导的方法直接决定了课堂的实效。构建思维导图的主体策略,让思维导图提纲挈领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流向。这样一来,学生思路明确,关注焦点。有话可说,说到点子上,较好实现了课堂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思维导图该如何介入到培智绘本课堂呢?
1.从因到果——“剥笋式”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
建构“剥笋式”思维导图教学时,教师带着学生通过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像剥笋式层层深入,剖析文本。通过打通思维导图上的节点串起了文本学习的知识链。在引导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自己的认知和感悟,提高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以《朱家故事》绘本教学为例。开始我们引导孩子跟着绘本一起认识了一个朱姓的四口之家,首先教师进行第一“剥”:这四口人每天早中晚各忙些什么?这是思维导图上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学生在寻找答案补充思维导图过程中,明显地发现:父子三人什么也不干,而妈妈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家务。接着教师进行第二“剥”:妈妈为什么出走了?父子与妈妈家务量的巨大反差,在思维导图下,学生一目了然,清晰了解了事件的因果关系。老师再引导第三“剥”:怎么把妈妈请回来?学生纷纷倡议父子主动承担家务等。就这样,层层下剥,在为朱家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建构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深入地学习了绘本。以此建立的思维导图也就更容易被智障学生理解和接受,持之以恒地训练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条理性更清晰,思考更有深度。
2.从果追因——“倒叙式”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
建构“剥笋式”思维导图教学时,老师却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知识。即老师提出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通过自主或合作学习方式来解答问题。解答的过程就是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过程。在此情况下,思维导图就更像是课堂终点的风向标,老师把好方向,学生要做的就是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考,构建完整的思维导图,逐渐靠近学习目标。
如《勇敢的克兰西》绘本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带着“勇敢”这个结论性评价入手,运用“填空”方式引导智障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思考,克兰西勇敢的原因一: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时,克兰里_____(怎么做);克兰西勇敢的原因二:在牛群大赛中,克兰西_____(怎么做);克兰西勇敢的原因三:赢得比赛后,克兰西_____(怎么做)……。就这样,通过填空的方式,运用结果追溯原因的倒叙方法,智障学生就能不断回想故事内容,这个过程也就是促进其阅读、推理、思考的过程。当学生解答完自己的问题,再进行分享交流,互相补充,从点到面,智障学生对于为什么说克兰西是勇敢的,就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绘本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充分保障,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激发。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思维导图的运用过程并非是有统一标准的,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思维导图的应用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因此,课堂上教师无论运用何种形式的思维导图,都让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样,教学目的性的落实更有抓手,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的建构对绘本课堂的激活都有异曲同工的妙处。
而运用了思维导图的绘本课堂,智障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图文并重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左右脑的协调统整,对培养智障学生条理性思维及语言表达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只要老师借助“思维导图”这个工具,智障学生在绘本课堂就能较好实现能说会想,大大增强了课堂上学习交流的主动性,表达的条理,思考的方向,绘本课堂也就重新焕发了光彩!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期待各位语文教师共同探索更多更好的语文绘本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赖容莎. 思维导图在绘本阅读中的作用[J]. 教育科学论坛, 2017(11):41.
[2]侯思维,苏雅雅. 思维导图在绘本教学中的尝试[J]. 福建教育研究, 2017(2):48-49.
[3]王艳丽. 以思维导图撬动绘本阅读[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