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气浮预处理组合A/O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粮油废水,通过隔油池、一级气浮、二级气浮的预处理段后,COD去除率达到92.5%,废水进入合A/O活性污泥段后,氨氮和磷酸盐去除率达83.3%和43.1%,处理后出水达标排放。经过生产性运行调试,系统运行稳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气浮预处理组合A/O活性污泥法工艺处理粮油废水,通过隔油池、一级气浮、二级气浮的预处理段后,COD去除率达到92.5%,废水进入合A/O活性污泥段后,氨氮和磷酸盐去除率达83.3%和43.1%,处理后出水达标排放。经过生产性运行调试,系统运行稳定。
其他文献
以毕节市内四个地区煤灰库的粉煤灰做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提取重金属并测定重金属形态分布;建立ICP-AES法、ICP-MS法及AFS法分析Zn、Pb、Cd、Ni、Cr、Cu、Hg、As等重金属分布特征,运用潜在风险指数法评估八种重金属的潜在环境风险。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在安息香辅酶合成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内容及操作流程进行了改进,采用超声辅助合成技术与传统回流方法同时进行反应,从反应时间及反应收率等方面对比分析,使用显微熔点测定仪和红外光谱仪对产品的结构性质进行测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实验时间,熟悉仪器设备操作方法,客观正确的分析判断实验结果,深刻理解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实验效率。
在我们国家,一方面,每年毕业数量巨大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培养的人才却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从实验课改革入手,加强实验课建设,不失为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思路。
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目前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构建“基础实验-综合训练-实践实训-科研创新”科研式反哺教学体系,让科研经验丰富的导师带领本科生实际参与学科竞赛及科研课题,构筑适合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化工类本科生科创能力的培养模式。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学院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开设了《化工技术经济学》这一门专业选修课,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教学难度较大。本文结合此门课程的特点,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化工技术经济学中的应用,通过目标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本文探讨了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四种教学模式,以期为探索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前三种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容易理解的新知识,课上进行实验操作,课后根据学生各自的学习需求反复播放微视频完成巩固复习。针对不适宜课上进行实验操作的情况提出了第四种教学模式即课前学生看实验视频,课上师生答疑解惑,课后总结提升。
2019年广州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总量为1052092.725 t(按含水率80%计),全部都已处置。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市政污泥泥质含水率较低,有机物含量一般。中心城区十座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均没有超标。污泥处理采用机械脱水+热干化,污泥的含水率可达到40%。中心城区、黄埔区、番禺区及从化区的污水污泥大部分用于建材利用,制水泥或制砖。增城区和花都区污泥用于堆肥绿化维护的较多。
在石油开采行业中,富含CO2的油田采出气一直是人们难以利用的资源,大部分油田对其采取直接排放或燃烧的处理方式。针对上述问题,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排放,提出了压缩冷凝与膜分离耦合回收CO2和烃组分,并将其用于某大型油田采出气中,同时利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压缩冷凝与膜分离耦合回收工艺流程进行模拟优化。结果表明:在冷凝压力为2.0 MPa条件下,制冷温度-24℃,膜面积399 m2,压缩机总功率250 kW,CO2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主动学习能力弱等问题。本文探索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融合教学模式应用于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有效衔接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结果表明,基于慕课的融合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院校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狠抓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及防护水平,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也是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的关键举措。2020年春学期,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在疫情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发挥在线学习优势,在《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化学实验安全章节,探索运用虚拟仿真项目进行线上实验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