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作为高中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和内容,有目的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成长为全面型的人才,为学生今后步入大学、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应有的发展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并根据个人教学经验和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实际情况,展开进一步论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当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现状的影响,教师们往往更加倾向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和新课程改革工作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着重体现教育工作的人本理念、自主学习理念、核心素养理念、合作探究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四类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为一体的教学途径,也是当今教育环境下,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由于其功能齐全,内容丰富,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理论性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有点,即趣味性更强,有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更加高效,优质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教师在执教《坚持“两个不动摇”》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为学生制作教学用课件。课件的内容可以这样安排: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介绍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社会、文化飞速发展的成就。通过教师讲解与课件的展示,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在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均不能令人满意,我国的经济在那个年代甚至一度处于衰落崩溃的边缘,且发展较为缓慢,人们的衣食住行非常简谱,社会上的文化呈单一化的趋势。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正逐步迈向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質有了质的飞跃。
通过两个部分的比较,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明白,坚持“两个不动摇”给我国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从这个政策当中,学生们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与我国的经济政策息息相关,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精神,是我国政治课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精神。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配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并在学生讨论起见多听取学生的发言,提升课堂当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
例如,教师在执教《个人收入与分配》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经济平均主义和经济按劳分配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经济平均主义和经济按劳分配的利弊”展开讨论。在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释问题之中的重要概念,并组织学生利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的阅读课本,并进行思考。接下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这样集思广益的环境下,学生们各抒己见,产生了思维上的碰撞,迸发出思维的活化。经过讨论,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进而理性的看待经济平均主义和经济按劳分配两种不容的分配手段。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在组内进行讨论,更能够吸收其他小组的意见和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
三、案例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一环,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导学生能够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换言之,学生是否拥有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些现实生活中曾经出现,或者又教师虚构的一些能够体现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借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例如,教师在执教《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小王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被公司告知不予交付五险一金,那么小王应当怎样做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的想到《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公司不予缴纳可以与公司“对簿公堂”。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非常直接的认识到法律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从而更加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并逐步产生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当中的重心,为当前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学任务。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这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借助案例、多媒体、小组协作等教学手段,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美娟.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转向[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2):41-42.
[2]周文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师,2020(24):85-87.
(作者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当中,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学策略方面,受到传统教学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现状的影响,教师们往往更加倾向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在新课程标准出台和新课程改革工作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着重体现教育工作的人本理念、自主学习理念、核心素养理念、合作探究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四类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为一体的教学途径,也是当今教育环境下,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由于其功能齐全,内容丰富,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理论性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有点,即趣味性更强,有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更加高效,优质的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教师在执教《坚持“两个不动摇”》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并为学生制作教学用课件。课件的内容可以这样安排:第一部分介绍我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水平和社会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介绍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社会、文化飞速发展的成就。通过教师讲解与课件的展示,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在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经济发展均不能令人满意,我国的经济在那个年代甚至一度处于衰落崩溃的边缘,且发展较为缓慢,人们的衣食住行非常简谱,社会上的文化呈单一化的趋势。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正逐步迈向小康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質有了质的飞跃。
通过两个部分的比较,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明白,坚持“两个不动摇”给我国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从这个政策当中,学生们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自己的生活与我国的经济政策息息相关,从而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精神,是我国政治课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精神。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配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并在学生讨论起见多听取学生的发言,提升课堂当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
例如,教师在执教《个人收入与分配》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经济平均主义和经济按劳分配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经济平均主义和经济按劳分配的利弊”展开讨论。在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解释问题之中的重要概念,并组织学生利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的阅读课本,并进行思考。接下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这样集思广益的环境下,学生们各抒己见,产生了思维上的碰撞,迸发出思维的活化。经过讨论,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进而理性的看待经济平均主义和经济按劳分配两种不容的分配手段。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在组内进行讨论,更能够吸收其他小组的意见和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并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
三、案例分析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法制意识和法治观念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一环,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教导学生能够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换言之,学生是否拥有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些现实生活中曾经出现,或者又教师虚构的一些能够体现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借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分析案例,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
例如,教师在执教《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这样举例:小王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被公司告知不予交付五险一金,那么小王应当怎样做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案例,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非常自然的想到《劳动法》中的相关规定,公司不予缴纳可以与公司“对簿公堂”。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非常直接的认识到法律对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作用,从而更加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并逐步产生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当中的重心,为当前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学任务。高中政治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这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借助案例、多媒体、小组协作等教学手段,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美娟.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转向[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2):41-42.
[2]周文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师,2020(24):85-87.
(作者单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