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相关论文
俞平伯关于《红楼梦》风格的“怨而不怒”说,是在红学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巧借儒家经典诗论拈出的一个很有争议的著名观点。它是一个......
俞平伯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进入晚年,俞平伯开始反思自己在红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1978年,俞平伯在一篇随......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这是观堂先生《苕华词......
我因为参加一部上海文学通史的撰写,且接到的又是有关解放后十七年的部分,曾经比较系统地阅读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潮、文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美丽的错误 记得第一次看到丰子恺先生这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就喜欢得不得了......
画画是很美的事,会画画的人是幸福又幸运的。每天用色彩涂涂画画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的风景,内心是清宁的,日子是丰盈的,如锦绣,流金岁月,惊......
半个世纪前,1956年7月的北京,由著名学者俞平伯等人发起组织新中国第一个昆曲研习机构——北京昆曲研习社,推举俞平伯、项远村、袁敏......
韦柰君忆俞平伯老人,云:“他对我显出极其严肃认真的时刻,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看我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的时候,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
我不喜欢老太太,因为她古板。老太太不喜欢我,因为我自由。古板而生絮叨,这大概是婆婆的本性。老太太创业期已过,常思守成,施之于......
杨绛《干校六记》记当年学部人马敲锣打鼓整队而出,赴河南干校。但见: “红旗开处,俞平老和俞师母领队当先。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
《读书》第八期载黄健民同志补白短文一则,正确无误地指出《题六绝句》的作者管贻萼中的“萼”系“”之误。然而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俞......
“西湖”是中国山水人文的代表,曾吸引过无数文人墨客名士美人留连于此。中国现代文学的众多作家,诸如鲁迅、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 煜 从皇帝沦为阶下囚,......
朱俞二人相约同游秦淮,写下了两篇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两篇文章艺术风格大有不同。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了朱、俞......
早期白话诗在诗歌研究中常常因其缺乏诗性而被忽视。提到早期白话诗很容易给人肤浅、缺少诗味的直接印象,但是细细品读,诗人们真挚......
明清两朝,最重科举。 士人亦因此为进身之要途,丝毫不敢马虎大意,温书备考每至于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刻苦得惊天动地。故有人做对联道......
云依依的在我们头上, 小桦儿却早懒懒散散地傍着岸了。 小青哟,和靖哟, 且不要萦住游客们底凭吊; 上那放鹤亭边, 看葛岭......
人生,贵在人生本身 又是一年。人老了,时间也走得快了。人老了,也越爱回忆往事。回忆往事,不外乎感悟人生。 最近,我研读了96......
今年四期《读书》载郜元宝先生《读鲁思屑》一文,其中一条,点中要害,惜未能深入。郜先生引张文江的私下讲谈,说“鲁迅之所以为鲁迅,在于......
我原以为,俞平伯先生在“文革”中承认自己反动,是迫于高压;而他这样做,又是传统教育所致。(见《读书》一九九六年十一期)及至读了《陈......
新出版的《书带集》,扉页背面印有二百多字的“内容提要”,写道: 《书带集》是我国古建筑学、园林学专家陈从周教授写就,叶圣陶先生......
文化史家彼得伯克说,“语言是最敏感的容器,能折射文化的变迁”。当今天的我们熟练、自然、理所当然地写下阴性代词“她”的时候,......
《上海漫画》1936年第五期《新八仙过海图》中的“新八仙”是:周作人、林语堂、老舍、简又文(大华烈士)、姚颖、郁达夫、俞平伯、丰子......
在《博览群书》2004年第8期,我读到了黄波先生的文章《唱样板戏的俞平伯》。文章为拙著《俞平伯年谱》补述了漏写的一笔,“这就是俞......
俞平伯先生原名铭衡,上大学时候就以字行。他是学界文界的大名人,主要不是因为有学能文,是因为很早就亲近宝、黛,写《红楼梦辨》(解放后......
大学者钱钟书淡泊名利,清高孤傲。黄永玉先生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细节:那是文革期间,有权威人士为表礼贤下士大年初二去给钱钟书拜年。敲......
俞平伯与胡适是一对很有意思的朋友。一方面,他们都有相当的爱国心,当国家遭遇异族侵略,一个来到大后方,费尽心血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培育......
本文就目前被广大语文教师、网民,以及学界一直以来密切关注又持疑惑态度的《红楼梦》中黛玉所说"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这一律诗......
俞平伯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著名学者。他早年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授中国小说,编撰过一部讲义《中国小说史讲授纲要》,至今还尘封于北......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我认为此话有两层意思:一是一气之下,伤了别人而忧虑;其二是一气之下伤了自己,同样增加了烦恼。有时不......
《俞平伯旧体诗钞》一书出版,我很喜欢。我与平伯兄相交六十余年,他要我作序,于情于义都不容辞,虽在病中,不能不勉力说几句。 我们少......
外祖母在1982年2月病故,此后外祖父俞平伯的独居生活相当沉闷。除看书、写字、偶尔让外曾孙租个小三轮车出去吃顿饭之外,极少社交活......
张中行生前常和我谈起鲁迅、周作人的旧事,都挺有趣,资料的价值不小。记得有一次他把周作人给他写的扇面的照片给我看,隐含了许多历史......
18岁那年,尚在北京大学读书的俞平伯,奉父母之命娶了亲,新娘许宝驯大他4岁,一个裹小脚的旧式闺秀。“五四”运动后,逃离旧式婚姻,是潮流,......
稍稍读点“红学”的人,都知道在这一领域里有两个著名的“小人物”——李希凡和蓝翎。这个称谓是毛泽东赋予的。1954年,他们二人合写......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