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治疗对男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10 Hz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治疗(MT)对男性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45例男性首次脑卒中住院慢性期患者(病程3~6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15例,在治疗过程中B组有1例患者脱落。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A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60 min MT治疗;B组患者则先给予患侧M1区高频(10 Hz)rTMS治疗,再辅以MT治疗;C组则先进行MT治疗,再给予患侧M1区高频rTMS治疗。以上治疗每天1次,每周治疗5 d,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检测各组患者患侧拇短展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上肢运动功能指标,包括上肢Fugl-Meyer评分(FMA)、上肢运动力指数(MI)及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分级等。

结果

治疗4周后,3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和CMCT均比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其中B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较A组明显缩短,CMCT较A组、C组均明显缩短。治疗4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MI评分和FTHUE-HK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患者上肢FMA评分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A组(P<0.05)。

结论

单纯MT或10 Hz rTMS联合MT治疗均可改善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和上肢运动功能,并以rTMS治疗结束后辅以MT的联合干预方案效果更优。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For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OA) of the knee, common, nonoperative therapies includ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physical therapy, analgesics and intra-articular
期刊
期刊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Treatment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 may include splinting,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s and/or surgery. Electrodiagnostic (EDX) tests to confirm this diagnosis can be negat
期刊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髌骨软化症运动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髌骨软化症运动员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者均给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局部肌内效贴贴扎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 d、7 d、14 d及5周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Irrgang运动能力评分对2组患者疗效进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的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康复治疗模式与传统康复治疗模式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个不同的儿童康复病区划分为应用组和对照组,应用组的康复团队经过系统的ICF-CY培训后,利用ICF-CY脑瘫核心分类组合简明通用版对脑瘫患儿进行评定,然后根据ICF-CY评定结果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对照组的康复团队则不进行ICF-CY培训和评定工作,直接采用传
目的观察肉毒毒素注射对痉挛型双瘫患儿(具备行走能力且处于运动发育平台期)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康复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痉挛型双瘫患儿21例,入选患儿均具备行走能力且处于运动功能发育平台期。根据患儿下肢痉挛情况给予下肢肉毒毒素神经阻滞治疗及康复干预。分别在肉毒毒素注射前、注射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评价下肢痉挛改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的疗效及核心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变化。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治疗8周。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8周分别进行数字疼痛分级法(NRS)、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背痛评定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After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the optimal management remains unclear. Studies comparing operative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 have failed to show a clinically significant diff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