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社交网站(SNS)这一新兴的网络文化现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定性比较等研究方法,较细致地分析了SNS的发展历程和其功能优势,揭示并比较SNS及BBS的核心模式,有效得出SNS并不会全面替代BBS,而将与之共存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
社交网站;人际互动;BBS;用户需求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9-0254-02
《华尔街日报》援引中国国内媒体的报道说,Facebook可能会在2010年内进入中国市场。依据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SNS(全称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一夜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它以开放式社会化网络结构为基础,倍受年轻人的推崇,认为非常有助于拓展强有力的人脉关系。SNS的热潮在国内引爆后,网友们也纷纷开始寻找“生存环境”最佳的SNS栖息地。特别是在Discuz推出Ucenter Home系统,催生大量草根网站升级到所谓“SNS系统”,造成“遍地SNS”的虚假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误导了中文网站和用户,本文从基本的现象出发分析SNS核心模式以及SNS的发展过程来探讨SNS是否会全面替代BBS。
1 SNS发展历程
网络服务(SNS)并不是Facebook首创的,在Facebook之前,“交友”和“社区”(尤其是BBS社区)这两类互联网应用其形态上都具有现在SNS某些属性。特别是早期的交友网站,其应用方式几乎完全与现在的SNS相同。
交友网站前几年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可用四个案例网站代表:
(1)亚洲交友中心:开始于2000年左右,是交友网站的最早较为基础的模式。
(2)Friendster:一直被SNS业界公认为全球首家社交网站。至此之后,出现大批的模仿者,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都掀起了SNS网站的热潮。Uuzone则于2003年3月在国内首次引入了“六度空间”概念提供服务。
(3)MySpace:2003年左右,引入了照片服务。网站中提供人际互动、使用者自定的朋友网络、个人档案页面、博客、照片、音乐、群组和视频影片分享与存放,同时也提供内部的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系统。
(4)Facebook:2004年2月4日上线,目前是全球公认第一的SNS网站。在2008年初,Facebook的全球访问量已经超过MySpace,成为全球第一大社区网站。
2 SNS网站优势
2.1 SNS强大的“社会网络”功能
SNS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和娱乐需要将很多人联系到同一个服务器上,让这些相互间有联系的人共同讨论问题、分享照片、听音乐、开会议。SNS强调的是网络的社会化,从而构建一个网络化的新的社区形式。相对于早期的社会网络软件,SNS以完成沟通的通讯功能为主,是一个完整的功能更强大的集团化联合工作组,涵盖了从个人导向到群体导向,从简单通讯到群体的网络协同作业的全面功能。
2.2 SNS增进虚拟社会与物理世界沟通
一些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之间存在着“虚拟实在与物理实在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网络社会不能弥补人们现实社会生活世界的差异。如个别不愿透露姓名的人际沟通的网络性能,他的表现可能往往会大大不同于现实的物理世界;以满足对信任对象的交流是人际沟通的机会中,交流对象间缺乏彼此间的信任。在此类互联网上的交流机会中,一个长时间来热身前的实际需要,而后才有实际交流的内容。从而就有较多的冗余信息的交互,由此造成了低效率的人际沟通,延长了交互的时间。
SNS的产生使得“物理实在”与“虚拟实在”之间实现有一定的缓冲交互,这也是SNS的价值为人们重视的来源。在WEB1.0和早些的门户时期,用户的代表只是一个简单的ID符号,时至今日基于WEB2.0的SNS却能扩展用户“物理实在”的真实交际范围,使用户在一定程度上鲜活地表现出“物理实在”。SNS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地扩展“物理实在”的人际交往在“虚拟实在”的互联网上的迁移。每个SNS会员都需要提供详细的真实个人信息,在交往过程的链条中就迁移了一个“物理实在”的环节,每个SNS的用户也可以轻易地获取对方的信息。如国内很多新的SNS网站、在线会议网站等,都提供电子名片下载功能,就保证了个人信息的真实性,简化了会员去通过自身交流来验证信息真实性的过程。
SNS的快速发展本质上与人们对网络应用的需求变化有关。随着基于网络的应用社会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感觉到,网络不仅仅是供单一的娱乐,更要能提供个人发展的工作帮助支持。为了更方便和高效地提供网络真实性的社交服务,就需要提高社会服务的SNS网络的可靠性,赢得用户的信赖。
SNS是对重构现实世界的现实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的仿真,社交网站的目的是回到人类感知的现实。在现实模式下,社会组织的社区网络,实际上已经是现实交往中密切相关的工作,形成了真正的生活和情感,每个消息都真实地表示在思想和行动上,确实可靠地成为生活在这样一种真实环境的一部分。可以说在SNS的介入下,人际间交流已经是一个逐步“虚拟化”的“虚拟现实”。这样也就使之成为现代社会本身,并逐步地将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2.3 SNS网站的人际关系网络化
技术在SNS结构中,意味着以往以人的现实行为为中心的观点是大大削弱了,甚至完全消除了。网络传播使得人际交流的结构更加扁平化,网络传输的特点将表现得进一步突出。随着由若干个点(人)组成的SNS的数量递增,人们对应用程序的技术自然也更愿意分享、交换,愿意信任可靠的节点来进行相互连接。这些信息传递的节点就是各种信息来源,通过不同参与者共享信息的收集以及SNS参与者迅速地传播,通过告知与被告知,以及信任与被信任。
憑借着社交网站的帮助,人们可以简化了解“朋友的朋友”的过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透过网络虚拟扩大他们的联系网络,亦可更科学地管理自己的人际资源,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人们将能够通过一个工具来找到同他们具有最相似的特征点,可以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更可以寻求合作伙伴、结交朋友。这些关注点将会根据不同的职业,爱好等组建成各种小群落,并在此小群落中会发现所有所需的信息。
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公式中提及,人类活动是遵循着“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发展的。远古人类曾经处在部落化时代,人们进行面对面的口耳交流,而转入现代化的发展则使人类不自主的将各自锁进了各自的“密闭空间”,不了解邻居的情况,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常情。SNS的出现使人类重新打破物理的空间隔离的部落化,但不再是以居住地为桎梏,而是以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等等各自希望展示的真实的面貌聚集成不同的新的在虚拟构建上的“部落”。此时的人们终于又可以回到了一个同远古相类似的个人对个人真实交往的形态。SNS传播模式的某些方面正是迎合了人们对于回归真实人际交流的内在需求与渴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SNS传播模式是网络人际传播向传统人际传播的一种群体选择性回归。
3 BBS与SNS模式比较
作为站长,是否要将原来的BBS系统升级到SNS,是需要细分用户和主营业务的。我们可以认识到,BBS社区虽然是“社区”,但是具有一定SNS属性,而且它更强的是“媒体”属性。回顾最近几年的发展,Facebook、校内、开心网,他们的迅猛发展其实和具有“媒体”性的BBS社区并无必然联系。
归根结底,SNS核心是两个功能:
(1)帮助人与人扩展认识渠道。
(2)帮助人与人保持持续交互。所有SNS网站核心业务都脱离不了上述两点,只是有些SNS网站只做其中一点,有些两点都做。大量的站长盲目升级到Ucenter Home系统,反而可能会破坏原来的应用领域、降低用户体验。打个比方,用户去某个BBS原本是为了看帖获取某些方面的信息,现在你让用户去玩农场,反而会使得用户产生厌倦并影响用户的感受而流失用户。
BBS与SNS并无必然的取代更替关系,成败关键在于各自的用户需求及体验。BBS的内容需求和时效性仍将左右其发展;而对于SNS而言,服务于个人的需求或者说提供个人的活动路径便捷性和高效性是核心。
简单说来,BBS同SNS各自的特征和需求的不同,导致了对业务内的固定用户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吸引力。BBS以社区内容为中心,人在业务周围;SNS以人为中心,内容在人的周围。即使是传统的BBS,当提供海量的内容时,仍将持续不断的吸引用户的关注,保持较高的人气网站的活力自然不会溃竭;SNS以人为核心,保持网站较高的人粘度将加快人类交互在实名网络社区上的社会化进程,人际互动关系的加强使得网络的人类间的依赖有所加强,用户对SNS更加信赖和支持,推动网络社区普及的同时,持续疏导改善了用户关系。
BBS的内容优势,以及广泛的传播作用依然无处替代,拥有强大用户群的BBS,仍然是人们最快捷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论坛的长存现实不是偶然的,内容的牵引力将带领其长盛不衰。SNS聚类定位精准,容易被同类用户接受,发展迅猛,有明确的服务群体和忠实的客户群。作為向网络社会化转向的杰出代表,SNS更看重用户关系,“人际互动”和“关系传导”的潜力特性,人与人得以妥善的引导在一起。不可否认,SNS病毒式扩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成为潮流所向和时代趋势。如校内的大学生,开心网的白领,51网的热衷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等,颠覆性地将网络社区社会化,引领了网络社区的新风尚。
4 结语
探讨BBS与SNS的异同与发展方向,将对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有着积极的建设性意义。BBS长久以来的兼容并包、万象更新在信息含量上独领风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自己鲜明的特色,SNS则很大程度上弥补不足,并形成鲜明且固定的用户需求,在精确的定位中给用户最优的需求体验。SNS在发展中注入的不少全新变化,更为网络社会化发展增添了活力。比如API社区游戏的加入,垂直SNS社区的加入,以及更多商业化气息浓重的SNS,比如若邻网,普加网,在专业化道路上都走在前列。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邻居信息服务,更以其突出的民生信息分享特色,演变为首个将SNS与垂直搜索尝试结合的实名互动网络工具。
SNS与BBS的并存局面仍将继续,两者间合理补充而并非替代关系,这也正使得网络社区环境愈发成熟,用户愈发理性。互联网的发展中,用户需求自始至终都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有了需求才有了创造,继而又有创新,以致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能向群.SNS:网络人际传播的现实化回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0-131.
[3]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彭小川,毛晓丹.BBS群体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J].青年研究,2004,(4):39-44.
[5]Kou Zh B,Zhang Ch Sh.Reply networks on a bulletin board system[J].Physical Review E,2003,(3):328-335.
[6]白杨,慈明亮.BBS群体心理学研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5):154.
关键词:
社交网站;人际互动;BBS;用户需求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9-0254-02
《华尔街日报》援引中国国内媒体的报道说,Facebook可能会在2010年内进入中国市场。依据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SNS(全称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一夜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它以开放式社会化网络结构为基础,倍受年轻人的推崇,认为非常有助于拓展强有力的人脉关系。SNS的热潮在国内引爆后,网友们也纷纷开始寻找“生存环境”最佳的SNS栖息地。特别是在Discuz推出Ucenter Home系统,催生大量草根网站升级到所谓“SNS系统”,造成“遍地SNS”的虚假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误导了中文网站和用户,本文从基本的现象出发分析SNS核心模式以及SNS的发展过程来探讨SNS是否会全面替代BBS。
1 SNS发展历程
网络服务(SNS)并不是Facebook首创的,在Facebook之前,“交友”和“社区”(尤其是BBS社区)这两类互联网应用其形态上都具有现在SNS某些属性。特别是早期的交友网站,其应用方式几乎完全与现在的SNS相同。
交友网站前几年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可用四个案例网站代表:
(1)亚洲交友中心:开始于2000年左右,是交友网站的最早较为基础的模式。
(2)Friendster:一直被SNS业界公认为全球首家社交网站。至此之后,出现大批的模仿者,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都掀起了SNS网站的热潮。Uuzone则于2003年3月在国内首次引入了“六度空间”概念提供服务。
(3)MySpace:2003年左右,引入了照片服务。网站中提供人际互动、使用者自定的朋友网络、个人档案页面、博客、照片、音乐、群组和视频影片分享与存放,同时也提供内部的搜索引擎和电子邮件系统。
(4)Facebook:2004年2月4日上线,目前是全球公认第一的SNS网站。在2008年初,Facebook的全球访问量已经超过MySpace,成为全球第一大社区网站。
2 SNS网站优势
2.1 SNS强大的“社会网络”功能
SNS可以根据个人的工作和娱乐需要将很多人联系到同一个服务器上,让这些相互间有联系的人共同讨论问题、分享照片、听音乐、开会议。SNS强调的是网络的社会化,从而构建一个网络化的新的社区形式。相对于早期的社会网络软件,SNS以完成沟通的通讯功能为主,是一个完整的功能更强大的集团化联合工作组,涵盖了从个人导向到群体导向,从简单通讯到群体的网络协同作业的全面功能。
2.2 SNS增进虚拟社会与物理世界沟通
一些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之间存在着“虚拟实在与物理实在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网络社会不能弥补人们现实社会生活世界的差异。如个别不愿透露姓名的人际沟通的网络性能,他的表现可能往往会大大不同于现实的物理世界;以满足对信任对象的交流是人际沟通的机会中,交流对象间缺乏彼此间的信任。在此类互联网上的交流机会中,一个长时间来热身前的实际需要,而后才有实际交流的内容。从而就有较多的冗余信息的交互,由此造成了低效率的人际沟通,延长了交互的时间。
SNS的产生使得“物理实在”与“虚拟实在”之间实现有一定的缓冲交互,这也是SNS的价值为人们重视的来源。在WEB1.0和早些的门户时期,用户的代表只是一个简单的ID符号,时至今日基于WEB2.0的SNS却能扩展用户“物理实在”的真实交际范围,使用户在一定程度上鲜活地表现出“物理实在”。SNS的发展趋势就是逐步地扩展“物理实在”的人际交往在“虚拟实在”的互联网上的迁移。每个SNS会员都需要提供详细的真实个人信息,在交往过程的链条中就迁移了一个“物理实在”的环节,每个SNS的用户也可以轻易地获取对方的信息。如国内很多新的SNS网站、在线会议网站等,都提供电子名片下载功能,就保证了个人信息的真实性,简化了会员去通过自身交流来验证信息真实性的过程。
SNS的快速发展本质上与人们对网络应用的需求变化有关。随着基于网络的应用社会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感觉到,网络不仅仅是供单一的娱乐,更要能提供个人发展的工作帮助支持。为了更方便和高效地提供网络真实性的社交服务,就需要提高社会服务的SNS网络的可靠性,赢得用户的信赖。
SNS是对重构现实世界的现实社会关系和人际网络的仿真,社交网站的目的是回到人类感知的现实。在现实模式下,社会组织的社区网络,实际上已经是现实交往中密切相关的工作,形成了真正的生活和情感,每个消息都真实地表示在思想和行动上,确实可靠地成为生活在这样一种真实环境的一部分。可以说在SNS的介入下,人际间交流已经是一个逐步“虚拟化”的“虚拟现实”。这样也就使之成为现代社会本身,并逐步地将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
2.3 SNS网站的人际关系网络化
技术在SNS结构中,意味着以往以人的现实行为为中心的观点是大大削弱了,甚至完全消除了。网络传播使得人际交流的结构更加扁平化,网络传输的特点将表现得进一步突出。随着由若干个点(人)组成的SNS的数量递增,人们对应用程序的技术自然也更愿意分享、交换,愿意信任可靠的节点来进行相互连接。这些信息传递的节点就是各种信息来源,通过不同参与者共享信息的收集以及SNS参与者迅速地传播,通过告知与被告知,以及信任与被信任。
憑借着社交网站的帮助,人们可以简化了解“朋友的朋友”的过程,通过认识的人找到需要的人,透过网络虚拟扩大他们的联系网络,亦可更科学地管理自己的人际资源,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人们将能够通过一个工具来找到同他们具有最相似的特征点,可以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更可以寻求合作伙伴、结交朋友。这些关注点将会根据不同的职业,爱好等组建成各种小群落,并在此小群落中会发现所有所需的信息。
麦克卢汉的一个著名公式中提及,人类活动是遵循着“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过程发展的。远古人类曾经处在部落化时代,人们进行面对面的口耳交流,而转入现代化的发展则使人类不自主的将各自锁进了各自的“密闭空间”,不了解邻居的情况,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常情。SNS的出现使人类重新打破物理的空间隔离的部落化,但不再是以居住地为桎梏,而是以共同的职业、兴趣爱好等等各自希望展示的真实的面貌聚集成不同的新的在虚拟构建上的“部落”。此时的人们终于又可以回到了一个同远古相类似的个人对个人真实交往的形态。SNS传播模式的某些方面正是迎合了人们对于回归真实人际交流的内在需求与渴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SNS传播模式是网络人际传播向传统人际传播的一种群体选择性回归。
3 BBS与SNS模式比较
作为站长,是否要将原来的BBS系统升级到SNS,是需要细分用户和主营业务的。我们可以认识到,BBS社区虽然是“社区”,但是具有一定SNS属性,而且它更强的是“媒体”属性。回顾最近几年的发展,Facebook、校内、开心网,他们的迅猛发展其实和具有“媒体”性的BBS社区并无必然联系。
归根结底,SNS核心是两个功能:
(1)帮助人与人扩展认识渠道。
(2)帮助人与人保持持续交互。所有SNS网站核心业务都脱离不了上述两点,只是有些SNS网站只做其中一点,有些两点都做。大量的站长盲目升级到Ucenter Home系统,反而可能会破坏原来的应用领域、降低用户体验。打个比方,用户去某个BBS原本是为了看帖获取某些方面的信息,现在你让用户去玩农场,反而会使得用户产生厌倦并影响用户的感受而流失用户。
BBS与SNS并无必然的取代更替关系,成败关键在于各自的用户需求及体验。BBS的内容需求和时效性仍将左右其发展;而对于SNS而言,服务于个人的需求或者说提供个人的活动路径便捷性和高效性是核心。
简单说来,BBS同SNS各自的特征和需求的不同,导致了对业务内的固定用户产生不同的作用和吸引力。BBS以社区内容为中心,人在业务周围;SNS以人为中心,内容在人的周围。即使是传统的BBS,当提供海量的内容时,仍将持续不断的吸引用户的关注,保持较高的人气网站的活力自然不会溃竭;SNS以人为核心,保持网站较高的人粘度将加快人类交互在实名网络社区上的社会化进程,人际互动关系的加强使得网络的人类间的依赖有所加强,用户对SNS更加信赖和支持,推动网络社区普及的同时,持续疏导改善了用户关系。
BBS的内容优势,以及广泛的传播作用依然无处替代,拥有强大用户群的BBS,仍然是人们最快捷获取资讯的主要途径。论坛的长存现实不是偶然的,内容的牵引力将带领其长盛不衰。SNS聚类定位精准,容易被同类用户接受,发展迅猛,有明确的服务群体和忠实的客户群。作為向网络社会化转向的杰出代表,SNS更看重用户关系,“人际互动”和“关系传导”的潜力特性,人与人得以妥善的引导在一起。不可否认,SNS病毒式扩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成为潮流所向和时代趋势。如校内的大学生,开心网的白领,51网的热衷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等,颠覆性地将网络社区社会化,引领了网络社区的新风尚。
4 结语
探讨BBS与SNS的异同与发展方向,将对未来的互联网发展有着积极的建设性意义。BBS长久以来的兼容并包、万象更新在信息含量上独领风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自己鲜明的特色,SNS则很大程度上弥补不足,并形成鲜明且固定的用户需求,在精确的定位中给用户最优的需求体验。SNS在发展中注入的不少全新变化,更为网络社会化发展增添了活力。比如API社区游戏的加入,垂直SNS社区的加入,以及更多商业化气息浓重的SNS,比如若邻网,普加网,在专业化道路上都走在前列。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邻居信息服务,更以其突出的民生信息分享特色,演变为首个将SNS与垂直搜索尝试结合的实名互动网络工具。
SNS与BBS的并存局面仍将继续,两者间合理补充而并非替代关系,这也正使得网络社区环境愈发成熟,用户愈发理性。互联网的发展中,用户需求自始至终都是值得关注的,因为有了需求才有了创造,继而又有创新,以致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小帆,李翔,陈关荣.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能向群.SNS:网络人际传播的现实化回归[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0-131.
[3]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彭小川,毛晓丹.BBS群体特征的社会网络分析[J].青年研究,2004,(4):39-44.
[5]Kou Zh B,Zhang Ch Sh.Reply networks on a bulletin board system[J].Physical Review E,2003,(3):328-335.
[6]白杨,慈明亮.BBS群体心理学研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