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的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教学中的违纪情况,共同的愿望和一致的社会责任,体育教师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要用“心”来交流,选择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时机,把握交流的语言艺术。才能建立一种合作、和谐的友情关系,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教育的功能,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尊重”是前提
教师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主力,家长是家庭对学生教育的核心,教育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家长在人格、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分。“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应该尊重家长的人格,尤其是“问题学生”家长的人格,通过交流、沟通共同寻求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办法。体育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和相对自由的氛围中更活泼好动,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小问题,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更不要责备家长,否则会造成教师和家长的隔阂甚至对立,降低教育效果。
二.“关爱”是根本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热爱之心”,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心,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急,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对家长要有一颗“关爱之心”,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不是因为孩子出了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交流时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家长才会敞开心扉,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学中,学生好动是好事,体育教师应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把这种好动的习惯逐渐转化为对某一体育项目的喜爱上来,把好动习惯转化为锻炼习惯,让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三.“理解”是桥梁
理解是一座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和家长沟通应该尽量做到互相理解,换位思考。尽管有的家长非常理解教师对自己孩子的一片苦心,但是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心理上有怨气,和家长沟通的时只顾自己发泄不满,不留情面,导致出现不愉快的场面。因此,体育教师在交流时应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现在青少年都比较好动,行为习惯也比较差,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更容易表现出来,体育教师应多为家长着想,多理解家长的难处,尊重家长的情感,让家长真正体会到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沟通才会变得畅通无阻。
四.“体谅”是基础
教师既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于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好的学生,遵守纪律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团结互助的同学,只要有一点优点,我们都可公开表扬,对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鼓励,能够促进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既使体育活动中有的学生表现比较差,教师也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既要让家长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地看待孩子的问题,相互体谅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公平”是关键
家长希望老师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公正地对待他们的孩子,他们最反感的是老师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戴上有色眼镜。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的时候,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对学习较差、表现不够好的学生的家长,应该对家长给予安慰、鼓励,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希望。谈学生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谈学生缺点时语气要委婉、留有余地。
六.“耐烦”是保证
无论教师具有多么丰富的实际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旁观者清”,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善于征求、聆听家长的意见、建议。“旁观者清”,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善于征求、聆听家长的意见、建议。体育教学中学生会把体育活动中的一些事情给家长进行反馈,如体育教学中违纪、活动的量与强度问题、学生的运动感受、教师对违纪学生的处罚方式等,与家长交流时应有意识地征询家长的建议意见。如果体育教师与家长短时间沟通、交流的耐心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对某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教育耐心了,体育教师在耐心聆听的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有针对性的与家长交换意见。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家庭背景不同,对于那些素质差的、不讲理的家长,我们要有耐心,不仅要不亢不卑,要注意语言,有很好的驾驭批评的艺术,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能让家长愉快地配合。
七.“宽容”是保障
学生的缺点,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同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在学习、纪律、品质上的成长、成熟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进行尽心教育、细心引导,我们既要容忍学生犯错误,更要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学生的知、情、意、行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耐心、细心地抓反复、反复抓才能实现学生的逐渐转化。同样学生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交流、沟通进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友好、不和谐的氛围、场面,教师应本着全面、发展的眼光和平和的心境来处理,用宽容之心来对待,一定会峰回路转。
八.“赏识”是促进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应首先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的优点扩大化,把缺点缩小化,把学生的问题看着为可爱的调皮,以一种赏识之心来对待学生成长中的小问题。任何家长都会喜欢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好,几句夸奖的话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赏识同样也适合家长,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光,去赏识家长,被赏识的家长会更乐意与教师合作,学会赏识家长,一定能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寻找到一丝快乐的源泉。
(责任编辑:何秀秀)
一.“尊重”是前提
教师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主力,家长是家庭对学生教育的核心,教育学生的关系中教师、家长在人格、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分。“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应该尊重家长的人格,尤其是“问题学生”家长的人格,通过交流、沟通共同寻求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办法。体育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开放的空间和相对自由的氛围中更活泼好动,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小问题,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更不要责备家长,否则会造成教师和家长的隔阂甚至对立,降低教育效果。
二.“关爱”是根本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热爱之心”,一颗发自肺腑的对学生充满热情的心,为学生成长而忧,为学生进步而急,才能让学生和家长真正接受。对家长要有一颗“关爱之心”,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不是因为孩子出了问题,让家长来收拾“烂摊子”,交流时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家长才会敞开心扉,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体育教学中,学生好动是好事,体育教师应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把这种好动的习惯逐渐转化为对某一体育项目的喜爱上来,把好动习惯转化为锻炼习惯,让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充分体现出来,从而,赢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三.“理解”是桥梁
理解是一座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和家长沟通应该尽量做到互相理解,换位思考。尽管有的家长非常理解教师对自己孩子的一片苦心,但是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心理上有怨气,和家长沟通的时只顾自己发泄不满,不留情面,导致出现不愉快的场面。因此,体育教师在交流时应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现在青少年都比较好动,行为习惯也比较差,特别是在体育活动中,更容易表现出来,体育教师应多为家长着想,多理解家长的难处,尊重家长的情感,让家长真正体会到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沟通才会变得畅通无阻。
四.“体谅”是基础
教师既要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以不同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对于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好的学生,遵守纪律好的学生,在活动中团结互助的同学,只要有一点优点,我们都可公开表扬,对家长和学生都是一种鼓励,能够促进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既使体育活动中有的学生表现比较差,教师也要注意场合,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尽量站在家长的角度想想,注意语言的婉转,既要让家长能够清楚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又要他能冷静地看待孩子的问题,相互体谅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公平”是关键
家长希望老师把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公正地对待他们的孩子,他们最反感的是老师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戴上有色眼镜。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的时候,应一碗水端平,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对学习较差、表现不够好的学生的家长,应该对家长给予安慰、鼓励,尽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和希望。谈学生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谈学生缺点时语气要委婉、留有余地。
六.“耐烦”是保证
无论教师具有多么丰富的实际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旁观者清”,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善于征求、聆听家长的意见、建议。“旁观者清”,教师要放下架子,要善于征求、聆听家长的意见、建议。体育教学中学生会把体育活动中的一些事情给家长进行反馈,如体育教学中违纪、活动的量与强度问题、学生的运动感受、教师对违纪学生的处罚方式等,与家长交流时应有意识地征询家长的建议意见。如果体育教师与家长短时间沟通、交流的耐心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对某些“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教育耐心了,体育教师在耐心聆听的同时,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有针对性的与家长交换意见。由于家长的文化层次、家庭背景不同,对于那些素质差的、不讲理的家长,我们要有耐心,不仅要不亢不卑,要注意语言,有很好的驾驭批评的艺术,既达到批评的目的,又能让家长愉快地配合。
七.“宽容”是保障
学生的缺点,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同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个体,他们在学习、纪律、品质上的成长、成熟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进行尽心教育、细心引导,我们既要容忍学生犯错误,更要鼓励他们改正错误,学生的知、情、意、行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耐心、细心地抓反复、反复抓才能实现学生的逐渐转化。同样学生家长的水平参差不齐,在交流、沟通进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友好、不和谐的氛围、场面,教师应本着全面、发展的眼光和平和的心境来处理,用宽容之心来对待,一定会峰回路转。
八.“赏识”是促进
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教师在与家长交谈时,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应首先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学生的优点扩大化,把缺点缩小化,把学生的问题看着为可爱的调皮,以一种赏识之心来对待学生成长中的小问题。任何家长都会喜欢别人说自己的孩子好,几句夸奖的话会拉近与家长的距离,使家长感到教师对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赏识同样也适合家长,我们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光,去赏识家长,被赏识的家长会更乐意与教师合作,学会赏识家长,一定能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寻找到一丝快乐的源泉。
(责任编辑:何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