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要:针对江苏省徐淮地区日光温室存在的问题,提出复合异质墙体日光温室建设要求:内侧由吸热蓄热能力较强的砖墙组成蓄热层,外侧由塑料泡沫板或水泥泡沫板组成保温层,温室结构要在保障合理采光、保温和经济用材的条件下,选择确定合理的温室跨度、脊高、采光屋面角、采光屋面形状、后屋面的结构和墙体结构等建筑结构参数。重点介绍了淮北地区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和复合异质墙体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淮北地区;日光温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江苏省徐淮地区日光温室存在的问题,提出复合异质墙体日光温室建设要求:内侧由吸热蓄热能力较强的砖墙组成蓄热层,外侧由塑料泡沫板或水泥泡沫板组成保温层,温室结构要在保障合理采光、保温和经济用材的条件下,选择确定合理的温室跨度、脊高、采光屋面角、采光屋面形状、后屋面的结构和墙体结构等建筑结构参数。重点介绍了淮北地区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和复合异质墙体建筑材料的技术要求。
全文查看链接
4复合异质墙体日光温室建设及保温性能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由气候、母质、地形、植被等结构性因素和施肥、耕作措施等随机因素共同作用。以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对象,选择高程、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环境因子为辅助变量模拟土壤结构性分量,并分别采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反距离权重法处理空间相关的随机分量,提出了结合环境因子的空间插值方法,并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进行预测制图。交叉验证结果表明,结合环境因子的
摘要:对2种观赏柳旱柳(Salix matsudana)、龙爪柳(Salix matsudan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茎尖诱导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明显优于叶片;选用乙醇与HgCl2溶液组合作为消毒剂,灭菌效果较好;3个因素对旱柳、龙爪柳愈伤组织诱导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NAA浓度、6-BA浓度、2,4-D浓度,对2种柳树而言,最优组合均为6-BA 0.2 mg/L NAA 0.4
摘要:以炭化处理后的水竹为吸附剂,研究了竹炭对水中Cu2 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初始Cu2 浓度、温度、接触时间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数值拟合。结果表明,在溶液pH值为5,竹炭用量6 g/L,初始Cu2 浓度120 mg/L时,吸附基本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为6.24 mg/g;在温度为20~35 ℃时,竹炭对Cu2 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采用Lan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自然病圃的90份贵州省主要小麦品种进行系统调查,对小麦白粉病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90份材料中,全时期免疫的材料1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6%;近免疫的材料2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高抗材料8份,占总鉴定材料的9%;中抗材料8份,占总鉴定材料的9%;中感及高感材料31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4%。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抗病性;鉴定;种质材料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摘要:以棉花纤维组织为材料,根据NCBI棉花EST进行同源搜索、比对和序列拼接,经RT-PCR从陆地棉纤维组织中扩增得到L-半乳糖磷酸化酶基因(GhGGPase2)的cDNA开放阅读框为1 335 bp,为包含44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49 ku。利用软件进行蛋白质序列分析,GhGGPase2蛋白具有组氨酸三聚体(HIT)蛋白超家族的主要特性的结构域。进化树分析的结果表明棉花GhGGPa
摘要:为了实现大规模温室群、连栋温室自动监测与控制,针对温室群环境监测的现实应用需求,对网络模式及其服务质量标准框架进行研究,构建了可行、有效的网络模式,并从服务质量的两大层面对网络模式的用户服务需求及服务指标进行分解。研究采用质量功能展开方法,明确了网络服务质量框架。该网络模式及服务质量框架能有效增强整体网络性能,满足现实应用的服务质量需求。 关键词:温室群;监测传感网络;网络模式;分簇;异构
摘要:以太行菊的无菌不定芽为材料,以MS、N6、B5、Nitsch基本培养基为基础,研究不同培养基及其基本成分组合处理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基本培养基对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影响较大,在MS基本培养基上太行菊不定芽增殖与生长的表现最好,N6培养基次之,而在Nitsch、B5基本培养基上的培养效果很差,芽块较小且不定芽枯死严重;培养基中大量元素构成对太行菊不定芽的增殖与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 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是这样,对一些问题回答正确的学生大肆表扬,“好”声一片,而把一些回答错误或答案片面的学生晾在一边,不加理睬,甚至给予批评. 学生满怀自信的回答,换来的却是
摘要:采用孢子萌发法对引起苜蓿锈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并采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研究表明:在100%相对湿度下,苜蓿锈菌夏孢子在5~30 ℃都能萌发,但温度在20~25 ℃萌发最快;光照和1%葡萄糖液有促进孢子萌发的作用;不同杀菌剂室内毒力测定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效果最好,其EC50分别为0.040 1、0.068 1 mg/L。 关键词:苜蓿锈病; 生物学特性;
摘要:通过野外及种植基地的调查,对牛耳枫上发生的主要病害进行了调查和初步鉴定,共发现2种危害较严重的病害,分别鉴定为牛耳枫枯梢病致病菌镰刀菌属(Fusarium sp.)、炭疽病病原菌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针对这2种病害做了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筛选出对枯梢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为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对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为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