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相关论文
一 概况
居上山摩崖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县城东南10公里的居士山半山脊.西南距南王乡尧头村0.3千米.北距南王乡茶房口村约2千米......
《文物》2017年第5期发表《山西定襄居士山摩崖碑为西晋胡奋重阳登高纪功碑》(以下简称《胡奋碑》),推定此碑为西晋使持节监并州诸......
通过最新的田野考察和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湖南的石窟摩崖造像有45处,其中:湘东地区7处,湘南地区19处,湘西地区13处,湘中地区6处.在......
关键词:略阳 灵岩寺 王震 赵丙 鲜于侁 陕西略阳,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被誉为『秦蜀襟带』『蜀门秦塞』,是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的......
内容摘要:《五瑞图》画像位于甘肃成县西狭中段,为《西狭颂》摩崖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阴线刻凿“黄龙”“白鹿”“木连理”“嘉......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正是一年里最美的季节,我出游心切,便撇下一切,欣然踏上了浙江绍兴吼山探风之旅。 吼山位于......
娄水之东的太仓(今属江苏苏州)有一座精致优雅的“野鹿园”,居于其间的赵氏一族是宋代皇室的后裔,明朝高士赵宦(yi)光就出生在这座世代书......
[编者按] 自清乾隆嘉庆二朝起,青铜器及碑版石刻的相继出土,引起当时文人的极大兴趣,并因此形成了发轫于清中期,崛起于晚清,对民国乃......
将军岩画。眺望观音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从历史的深处向我走来。我愕愕地盯牢了站在我面前的第一具石像,它凸起在麻状......
『世代如落叶』,王朝的兴衰遵循着时间自身的节奏;与动辄涉及江山社稷的宏大叙事相比,人生一世显然过于渺小,作为个体的人又能在大地上......
北齐摩崖刻经,无刻石年月,刻在山东泰安泰山之中的龙泉山谷石坪之上。字径达50厘米,原来共有字数2500多个,现存1067个。《泰山经石峪金......
4月29日,位于湖南省常寧市的中国印山景区开园。中国印山景区以摩岩的形式,把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印章精品篆刻于一山,共汇集了4800多......
2019年6月24日一大早,所有人集结前往邹城铁山公园——铁山摩崖刻经所在地,我们联系了当地文管人员王子东老师,并在其带领下近距离浏......
【作品概况】《夏日游石淙诗并序》为“石淙河摩崖题记”之一。“石淙河摩崖题记”刻于唐久視元年(公元700年),高370厘米,宽370厘米。......
水牛山和宝相寺均位于济宁市汶上县,两地间距离20公里左右,均与佛教文化有很深的渊源。 水牛山位于汶上县东北,因水牛山清凉寺而知......
山东,以居太行山之东而得名,简称“鲁”。先秦时期山东隶属齐国、鲁国,故称“齐鲁”。齐国的国都在临淄,即今天山东的淄博市,鲁国的国都......
【作品概况】《郑文公碑》又名《魏兖州刺史郑羲碑》。摩崖石刻。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始刻山东平度县天柱山,后发现掖县南......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范仲淹《渔家傲》中的句子,很多人都熟悉。其中,“燕然未勒”是什么意思呢?这牵涉一个著名的历......
2016年11月5日,由西藏自治区摄影家协会,《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平措康桑国际青年旅社和iTibet联合主办的摄影讲座,在拉萨青年路平措......
西藏启动工艺美术大师评选 为提升西藏工艺美术行业水平,推动文化和产业融合发展,西藏近日开展西藏自治区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师评选......
类似四川这些露天石刻,有的作品历朝历代都有修补。而在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刻里,修补的方式又确实是不尽相同的。“王杨卢骆当时体”......
吐蕃摩崖石刻文字与造像在藏族古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近几年在以拉萨为腹地的藏东雅砻江上游地区,考古学家通过挖掘发......
新发现东汉和平元年(一五〇)《刘福功德颂》摩崖,位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恭门镇河峪村,可辨铭文一百三十余字.此地东临......
就山刻石,称为摩崖,在我国的摩崖石刻中,规模较大,气势最雄,书法最有特点,首推陕西汉中“石门十三品”,在十三品中比较有特色的应该说是”......
魏碑书体最早出现于我国南北朝,其中涵盖了东魏、北魏、北齐、西魏以及北周的各类石刻书迹,因为盛行于北朝元魏阶段,因此统称“魏......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为北朝摩崖巨制。刻于泰山斗母宫东北一公里山谷之溪床上。本文结合有关碑记、佛教经典、历史文献及现当代人的研......
大开通摩崖碑又称《鄐(chu,音畜)君开通褒斜道刻石》或《开道碑》。全石三列隶书16行,每行5~11字,字径9~16厘米,现存97字,内容为汉中太守部......
甘肃北石窟寺位于今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蒲、茹两河的交汇处。现存窟龛308个,其中第165窟门外北侧有摩崖石碑一方,名为《宗派图......
<正> 1915年8月26日,岭南大学黄仲琴先生调查华安汰内石刻,共发现三处,1935年黄先生写成"汰溪古文"一篇发表于岭南学报四卷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