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开一只牡蛎

来源 :爱你·心灵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一直以一个高效人士自居。因为我性格爽利、做事干脆,遇事从不优柔寡断,工作从不拖泥带水,别人评价我:“除了跑步不快,别的都快。”我始终将这视为褒奖。
  今年我明显更忙了,对家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别等我,你们先吃。”有几次,老公问我:“你忙完工作,别的活回家再干不行吗?早点回来一起吃饭。”我不以为意: “你们吃你们的,给我留一口就是了。”他说:“我们还是想等你。”我很不耐烦:“有什么好等的,就这么点事,叨叨啥?”
  我吃饭本来就快,回家后,婆婆端出留的饭,我十分钟就解决完了,然后抹抹嘴去陪儿子,这就是我自认为的高效率。前几天,老公很认真地跟我谈:“我觉得你很不重视全家一起吃饭的时间。你常常很晚才回来,自己狼吞虎咽地吃饭,偶尔回来早一点儿,也是几分钟就吃完了,我們还没和你说句话,你就去忙别的了。我们全家人都没有在饭桌上交流的机会。”那晚孩子睡后,我俩泡了壶茶,认真地聊起这个问题。
  老公说,在他从小到大的记忆里,吃饭都是件很享受的事。他老家的冬天特别冷,室外零下30多度,但室内很暖和。他的妈妈喜欢做炖菜,热腾腾地端上来,热气和香气一起氤氲着,一家三口围坐在餐桌前聊聊一天有趣的事。对他们来说,一起吃饭是件非常值得期盼的事。我很羡慕。我有太多餐桌前不快乐的记忆。小时候,我妈总喜欢在吃饭时批评我——我被训哭,饭吃到一半被迫结束。奶奶叹着气走开,我爸跟我妈吵起来:“孩子还没吃两口,你训她干吗?”最后,饭桌变成战场。
  我与公婆一起同住的这几年,发现他们哪怕在十分钟之前吵过架、拌过嘴、生过闷气,到了开饭时间,一定和和气气地坐下来,绝口不提烦心事。他们也经常为琐事吵架,但在饭桌前,公公仍不忘往婆婆碗里夹两口菜,婆婆依旧给公公碗里添一勺饭。我老公继承了他们这一点。从前我总是一不痛快就找碴:“吃什么吃,看着你就气饱了!”他若无其事,笑眯眯地帮我撬开一只肥美的牡蛎。
  对着一块豆腐乳,有爱的两个人依然觉得是在吃大餐。没有爱的伴侣,即便满汉全席,依旧相对无言,食难下咽。婚姻好不好,有时不必进厨房,看两个人一起吃饭的那一刻就知道了。
  (摘自《越女王,越少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其他文献
外婆在我很小的时候告诉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时候我只是觉得,饿着肚子,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不能好好地做事情了。现在,我慢慢意识到这句话的妙处,按时吃饭,惦记自己的每一顿饭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  三年前我查出长了恶性肿瘤,第一反应是这下真的完蛋了,可能会死。那天有点冷,我穿着棉衣,浑身发凉。对于在外地的人来说,生病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确诊之后我去找我最好的朋友,向她们平静地说
期刊
某天,我去一位老友家做客。她有個伶俐、可爱的小女儿,见我进门,哒哒哒地跑去给我冲了杯咖啡,有模有样地端上来:“小姨,喝咖啡。”  我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还没说话,她妈妈就开口了。  “皎皎,你怎么没先问问小姨要喝什么饮料呀?”  “不用问啊,每次小姨来都是喝咖啡的嘛!”皎皎歪着头,笑眯眯地说。  “小姨最近查出有点儿心律不齐,你就不要帮她端咖啡啦。皎皎帮忙,给小姨换一杯橙汁好不好?”  小姑娘似懂非
期刊
我和一个移民時间超过30年的朋友聊天。他说起20世纪80年代,他和妻子每年春节临近时便摆摊卖桃花。那时,中餐馆的洗碗工一个月的税前工资为六七百元。夫妻两个人辛苦一个星期,半夜驾车到东湾的山区砍桃树枝,然后载到旧金山的唐人街卖给办年货的同胞,赚五千元以上。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砍人家土地上的桃树枝,不花一个子儿,主人不但爽快地应允,还给予祝福,这对于刚踏上美国土地的、英语结结巴巴的新移民来说谈何容易。
期刊
在以前住的那幢大厦里,我常碰到一对老夫妇。你很难对这两个老人没有印象,他俩像两棵行走的圣诞树,每次出现都穿得五颜六色,非常耀眼。  有一次,我跟朋友说起这对老夫妇,才知道她原来也认识他俩。我们听说老先生经营着小生意,颇有积蓄,夫妇俩早就退休,最大的嗜好是穿衣打扮。在他们身上,你从来不会看到黑、白、灰这些单调的顏色,有时是男的嫩绿,女的桃红,有时是男的鲜黄,女的粉橙。从这些颜色中,你可以看到他们有多
期刊
一对经过十年爱情长跑的青年男女打算结婚。非常不幸的是,在这件事情办成之前,两人突然遭遇车祸,双双上了天堂。他们生前爱得死去活来,尽管上了天堂,仍然想在一起,于是懇求上帝,希望上帝准许他们在天堂结婚。  上帝思考良久,最后悠悠地说:“你们真想结婚的话,必须等待。”  两人遵从上帝的嘱咐,开始等待,谁知这一等竟然等了100年。  终于有一天,上帝派天使过来请他们。  结婚仪式和地球上的一模一样。在牧师
期刊
1958年从札幌医科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我在附属医院当了整形外科医生。在这十多年里,我动辄就挨前辈训斥。在感叹自己没本事的同时,我也一点点地磨炼出了医生应有的医术。  当时,我的教授是位意气风发的优秀医生。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不满时爱在手术当中对下属的医务人员发牢骚。他发牢骚并不是出于恶意,也不是在教训人,只是有唠叨的毛病。他常常說“动作太慢”“赶紧拿好”“你在看哪儿呢”,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如果
期刊
我们交流的时候向对方发出的信息是经过编码的,特别是在异性之间的交流:我说的和你听到的并不一致,你所理解的根本就不是我要表达的。下面就来看看一对夫妇就穿衣服的问题是如何交流的。  妻子说:“我没有什么可穿的了。”(確切的意思是她没有什么新衣服可穿了。)  丈夫说:“我没有什么可穿的了。”(确切的意思是他没有干净的衣服可穿了。)  当然,这并不算是严重的冲突,但从他们的话语——“没什么可穿”中就可以看
期刊
有一次,某城的招商银行邀请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樊登来主持召开头脑风暴会,主题是讨论“如何提高招商银行的客户满意度”。  会上,樊登让大家各自想点子,汇总后发言。有一个分行行长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让不满意的客户别来。”此话一出,大行长的脸色就变了。他正要发作,作为主持人的樊登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很好的主意,咱们先记下来。现在,其他人还有什么点子,一并说出来吧!”  大家看到连这样的点子都能被接受,
期刊
我是在东京的神保町书店街里无意中发现《食在宫廷》这本书的。它藏在书架的最里面,落满了灰尘,作者是爱新觉罗·浩。店主说,这在当年是一本畅销书。  爱新觉罗·浩就是嵯峨浩,她的丈夫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  他们的婚姻曾被认为是一场阴谋——至少溥仪是这样认为的。日本人在溥杰离婚之后,撮合他与日本的贵族小姐联姻。这对当时的溥仪来说,当然是极大的威胁。溥仪无法生育,一旦溥杰生下了中日混血的孩子,日本人一
期刊
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自从生了女儿后,便辞职在家做了全职太太。家庭消费只靠老公一个人的收入,要养孩子,要还房贷和车贷,我只能削减开支,精打细算过日子。  我在家带孩子,一个人没什么事,为了解闷常常在网上闲逛。我是个地道的吃货,没事的时候,我将做菜的过程拍成短视频教程上传,供喜欢下厨的主妇学习,提高自身的厨艺水平。为了不辜负粉丝的期望,我隔天发布一个做菜视频,天天更新本地美食资讯,将自己逛过的好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