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农村学校;美术资源;开发;利用;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66—01
近年来,新课改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内外发达地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其中一些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对于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是全新的,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农村地区的课程资源建设又直接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畅推行。那么,下面我就对农村地区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农村学校美术资源状况
1.劣势——校内资源与信息化资源贫乏。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很薄弱。虽然现在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仍然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仅课程建设而言,农村学校严重缺乏经济投入性的课程资源,如美术教师的配备与培训、美术图书及有关影视资料的购置以及美术活动场所的建设等,都尚难以达到课改的要求。另外,信息闭塞也是农村学校面临的又一难题。
2.优势——校外资源丰富多姿。偏远的农村与外界联系不太紧密,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元素,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饮食文化、婚丧习俗及各类民间美术活动等。这些生动、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有着独具特色的形式,又蕴含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所以它具有极高的文化和教育价值。因此,农村地区的学校理应将这些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依据,因为毕竟这是农村的优势所在,也是突破课改困难的方法之一。如,永登县连城镇初级中学地处文化古镇,镇内坐落着至今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文物古建筑群——鲁土司衙门和妙因寺,其中妙因寺内尚存有明代的佛教壁画、塑像、彩绘和砖雕等,这些遗迹是很好的鉴赏范本,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彰显。在世界发展日益趋同化的今天,多元文化特色更具魅力与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宝贵资源正面临着退化、变质和消亡的危机,尽管我们在保护这些原生态文化遗产方面正在做着努力,但是仍然难以抑制它的衰亡。作为一个以传播人类文化、培养合格公民为己任的学校,如果能够善于发掘民间文化,进而生成课程资源,恰恰是其教育个性化的一种体现。
二、开发利用
1.开发原则。
(1)从学校实际出发,即开展工作时,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开掘计划,避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2)以学生为本,就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地选取贴近学生的情感、生活、认知与兴趣的美术资源作为主要发掘对象。
(3)注重资源的价值性,即在发掘过程中要对相关课程资源加以甄别与筛选,选取那些最有价值和课程意义的资源。只有这样,方能保证符合美术课程目标与教育价值的要素进入学校课程。
2.开发过程。
第一步,搞清楚当地有哪些美术资源,并对诸如它们具体分布何地、发掘难度多大、教学价值多高等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摸石头过河,这样既不利于确定重点,甚至有可能疏漏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源。
第二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确定发掘目标。
第三步,制订发掘计划。美术课程资源的发掘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可以是教学人员,也可以是非教学人员。一些难度大、专业性强的资源由教师去发掘完成,另外一些操作过程相对便捷、安全的资源由学生去完成。
教师任务:通过实地调查、拍照、资料查询、访问等方式掌握这些文物古迹在历史、风格、形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其价值,并形成一定的文字、图像和语音等形式的资料。学生任务:以民间刺绣、剪纸、香包及民间艺人访问等为主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亲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使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化。
第四步,实施发掘。前面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准备的充分与否决定着发掘工作的成败。再者调查、访问是一个既耗时又费心的工作,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最好选取课外活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这样既避免了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又可以获得更充足的时间开展调研工作。
3.成果展示与评价。
当工作结束时,师生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经过整理后加以展示、讨论、评价,目的在于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成果,以加强学生认知、体验、感悟的能力,因为这样既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又能激发其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欲望。
编辑:王金梅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0—0066—01
近年来,新课改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内外发达地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其中一些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对于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来说是全新的,因而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然而农村地区的课程资源建设又直接关系到新课程能否顺畅推行。那么,下面我就对农村地区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农村学校美术资源状况
1.劣势——校内资源与信息化资源贫乏。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很薄弱。虽然现在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仍然困难重重、步履维艰。仅课程建设而言,农村学校严重缺乏经济投入性的课程资源,如美术教师的配备与培训、美术图书及有关影视资料的购置以及美术活动场所的建设等,都尚难以达到课改的要求。另外,信息闭塞也是农村学校面临的又一难题。
2.优势——校外资源丰富多姿。偏远的农村与外界联系不太紧密,至今仍保存着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元素,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饮食文化、婚丧习俗及各类民间美术活动等。这些生动、丰富的文化资源既有着独具特色的形式,又蕴含着人类文明的精华,所以它具有极高的文化和教育价值。因此,农村地区的学校理应将这些民间美术资源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依据,因为毕竟这是农村的优势所在,也是突破课改困难的方法之一。如,永登县连城镇初级中学地处文化古镇,镇内坐落着至今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文物古建筑群——鲁土司衙门和妙因寺,其中妙因寺内尚存有明代的佛教壁画、塑像、彩绘和砖雕等,这些遗迹是很好的鉴赏范本,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彰显。在世界发展日益趋同化的今天,多元文化特色更具魅力与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宝贵资源正面临着退化、变质和消亡的危机,尽管我们在保护这些原生态文化遗产方面正在做着努力,但是仍然难以抑制它的衰亡。作为一个以传播人类文化、培养合格公民为己任的学校,如果能够善于发掘民间文化,进而生成课程资源,恰恰是其教育个性化的一种体现。
二、开发利用
1.开发原则。
(1)从学校实际出发,即开展工作时,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开掘计划,避免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2)以学生为本,就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科学地选取贴近学生的情感、生活、认知与兴趣的美术资源作为主要发掘对象。
(3)注重资源的价值性,即在发掘过程中要对相关课程资源加以甄别与筛选,选取那些最有价值和课程意义的资源。只有这样,方能保证符合美术课程目标与教育价值的要素进入学校课程。
2.开发过程。
第一步,搞清楚当地有哪些美术资源,并对诸如它们具体分布何地、发掘难度多大、教学价值多高等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否则摸石头过河,这样既不利于确定重点,甚至有可能疏漏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源。
第二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特点,确定发掘目标。
第三步,制订发掘计划。美术课程资源的发掘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可以是教学人员,也可以是非教学人员。一些难度大、专业性强的资源由教师去发掘完成,另外一些操作过程相对便捷、安全的资源由学生去完成。
教师任务:通过实地调查、拍照、资料查询、访问等方式掌握这些文物古迹在历史、风格、形式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其价值,并形成一定的文字、图像和语音等形式的资料。学生任务:以民间刺绣、剪纸、香包及民间艺人访问等为主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亲手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使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化。
第四步,实施发掘。前面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准备的充分与否决定着发掘工作的成败。再者调查、访问是一个既耗时又费心的工作,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最好选取课外活动、节假日等业余时间,这样既避免了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又可以获得更充足的时间开展调研工作。
3.成果展示与评价。
当工作结束时,师生要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经过整理后加以展示、讨论、评价,目的在于交流经验,总结教训。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评价学生的成果,以加强学生认知、体验、感悟的能力,因为这样既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又能激发其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欲望。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