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乔羽认为,“一条大河”可以泛指长江、黄河或任何一条河流,覆盖面反而更广。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条河,只要一想起家,他们就会想起这条河,就会产生亲切感,把祖国和每个人的家乡紧密联系在一起。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了很多部经典的战争题材影片,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革命英雄主义,感染、教育了几代人,并传唱至今。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背后有何鲜为人知的故事?
“万里长江”和“一条大河”之争
说到电影《上甘岭》,就不能不提影片插曲《我的祖国》。由于歌词第一句是“一条大河”,许多人就管这首歌叫《一条大河》。其实,这首歌最初就是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改成《我的祖国》。
当时,导演沙蒙看出词作者乔羽写的是长江,提出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不是更有气势吗?但乔羽不同意修改,他认为没有见过长江的人也有很多,写长江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一条大河”可以泛指长江、黄河或任何一条河流,覆盖面反而更广。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条河,只要一想起家,他们就会想起这条河,就会产生亲切感,把祖国和每个人的家乡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首歌的作曲是刘炽,这是乔羽和刘炽的第二次合作。此前他们在电影《祖国的花朵》,一起成功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刘炽当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创作《我的祖国》这首歌时,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闭门不出,还在门上贴了“刘炽死了”的条子。
几天后,刘炽“复活”了,一首旋律优美的传世之作——《我的祖国》便诞生了。
这首歌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至电影《上甘岭》还未播映,人们就会哼唱《我的祖国》了。电影《上甘岭》播映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并且长盛不衰,成为新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歌曲之一。
电影放出来,演唱者才知道插曲是自己唱的
经典影片《英雄儿女》同样有一首著名的插曲,那就是《英雄赞歌》。作词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公木,作曲还是刘炽。
当年词曲完成后,为挑选演员来唱这首歌,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演员挑选小组。当时选了很多演员来试唱,在这些人录过音以后,导演配合电影画面、整个合唱还有乐队,仔细比较下来,都感觉当时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张映哲最为理想,所以最后确定由张映哲来演唱《英雄赞歌》。
这件事情许多人都不知道,包括张映哲自己,也是等电影放出来之后,她才知道插曲是自己唱的。由于当时反对个人“成名成家”,张映哲的名字没上电影字幕。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有媒体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英雄赞歌》原唱者的稿件,张映哲看到后,并没有出来“认领”。直到2003年,几十年未曾谋面的刘尚娴(影片中王成妹妹王芳的扮演者)和张映哲终于相聚了。百感交集的“英雄”姐妹,紧紧拥抱在一起。
像《我的祖国》一样,《英雄赞歌》又一次博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厚爱,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把它视为能体现自己艺术水平的独唱保留节目。从1964年至今,《英雄赞歌》经受了50多年的时间考验,这首优美抒情且气势磅礴的歌曲,也成为鼓舞人们发扬英雄主义精神的一面旗帜。
从一首抗战歌曲找到灵感
看过电影《地道战》的人,都会对里面的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印象深刻。影片主人公高传宝在对敌斗争中多次受挫,区长赵平原给了他一本《论持久战》。他秉烛夜读,在天明时分豁然开朗。他推开窗,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同时,女声演唱的“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响起。
1965年创作《地道战》音乐时,傅庚辰只有29岁。起初,《地道战》的剧本里并没有设计插曲。在现在插曲的位置,导演写了两句话:“潮水般的音乐涌起”,“画外,太行山上响起了抗日的歌声”。傅庚辰当时在剧本上写道:此处用《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既是抗战名曲,又写了太行山地区,与影片内容、地理环境很吻合。”傅庚辰说。可是,通读完剧本,回过头分析音乐时,他发现了问题。《在太行山上》深沉凝重,而此处的高传宝心情开朗,与歌曲传达的感情有差距。于是,傅庚辰决定重写一首插曲。
“当主人公找到歼敌制胜的法宝,憧憬未来的胜利时,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傅庚辰脑海里突然响起一段清新、甜美的旋律——“青天呀蓝天,这个蓝蓝的天,这是什么人的队伍,上呀上前线……”这是他少年时期在哈尔滨听过的一首抗战歌曲,这种甜美的风格,正是他苦苦寻觅的。经过两个月反复对比,他写出了传唱至今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显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充满着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必胜信心。演唱者邓玉华当时20多岁。她声音甜美、清亮,又坚定有力、充满信心,很好地诠释了抗日军民的情怀。邓玉华说:“虽然我1942年才出生,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但是我唱这首歌时,仿佛也置身于抗日队伍中,进行了一次勿忘国耻的心灵净化。”
边防战士靠这首歌识别了真假古兰丹姆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共有4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高原之歌》。
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来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歌,后来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改编成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
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作曲的任务后,便立即来到新疆体验生活。为了能搜集到少数民族战士们传唱的民歌,他跑了许多个位于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在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哨所里,他从一个塔吉克族战士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雷振邦被深深地感动了,歌声里那如泣如诉的哀伤与纯真,更让他震撼。怀着满腔激情,雷振邦进行了再创作,他激情奔涌,一口气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改完词、谱完曲。这首后来历经半个多世纪仍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这样在一个不眠的夜里诞生了。
由于特殊原因,影片的演职人员中并没有出现演唱者的名字,这首脍炙人口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谁唱的,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甚至有些误传。实际上,这首歌的演唱者是长影乐团的吴颖和于淑荣。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前后三次贯穿于影片,最终将阿米尔与古兰丹姆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推向了高潮。此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已不是一首简单的情歌,也成为辨别真伪的秘密武器。假古兰丹姆聽到这首歌时无动于衷;而真古兰丹姆听到后则产生了共鸣,一对恋人终于相认,同时也揭穿了特务的真面目。
50多年前,随着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上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胫而走。50多年来,这首歌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歌曲,承载了几代人经久难忘的记忆。
(《吉林日报》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产生了很多部经典的战争题材影片,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电影歌曲,充满爱国主义情怀,弘扬革命英雄主义,感染、教育了几代人,并传唱至今。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背后有何鲜为人知的故事?
“万里长江”和“一条大河”之争
说到电影《上甘岭》,就不能不提影片插曲《我的祖国》。由于歌词第一句是“一条大河”,许多人就管这首歌叫《一条大河》。其实,这首歌最初就是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改成《我的祖国》。
当时,导演沙蒙看出词作者乔羽写的是长江,提出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不是更有气势吗?但乔羽不同意修改,他认为没有见过长江的人也有很多,写长江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一条大河”可以泛指长江、黄河或任何一条河流,覆盖面反而更广。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条河,只要一想起家,他们就会想起这条河,就会产生亲切感,把祖国和每个人的家乡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首歌的作曲是刘炽,这是乔羽和刘炽的第二次合作。此前他们在电影《祖国的花朵》,一起成功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让我们荡起双桨》。
刘炽当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小白楼创作《我的祖国》这首歌时,为了避免外界的干扰,闭门不出,还在门上贴了“刘炽死了”的条子。
几天后,刘炽“复活”了,一首旋律优美的传世之作——《我的祖国》便诞生了。
这首歌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至电影《上甘岭》还未播映,人们就会哼唱《我的祖国》了。电影《上甘岭》播映后,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并且长盛不衰,成为新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歌曲之一。
电影放出来,演唱者才知道插曲是自己唱的
经典影片《英雄儿女》同样有一首著名的插曲,那就是《英雄赞歌》。作词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词作者公木,作曲还是刘炽。
当年词曲完成后,为挑选演员来唱这首歌,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演员挑选小组。当时选了很多演员来试唱,在这些人录过音以后,导演配合电影画面、整个合唱还有乐队,仔细比较下来,都感觉当时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张映哲最为理想,所以最后确定由张映哲来演唱《英雄赞歌》。
这件事情许多人都不知道,包括张映哲自己,也是等电影放出来之后,她才知道插曲是自己唱的。由于当时反对个人“成名成家”,张映哲的名字没上电影字幕。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有媒体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英雄赞歌》原唱者的稿件,张映哲看到后,并没有出来“认领”。直到2003年,几十年未曾谋面的刘尚娴(影片中王成妹妹王芳的扮演者)和张映哲终于相聚了。百感交集的“英雄”姐妹,紧紧拥抱在一起。
像《我的祖国》一样,《英雄赞歌》又一次博得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厚爱,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把它视为能体现自己艺术水平的独唱保留节目。从1964年至今,《英雄赞歌》经受了50多年的时间考验,这首优美抒情且气势磅礴的歌曲,也成为鼓舞人们发扬英雄主义精神的一面旗帜。
从一首抗战歌曲找到灵感
看过电影《地道战》的人,都会对里面的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印象深刻。影片主人公高传宝在对敌斗争中多次受挫,区长赵平原给了他一本《论持久战》。他秉烛夜读,在天明时分豁然开朗。他推开窗,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同时,女声演唱的“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响起。
1965年创作《地道战》音乐时,傅庚辰只有29岁。起初,《地道战》的剧本里并没有设计插曲。在现在插曲的位置,导演写了两句话:“潮水般的音乐涌起”,“画外,太行山上响起了抗日的歌声”。傅庚辰当时在剧本上写道:此处用《在太行山上》。“这首歌既是抗战名曲,又写了太行山地区,与影片内容、地理环境很吻合。”傅庚辰说。可是,通读完剧本,回过头分析音乐时,他发现了问题。《在太行山上》深沉凝重,而此处的高传宝心情开朗,与歌曲传达的感情有差距。于是,傅庚辰决定重写一首插曲。
“当主人公找到歼敌制胜的法宝,憧憬未来的胜利时,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傅庚辰脑海里突然响起一段清新、甜美的旋律——“青天呀蓝天,这个蓝蓝的天,这是什么人的队伍,上呀上前线……”这是他少年时期在哈尔滨听过的一首抗战歌曲,这种甜美的风格,正是他苦苦寻觅的。经过两个月反复对比,他写出了传唱至今的《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显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充满着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必胜信心。演唱者邓玉华当时20多岁。她声音甜美、清亮,又坚定有力、充满信心,很好地诠释了抗日军民的情怀。邓玉华说:“虽然我1942年才出生,没有参加过抗日战争,但是我唱这首歌时,仿佛也置身于抗日队伍中,进行了一次勿忘国耻的心灵净化。”
边防战士靠这首歌识别了真假古兰丹姆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插曲共有4首:《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怀念战友》《冰山上的雪莲》《高原之歌》。
其中,《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本来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族民歌,后来由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改编成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
雷振邦接到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作曲的任务后,便立即来到新疆体验生活。为了能搜集到少数民族战士们传唱的民歌,他跑了许多个位于喀喇昆仑山上的哨所。在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哨所里,他从一个塔吉克族战士的口中,听到了一个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雷振邦被深深地感动了,歌声里那如泣如诉的哀伤与纯真,更让他震撼。怀着满腔激情,雷振邦进行了再创作,他激情奔涌,一口气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改完词、谱完曲。这首后来历经半个多世纪仍久唱不衰的经典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这样在一个不眠的夜里诞生了。
由于特殊原因,影片的演职人员中并没有出现演唱者的名字,这首脍炙人口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谁唱的,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甚至有些误传。实际上,这首歌的演唱者是长影乐团的吴颖和于淑荣。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前后三次贯穿于影片,最终将阿米尔与古兰丹姆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推向了高潮。此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已不是一首简单的情歌,也成为辨别真伪的秘密武器。假古兰丹姆聽到这首歌时无动于衷;而真古兰丹姆听到后则产生了共鸣,一对恋人终于相认,同时也揭穿了特务的真面目。
50多年前,随着影片《冰山上的来客》的上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胫而走。50多年来,这首歌成为很多人心中的经典歌曲,承载了几代人经久难忘的记忆。
(《吉林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