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二望一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千年老二”是一种悲情的话,那么“坐二望一”则是一种“乐观”的幸福。
  作为“新安画派”的二号人物,查士标在“新安画派”中的排位,仅次于渐江,而在孙逸、汪之瑞之前。巧的是,查士标恰恰字二瞻,号梅壑。“二瞻”这个字,关联的当然是查士标的名而非其他,比如我说的“坐二望一”。但是,一语成谶。中国绘画史写到明末清初的“新安画派”时,查士标基本是“坐二望一”的地位。这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尴尬处境究竟意义何在?
  渐江剑走偏锋的冷逸出尘,使得他的艺术在黄公望、倪瓒之后,真正具备了形态学的意义。
  在《正统风尚中的诗性之光——从渐江看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一文中,我曾如此开篇:在一个崇尚正统的时代,渐江显得有些落寞,即使“江南人谓得渐江是当倪高士。”这也依旧难改渐江落寞的形象,倒不完全是因为这样的说法仅仅是“江南人谓”,在我看来,更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相比于“四王”所代表的正统画风在当时以及之后的影响力来说,渐江是落寞的。无论是从当时的认知,还是当下的认领来看,渐江都不是主流艺术家,他只是画坛之内一棵孤独而又少有果实的树。在他的时代以及稍后,尽管有一个新安画派,但这个非主流画派并不能改变他的孤独处境。因此,他静静地立在那里,不为证明,只为生长。于是,一种真正的艺术精神,也就是我所谓的诗性之光,静谧而又孤冷地射了过来,冷光之中,所谓写意有了精神。
  由于过于强烈的风格特征及其一人独往的艺术成就,渐江作为“新安画派”的头号人物,应该没有异议。但是,由于几近极致的艺术风格,以渐江为首的“新安画派”也基本上是在逼仄的艺术空间里散发自己“静谧而又孤冷”的光。它的处境很像王安石笔下那枝偏居墙角的梅:虽有暗香袭来,却空间不大,很难发扬。也正是在这里,查二瞻的意义呈现出来:一个画派的持续发展力。
  如果稍加留意,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强大的画家阵容几乎处于同一时间段。渐江(1610-1663),查士标(1615-1697),程邃(1607-1692),程嘉燧(1565-1643),戴本孝(1621-1691),汪之瑞(?-1660),孙逸(?-1658),萧云从(1596-1673),石涛(1642-1708),髡残(1612-1692),八大山人(1626-1705),王时敏(1592-1680),王鉴(1598-1677),王翠(1632-1717),王原祁(1642-1715),吴历(1632-1718),惲寿平(1633-1690)。在这个阵容中,“四王吴恽”等被人视为正统画派。对于中国画的传承发展,正统画派起了主要作用。与渐江交好的查二瞻,其艺术风格中,有渐江的影响,但不大。真正影响他的还是黄公望、倪瓒、沈周、董其昌等人。而正统画派也基本是顺着这个路数下来的。基于此,就绘画本身发展言,在“孕后”这个维度,查二瞻的意义要大于一号人物渐江。
  其实,这个问题,用艺术史的眼光看,就是先锋和常规(中军、主力)的问题。
  就艺术史的发展言,先锋前倾的冲锋姿态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的是,先锋们前倾的姿态并不是生命发展的常态,而是矫枉必须过正的非常态。所有的生命包括艺术史的正常发展必须是常态发展,是先锋以前倾的姿态搞完成熟或不成熟的攻击动作后,靠大部队(中军)的大兵压境或走过来完结的。如此,渐江可以说是先锋派的代表,二瞻则是中军的领军人物。就个人成就言,渐江高于二瞻:就团队发展言,二瞻高于渐江。
  在《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一书中,徐建融以正文化和奇文化来谈论中国艺术的持续发展。他以为,“正文化的传统,以晋唐宋元的正规画为代表,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训、王维、张萱、周嗷韩斡、韩滉、孙位、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黄筌、徐熙、李成、范宽、顾闳中、周文矩、李公麟、赵昌、崔白、郭熙、王诜、赵令穰、文同、赵佶……弘仁、髡残”。我基本同意这一看法。但把弘仁(字渐江)归入“正文化”这一谱系,略嫌牵强。弘仁的艺术出奇制胜,应该归入徐先生自己强调的“奇文化”谱系,即“徐渭、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可能因为二瞻在“新安画派”中“千年老二”的处境,徐建融先生没有在“正文化”谱系中列明查二瞻。但就艺术风格言,如果“新安画派”有一人进入“正文化”谱系,也只能是查二瞻而非弘仁(渐江)。
  一个画派,一号和二号人物,都可能是领军人物,就看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以我相对熟悉的“长安画派”言,赵望云和石鲁两位艺术家,都很重戛但他们在画派中的作用却不同。石鲁是天纵之才,可看不可学,更具先锋意义:赵望云则言传身教,“术巧成风”(石鲁语),可学者众。故其身后学生众多,著名者黄胄、方济众、徐庶之、韦江凡等。
  有一个现象非常耐人寻味:查士标夫子自道,“我家黄山未识面”。身为山水画家且又出生并生活在黄山边上,却从未上过黄山。这对于一位山水画家来说,有点儿匪夷所思。这一点,任军伟先生解释说,由于查士标与擅画黄山的渐江关系很近,他在渐江的作品中耳濡目染,已领黄山风神。这是一种解释。此外,如此事实或许还指明查士标手头资料很多(家藏丰富)以及他的朋友圈很强大。当然,查士标生长的地方,自然风景也不错,入画足以,也是一个原因。不过,如此艺术路径,一个现实的结果是:查士标的作品临仿有余,原创不足。艺术本体的功夫不错,某些方面甚至强过“新安画派”排名首位的渐江,却依旧只能“坐二望一”。这就如同林丹和李宗伟。李宗伟个人羽毛球技术的细腻程度强过林丹,却缺少林丹致命一击的霸气,只能是“千年老二”,令人感叹。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11月出版的《中国绘画大师精品·查士标》,是任军伟的大著。这是我所见到的有关查士标艺术资料搜集最全面、论述最周到的一本书。该书关于查士标的生平、交游以及绘画之外的诗词、书法,都有自己的见解,难能可贵。美中不足的是,军伟的研究还是忽略了“常态的天平’。一个艺术家,一个像查二瞻这样“坐二望一”的艺术家,对于艺术常规发展的意义在哪里?
  一如军伟的老师樊波教授在为军伟所写序文所指出的:“查士标并不是明清之际最杰出的书画家,却是极为重要的书画家之一。研究查士标既可以了解元人以及董其昌所确立起来的高逸的文人画风由明到清得以延传的脉络,可以了解……而查士标是一位具有节点意味的人物,他的家世,他的朋友圈,他的人文和艺术素养,甚至他的书画为何偏于守成而难有突破,凡此种种,都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究的学术议题。”的确,如此提纲挈领的方家之言,几乎点明有清一代美术史的另一种写法,但这不是军伟这本《查士标》可以囊括的。
  不仅如此,明末清初的士人心态以及禅佛影响,可写者甚夥。但是,艺术的常态或常规,一个关于艺术持续发展的问题,还是不能忽略。“坐二望一”,强调的不是世俗排序,比如排座座,吃果果,而是更内核的艺术发展的本体问题,比如法统。
  开眼是他。闭眼也是他。
  责任编辑:刘光
其他文献
黄惇先生做学问很执着、认真。我看了他写的《中国古代印论史》《中国印论类编》,这是我见过的最近三十年来在篆刻史论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著作。黄惇先生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做了非常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成名的书家里,黄惇先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他一方面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另一方面也做学术研究,两方面能结合得这么好,这是十分难得的。这次展览也做得很专业,古意与新意相结合。
期刊
黄惇先生所取得的成就可以概括为书法创作、篆刻创作、书法史论研究、篆刻史论研究、高校书法教育五个领域。书法、篆刻的创作通过这次展览完全得到呈现,作品非常精彩。黄老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实践与理论结合并重的研究者和艺术家,是一个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非常成功的典范。他在学书经历回顾里谈到,其书法师帖学的契机实际上是受了米芾『石刻不可学』之论的影响而有所感悟,又因编写《董其昌书论注》而精读古人论笔法,于是开始感
期刊
黄惇先生是理论、创作与教育三位一体,成果卓著,令书坛瞩目。几十年的耕耘,黄惇先生以其睿智的艺术思想,唯美的治学精神,不懈的求索毅力和鲜明的教学理念为当代书坛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文化积累,一份难能可贵的中国古代艺术理论文献成果。尤其像元明书法史的研究、《中国印论类编》等对近千年来书法史、印论文献作了全面梳理与分类,为推动当代书法、篆刻艺术的创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黄惇先生几十年来漫漫求索,保持着恬
期刊
这个展览的设计非常好。无论是空间,还是平面形式上的设计,包括装裱、镜框等都和谐、精致。作品都是一组或者两组结合,看着非常舒服,感觉形式非常新,内涵非常丰富,方方面面和其他的展览不一样。从创作角度来讲,黄惇先生的信札和小品非常精到,小作品却写出了万千气象。笔墨的虚实,行笔的快慢,包括收放等等都驾驭得非常好,作品很有文化气息,越看越有味道,还会引发思考。他的篆刻作品也非常精到,尤其是篆刻作品放大后与题
期刊
二O一四年十二月七日,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在该校学术会堂举行了揭牌仪式暨『当代书法研究座谈会』。『当代书法研究中心』是由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和中央财经大学共同建设的研究机构,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势,推动当代书法研究的深入发展,并且为书法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协副主席胡抗美,中国书协中直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白煦,中央国家机关书
期刊
时 间: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地 点:南京鼓楼大象美术馆  辛尘,本名胡新群,别署敬舍。一九六〇年九月出生于江苏泰州市。他少年时代受父白汀先生熏染,酷爱艺术,随周志陶先生学习唐楷汉印,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同时,从画家潘觐缋、王凯亮诸画师学习中西绘画。学习艺术并从事艺术创作是辛尘中学时代的梦想。当年,酷爱绘画的他曾经一个月内,利用上厕所的机会(当时他的眼睛已近视,家人要他健康用眼)画完了一本连
期刊
浮躁的社会环境,任何活动都以理智失控或发展畸形为特征。这种特征下的是非、标准均具有局限性,甚至具有误导性,比如一场轰轰烈烈的活动过去之后,可能给历史留下无限的遗憾与思考。在这种浮躁的环境下,一不小心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书法名家』,这大概是在新的条件下,『虚高』在书法艺术活动中的反映。历史会怎么看待这些『书法名家』不得而知,因为如此浩大的『名家』队伍,历史上找不到参照系数。  陈杰没有『一不小心』,
期刊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理想的勇气和坚毅的决心,改变了现代中国的面貌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他以气势磅礴的诗词和极富个性的书法。感动和征服了包括他的朋友和敌人在内的所有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他一路征战、一路抒怀,留下了众多豪迈壮美的诗词,并在之后的几代人心灵深处激起强烈共鸣。他的诗词。“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气
期刊
李连志  笔名墨溪,1966年生于吉林蛟河,山东沂水人。1984年于吉林敦化入伍。曾先后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调入沈阳军区文艺创作室,2013年调入武警总部文艺创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李连志中国画集》《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李连志》《墨溪以墨》。  电话:17701041068(借风堂)  周俊  1955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
期刊
中国画发展至今,历朝历代的论述很多。其中明代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围绕这一见地几。百年来人们褒贬不一。但把中国绘画流派的形成从南北地域来大致划允也确有十分的道理。中国绘画受传统文化宗教的影响很深,其内蕴深厚,表达丰富,充满哲理及人文要素。其精神境界上的诉求更是中国绘画的终极归宿。唐代张璪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画家在冥造心象的时候。一定离不开对物象的悉心观察。而长期身处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