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成功证明传统文化创新具有必要性,本文在简单了解《唐宫夜宴》后,对《唐宫夜宴》取得成功的原因展开分析,最后基于《唐宫夜宴》,提出了传统文化创新的思路,希望为推动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唐宫夜宴;传统文化;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6.076
在2021年的2月11日,河南省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唐宫夜宴》赢得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网友讨论的热潮,在多个极具特色的“中国风”节目中,《唐宫夜宴》依靠低成本、精细化的表演成功“出圈”,在节目播出之后其热度持续发酵,并引发了全网对传统文化的讨论。《唐宫夜宴》的成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值得关注。
1. 《唐宫夜宴》的简述
《唐宫夜宴》改编自《唐俑》,在节目整体上采用了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且整个节目也契合春节祥和、喜气的氛围,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从内容上来看,《唐宫夜宴》的总时长约为五分钟,却将盛唐时期少女的严肃、活泼等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背景上使用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进一步深化了节目的背景与主题。《唐宫夜宴》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与该节目的细节密不可分,为了能够完美的展示盛唐时期女性的丰腴之美,节目从妆容、道具以及神态、服饰等几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整个节目不仅坚持了高水平的创作,并且也强调了普通人的情感元素,保证了节目对观众的吸引之后,才能更好的渗透其中的文化历史以及人文内涵。
2. 《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的原因
2.1 文化IP深得人心
《唐宫夜宴》取材于传统文化,以盛世大唐为背景,充分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带人们了解千年前大唐女性的风貌。从内容上来看,该作品不仅表现了唐朝的宫廷文化,但是也烘托了中原文化与华夏文明,并且河南作为古代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通过《唐宫夜宴》也能点醒观众:河南是传统文化的大省。作为四大古都所在地,数千年的历史成就了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学术界更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因此《唐宫夜宴》的成功依托于强力的文化IP,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文化自豪感,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
2.2 丰富的故事情节可以更好的传递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并非孤立存在的,内容范围包括琴棋书画、语言文字、舞蹈音乐等诸多内容,不同文化载体与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形式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广大学者而言,如何更好的整合、传播传统文化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唐宫夜宴》项目中,艺术家将古代名画、传统乐器、历史文物等集合在一起,所有身着华丽衣服的艺术家,踩着古典音乐的鼓点,仿照传統礼仪表演舞蹈,在短短五分钟的时间中就连贯的展示了诸多传统文化,从内容上来看,《唐宫夜宴》通过故事叙述的方法,多样、连贯的艺术表现方法,并非简单的对文物以及歌舞进行割裂。
2.3 十足的科技感突显现代性
在对2021年的各地区的春晚做回顾后可以发现,除了演员精彩的表演之外,高科技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成为节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如刘德华节目中采用了裸眼3D云录播的方法,周杰伦通过XR技术创造了“MV式”舞台等。通过上述实例可以发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成为未来春晚必不可少的元素,而这一点在《唐宫夜宴》中也有所体现。结合《唐宫夜宴》的节目内容可以发现,整个节目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在蓝色背景的录制,并经过后期抠图等技巧进行处理;而第二部分,则是以舞台为背景做实景录制,并录制后在作品中添加了虚拟场景等。在上述诸多技术的影响下,《唐宫夜宴》在播出时呈现出了3D肉眼效果,充分突显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在节目展示期间,配合AR等现代化技术,不仅展示了演员的形象,还依次展示了诸多国宝级的文物,与节目内容交相呼应,最终打造了一副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
2.4 所有参演人员的努力
作为一个舞蹈剧,《唐宫夜宴》的成功与演员、导演等剧组人员的努力存在密切关系,在所选的14名演员中,她们通过婀娜多姿的舞蹈展示了唐朝宫女的形象,人物演绎形象,根据后期对导演组的采访可知,为了能够展示出唐朝宫女的丰腴形象,部分演员必须要穿带沉重的海绵连体衣,甚至口中含着脱脂棉球进行长期练习,而这些行为只是让她们的身体变得圆润,更好的契合唐朝女性的形象。除此之外,因为脱脂棉球具有吸湿的效果,因此跳舞期间演员经常会出现口干以及流口水的情况,可见舞蹈在练习以及演绎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难度。由此可见,《唐宫夜宴》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也与演员的努力奉献存在密切关系。
3. 《唐宫夜宴》对传统文化创新的启示
3.1 充分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动与时代衔接
《唐宫夜宴》以盛世大唐为背景,充分唤起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这一经验也提示相关人员,在传统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坚持传统文化进行支撑,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寻找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提炼传统文化的内核,坚持以历史为核心,并把握现代,积极面向未来,这样才能寻找到符合文化创新的优秀历史文化。例如在《唐宫夜宴》中,节目介绍了女官为皇帝伴奏的场景,作者注意展示女官的歌舞才艺,而并非传统宫廷戏中统治阶层觥筹交错的腐朽、纸醉金迷的场景。这一结果显示,在《唐宫夜宴》中更加展示传统音乐舞蹈的艺术色彩,其艺术性更强。这一点也对未来的传统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例如选择具有广泛受众的京剧、盘鼓舞等,将其作为文化创新的突破口,寻找到新的文化IP,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宣传传统文化。 3.2 坚持用故事打动人心
传统文化并非独立的体系,其内容之广泛无法想象,其中更是包含着大量的维度以及文化元素,并且不同文化元素以及文化载体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是不同的。在传统文化创新期间,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在了解传统文化意识内涵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不同的表达手法,通过对传统文化要素进行整合与转化之后,赋予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入手,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串联在一起,主动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元素,通过故事将观众带入到故事的背景中,形成共鸣。正如在《唐宫夜宴》中,编剧将历史文物、舞蹈乐器以及国宝级的名画、精美的唐朝服饰的串联在一起,通过故事叙事的方法展示了传统文化内容,并非单纯的对传统文化做割裂,所展示的文化信息更加多样化。
有学者研究认为,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接受与认知更多体现在了精神层面。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文艺节目的单纯说教形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并且在当前娱乐浪潮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在展示过程中也要进行创新,例如《国家宝藏》以及《唐宫夜宴》等节目或者作品,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展示与创新,可以拓展受众群体,这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3 借助科技完成文化传播
《唐宫夜宴》的成功经验证明,除了对内容的创新之外,适当的运用科学技术也成为提高作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新技术的更迭发现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展示营造新的场景环境,或者利用光影技术,使传统文化具有更强烈的科技感,这一系列措施都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实践阶段,相关人员可按照“融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做第二次包装处理,技术手段包括AR技术、三维技术等,在故事内容展示期间,通过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丰富传统文化的展示方法。例如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技术人员通过“AR+5G”技术展示博物馆中的国宝,如“贾湖骨笛”、“妇好鸮尊”等;而在节目中,当乐官少女穿行过程中,舞台背景则依次展示了《千里江山图》、《簪花仕女图》等传统名画等。由此可见,在AR技术的支持下,传统文化“活了”,通过AR可以为歌舞等添加新的韵味,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利用AR等现代化技術进一步强调其中的元素,例如在《唐宫夜宴》中,技术人员通过信息技术进一步强调了作品的文艺美学要素,快速将观众进入传统文化框架内,最终形成“境生像外”的艺术表达形式,将文物“复活”,并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3.4 关注演员与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
《唐宫夜宴》的成功与演员的努力密不可分,所以在传统文化创新中,也需要关注广大演员与艺术家的作用,并由此寻找到新的工作方向。随着现代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群众对于文艺作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在文化创新期间要关注群众的认可,在历经岁月的检验后才能发展为经典。所以在文化创新期间,应关注艺术家在艺术创新中的作用,致力于通过宁静、祥和等符合国人审美以及传统文化的气息来传达美学的道德思维,这样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突显文化创新的功能。同时在传统文化展示过程中,也要关注艺术家的功能,例如在唐朝的历史时期,“丰腴”成为评估女性形象的重要标准,若演员在《唐宫夜宴》中没有展示女性的这种特征,则会导致舞蹈变得“不伦不类”,而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口含脱脂棉球以及身穿连体海绵等方法完整的还原了唐朝女性的魅力,这种敬业精神也成为实现文化创新的关键。
4. 结束语
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的成功是传统文化与文艺创作合作的成功案例,也是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缩影。根据这一案例,本文认为在传统文化发展中不能故步自封,寻找新的工作方向,这样才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最终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月,朱锦程.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文化对粉丝文化的引导路径探讨[J].视听,2021(07):46-47.
[2]张惠娆.融合传统文化创新劳动教育[J].教育家,2021(25):55.
[3]刁若菲,杜磊.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性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2):86-90.
作者简介:刘杰,河北省唐山市,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关键词】唐宫夜宴;传统文化;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6.076
在2021年的2月11日,河南省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唐宫夜宴》赢得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网友讨论的热潮,在多个极具特色的“中国风”节目中,《唐宫夜宴》依靠低成本、精细化的表演成功“出圈”,在节目播出之后其热度持续发酵,并引发了全网对传统文化的讨论。《唐宫夜宴》的成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值得关注。
1. 《唐宫夜宴》的简述
《唐宫夜宴》改编自《唐俑》,在节目整体上采用了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且整个节目也契合春节祥和、喜气的氛围,这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是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从内容上来看,《唐宫夜宴》的总时长约为五分钟,却将盛唐时期少女的严肃、活泼等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背景上使用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进一步深化了节目的背景与主题。《唐宫夜宴》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这与该节目的细节密不可分,为了能够完美的展示盛唐时期女性的丰腴之美,节目从妆容、道具以及神态、服饰等几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整个节目不仅坚持了高水平的创作,并且也强调了普通人的情感元素,保证了节目对观众的吸引之后,才能更好的渗透其中的文化历史以及人文内涵。
2. 《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的原因
2.1 文化IP深得人心
《唐宫夜宴》取材于传统文化,以盛世大唐为背景,充分唤醒了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带人们了解千年前大唐女性的风貌。从内容上来看,该作品不仅表现了唐朝的宫廷文化,但是也烘托了中原文化与华夏文明,并且河南作为古代的中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通过《唐宫夜宴》也能点醒观众:河南是传统文化的大省。作为四大古都所在地,数千年的历史成就了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学术界更有“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说法。因此《唐宫夜宴》的成功依托于强力的文化IP,在地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文化自豪感,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巨大的影响。
2.2 丰富的故事情节可以更好的传递内容
我国传统文化并非孤立存在的,内容范围包括琴棋书画、语言文字、舞蹈音乐等诸多内容,不同文化载体与文化元素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形式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广大学者而言,如何更好的整合、传播传统文化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唐宫夜宴》项目中,艺术家将古代名画、传统乐器、历史文物等集合在一起,所有身着华丽衣服的艺术家,踩着古典音乐的鼓点,仿照传統礼仪表演舞蹈,在短短五分钟的时间中就连贯的展示了诸多传统文化,从内容上来看,《唐宫夜宴》通过故事叙述的方法,多样、连贯的艺术表现方法,并非简单的对文物以及歌舞进行割裂。
2.3 十足的科技感突显现代性
在对2021年的各地区的春晚做回顾后可以发现,除了演员精彩的表演之外,高科技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成为节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如刘德华节目中采用了裸眼3D云录播的方法,周杰伦通过XR技术创造了“MV式”舞台等。通过上述实例可以发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也成为未来春晚必不可少的元素,而这一点在《唐宫夜宴》中也有所体现。结合《唐宫夜宴》的节目内容可以发现,整个节目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在蓝色背景的录制,并经过后期抠图等技巧进行处理;而第二部分,则是以舞台为背景做实景录制,并录制后在作品中添加了虚拟场景等。在上述诸多技术的影响下,《唐宫夜宴》在播出时呈现出了3D肉眼效果,充分突显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在节目展示期间,配合AR等现代化技术,不仅展示了演员的形象,还依次展示了诸多国宝级的文物,与节目内容交相呼应,最终打造了一副穿越时空的历史画卷。
2.4 所有参演人员的努力
作为一个舞蹈剧,《唐宫夜宴》的成功与演员、导演等剧组人员的努力存在密切关系,在所选的14名演员中,她们通过婀娜多姿的舞蹈展示了唐朝宫女的形象,人物演绎形象,根据后期对导演组的采访可知,为了能够展示出唐朝宫女的丰腴形象,部分演员必须要穿带沉重的海绵连体衣,甚至口中含着脱脂棉球进行长期练习,而这些行为只是让她们的身体变得圆润,更好的契合唐朝女性的形象。除此之外,因为脱脂棉球具有吸湿的效果,因此跳舞期间演员经常会出现口干以及流口水的情况,可见舞蹈在练习以及演绎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难度。由此可见,《唐宫夜宴》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也与演员的努力奉献存在密切关系。
3. 《唐宫夜宴》对传统文化创新的启示
3.1 充分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主动与时代衔接
《唐宫夜宴》以盛世大唐为背景,充分唤起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这一经验也提示相关人员,在传统文化创新过程中应坚持传统文化进行支撑,在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寻找那些符合时代精神的文化元素,这样才能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必须要充分提炼传统文化的内核,坚持以历史为核心,并把握现代,积极面向未来,这样才能寻找到符合文化创新的优秀历史文化。例如在《唐宫夜宴》中,节目介绍了女官为皇帝伴奏的场景,作者注意展示女官的歌舞才艺,而并非传统宫廷戏中统治阶层觥筹交错的腐朽、纸醉金迷的场景。这一结果显示,在《唐宫夜宴》中更加展示传统音乐舞蹈的艺术色彩,其艺术性更强。这一点也对未来的传统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例如选择具有广泛受众的京剧、盘鼓舞等,将其作为文化创新的突破口,寻找到新的文化IP,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宣传传统文化。 3.2 坚持用故事打动人心
传统文化并非独立的体系,其内容之广泛无法想象,其中更是包含着大量的维度以及文化元素,并且不同文化元素以及文化载体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是不同的。在传统文化创新期间,要求相关人员能够在了解传统文化意识内涵的基础上,能够通过不同的表达手法,通过对传统文化要素进行整合与转化之后,赋予文艺作品的艺术性。所以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传统文化的故事性入手,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串联在一起,主动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元素,通过故事将观众带入到故事的背景中,形成共鸣。正如在《唐宫夜宴》中,编剧将历史文物、舞蹈乐器以及国宝级的名画、精美的唐朝服饰的串联在一起,通过故事叙事的方法展示了传统文化内容,并非单纯的对传统文化做割裂,所展示的文化信息更加多样化。
有学者研究认为,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接受与认知更多体现在了精神层面。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文艺节目的单纯说教形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并且在当前娱乐浪潮的影响下,传统文化在展示过程中也要进行创新,例如《国家宝藏》以及《唐宫夜宴》等节目或者作品,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展示与创新,可以拓展受众群体,这对于实现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3.3 借助科技完成文化传播
《唐宫夜宴》的成功经验证明,除了对内容的创新之外,适当的运用科学技术也成为提高作品质量的关键,尤其是新技术的更迭发现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展示营造新的场景环境,或者利用光影技术,使传统文化具有更强烈的科技感,这一系列措施都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
在实践阶段,相关人员可按照“融媒体”技术,对传统文化做第二次包装处理,技术手段包括AR技术、三维技术等,在故事内容展示期间,通过现实与虚拟的结合,丰富传统文化的展示方法。例如在《国家宝藏》节目中,技术人员通过“AR+5G”技术展示博物馆中的国宝,如“贾湖骨笛”、“妇好鸮尊”等;而在节目中,当乐官少女穿行过程中,舞台背景则依次展示了《千里江山图》、《簪花仕女图》等传统名画等。由此可见,在AR技术的支持下,传统文化“活了”,通过AR可以为歌舞等添加新的韵味,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利用AR等现代化技術进一步强调其中的元素,例如在《唐宫夜宴》中,技术人员通过信息技术进一步强调了作品的文艺美学要素,快速将观众进入传统文化框架内,最终形成“境生像外”的艺术表达形式,将文物“复活”,并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3.4 关注演员与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
《唐宫夜宴》的成功与演员的努力密不可分,所以在传统文化创新中,也需要关注广大演员与艺术家的作用,并由此寻找到新的工作方向。随着现代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群众对于文艺作品的需求不断提升,在文化创新期间要关注群众的认可,在历经岁月的检验后才能发展为经典。所以在文化创新期间,应关注艺术家在艺术创新中的作用,致力于通过宁静、祥和等符合国人审美以及传统文化的气息来传达美学的道德思维,这样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突显文化创新的功能。同时在传统文化展示过程中,也要关注艺术家的功能,例如在唐朝的历史时期,“丰腴”成为评估女性形象的重要标准,若演员在《唐宫夜宴》中没有展示女性的这种特征,则会导致舞蹈变得“不伦不类”,而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口含脱脂棉球以及身穿连体海绵等方法完整的还原了唐朝女性的魅力,这种敬业精神也成为实现文化创新的关键。
4. 结束语
河南卫视《唐宫夜宴》的成功是传统文化与文艺创作合作的成功案例,也是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缩影。根据这一案例,本文认为在传统文化发展中不能故步自封,寻找新的工作方向,这样才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最终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月,朱锦程.新媒体视角下传统文化对粉丝文化的引导路径探讨[J].视听,2021(07):46-47.
[2]张惠娆.融合传统文化创新劳动教育[J].教育家,2021(25):55.
[3]刁若菲,杜磊.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性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2):86-90.
作者简介:刘杰,河北省唐山市,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