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这类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学生素质,尤其是基本素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 改革与发展 对策思考
一、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有的地方没有足够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仍然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没有切实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同时,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再加上职业教育的质量不高,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许多人不愿就读职业学校。
(2)尚未形成职业教育与市场、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职业教育需求。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衔接得不紧密,职业教育适应市场、服务经济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3)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不够。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的发展比例失衡,职业教育存在总体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现状。
(4)没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不高。一些学校以学科教育、学历教育为导向,用升学来吸引生源,导致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没有摆在主要位置,实习、实训设施不配套,专业特色不明显,没有就业优势。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1.课程体系的灵活性
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开发、审核和评价上。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系统中,均设有由工商界人士和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其主要负责开发、审核和评价所有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
2.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全面教育”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根据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现状,个性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日本高等职业学校设有5个学科,其中电气工学科开设的一般教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总分分别是111分和97.5分。一般来说,教养课程的总学分比专业课程学分多,且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还开设了企业实习、创造研究的相关课程。
3.人才的培养坚持产學结合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一般都有两个教学点,即职业学校和企业。丹麦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是在学校和企业(必须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两个地方进行,学生一般以合同制形式在企业实习,以带薪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工作。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缓解企业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4.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众所周知,专业建设和设置要面向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呈现动态性、变化性和应时性等特征。然而,专业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为此,可以选择以品牌专业建设推动专业群或专业链发展,一方面,可以避免专业发展“滞后”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摒弃所谓“市场化的短期行为”的弊端。具体而言,适应劳动市场和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职业学校在开设“短线”和“应时”专业的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建设“长线”品牌专业,凝练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
另外,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职业学校应以专业建设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校本培训提供教师发展的条件,以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个性化发展投资与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只有提高了教师的自我意识,才能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培育模式。在规划专职教师学历提升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特别是教师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姜丽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01,(6).
[2]石玉.中国职业教育:压力下的美好前景[J].中关村,2005,(12).
[3]王艳玲.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J].成人高等教育,2005,(3).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职业教育 改革与发展 对策思考
一、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有的地方没有足够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仍然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没有切实落实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同时,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再加上职业教育的质量不高,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许多人不愿就读职业学校。
(2)尚未形成职业教育与市场、产业发展之间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就业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没有转化为有效的职业教育需求。职业教育的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衔接得不紧密,职业教育适应市场、服务经济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3)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不够。普通中学、职业学校的发展比例失衡,职业教育存在总体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现状。
(4)没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教学质量不高。一些学校以学科教育、学历教育为导向,用升学来吸引生源,导致技能教育和实践教育没有摆在主要位置,实习、实训设施不配套,专业特色不明显,没有就业优势。
二、改变现状的策略
1.课程体系的灵活性
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开发、审核和评价上。在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系统中,均设有由工商界人士和教育界人士共同参与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其主要负责开发、审核和评价所有专业课程的实施情况。
2.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全面教育”等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根据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现状,个性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培养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日本高等职业学校设有5个学科,其中电气工学科开设的一般教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总分分别是111分和97.5分。一般来说,教养课程的总学分比专业课程学分多,且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还开设了企业实习、创造研究的相关课程。
3.人才的培养坚持产學结合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一般都有两个教学点,即职业学校和企业。丹麦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是在学校和企业(必须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企业)两个地方进行,学生一般以合同制形式在企业实习,以带薪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工作。这不仅能够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专门的职业技能,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也有利于缓解企业劳动力紧张的局面。
4.市场需求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众所周知,专业建设和设置要面向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呈现动态性、变化性和应时性等特征。然而,专业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为此,可以选择以品牌专业建设推动专业群或专业链发展,一方面,可以避免专业发展“滞后”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可摒弃所谓“市场化的短期行为”的弊端。具体而言,适应劳动市场和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职业学校在开设“短线”和“应时”专业的同时,还要花大力气建设“长线”品牌专业,凝练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
另外,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职业学校应以专业建设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校本培训提供教师发展的条件,以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个性化发展投资与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只有提高了教师的自我意识,才能形成多元化的教师培育模式。在规划专职教师学历提升的同时,应更加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特别是教师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姜丽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与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01,(6).
[2]石玉.中国职业教育:压力下的美好前景[J].中关村,2005,(12).
[3]王艳玲.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动向[J].成人高等教育,2005,(3).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