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9月13日,公司董事会通过了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和银湖资本等机构提出的私有化要约,作价244亿美元。这笔交易创下了科技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交易额,也是1997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全球最大规模的私有化交易。
这家由迈克尔·戴尔以德州最低公司注册额度1 000美元起家的小公司,伴随着他一同发展,使他从大学新生变成了最高市值超过800亿美元企业的掌门人,其独特的电话直销模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个性化的配置和更低的价格,也在1999年造就了新的全球最大的PC企业。然而随着迈克尔·戴尔在2004年宣布退休、中国市场失利,戴尔的光环逐渐褪去。虽然迈克尔·戴尔在2007年重掌帅印,但是PC的黄金年代已经逝去,更激烈的移动互联网竞争正在展开,而戴尔或早或晚地错过了多次发展契机,埋下了今天的私有化危机。
说是危机似乎有些夸张,但在有些人看来戴尔私有化并非是件坏事。虽然迈克尔·戴尔长期执掌戴尔,有着崇高的威望,但是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近25年的戴尔毕竟要受到股东的制约,而盈利和增长的压力是最为直接的。迈克尔·戴尔回归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收购,力图突破长期发展不佳的消费产品业务局限,将重心像IBM一样向企业级服务转移,但是在相对短视的董事会的要求下,戴尔还是在并不擅长的消费业务上投入甚多,如为巨资收购Alienware产品线调整戴尔品牌消费电脑、为增加销量和降低单价引入AMD处理器、在直销和网销基础上增加渠道销售和推出高端消费品牌Adamo。这一系列调整都没有解决当时戴尔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而Axim掌上电脑停产、Streak平板电脑的夭折、Mini 3i和Aero智能手机浅尝辄止令,戴尔丧失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成为利润及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诱因,甚至可以说成为戴尔私有化、从而摆脱短期业绩束缚的导火索。
然而当戴尔私有化尘埃落定。它未来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CHIP认为:可解一部分,但不能太乐观,毕竟IT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近来,戴尔连续收购了存储厂商3PAR及EqualLogi、提供医疗保健IT服务的Perot(佩罗)、云计算方案厂商Boomi、虚拟化存储厂商Compellent、安全服务厂商Secure works以及管理软件厂商Quest,意在全力向企业级服务转型。无论是支持戴尔私有化的银湖资本,还是出资20亿美元参与私有化的微软,或多或少都看上了戴尔向服务转型的发展契机。毕竟现在戴尔30%的营业收入来自服务和解决方案部门,而其创造的利润已经占到整体的一半,未来的发展前景无限。处于相同的转型方向,过去两年间惠普的“折腾”已让世人看到了它的转型企图,而惠普迟钝的董事会对企业快速转身的拖累,从某种意义上也坚定了戴尔摆脱这一束缚的决心。
虽然戴尔私有化后前途未卜,但是与其等死还不如积极开拓,毕竟对迈克尔·戴尔来说,48岁的年纪和160亿美元的净资产让他有底气和能力再去一搏。何况IT界从来不缺少英雄的故事,希捷就曾在低谷时选择退市而在重返硬盘市场老大后荣光再上市。
这家由迈克尔·戴尔以德州最低公司注册额度1 000美元起家的小公司,伴随着他一同发展,使他从大学新生变成了最高市值超过800亿美元企业的掌门人,其独特的电话直销模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个性化的配置和更低的价格,也在1999年造就了新的全球最大的PC企业。然而随着迈克尔·戴尔在2004年宣布退休、中国市场失利,戴尔的光环逐渐褪去。虽然迈克尔·戴尔在2007年重掌帅印,但是PC的黄金年代已经逝去,更激烈的移动互联网竞争正在展开,而戴尔或早或晚地错过了多次发展契机,埋下了今天的私有化危机。
说是危机似乎有些夸张,但在有些人看来戴尔私有化并非是件坏事。虽然迈克尔·戴尔长期执掌戴尔,有着崇高的威望,但是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近25年的戴尔毕竟要受到股东的制约,而盈利和增长的压力是最为直接的。迈克尔·戴尔回归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收购,力图突破长期发展不佳的消费产品业务局限,将重心像IBM一样向企业级服务转移,但是在相对短视的董事会的要求下,戴尔还是在并不擅长的消费业务上投入甚多,如为巨资收购Alienware产品线调整戴尔品牌消费电脑、为增加销量和降低单价引入AMD处理器、在直销和网销基础上增加渠道销售和推出高端消费品牌Adamo。这一系列调整都没有解决当时戴尔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而Axim掌上电脑停产、Streak平板电脑的夭折、Mini 3i和Aero智能手机浅尝辄止令,戴尔丧失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成为利润及市场份额持续下降的诱因,甚至可以说成为戴尔私有化、从而摆脱短期业绩束缚的导火索。
然而当戴尔私有化尘埃落定。它未来所要面对的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吗?CHIP认为:可解一部分,但不能太乐观,毕竟IT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近来,戴尔连续收购了存储厂商3PAR及EqualLogi、提供医疗保健IT服务的Perot(佩罗)、云计算方案厂商Boomi、虚拟化存储厂商Compellent、安全服务厂商Secure works以及管理软件厂商Quest,意在全力向企业级服务转型。无论是支持戴尔私有化的银湖资本,还是出资20亿美元参与私有化的微软,或多或少都看上了戴尔向服务转型的发展契机。毕竟现在戴尔30%的营业收入来自服务和解决方案部门,而其创造的利润已经占到整体的一半,未来的发展前景无限。处于相同的转型方向,过去两年间惠普的“折腾”已让世人看到了它的转型企图,而惠普迟钝的董事会对企业快速转身的拖累,从某种意义上也坚定了戴尔摆脱这一束缚的决心。
虽然戴尔私有化后前途未卜,但是与其等死还不如积极开拓,毕竟对迈克尔·戴尔来说,48岁的年纪和160亿美元的净资产让他有底气和能力再去一搏。何况IT界从来不缺少英雄的故事,希捷就曾在低谷时选择退市而在重返硬盘市场老大后荣光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