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重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问题
1.重庆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不便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一些地区山高坡陡,导致不管是商品送进还是产品送出,都存在成本高、时间长的问题。
2.重庆农村有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覆盖率不高
在重庆的广大农村地区,互联网络、电脑设备的使用率及普及率较低。加之偏远农村信息传递的滞后与失真,致使生产一线的农民无法获取现实操作中的最新农业信息及市场供求信息来进行正确的生产决策。重庆农村地区薄弱的基础设施,也是限制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
3.重庆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比较缺乏
目前,重庆不少农村地区老龄化、空心化程度较高,留守人员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年轻群体大多脱离了农业生产,现有的务农人员对现代农业的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等缺乏理解和操作能力,对电子商务这种新事物更是缺乏认识和应用能力,无法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践者和推广者。
4.重庆农村地区引进人才相对较难
由于人才政策、创业氛围、区域位置、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一些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和善于电子商务管理的人才不愿到重庆农村去创业,使得基层政府引进电子商务人才比较困难,影响了重庆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
5.重庆农产品品牌效益不高
在信息社会,品牌、包装、概念是营销的重中之重。打造富有内涵的整体品牌,发掘品牌价值,树立整体形象,是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一些知名网络运营商开始在农村注册公司、申请商标,开展原创设计,但设计思路还不够专业,加之当地政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致使经营仍处在低水平的模仿阶段。另外,当地政府对农村电商的品牌推介手段也很有限,地方自主品牌大多没有较高的认知度,致使产品的附加值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体现,产品收益受到较大限制。
6.重庆农村地区发展不均衡
相比城市,重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尤其是在渝东北、渝东南这些高山地区,也同时是重庆市18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和市级重点扶贫区县所在地区,政府投入、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导致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虽然地方政府有意推动区域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受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基础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整体进展缓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民收入不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得不尝试较为稳妥而又缺乏特色的电子商务手段,大多数农村电商选择了规模种养殖和技术含量较低的特色加工,政府则任由农户自由发挥,缺少科学规划和政策指导。
7.重庆农村电商缺少知名企业平台
农产品行业的壁垒较低,入行的门槛不高,一旦取得一定的销售业绩,其成功的模式很容易被复制。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区县政府对未来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没有整体发展规划和思路,没有重点培育的企业和平台。另外,重庆农村电商喜欢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没有在市场上拧成一股绳,严重削弱了整体竞争力。目前,在重庆农村电商中,还没有出现能够对其他电商发挥号召或引导作用的规模型领头企业,缺乏自有创新品牌一直是重庆农村电商的“硬伤”。
二、推进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1.提升政府扶持力度,突出宏观指导规划
市场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主导力量,它将促使农村电商出于趋利避害的自觉,寻求默契与合作,不断创新,主动改变,适应需求。从外部环境看,政府要从初期的“无为而治”,转变为现在的“主动作为”,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顺应发展需要,以“开放融通、兴商惠民”为根本,以创新意识为关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要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政府重大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也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部门、网络运营商等应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提网速、降网费”的号召,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支付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安全保障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建设更广覆盖面、更快速度、更高安全性的网络通讯系统,加大现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扩大农村宽带接入的范围和比重,降低互联网接入的资费水平,提高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促进更多农民上网,让“互联网+农村”惠及更多农民创业和置业。
3.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涉及经济、商务、信息、工业等诸多政府部门,而且还是“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扶贫工作等方面的关注重点,甚至党、团、工、青、妇的相关工作均可与此挂钩。目前,农村鲜有大规模的外部资本流入,还需要立足传统的银行贷款支持。为此,政府应积极推动银行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当地农村电商的特点、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金融产品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等考虑,积极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在综合考虑农村电商可承受的财务成本基础上,政府可以考虑成立担保公司,推动银行支持农村电商成长。
4.适度规模经营
农产品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突破土地规模的限制,合作并服务于主要生产环节,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重点发展订单式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准化产品,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支持涉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在电子商务平台开办直销店、地区特色产品馆、网上展销会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电商平台与鲜活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直接对接,推动建设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通渠道。同时,政府还应在软硬件建设、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出产业规模优势。例如,可以建立产业园,将生产加工、配套设施、物流快递等集约化经营,發挥出集聚效应;可以通过建设农村电商综合体,将营销、设计、网络、客服等集结成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农村电商提供技术保障和基础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派人员进驻入园、进楼提供服务,这样,既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农村电商经营成本,又能现场规范生产、监督质量。 5.推进品牌建设
产品的品牌化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品牌化建设在重庆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中还比较滞后,这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又一个障碍。因此,政府应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制定农产品的包装、标准和品牌销售策略。大力引导广大农民在政府、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高标准执行农产品质量等级、重量等级、包装等级等国家标准,以减少资源的消耗,为实现农产品电子交易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打造品牌还可以借助规模庞大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比如,在淘宝网“特色中国”栏目里开设地方特色馆。可以参照浙江遂昌的做法,由政府和淘宝合作,联合建立诚信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交易可追溯体系,遴选出一批在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符合一定规范标准的优质农村电商进驻地方特色馆,共同创建整体品牌。今后,当消费者需要购买农产品或特色商品,由搜索商品名称转为搜索地名时,地方整体品牌就取得了成功。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从电子商务营销的角度看,品牌代表着品质、服务的保证,这种保证将大大提高转化率;从经济成本看,整体品牌的推广成本摊薄后,将远低于个体品牌独立运作,在广告推送、推介服务上的花费将大大降低。
6.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流通机制,提高运作效率
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营销方面,使得农产品的销售物流比生产物流显得更为重要,而农产品销售物流中,最关键的环节则在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会同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以及相关物流企业,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转变,优化流通机制和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和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的经营效益。比如,可以向农村地区推广“武陵生活馆”的运营经验,为农产品网销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政应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解决配送车辆进城难、停靠难等问题。另外,政府还应加大督导力度,推进城市配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改善城市配送软环境。
重庆可以由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牵头,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农产品运输设备更新、预冷设施和流通冷藏设施的投入等,保证农产品运输具有良好的环境和载体,逐步实现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结合农产品产销和流通情况,在重点地区或中心地域设立综合型或专业型物流集散中心。通过专业的物流中心,可以快速实现农产品的归集和分销,抵消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分散性大的不利因素,并快速利用农产品专业运输工具,把农产品配送到网购者手中。同时,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的成功经验,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构建基于农产品网销的物流信息支撑平台,与农产品的大流通市场规范相契合,以适应农产品物流的自动化、网络化、职能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7.引入现代管理方式推进发展
重庆农村电子商务要想走得更加长远,必须在政府的有力指导下,改变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突破由此带来的经营理念、管理手段上的瓶颈问题。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在中小企業发展初期,有其必然性和实效性,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内在缺陷必然导致发展受限。可以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是重庆农村电商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目前,重庆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众多问题,很多可以在企业管理制度上找到根源,同时也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体上看,家庭式管理是相对封闭的,由于独占产权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对家庭以外的人才、资金、技术的引进都有本能的抗拒,这就导致家庭有限的资本与规模化生产不相适应,产权的封闭与现代化企业分工也不相适应。因此,重庆农村电子商务一人包打天下的方式急需改变。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重庆农村电商可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人才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融资、管理、人才等问题,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迈上更高层次。而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诚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可以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重庆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不便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一些地区山高坡陡,导致不管是商品送进还是产品送出,都存在成本高、时间长的问题。
2.重庆农村有线网络和移动互联网覆盖率不高
在重庆的广大农村地区,互联网络、电脑设备的使用率及普及率较低。加之偏远农村信息传递的滞后与失真,致使生产一线的农民无法获取现实操作中的最新农业信息及市场供求信息来进行正确的生产决策。重庆农村地区薄弱的基础设施,也是限制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
3.重庆农村地区人力资源比较缺乏
目前,重庆不少农村地区老龄化、空心化程度较高,留守人员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对新事物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有一定知识技能的年轻群体大多脱离了农业生产,现有的务农人员对现代农业的规模生产、集约经营等缺乏理解和操作能力,对电子商务这种新事物更是缺乏认识和应用能力,无法成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践者和推广者。
4.重庆农村地区引进人才相对较难
由于人才政策、创业氛围、区域位置、生活环境的差异,导致一些精通电子商务技术和善于电子商务管理的人才不愿到重庆农村去创业,使得基层政府引进电子商务人才比较困难,影响了重庆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
5.重庆农产品品牌效益不高
在信息社会,品牌、包装、概念是营销的重中之重。打造富有内涵的整体品牌,发掘品牌价值,树立整体形象,是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经之路。虽然,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一些知名网络运营商开始在农村注册公司、申请商标,开展原创设计,但设计思路还不够专业,加之当地政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致使经营仍处在低水平的模仿阶段。另外,当地政府对农村电商的品牌推介手段也很有限,地方自主品牌大多没有较高的认知度,致使产品的附加值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地体现,产品收益受到较大限制。
6.重庆农村地区发展不均衡
相比城市,重庆农村地区网络使用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尤其是在渝东北、渝东南这些高山地区,也同时是重庆市18个国家级贫困区县和市级重点扶贫区县所在地区,政府投入、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导致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虽然地方政府有意推动区域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受限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基础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整体进展缓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民收入不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不得不尝试较为稳妥而又缺乏特色的电子商务手段,大多数农村电商选择了规模种养殖和技术含量较低的特色加工,政府则任由农户自由发挥,缺少科学规划和政策指导。
7.重庆农村电商缺少知名企业平台
农产品行业的壁垒较低,入行的门槛不高,一旦取得一定的销售业绩,其成功的模式很容易被复制。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区县政府对未来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没有整体发展规划和思路,没有重点培育的企业和平台。另外,重庆农村电商喜欢各自为政、单打独斗,没有在市场上拧成一股绳,严重削弱了整体竞争力。目前,在重庆农村电商中,还没有出现能够对其他电商发挥号召或引导作用的规模型领头企业,缺乏自有创新品牌一直是重庆农村电商的“硬伤”。
二、推进重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1.提升政府扶持力度,突出宏观指导规划
市场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主导力量,它将促使农村电商出于趋利避害的自觉,寻求默契与合作,不断创新,主动改变,适应需求。从外部环境看,政府要从初期的“无为而治”,转变为现在的“主动作为”,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顺应发展需要,以“开放融通、兴商惠民”为根本,以创新意识为关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切实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要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作为政府重大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景,也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条件。政府部门、网络运营商等应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提网速、降网费”的号召,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支付系统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安全保障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建设更广覆盖面、更快速度、更高安全性的网络通讯系统,加大现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扩大农村宽带接入的范围和比重,降低互联网接入的资费水平,提高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促进更多农民上网,让“互联网+农村”惠及更多农民创业和置业。
3.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涉及经济、商务、信息、工业等诸多政府部门,而且还是“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扶贫工作等方面的关注重点,甚至党、团、工、青、妇的相关工作均可与此挂钩。目前,农村鲜有大规模的外部资本流入,还需要立足传统的银行贷款支持。为此,政府应积极推动银行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根据当地农村电商的特点、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金融产品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等考虑,积极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在综合考虑农村电商可承受的财务成本基础上,政府可以考虑成立担保公司,推动银行支持农村电商成长。
4.适度规模经营
农产品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突破土地规模的限制,合作并服务于主要生产环节,实现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重点发展订单式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标准化产品,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支持涉农生产企业和合作社在电子商务平台开办直销店、地区特色产品馆、网上展销会等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电商平台与鲜活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直接对接,推动建设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直通渠道。同时,政府还应在软硬件建设、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聚度,发挥出产业规模优势。例如,可以建立产业园,将生产加工、配套设施、物流快递等集约化经营,發挥出集聚效应;可以通过建设农村电商综合体,将营销、设计、网络、客服等集结成一个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为农村电商提供技术保障和基础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派人员进驻入园、进楼提供服务,这样,既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农村电商经营成本,又能现场规范生产、监督质量。 5.推进品牌建设
产品的品牌化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然而,品牌化建设在重庆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中还比较滞后,这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又一个障碍。因此,政府应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加快制定农产品的包装、标准和品牌销售策略。大力引导广大农民在政府、行业协会的指导下,高标准执行农产品质量等级、重量等级、包装等级等国家标准,以减少资源的消耗,为实现农产品电子交易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打造品牌还可以借助规模庞大的第三方电商平台。比如,在淘宝网“特色中国”栏目里开设地方特色馆。可以参照浙江遂昌的做法,由政府和淘宝合作,联合建立诚信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交易可追溯体系,遴选出一批在质量、技术、服务等方面符合一定规范标准的优质农村电商进驻地方特色馆,共同创建整体品牌。今后,当消费者需要购买农产品或特色商品,由搜索商品名称转为搜索地名时,地方整体品牌就取得了成功。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从电子商务营销的角度看,品牌代表着品质、服务的保证,这种保证将大大提高转化率;从经济成本看,整体品牌的推广成本摊薄后,将远低于个体品牌独立运作,在广告推送、推介服务上的花费将大大降低。
6.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优化流通机制,提高运作效率
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营销方面,使得农产品的销售物流比生产物流显得更为重要,而农产品销售物流中,最关键的环节则在于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应会同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运输部门以及相关物流企业,加快推进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促进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转变,优化流通机制和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和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的经营效益。比如,可以向农村地区推广“武陵生活馆”的运营经验,为农产品网销提供更大的便利。同时,政应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解决配送车辆进城难、停靠难等问题。另外,政府还应加大督导力度,推进城市配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改善城市配送软环境。
重庆可以由市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牵头,加大乡村公路建设、农产品运输设备更新、预冷设施和流通冷藏设施的投入等,保证农产品运输具有良好的环境和载体,逐步实现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结合农产品产销和流通情况,在重点地区或中心地域设立综合型或专业型物流集散中心。通过专业的物流中心,可以快速实现农产品的归集和分销,抵消农产品生产规模小、分散性大的不利因素,并快速利用农产品专业运输工具,把农产品配送到网购者手中。同时,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的成功经验,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构建基于农产品网销的物流信息支撑平台,与农产品的大流通市场规范相契合,以适应农产品物流的自动化、网络化、职能化和全球化的发展。
7.引入现代管理方式推进发展
重庆农村电子商务要想走得更加长远,必须在政府的有力指导下,改变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突破由此带来的经营理念、管理手段上的瓶颈问题。家庭式的经营管理,在中小企業发展初期,有其必然性和实效性,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内在缺陷必然导致发展受限。可以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是重庆农村电商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目前,重庆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众多问题,很多可以在企业管理制度上找到根源,同时也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总体上看,家庭式管理是相对封闭的,由于独占产权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对家庭以外的人才、资金、技术的引进都有本能的抗拒,这就导致家庭有限的资本与规模化生产不相适应,产权的封闭与现代化企业分工也不相适应。因此,重庆农村电子商务一人包打天下的方式急需改变。在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重庆农村电商可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开放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人才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融资、管理、人才等问题,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迈上更高层次。而且,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有利于诚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可以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