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这株柳的神奇,读出这堂课的精彩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dmangr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的想象能够体会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2.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不抱怨命运、敢于与艰难环境做抗争的情感。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出示:
  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 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 深邃的蓝天 凝滞的云团 悲壮和苍凉
  (1)读一读,读出它们的画面来。(生自由读)
  (2)谁能读出青海高原的这些特点?(指名读)
  2.过渡:这株柳的“神奇”体现在哪儿?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株柳树,用明亮的眼睛看,用敏锐的心来感受。轻轻打开课本。
  二、品读感悟
  1.快速找到直接描写这株柳形象的段落。(第五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这段文字,读出文字背后的画面来。
  3.这段有四句,你挑一句感受最深的来读,并且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一下。
  4.“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1)“两合抱粗”有多粗啊?咱们两个来演示一下。
  (2)这么粗壮的柳树在江南可以看到吗?(难)而且树阴有百十余平方米,咱们教室大概有五十平方米,也就是说有两个多教室这么大的树阴,你说这棵柳高大吗?真是太高大粗壮了。这是第一“奇”。
  5.“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1)这句是写它的树干和树枝,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从哪里感受到它坚硬?
  (3)提到“柳”,它素来以“柔”著称,不是都说“柔柳”吗?可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却这么坚硬,这是第二“奇”。
  6.“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1)叶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绿得这么……这么……是暗绿色的,我们平原上的柳树是这个颜色吗?(嫩绿、草绿、鲜绿)这又是一“奇”。
  7.“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1)这句给你什么感觉?(很高大、生命力强……)
  (2)“巍巍然”和“撑立”让我们有这样的感觉。
  8.我们分别读了这段的四小句,感受到了这株柳形象上的“神奇”,请你连起来读这段,整体感受一下。
  三、引发想象
  1.“风从遥远的河川……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1)这株柳的“神奇”之处在哪?自由读这句。
  (2)读这段话,要把体现这株柳“神奇”的关键词读好。
  2.“自古以来……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一岁就是指柳树没有能活满一年。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2)但是这株柳树呢?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3.同学们,让我们不妨像作者那样,也来发挥我们的想象。
  (1)当这株柳树在高原的风雪雷电当中苦苦抗击的时候,它的同类——那些平原柳树,此时此刻可能在干什么?
  (2)作者的家乡灞河也以柳树而闻名,待会儿说说它给你什么印象。
  (3)师配乐朗读第八自然段。
  (4)让我们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5)这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里面有两个数字引起了你们的注意吗?一个是九十九,一个是一。从这两个数字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6)捧起书,一起读最后一段,读出你的感受来,读出你对这一株柳的敬畏和赞美,读出它的生命伟力。
  四、拓展延伸
  1.这样的柳树,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我们学过的课文中的人物——司马迁,他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在蒙受不白之冤之后,忍辱含垢,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史记》。读着这株柳树,我还想起了一句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你想到了哪个人,想到了哪句名言了吗?
  五、总结提炼
  1.今天,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去了青海高原,看到了那里唯一的一株柳树。引读——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2.此时,我相信,这株神奇的柳树也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永远记住它——“青海高原一株柳”(读题)。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论述了各大中专院校在学院的资金预算管理上面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基于WEB的资金预算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为其他院校开发资金预算管理系统提供了借鉴。
四娃圆梦家庭农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鱼河村,由农场主常四娃创办于2013年,经营土地1100亩,主要从事富硒水稻和玉米种植、稻米加工与销售及白绒山羊养殖。先后被评
在语文教学中,对课文中具有丰富形象内涵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语境,展开合理想象,使词语或句子变成活的画面、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中受到人文熏陶。  在执教《那桥,那河,那船》一文时,为引导学生感受周庄古镇小桥的历史悠久、历尽沧桑的特点,我紧扣文中的句子“它的身躯一弯就是几百年,船儿多少次从它怀中划过,风儿多少次在它身上抽打,春秋多少次在它眼前变幻……”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师:请大
费赖登塔尔提出:要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有效素材,让学生体验探究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尤为重要。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经历尝试过程,渗透创新性学习的意识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内容的特点,使学
爱美是人的天性,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对形体美、姿态美、精神美和气质美都有强烈的向往和追求。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对于他们的道德修养、知识长进、美好心灵的培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以美启真,开发智力;以美储善,培养意志;以美怡情,陶冶情操;以美练身,增进健美,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下面以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抛出我教学时的一
高校民主化管理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学生网上议校平台是学生参与高校事务管理,为高校建设发表看法、
走进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核桃“元素”到处可见。盛夏的核桃大道旁,青核桃挂满枝头,随风摇曳;萨依巴格乡核桃七仙园内,几株千年古树华盖如伞……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