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教育活动,它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灵敏和柔韧等能力。拓展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它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绪和顽强的意志,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启发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拓展训练;身体素质;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D63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64-02
1 拓展训练简介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的大西洋舰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海难发生后,大多数船员不幸罹难,只有极少数人在历经长时间的磨难后得以生还。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那些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老兵。从这类事件中受到启发,1941年英国威尔士的 Aberdovey成立了一所帮助年轻水手提高生存能力的“海上生存训练学校 ”,并以Outward Bound作为其注册商标,专门培养人的生存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此即拓展训练的前身。
二战结束后,Outward Bound成功的培训理念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实践中,人们不但保留了原设的训练项目,而且将训练的方法和内容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品质、人际沟通和交往等培养结合起来。在最近几十年,拓展训练逐渐有了统一的教程和训练方式,它通常是利用自然场地,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设置相应的练习科目,在专业的训练师指导下进行体验式训练。
拓展训练是借助精心设计的特殊情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取知识,改变行为,实现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是融合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内涵的综合性活动。
拓展训练的项目可归纳为三类:
第一,破冰热身项目。破冰是一种隐喻,在教学活动中用以消除参与者彼此间的冷漠和紧张,同时营造温暖、融洽的学习氛围,增加活动的投入气氛。它可以使学生的能量得到迅速提升,情绪高涨,心理势能增强,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这类项目如串名字游戏、外号乐哈哈、进化论、大风吹等。
第二,低要素、低风险的户外项目。这类活动涉及的要素、条件不高,部分活动需要用一些建造好的固定的道具与设施,部分活动仅需简单、轻便易携的道具,还有部分项目不需要任何道具。这类活动通常在2米以下的高度进行,因此不需要绳索和安全带等专业保护设施,风险虽比破冰热身项目大些,但易于控制。这些项目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完成一些特定情景或环境下的任务,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常见的项目有翻天覆地、盲人绳房、荆棘取水、盲人方阵、孤岛求生、沟通造桥、背摔、众志成城等。
第三,高要素、高风险的户外项目。此类活动一般要求有专门的保护器械和设施,运用特定的高于2m的人工设施或自然环境进行教学训练,因此有较高的风险和挑战性。要求参与者具备较好的身体灵敏性、心理承受力和团队协作力,培养学生直面困难、情绪管理、自信心、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此类活动不仅需要个人、双人或多人完成攀爬、速降、徒步跋涉等任务,而且需要同伴负责保护挑战者的安全,对挑战者给予沟通和支持,因此,这类课程能发展学生的同情心、沟通能力和与同伴的协调配合能力。这类常见项目有高空断桥、海难逃生、相依为命、绕绳速降、空中夺标、蹦极等。另外,如距离、山野、黑夜、恶劣天气、水域、时间等高风险因素的项目也属于此类,常见项目有定向越野、丛林徒步、solo露营、黑夜信任之旅、溯溪等。
2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营养和体育锻炼的相关更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有效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从1985年到2010年之间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均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一直呈现持续缓慢下降态势,这与他们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它是实现各种身体运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制约和影响其它身体素质的关键。负重抗阻练习是增强肌肉力量的基本手段,在拓展训练中,许多项目均要求参与者克服自身体重、同伴体重或者外加负荷,因此,能有效增进全身肌肉力量。这类项目如匍匐前进、空中单杠、攀岩等,对四肢及躯干肌肉力量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速度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它受机体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肌肉力量及放松能力、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拓展训练中的许多项目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要求参与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活动,因此,对提高速度大有裨益。诸如飞渡抢滩、武装泅渡、时速极限、生死电网等项目能有效增进肌肉的收缩速度,提高人体工作效率。
人们通常所说的耐力是指有氧耐力,它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受心肺功能、肌肉的摄氧用氧能力、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长时间的持续运动是增强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拓展训练中,如定向越野、丛林徒步、攀登绳梯等项目,要求参与者较长时间地持续运动,并且运动过程中还需完成相应的任务,这种锻炼在提高人体有氧耐力素质的同时,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产生积极的效应。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它受人体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大脑平衡调节、小脑共济协调和肌肉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拓展训练中的高空断桥、梅花桩、天使之手、生日线等项目,既要求人体在不同条件下维持平衡姿势,又要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或位移,对发展人体平衡能力大有帮助。
灵敏是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多种运动能力的综合表现,其突出特点是当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地完成动作,以适应新的突变条件。柔韧是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拓展训练项目中的巨人梯、缘分天空、攀岩等,既要求人体活动过程中将肢体充分伸展,以获取较大的活动范围,又要求人体适时变换动作,以适应自身平衡的维持或配合同伴完成动作,因此,能有效发展人体的灵敏素质与柔韧素质。
3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心理应急因素急剧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来看,大多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自信,求知欲强,意志健全,人格完整统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自我调节,社会适应良好。但是,社会进步和竞争加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独立与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另外,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人心理素质脆弱、缺乏自我挑战精神、集体观念淡薄、团队意识缺失。拓展训练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主要宗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适度运动对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作用,它有调节情绪、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产生积极的心理应激等多方面效应,因此,能提高或改善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拓展训练在实施过程中与体育教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它们实施的途径相同,都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模式;第三,拓展训练的培训手段和方法与学校体育教学相同,都是通过练习的行为完成既定任务,培养意志品质;第四,他们的内容相似,都包括体能训练、运动技能学习及心理品质历练。
3.1 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绪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它属非智力因素,但能够通过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分重视智商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往往使大学生处于理与情不协调的发展状态。
拓展训练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员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我,从中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如高空断桥、空中单杠等项目,要求学生在10米高处从一个支撑点跳到规定位置,如果学生能及时调整心态,排除身处高空这一干扰因素,就能轻松完成这个项目。这类活动能提高大学生心理抗干扰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增强自信,实现自我超越。
3.2 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是个性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意志健全者表现为目的明确而合理,自觉性高,勇于克服困难。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项目和采取的形式,对人的心理和体能都是一种考验。每一名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一点对当代青年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生活、学习都比较顺利,缺乏面临困境的考验,意志相对薄弱。拓展训练中的攀岩、攀登绳梯等项目能让大学生在惊险刺激的体验中、在与悬崖峭壁接触、身体倒挂的抗衡中学会坚强。这类项目不仅增进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娴熟的运动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顽强毅力,使他们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不进取就无法生存,从而爆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巨大能量。
3.3 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精神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必须生活在广泛的人际关系网中,并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成员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协作,共同实现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拓展训练中的团体项目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挑战性,如绝境逢生、天梯、渡河等项目都需要参与者合作完成,使参训者在不知不觉中经受团队精神的洗礼,深刻体会到不筹划无以致胜,不协作无以成功的人生哲理。
3.4 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
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保持较佳的精神状态,以胜任各类挑战性工作。拓展训练中的许多项目,如沟通造桥、盲人方阵等,营造的是特定的社会简化情景,参加者在选择、学习和参与活动情景时面对的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关乎集体和团队荣誉,令参与者在规则约束下体会成功与挫折、竞争与协同,在活动过程中,人际交流往往随着项目和环境的变化波澜起伏,从而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3.5 拓展训练能启发大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具备出色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完善的个性结构与意识结构。中国的大学生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而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拓展训练中如电网、雷阵、扎筏等项目,精心设计的各种场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的舞台,也给他们提供了一定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利用有限资源解决问题的潜能。
4 结论
拓展训练既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锻造其心理素质,挖掘潜能、发挥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熔炼完美的团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独到的历练作用,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 郭建丽.大学生健康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邓丽娟,王晓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J].中国市场,2007,12:155-156
[4] 胡玉华,朱小毛.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88-91
[5] 张宏如,王雪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52-55
[6] 刘睿,邓霞.普通高校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136-137
[7] 公黎斌.大学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08-109
【关键词】 拓展训练;身体素质;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D63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64-02
1 拓展训练简介
拓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盟军的大西洋舰队屡遭德国纳粹潜艇的袭击。海难发生后,大多数船员不幸罹难,只有极少数人在历经长时间的磨难后得以生还。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生还者并不是那些年轻力壮的水手,而是那些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老兵。从这类事件中受到启发,1941年英国威尔士的 Aberdovey成立了一所帮助年轻水手提高生存能力的“海上生存训练学校 ”,并以Outward Bound作为其注册商标,专门培养人的生存意识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此即拓展训练的前身。
二战结束后,Outward Bound成功的培训理念被进一步发扬光大。在实践中,人们不但保留了原设的训练项目,而且将训练的方法和内容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人格品质、人际沟通和交往等培养结合起来。在最近几十年,拓展训练逐渐有了统一的教程和训练方式,它通常是利用自然场地,根据不同的参与对象设置相应的练习科目,在专业的训练师指导下进行体验式训练。
拓展训练是借助精心设计的特殊情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取知识,改变行为,实现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是融合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和社会学等多门学科内涵的综合性活动。
拓展训练的项目可归纳为三类:
第一,破冰热身项目。破冰是一种隐喻,在教学活动中用以消除参与者彼此间的冷漠和紧张,同时营造温暖、融洽的学习氛围,增加活动的投入气氛。它可以使学生的能量得到迅速提升,情绪高涨,心理势能增强,从而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提升学习效果。这类项目如串名字游戏、外号乐哈哈、进化论、大风吹等。
第二,低要素、低风险的户外项目。这类活动涉及的要素、条件不高,部分活动需要用一些建造好的固定的道具与设施,部分活动仅需简单、轻便易携的道具,还有部分项目不需要任何道具。这类活动通常在2米以下的高度进行,因此不需要绳索和安全带等专业保护设施,风险虽比破冰热身项目大些,但易于控制。这些项目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完成一些特定情景或环境下的任务,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常见的项目有翻天覆地、盲人绳房、荆棘取水、盲人方阵、孤岛求生、沟通造桥、背摔、众志成城等。
第三,高要素、高风险的户外项目。此类活动一般要求有专门的保护器械和设施,运用特定的高于2m的人工设施或自然环境进行教学训练,因此有较高的风险和挑战性。要求参与者具备较好的身体灵敏性、心理承受力和团队协作力,培养学生直面困难、情绪管理、自信心、危机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此类活动不仅需要个人、双人或多人完成攀爬、速降、徒步跋涉等任务,而且需要同伴负责保护挑战者的安全,对挑战者给予沟通和支持,因此,这类课程能发展学生的同情心、沟通能力和与同伴的协调配合能力。这类常见项目有高空断桥、海难逃生、相依为命、绕绳速降、空中夺标、蹦极等。另外,如距离、山野、黑夜、恶劣天气、水域、时间等高风险因素的项目也属于此类,常见项目有定向越野、丛林徒步、solo露营、黑夜信任之旅、溯溪等。
2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灵敏及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与遗传有关,但与后天营养和体育锻炼的相关更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有效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从1985年到2010年之间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均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一直呈现持续缓慢下降态势,这与他们忽视体育锻炼有直接关系。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时对抗阻力的能力,它是实现各种身体运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也是制约和影响其它身体素质的关键。负重抗阻练习是增强肌肉力量的基本手段,在拓展训练中,许多项目均要求参与者克服自身体重、同伴体重或者外加负荷,因此,能有效增进全身肌肉力量。这类项目如匍匐前进、空中单杠、攀岩等,对四肢及躯干肌肉力量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速度是指人体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它受机体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肌肉力量及放松能力、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拓展训练中的许多项目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要求参与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各种活动,因此,对提高速度大有裨益。诸如飞渡抢滩、武装泅渡、时速极限、生死电网等项目能有效增进肌肉的收缩速度,提高人体工作效率。
人们通常所说的耐力是指有氧耐力,它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工作的能力,受心肺功能、肌肉的摄氧用氧能力、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长时间的持续运动是增强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在拓展训练中,如定向越野、丛林徒步、攀登绳梯等项目,要求参与者较长时间地持续运动,并且运动过程中还需完成相应的任务,这种锻炼在提高人体有氧耐力素质的同时,对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产生积极的效应。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态以及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它受人体结构、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大脑平衡调节、小脑共济协调和肌肉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拓展训练中的高空断桥、梅花桩、天使之手、生日线等项目,既要求人体在不同条件下维持平衡姿势,又要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或位移,对发展人体平衡能力大有帮助。
灵敏是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是多种运动能力的综合表现,其突出特点是当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地完成动作,以适应新的突变条件。柔韧是指人体大幅度完成动作的能力。拓展训练项目中的巨人梯、缘分天空、攀岩等,既要求人体活动过程中将肢体充分伸展,以获取较大的活动范围,又要求人体适时变换动作,以适应自身平衡的维持或配合同伴完成动作,因此,能有效发展人体的灵敏素质与柔韧素质。
3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各种心理应急因素急剧增加,心理健康问题凸显。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来看,大多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自信,求知欲强,意志健全,人格完整统一,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于自我调节,社会适应良好。但是,社会进步和竞争加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心理问题,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独立与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另外,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人心理素质脆弱、缺乏自我挑战精神、集体观念淡薄、团队意识缺失。拓展训练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为主要宗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适度运动对心理健康有良好的作用,它有调节情绪、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产生积极的心理应激等多方面效应,因此,能提高或改善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拓展训练在实施过程中与体育教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们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其次,它们实施的途径相同,都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模式;第三,拓展训练的培训手段和方法与学校体育教学相同,都是通过练习的行为完成既定任务,培养意志品质;第四,他们的内容相似,都包括体能训练、运动技能学习及心理品质历练。
3.1 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绪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理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异常的先兆,它属非智力因素,但能够通过智力因素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过分重视智商的培养和训练,而忽视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往往使大学生处于理与情不协调的发展状态。
拓展训练像一个安全的、充满真诚并富有挑战性的心理实验场。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学员要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保持平和心态,勇于挑战自己,战胜自我,从中塑造冷静、果断、坚韧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如高空断桥、空中单杠等项目,要求学生在10米高处从一个支撑点跳到规定位置,如果学生能及时调整心态,排除身处高空这一干扰因素,就能轻松完成这个项目。这类活动能提高大学生心理抗干扰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增强自信,实现自我超越。
3.2 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是个性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意志健全者表现为目的明确而合理,自觉性高,勇于克服困难。拓展训练所设置的项目和采取的形式,对人的心理和体能都是一种考验。每一名受训者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信念驱使下,自身的潜能被充分挖掘,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一点对当代青年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生活、学习都比较顺利,缺乏面临困境的考验,意志相对薄弱。拓展训练中的攀岩、攀登绳梯等项目能让大学生在惊险刺激的体验中、在与悬崖峭壁接触、身体倒挂的抗衡中学会坚强。这类项目不仅增进其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娴熟的运动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和顽强毅力,使他们认识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不进取就无法生存,从而爆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巨大能量。
3.3 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团队协作精神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必须生活在广泛的人际关系网中,并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人际关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成员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协作,共同实现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拓展训练中的团体项目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挑战性,如绝境逢生、天梯、渡河等项目都需要参与者合作完成,使参训者在不知不觉中经受团队精神的洗礼,深刻体会到不筹划无以致胜,不协作无以成功的人生哲理。
3.4 拓展训练能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适应能力
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保持较佳的精神状态,以胜任各类挑战性工作。拓展训练中的许多项目,如沟通造桥、盲人方阵等,营造的是特定的社会简化情景,参加者在选择、学习和参与活动情景时面对的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关乎集体和团队荣誉,令参与者在规则约束下体会成功与挫折、竞争与协同,在活动过程中,人际交流往往随着项目和环境的变化波澜起伏,从而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
3.5 拓展训练能启发大学生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具备出色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完善的个性结构与意识结构。中国的大学生因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而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拓展训练中如电网、雷阵、扎筏等项目,精心设计的各种场境为大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的舞台,也给他们提供了一定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尽可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利用有限资源解决问题的潜能。
4 结论
拓展训练既能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锻造其心理素质,挖掘潜能、发挥创造力、培养团队精神、熔炼完美的团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有独到的历练作用,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钱永健.拓展训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 郭建丽.大学生健康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邓丽娟,王晓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J].中国市场,2007,12:155-156
[4] 胡玉华,朱小毛.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88-91
[5] 张宏如,王雪峰。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52-55
[6] 刘睿,邓霞.普通高校拓展训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2:136-137
[7] 公黎斌.大学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