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解决中学生沉迷网络问题之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如果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对他们的学习、身心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许多学校、家长为杜绝学生上网和玩手机,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我校在这一问题上不断地探索、调查、研究,从而摸索出用思想、心理教育和校园活动行之有效地解决。
  [关键词]解决;沉迷网络;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2-0071-02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流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节奏运行的时代阔步前行。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无线网与智能手机的普及,直接导致无数“低头族”的产生,这些“低头族”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学生。
  如果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不但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危害。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更严重的甚至发展成思想偏激,性格孤僻,最后走上犯罪道路。难怪许多人把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称为“精神鸦片的毒害”。为此,许多学校、家长为杜绝学生上网和玩手机,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收效甚微。
  本人所在的学校也存在这一现象,且十分严重,因此这些年我校一直在想办法解决中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一开始主要采取“堵”的策略,如加大检查力度、制定严厉的惩罚制度、没收手机甚至把没收的手机扔掉等“暴力手段”,但同样收效甚微。相反在学校的“高压政策”之下,更多学生把玩手机、上网转成隐秘的方式,结果导致一些其他问题的产生。学校清楚地知道这一点,也在这一问题上不断地探索、调查、研究,从而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校为解决学生沉迷网络而采取的方法措施。
  一、强大的思想和心理教育攻势
  1.网络安全教育
  全校各班统一召开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主任提前搜集好大量有关网络安全的素材,向学生宣讲、展示,让每名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网络在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尤其对正在长身体、学知识的中学生危害更大。同时,学校利用校园黑板报、宣传栏等来张贴有关网络危害的宣传资料和画报。通过这些声势浩大的“思想整治活动”,使每一名学生在心灵上产生震撼,深切感受到迷恋网络就等于是浪费青春,自毁前程。
  2.远大理想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培养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因此,正确的理想前途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中学生对理想充满美好的憧憬,但对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困难和挫折认识不足。因此学校在这方面对学生给予了大量的、明确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理想是高于现实的东西,美好的理想要转化为现实,需要经过努力,经过奋斗;不想努力,不愿奋斗,理想永远只是空想,毫无意义。只有以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困难和挫折,以顽强的毅力去冲破艰难和险阻,才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通过一系列的理想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现理想和奋斗前途的道路上充满艰辛与挫折,在学习中不能因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放弃,进而沉迷于虚幻无聊的网络世界。
  3.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如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中学生选择网上交友聊天是因为网络交流的隐蔽性避免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羞怯和尴尬;还有很多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他们一般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严重的代沟隔阂和父爱母爱的缺失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孤僻、偏执,内心冷漠而空虚,于是他们选择逃避现实而迷恋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以填补心灵的空虚。所以,沉迷于网络或在校园内玩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存在心理问题。作为学校,要想戒除这些“网迷”的网瘾,就要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精准辅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选派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展的主要活动如下。
  (1)每学期分别组织召开几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由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对他们分析各种心理问题(包括中学生为什么会迷恋网络、智能手机等)产生的原因以及带来的不良后果,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建议。
  (2)学校规定每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为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学生可以就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向教师咨询,教师要认真给予答复。另外,心理教师还要处理学生投放在心理信箱中的信件,给予书面或口头答复。
  (3)各班要摸底排查出本班沉迷于网络、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学生,除了让班主任进行说服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外,还要组织他们专门再接受心理教师耐心细致地辅导,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的办法。力争在根源上消除学生的“恋网情结”,一改以往“只堵不疏”的教育方式。
  二、积极的校园励志活动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恋网”问题,除了开展思想教育活动之外,我校还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其他活动。如:①校园诵读活动。在每天的早晚读时间,各班学生齐声朗读或是背诵一些国学经典、诗词古文,目的是在全校形成一种读书学习的氛围,用这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去影响和感化那些不思进取、痴迷网络的学生。②感恩回馈父母活动。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回家主动为父母、为家长做一件好事,要求有活动照片或视频,然后对学生所做的好事在班上进行表扬鼓励,尤其对那些喜欢玩手机,学习无动力的学生重点关注,有意识地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努力去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让他们逐渐理解父母,进而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奋发向上,刻苦读书。③鼓励个性,发挥特长。我们发现,许多“差生”“网迷”,在某些场合或活动中,表现得往往会比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更突出,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所以,我们应该想到,这些所谓的“差生”“网迷”,其实并不差,他们也有他们的长处,只是缺少一个展示的“平台”。因此,我校专门把教学楼一楼开设为艺术楼层,设立了舞蹈工作室、音乐工作室、美术工作室、体育工作室等,让那些有艺术特长或爱好的学生展示和发展他们的艺术或体育才能,从而有效解决了他们因听不懂文化课而“被动上网”的问题。
  总之,为了解决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我校通过积极的思想教育活动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有意义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端正了学生的思想态度,唤醒了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剔除了他们的恋网劣习,有效地遏制了校园手机使用泛滥的不良现状。由此,我校的教学效果也比以往有了明显提升,所取得的管理效果得到社会、家长、政府的认可和好评。
  [ 参 考 文 献 ]
  [1] 许高厚.普通中学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张世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3] 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人民教育,2004(1).
  (特约编辑 斯 陌)
其他文献
从高职生体质状况出发,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路径。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价值观的侧面体现,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代表这个人的品行在某些方面具有较为重大的缺陷;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往往代表这个人非
【关键词】爱妈妈 主题班会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60-02  一、活动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培养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园阶段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孝亲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当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备受家人关爱,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家人的爱却不懂如何关爱家
[摘 要]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即网络化实时在线教学)相结合,发挥彼此的优势,最大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推进师生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时代;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9-0078-02  近年,
中学阶段最高级最有价值的是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发挥学校机制的作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时空观念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时空观念是学习历史、理解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历史学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时空性。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6-0075-0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