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王亮家有一台大木壳收音机,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他的爸爸是个木匠,手艺好,远近闻名,人称王木匠;他的妈妈在大队诊所做医生,方圆十几里的人生病都慕名找她看。收音机也只有他们家才买得起。
我和班上很多同学对这台大收音机熟悉得就像自己家里的一样,因为我们每天中午午饭后雷打不动要到他家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
那年我在镇中学上初二。
王亮家的大木壳收音机很气派地摆放在他家堂屋里的大条几上,而且是正中间的位置。香炉、花瓶什么的都被它挤到了两边。
收音机大概有十四英寸的老式电视机那么大。红灯牌。这应该算是当时最响的牌子了。
木头壳子红得发黑,闪着亮油油的光泽,看上去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收音机的前面绷着一块嵌着金丝的花绒布,显得很高档,也很高贵。估计王亮的妈妈每天都要仔细擦拭它,因为它给我们的感觉总是一尘不染。不听的时候,收音机上就蒙着一块大格子方巾。那时无论哪家贵重一点的器物都是这样保护的。
我和王亮住在同一个庄子。每天放中学,一到家,就急急地吃饭,饭碗一丢就朝王亮家跑。起初家里大人还呵斥过几次,怕我们成群结党出去瞎玩,晓得我们是去听收音机,也就不再阻拦了。在大人们看来,这是一件学好的事情。
常常是我们到他家时,他家还在吃中饭。饭桌上的饭菜和我们家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屋子里到处洋溢着好闻的饭菜香。
由于天天都去,王亮的父母就不再和我们客气,只顾吃他们的中饭,不欢迎也不反感。
王亮就会放下碗筷,走到收音机边,小心翼翼地揭掉方巾,转动旋纽,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然后继续回到桌上吃饭。
他家堂屋里的椅凳不少,但后到的同学依然没得坐,只能坐在砖头地上。王亮家的砖头地十分干净,有人形容说干净得像别人家的锅台子一样。
“上回书说到……”收音机里传出了刘兰芳那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声音。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堂屋里立刻静得针掉下地都能听见。
王亮家的午餐也结束了,他的父母和我们一样是忠实听众。
堂屋里除了偶尔的咳嗽声和王木匠滋滋的喝茶声,充盈着的全是刘兰芳的声音。那对我们来说也许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了。往往在我们听得忘乎所以如痴如醉的时候,书就戛然而止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不约而同地叹一口气,那是意犹未尽的一点点遗憾和失落。
好在还有明天。明天中午,这台大木壳收音机还会准时等着我们。这样想着,我们便又释然地向学校飞跑。老师可不会因为你听收音机而原谅你的迟到。
有一天中午,每天和我们一起听《岳飞传》的大头竟然没有来。那天他也没有上学。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起先以为他病了或者家里有事,第二天得到的消息让我们目瞪口呆:他喝农药死了!原因众说纷纭。传的最多的是他家准备让他辍学,他和父亲大吵了一场。他家的穷是出了名的。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喝农药自杀确实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而且,《岳飞传》正讲到最精彩的地方,他怎么舍得放弃呢?
当我们又一次团坐在大木壳收音机旁听《岳飞传》的时候,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大头常坐的地方空着。
鸡毛毽子
二狗子的鸡毛毽子做得很漂亮,甚至比女生做得还好,所以我们觉得他说话略带点女人腔也就不奇怪了。
踢毽子是我们冬天进行得最多的娱乐活动,除了有趣,更能取暖。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只要一有空,随便找一小块地方,就可以踢开了。长长的公鸡毛在阳光下闪着亮油油的光泽,一只一只鸡毛毽子就像开在半空中的花朵。
我们这儿鸡毛毽子的踢法分为“小踢”和“大踢”。“小踢”比较简单,就是把鸡毛毽子在脚面上踢,看谁连续踢的个数多;还有一种就是把腿向内或向外歪着踢。“小踢”的高手以女生为多,因为它主要靠的是耐心。“大踢”难度比较大,用的劲也大,就好比体操当中的高难度动作。“大踢”分五种:跳、锹、环、掬、割,用语言真的难以描述出这些动作。当然,难度再大,也不乏单项高手,像二狗子就擅长跳,能连续跳二十几个;个头小小的张小兔子拿手的是割,连割十几个也不在话下。他们跳或者割的时候,毽子好像非常听他们的话,和着他们动作的节奏,在半空中一起一落。
要做一只好的鸡毛毽子,必须要有优质的公鸡毛。底座子没有区别,都是用铜板,也容易找得到。优质的公鸡毛就很难找了。那时养公鸡的人家不少,但很少吃,主要是用来报时的。即使偶尔有人家来亲戚了杀一只鸡,鸡毛也是要留着和糖担子换东西的。我们就只有求杀鸡人家的孩子帮我们偷偷地选几根。细长的、色泽金黄泛着油光的为上品。鸡毛到手之后,就压在一本旧书里。等上一只毽子上的鸡毛秃光了,把铜钱拆下来,从旧书里取出新鸡毛,再做一只新的。
也有时实在找不到公鸡毛,就用母鸡毛代替。冬天吃老母鸡的人家还是不少的。再穷的人家,也会杀一两只不怎么生蛋的老母鸡补补。生蛋的母鸡谁家也舍不得杀,那是一家人的油盐酱醋和孩子的学费呢。母鸡毛做出来的毽子秃头秃脑的,一点精神也没有,踢到半空中,萎靡不振的样子,不像公鸡毛做的毽子,在空中活泼而又优雅。
于是,一些胆大的孩子就把主意打到了那些活公鸡身上。趁村里大人们都出门下田或者赶集的时候,就对那些公鸡下手。往往是几个人合伙,先在屋后把鸡拦住,让它走投无路,然后一人抱着,一人捏着它长长尖尖的嘴,不让它叫喊,还有人就拣漂亮的鸡毛往下拔。现在想来,这对无辜的公鸡很残忍。但那时为了得到一些公鸡毛,也就不想那么多了。当然,在一只鸡身上是不敢拔很多的,拔多了,鸡身上血肉模糊,鸡的主人肯定会找我们算账,那我们就等着挨家长揍吧。也只有多找几只下手了。尽管如此,鸡的主人还是能觉察。找不出是谁干的,就只好在村子里骂骂咧咧解解恨。好在这对公鸡来说也不是什么致命的伤害,主人主要是心疼公鸡受的那份罪。它每天辛辛苦苦地起早报时,怎么说也不该遭这份罪。
踢毽子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快乐不是比赛的时候赢了谁,而是某某为了炫耀自己的技巧,在玩“大踢”的时候,狠狠地摔了个屁股墩,在小伙伴们的一片哄笑声中满脸通红地爬起来,一边拍着屁股上的泥灰,一边絮絮叨叨地为自己辩解……
发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
我和班上很多同学对这台大收音机熟悉得就像自己家里的一样,因为我们每天中午午饭后雷打不动要到他家听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
那年我在镇中学上初二。
王亮家的大木壳收音机很气派地摆放在他家堂屋里的大条几上,而且是正中间的位置。香炉、花瓶什么的都被它挤到了两边。
收音机大概有十四英寸的老式电视机那么大。红灯牌。这应该算是当时最响的牌子了。
木头壳子红得发黑,闪着亮油油的光泽,看上去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收音机的前面绷着一块嵌着金丝的花绒布,显得很高档,也很高贵。估计王亮的妈妈每天都要仔细擦拭它,因为它给我们的感觉总是一尘不染。不听的时候,收音机上就蒙着一块大格子方巾。那时无论哪家贵重一点的器物都是这样保护的。
我和王亮住在同一个庄子。每天放中学,一到家,就急急地吃饭,饭碗一丢就朝王亮家跑。起初家里大人还呵斥过几次,怕我们成群结党出去瞎玩,晓得我们是去听收音机,也就不再阻拦了。在大人们看来,这是一件学好的事情。
常常是我们到他家时,他家还在吃中饭。饭桌上的饭菜和我们家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屋子里到处洋溢着好闻的饭菜香。
由于天天都去,王亮的父母就不再和我们客气,只顾吃他们的中饭,不欢迎也不反感。
王亮就会放下碗筷,走到收音机边,小心翼翼地揭掉方巾,转动旋纽,调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然后继续回到桌上吃饭。
他家堂屋里的椅凳不少,但后到的同学依然没得坐,只能坐在砖头地上。王亮家的砖头地十分干净,有人形容说干净得像别人家的锅台子一样。
“上回书说到……”收音机里传出了刘兰芳那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声音。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堂屋里立刻静得针掉下地都能听见。
王亮家的午餐也结束了,他的父母和我们一样是忠实听众。
堂屋里除了偶尔的咳嗽声和王木匠滋滋的喝茶声,充盈着的全是刘兰芳的声音。那对我们来说也许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声音了。往往在我们听得忘乎所以如痴如醉的时候,书就戛然而止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不约而同地叹一口气,那是意犹未尽的一点点遗憾和失落。
好在还有明天。明天中午,这台大木壳收音机还会准时等着我们。这样想着,我们便又释然地向学校飞跑。老师可不会因为你听收音机而原谅你的迟到。
有一天中午,每天和我们一起听《岳飞传》的大头竟然没有来。那天他也没有上学。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数一数二的。我们起先以为他病了或者家里有事,第二天得到的消息让我们目瞪口呆:他喝农药死了!原因众说纷纭。传的最多的是他家准备让他辍学,他和父亲大吵了一场。他家的穷是出了名的。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子喝农药自杀确实有点让人匪夷所思。而且,《岳飞传》正讲到最精彩的地方,他怎么舍得放弃呢?
当我们又一次团坐在大木壳收音机旁听《岳飞传》的时候,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大头常坐的地方空着。
鸡毛毽子
二狗子的鸡毛毽子做得很漂亮,甚至比女生做得还好,所以我们觉得他说话略带点女人腔也就不奇怪了。
踢毽子是我们冬天进行得最多的娱乐活动,除了有趣,更能取暖。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只要一有空,随便找一小块地方,就可以踢开了。长长的公鸡毛在阳光下闪着亮油油的光泽,一只一只鸡毛毽子就像开在半空中的花朵。
我们这儿鸡毛毽子的踢法分为“小踢”和“大踢”。“小踢”比较简单,就是把鸡毛毽子在脚面上踢,看谁连续踢的个数多;还有一种就是把腿向内或向外歪着踢。“小踢”的高手以女生为多,因为它主要靠的是耐心。“大踢”难度比较大,用的劲也大,就好比体操当中的高难度动作。“大踢”分五种:跳、锹、环、掬、割,用语言真的难以描述出这些动作。当然,难度再大,也不乏单项高手,像二狗子就擅长跳,能连续跳二十几个;个头小小的张小兔子拿手的是割,连割十几个也不在话下。他们跳或者割的时候,毽子好像非常听他们的话,和着他们动作的节奏,在半空中一起一落。
要做一只好的鸡毛毽子,必须要有优质的公鸡毛。底座子没有区别,都是用铜板,也容易找得到。优质的公鸡毛就很难找了。那时养公鸡的人家不少,但很少吃,主要是用来报时的。即使偶尔有人家来亲戚了杀一只鸡,鸡毛也是要留着和糖担子换东西的。我们就只有求杀鸡人家的孩子帮我们偷偷地选几根。细长的、色泽金黄泛着油光的为上品。鸡毛到手之后,就压在一本旧书里。等上一只毽子上的鸡毛秃光了,把铜钱拆下来,从旧书里取出新鸡毛,再做一只新的。
也有时实在找不到公鸡毛,就用母鸡毛代替。冬天吃老母鸡的人家还是不少的。再穷的人家,也会杀一两只不怎么生蛋的老母鸡补补。生蛋的母鸡谁家也舍不得杀,那是一家人的油盐酱醋和孩子的学费呢。母鸡毛做出来的毽子秃头秃脑的,一点精神也没有,踢到半空中,萎靡不振的样子,不像公鸡毛做的毽子,在空中活泼而又优雅。
于是,一些胆大的孩子就把主意打到了那些活公鸡身上。趁村里大人们都出门下田或者赶集的时候,就对那些公鸡下手。往往是几个人合伙,先在屋后把鸡拦住,让它走投无路,然后一人抱着,一人捏着它长长尖尖的嘴,不让它叫喊,还有人就拣漂亮的鸡毛往下拔。现在想来,这对无辜的公鸡很残忍。但那时为了得到一些公鸡毛,也就不想那么多了。当然,在一只鸡身上是不敢拔很多的,拔多了,鸡身上血肉模糊,鸡的主人肯定会找我们算账,那我们就等着挨家长揍吧。也只有多找几只下手了。尽管如此,鸡的主人还是能觉察。找不出是谁干的,就只好在村子里骂骂咧咧解解恨。好在这对公鸡来说也不是什么致命的伤害,主人主要是心疼公鸡受的那份罪。它每天辛辛苦苦地起早报时,怎么说也不该遭这份罪。
踢毽子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快乐不是比赛的时候赢了谁,而是某某为了炫耀自己的技巧,在玩“大踢”的时候,狠狠地摔了个屁股墩,在小伙伴们的一片哄笑声中满脸通红地爬起来,一边拍着屁股上的泥灰,一边絮絮叨叨地为自己辩解……
发稿/田俊 tian1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