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瞩目的“世界粮食安全会议”落下帏幕,通过一纸《世界粮食安全宣言》,留下画饼充饥的美好承诺——“消除饥饿,保证今天和明天人人都有粮食”!
中国有句古语叫“民以食为天”。历代的政客或学者,都懂得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为“牧民者”帮忙,皆强调粮食的重要。诸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五种俱熟,公私有余”;“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饥,然后为之食”等等。
令人生疑的是,当今一位自诩为“民间经济学家”的名人,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话,“中国根本不存在粮食危机”,“有市场就不愁买不到粮食”,“中国和世界粮食供应非常充足”,“粮食问题不是供给不足,而是生产过剩”……于是呼吁,“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于是辩解,“拿出许多土地建高尔夫球场,正好说明中国粮食充足”。“中国粮食多得大家都要减肥了”!于是埋怨,“我国要求各省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至今没有明文作废”。
近来,不断上涨的粮价,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给世界粮食安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隐患。此时,又传出“洋人”学者的一种论调,“中国消费的不断增加造成世界粮价大幅上涨”。这种腔调似有“肚子痛埋怨灶王爷”的意味,在事实面前“谎言将被打得粉碎”。
细思之,两种“论调”,看似南辕北辙,实则异曲同工,都是在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上做文章。“洋人”学者的论调,不难揭穿,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何况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一些粮食短缺的国度提供援助。倒是应该小心“国人”学者“粮食无危机”论调的“迷魂汤”,他让你在“美滋滋”中忘掉了“防患于未然”。“不稼不穑”的学者尽可以说些昏话,因为饿不着他的肚皮,“只要有市场”、“有钞票”就行。老百姓则绝然不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物以稀为贵”的市场中,草民手中的钞票不如解手用纸。
近年来,中国连续赢得粮食丰收好的好年景,农村建设谱写新篇章,关键是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适合国情,落在实处。粮食接续5年喜获丰收,是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当成重中之重的结果。多年来的“一号文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着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代表在世界粮食安全会议上,提出“重视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国际合作,规范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加强气候变化及改善农产品国际贸易”等“五点建议”,获得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185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等重量级人物的赞同和好评。关键是我们“手中有粮”,丰衣足食,说话才有分量。在世界粮荒的背景下,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却“一枝独秀”,保证粮价基本平稳。去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价格上涨47%,我国粮价仅上涨约10%左右。今年第一季,泰国大米价格,一夜之间从每吨330美元飞涨至1000美元,我国粮价却波澜不惊。国家粮库存粮可满足一年消费,“库消比”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粮食安全线水平。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放出重话:“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农业支持政策”……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业界专家认为,全球粮食危机成因复杂,重要的一点是不少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忽视了粮食生产。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实行“省长抓米袋子”、“市长抓菜篮子”的责任制,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宏观调控手段,获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效果:我国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上,粮食产需总量基本平衡。进口不是弥补缺口,而是调剂品种。
“世界粮荒,中国不慌”!“风景这边独好”,靠的就是“手中有粮”。
中国有句古语叫“民以食为天”。历代的政客或学者,都懂得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为“牧民者”帮忙,皆强调粮食的重要。诸如,“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五种俱熟,公私有余”;“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饥,然后为之食”等等。
令人生疑的是,当今一位自诩为“民间经济学家”的名人,曾“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话,“中国根本不存在粮食危机”,“有市场就不愁买不到粮食”,“中国和世界粮食供应非常充足”,“粮食问题不是供给不足,而是生产过剩”……于是呼吁,“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于是辩解,“拿出许多土地建高尔夫球场,正好说明中国粮食充足”。“中国粮食多得大家都要减肥了”!于是埋怨,“我国要求各省粮食自给自足的政策至今没有明文作废”。
近来,不断上涨的粮价,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给世界粮食安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隐患。此时,又传出“洋人”学者的一种论调,“中国消费的不断增加造成世界粮价大幅上涨”。这种腔调似有“肚子痛埋怨灶王爷”的意味,在事实面前“谎言将被打得粉碎”。
细思之,两种“论调”,看似南辕北辙,实则异曲同工,都是在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上做文章。“洋人”学者的论调,不难揭穿,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13亿人口,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何况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一些粮食短缺的国度提供援助。倒是应该小心“国人”学者“粮食无危机”论调的“迷魂汤”,他让你在“美滋滋”中忘掉了“防患于未然”。“不稼不穑”的学者尽可以说些昏话,因为饿不着他的肚皮,“只要有市场”、“有钞票”就行。老百姓则绝然不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物以稀为贵”的市场中,草民手中的钞票不如解手用纸。
近年来,中国连续赢得粮食丰收好的好年景,农村建设谱写新篇章,关键是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适合国情,落在实处。粮食接续5年喜获丰收,是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当成重中之重的结果。多年来的“一号文件”,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着力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代表在世界粮食安全会议上,提出“重视粮食生产,加强粮食国际合作,规范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加强气候变化及改善农产品国际贸易”等“五点建议”,获得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的185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等重量级人物的赞同和好评。关键是我们“手中有粮”,丰衣足食,说话才有分量。在世界粮荒的背景下,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却“一枝独秀”,保证粮价基本平稳。去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价格上涨47%,我国粮价仅上涨约10%左右。今年第一季,泰国大米价格,一夜之间从每吨330美元飞涨至1000美元,我国粮价却波澜不惊。国家粮库存粮可满足一年消费,“库消比”高于国际公认的17%至18%的粮食安全线水平。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放出重话:“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强化农业支持政策”……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业界专家认为,全球粮食危机成因复杂,重要的一点是不少国家大力推进工业化,忽视了粮食生产。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实行“省长抓米袋子”、“市长抓菜篮子”的责任制,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粮食宏观调控手段,获得了让世界瞩目的效果:我国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上,粮食产需总量基本平衡。进口不是弥补缺口,而是调剂品种。
“世界粮荒,中国不慌”!“风景这边独好”,靠的就是“手中有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