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究竟是哪座山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非常有名的青绿山水画,画面宏阔、气局盛大、色彩灿烂,都是前代所没有的。
  这幅画可以说是一幅“网红画”了,记得2017年在北京故宫午门举行的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曾轰动一时,在这场展览中最受关注的,也可以说最重量级的作品当属《千里江山图》了。所以此次特展的主题就是以“千里江山”命名,可见此画在青绿山水画,乃至中国美术史上的分量和地位。更为传奇的是此画的作者王希孟,年仅18岁绘出《千里江山图》,这更是画史上绝无仅有的。很多年轻人或许会觉得中国画是一个老年人的艺术。的确,中国画有其特殊性,比如技法的积累,艺文的修养,人格的提升,意境的体悟,都是需要岁月履历的积淀才能完成。当你在各方面进入集大成的境地,你的生命也已步入了晚年。近代的大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也都是暮年变法成就大业的。
  如果要说一个中国画家的成熟期,从中国画史来看,最起码是在40岁之后。元代的赵孟画《鹊华秋色图》是42岁,沈周画《庐山高》是40岁以后,董其昌为好友陈继儒画《婉峦草堂图》奠定了他的基本绘画图式,当时他42岁。近代海派著名书画家吴湖帆先生,他的《云表奇峰》融宋元体势和设色技法,并有了自己的新面貌,此图作于1936年,是他43岁时的作品。
  然而,今天我要介绍的《千里江山图》似乎要颠覆这种说法了,此画的作者王希孟只有18岁。所以说中国画也可以有青春靓丽气象的。
千里江山图局部。

其人其画


  18岁的少年是如何完成这样一幅鸿篇巨制的呢?
  在画史上,对王希孟的记载很少,我们仅能从北宋时任宰相的蔡京在此图后的题跋中间接地得知一些信息。从中可知,当时的王希孟是在18岁翩翩少年郎时,接受过严格的绘画训练和文化熏陶,并在徽宗皇帝指导下完成了此画。除了皇帝规定的画面内容或某些政治寓意,整幅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的运用,都显现出一种向上的朝气和青春的迹象。
  这是一张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的绢本大手卷,属于重彩青绿山水画,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青绿颜色主要是以矿物原料石青、石绿作为画材。从画面中色彩浓重的饱和度来看,这种历经千年还有宝石般质感和光泽的颜色,一定是十分高档的颜料。石青又称蓝铜矿,石绿也多为孔雀石,经过研磨成粉状,再加入胶水制成。以这样的颜料绘成《千里江山图》,它的用量非同一般,如此珍贵而稀有的颜色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想必只有宫廷中才能提供的。
  在《千里江山图》之前,唐代的几件青绿山水代表作,如《游春图》、《明皇幸蜀图》用色较为严谨,画家沿着线条勾勒的山形,缓缓地染上青绿,色不压线,颜色的平面装饰感较强,整体效果华丽庄重,但难免有些呆板僵硬的痕迹。
  《千里江山图》之后,南宋出现了擅长青绿山水画的赵氏二兄弟,他们就是赵伯驹和赵伯骕,他们的青绿同样以石青、石绿、赭黄为主,但更注重色墨的灵动,色彩明度对比降低,色调柔和而统一,散发出隽永的文雅气息。比如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赵伯啸的《万松金阙图》都有这样的效果。
  《千里江山图》的颜色相比它们显得无比堂皇与华丽,像是华服锦缎,披覆在千里江山上,画上的青绿色饱满而响亮,随着山体的变化,此起彼伏。整个画面的颜色又像是一首由不同乐章组成的大型交响乐,时而震撼,时而低沉,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
  画中主要山头的一些青绿色,极其浓厚地覆盖在山体上,以至把原先勾勒的线条都遮住了,这些颜色的大面积堆积,让整个画面亮了起来。以我的绘画经验,我认为一个18岁的学画少年应该没有如此大的气魄,任意挥洒如此价值昂贵的颜料。我大胆猜测,颜色的底层部分是王希孟所画,表面的重色可能是徽宗皇帝,或是在皇帝指导下让宫廷资深画师所绘。有些颜色直接遮盖景物,有修改或协调画面的痕迹。

何处江山


  通览全卷,会看到画面千山万壑,峰峦起伏连绵,江河烟波浩渺壮丽,山间有人物、飞泉、房舍、楼台、长桥,林木修竹、红花绿柳、渔舟游船,远处岛屿相叠,汀渚绵延,水天相接的一片和谐清朗的太平世界。然而,《千里江山图》画的究竟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景色?
  王希孟创作此图时是一个少年,在他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游历山水。据专家研究,画中的场景可能是鄱阳湖一带,是自鄱阳湖湾流眺望庐山高峰的景象。因为在北宋的疆域内,大山大岭矗立在江湖之畔,只有鄱阳湖畔的庐山有此特征,而且画中的湖泽、湿地、植被等景物也具有江南湖区的特点。
  画家又是如何将这么复杂、庞大体量的景物融入画面的呢?
  简单来说,画家用的是传统“三远法”的视角,开创了中国画特有的移动取景法。可以说,《千里江山图》的“三远法”不是一次方,而是N次方,就是“三远法”在手卷移动中的叠加式表达。
  仔细观赏,每一段画面都可以找到它的高远、深远和平远,如果再仔细通览全卷,又可以发现,此图是多次的高远、深远视点的叠加组合,并被俯视角度的平远包容在一起。观者的视点是在高处,俯览远方,视野开阔,群山像是浸于碧波万顷的大江之中,又像是飄浮在宇宙的空间中,的确印证了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伟大与神秘!
  在中国画中,一般水面和天空都以空白的方式处理,这符合一般概念中以虚当实、计白当黑的中国画传统理念。可是这样的手法是在元代以后开始出现的,宋代的山水画对于天空、水面的空间处理有着丰富的手段。
  《千里江山图》中的水面,画家以精炼的墨线勾勒出水波,近处紧密,远处稀疏,这种画水的技法称之为“网巾法”,就像编织渔网的细线一样密集。随后以绿色平涂,再做多次复染,出现了一片浩荡的江水。
  再看此画的天空,是淡蓝色的,由上而下,由浓到淡的过渡,这样渐变的颜色让人感觉到了光影的效果,又像是群山背后投射了追光灯,山体顿时从背后亮了起来,加之正面的青绿亮彩,一前一后的光彩让千里江山出现了舞台般的视觉美感。这样的天空渲染是前代画家所少有的,王希孟画出了山川的辽阔,空气的流动,更有了日照千山的辉煌。
指导王希孟完成此图的宋徽宗自画像。

  通过对《千里江山图》的解读,值得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算是一幅好的山水画?我认为,山水画作品应该要有宇宙感。
  古人说,“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上下四方,应该指的是空间,古往今来,指的就是时间,能将无限的时空凝聚在一起就是一幅具有宇宙感的山水画。
  王希孟年18岁,且不论其画艺是否完全成熟,就以此图的鸿篇巨制与气贯长虹的时空表达,足以显现他是一位天才少年!也许是体力与精力的极度透支,他绘成此图后不久便不幸抱憾辞世了。然而,他在世间的画迹,仅此《千里江山图》一幅,也已经带给我们无尽的震撼和感叹,这幅千古绝唱也将永远留在中国画史之中。
其他文献
吴晓峰八岁的时候发过一次烧,那是他最得意的一次生病。妈妈在他的额头摸了摸,就起身给他班主任打电话请假,那一次他在家里歇了三天没去上学,当然作业不用做了。现在他想再一次像八岁那次一样,故意冲到大雨中,让自己浑身淋透,然后狠狠地再发一次烧。当然这是不可能了。雨水啪啪地打在窗户玻璃上,窗外竹林沙沙响,一辆黄色叉车不知被谁晾在了三厂外面的广场上,王总要是一瞥眼看到了又是要骂的。他起身去办公柜里拿木皮样品,
类似四川这些露天石刻,有的作品历朝历代都有修补。而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刻里,修补的方式又确实是不尽相同的。“王杨卢骆当时体”,如果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修复,那将有可能抹除许多历史痕迹。  “1983年该造像被确定为广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3月,当地信佛群众自募资金擅自对该造像的残缺部位进行了修补,并涂上了红、蓝、青三色油漆。同时在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擅自新建了部分佛像。”这是日前广安经济技术开
南郭阿姨一词还真是我的杜撰。  昔有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而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我小时候见到这个典故时总是想,这个南郭先生至少胆子极大极大,一点都不会摆弄乐器的,竟敢冒“欺君”的杀头危险,长期混迹大内。  這要多大的魄力啊!佩服之心油然而生。  但现在看来我的“佩服”实在太幼稚了。就拿住家保姆来说,至少我遇到的个个有这样的魄力。  第一位叫李欢的,近三十岁,面目姣好,中原人氏,中原很大,具体我就不
今年单位效益不错,这边我刚刚把香蘑、木耳清点完毕,那边送货的司机又开始在大铁门外很急躁地按车喇叭了。原来是又运来了米和油。  每个班组14人。四个班组,再加上主任、书记,我和保管员4人,总共60人:每人两袋米,两桶油。我点一遍,又复核一遍。第一次干不放心,又叫保管员大姐来确认一下。保管员大姐不耐烦地朝我挥挥手,揶揄我小题大作,说超市发货前已清点过了,怎么会错。  工人们对发年货很有好感,大姐对讲机
两丽各叫秀丽和美丽,两人都在浦北支路开了小店,秀丽的是时装,美丽的是女鞋。开店的时间差不多,店面只三五平方米,螺蛳壳里做道场,布置精致,又临街,生意都还算不赖。  她们间一次小小的冲突,源于沿街停车线的画示。秀丽的停车位太靠着她的小店铺了,想找交警讨论下,但一直忙着,把这事给搁下了。与浦北支路交叉的向荣路是单行车道,秀丽偏偏把车驶入了二十多米,被路边一个年轻警察拦下了。她掏出了驾驶证,也自知理亏,
作家柳青在《创业史》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话颇有哲理,48年前,我就因为大队会计的一个口信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从一名“牛倌”变身为产业工人。  因为家庭变故,我幼年随母亲从上海到慈溪农村落户。读完四年初小辍学后,回生产队劳动。也许是“基因”所致,我对农活一窍不通,技术含量高的我学不会,粗笨农活我没力气,最后只好当了“牛倌”,与一头绰号“摇铃角”
从小就断断续续地写日记,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停了;换成了非以单日为单位的记录法,为了留下感受的记忆,所以文字记下自己的生活思考片段,成了一种方法而不再是习惯,于是日记变成随手的手札。  慢慢地,近十几年写文章从面向自己的自言自语,部分转变成了面向群众的专栏。手札记要和日记仍是随时进行的习惯,趁着记忆鲜明同时也隔了段可客观观察的时间后,选择合适的内容再进行详细的记述放在专栏文字里。  就这样不知不
童年的时候,家里经济并不宽裕,父亲白天奔波给人送货,母亲则主管我们的饮食起居。那时,除了最基本的三餐温饱,母亲每每从菜市场回来,都会额外买点水果。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远离老家,独自一人在千里之外的大城市里谋生。可是找了很久的工作,都没有找到如意的,心里又不甘愿随随便便找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日子一天天过去,除了每天的三餐,我不敢在其他方面开销,包括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身上的钱还是越来越少。  电话里
蘭尼斯特家族  凯岩城的兰尼斯特家族是西境最重要的家族,家徽为一头金毛狮子,其手下封臣众多军队庞大,同时也是维斯特洛最富有且最有权势的家族,族语:听我怒吼(Hear me roar),由于家族极其富有,更有“兰尼斯特有债必偿(Lannisters Always pay their debts.)”这句民间盛传的谚语。史塔克家族  临冬城的史塔克家族是北境之地的总领主,手下封臣众多。族徽是白色雪原上
“精日”群体,先后身着日本军服,以抗战遗址为背景拍照散播。恶劣的行径,敏感的地点,试图挑战历史事实真相,践踏民族价值底线,似在对早已定论的历史强行扭曲辩护。  有人不无惊恐地言说:“他们隐藏在你身边,盼着中国亡国灭种。”英雄的精神、家国的情怀、在谈笑间被肢解,变成了“精日”们的“玩物”。在此不禁要叩问,为何“精日”敢身着仿制的旧日本军服恶意摆拍,毫不畏惧?谁给了“精日派”表演的道具?  上图: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