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前校后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之一,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与校办工厂—— 西安机床厂一直采用“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通过对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西安专用机床厂 “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调查研究,用实践表明, “前校后厂”模式在统一管理规划下,在充足的财力支持下,有效的机制保障下,更容易实现校企合作的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专业 前校后厂 促进机制
前言
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而能否顺利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取决于校企合作机制。其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模式,由于从属于承上启下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健全有效的动力机制,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权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使学校和企业建立良性互动的模式,从而达到双方互赢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前校后厂”办学模式运行情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的一个老牌专业,从1959年建校,便有了它的雏形,其称为机械制造专业, 2009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这都与机电专业先进的办学理念分不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历属于机电工程系,凭借西安专用机床厂及实训中心优越的实训实习资源,2008年被西安市政府指定为西安机电类专业实训指导基地。为了能给高职生建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对接学习环节,经各部门协商初步制订了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确保学生在校的实践学习不低于50%。在2006年成立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领导小组,明确了学生进入工厂后的实习教学内容,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2008年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建设,我们组织包括工厂高级工程师在内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有序地按照“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运行着。
1.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本专业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按专业服从市场,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以机电产品加工装配为重点,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加工生产、应用维护等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双证融通,适应企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我院附属的校办工厂(西安专用机床厂)和机电工程系所拥有的实训设施,本专业确立了“理实交替、产教结合、阶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校的实训由4个学期共31周组成,内容涵盖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学生第一次实训时,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次、第三次实训时,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结合实训课题进行生产性实训;第四次实训主要进行综合强化和提高训练,并取得高级装配钳工职业资格证书。
2.生产性实训项目的确立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取拥有大专学历证书和高级装配钳工证书,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融入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而其中最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高级钳工装配和维修》实训。我们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选取了校办工厂——西安专用机床厂的部分产品作为实训教学内容。西安机床厂是原国家机械部定点生产汽车、拖拉机等发动机修理机床、机具的专业技术厂家,是“中国汽车保修设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理事,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产品类型有T81系列缸体轴瓦镗床,T82系列连杆瓦镗床,TM82系列连杆镗磨床,3M97系列缸体平面磨铣床等10个品种21个规格的产品,畅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和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西安专用机床厂现有生产产品情况,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电工程系教务科负责人与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及工艺文件进行研究,根据产品的特点及生产要求,对产品进行课题化,确定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内容。
3.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运行机制
(1)教务科宏观调控,组织协调。一般来说,进行长期合作的生产任务在前一个学期末就下达,教务科根据生产任务及实习课题安排教学进程。在制订计划实习进程时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保证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体性及连贯性;其次要考虑生产任务重的月份与实习班级安排的情况相协调;再次是同时要兼顾教师的工作量。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及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教研室组织实施,责任到人。由产品负责人根据产品任务将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小组长负责,主要协助教师做好一些管理及安全文明生产工作。产品任务分配到人,每位学生都应切实负起责任,提高责任意识,确保产品质量。
(3)成立领导工作机构,确保生产性实训进行。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为了协调企业生产任务与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教学任务的关系,我们成立了常设机构——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该机构既有企业技术人员,又有企业的生产部门负责同志,既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又有实训教学的教师参与,从而保证生产性实训平台的正常运行。
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学校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制订并实施实训教学课程标准,做好企业产品的电气生产任务;企业选取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工人师傅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对实训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 并组织学生完成生产任务。
“前校后厂”办学模式中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前校后厂”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
由于实训和产品结合得比较紧密,在“前校后厂”生产性实训教学中,主要参与人员是从事实训教学的教师和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教师对学生进入工厂的实习教学内容不了解或了解甚少,间接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交替教学过程中的衔接出现问题。因此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或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教学等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企业参与服务教学的意识
由于企业以生产营利为主,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以提高技能为目的。学生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秩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人员主动服务教学的意识淡薄,加之企业工作时间的限制,使企业人员对教学策略方法缺乏研究,将会影响实训教学效果。
“前校后厂”办学模式创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使校企合作能够实现互惠双赢,特别明确了教学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教学中进行生产,增进经济效益;在生产中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导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主,生产服务教学,教学促进生产,教学生产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努力为校办工厂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同时也出台政策促进校办工厂主动服务于教学。
1.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互惠双赢”开展的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建立标准的教学文件,系里鼓励教师自编教材。2009年编写了《机械制图》教材,在编写中我们依据学生的水平分成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让学生能够依据自身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和使用,同时我们结合工厂中生产实训项目又附带一些补充资料,为学生讲解与实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为顺利实践打下基础。
2010年合作开发《机械制造技术》,教材围绕生产实践,考虑学生基础,精挑细选各种制造技术,配以精致的图片,为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参考资料。
2011年编写了校本教材《高级钳工装配与维修》,教材内容结合几年的实训实习教学内容,编写成了项目化教材,使同学们有了更明确的教学文件,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2.基于“双岗双能,互兼互聘”开展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制度
学院出台了《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暂行规定》,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出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暂行办法》《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培养暂行办法》,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让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形成一种常态,把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计划先在校办工厂设点试验,对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快的教师,再有计划地送入到大型企业中,加强深造。
3.基于“优质优酬,奖罚分明”提出的校办工厂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能让校办工厂处理好教学与生产的关系,切实有效地担负起服务教学的责任,除了学校对校办工厂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外,我们还应加强实习管理,建立相应的类似生产管理的实习管理制度,如实习程序安排、实习考核制度、填写实习日志等。为了使学生在工厂的实习有序、高质量地顺利进行,工厂结合产品进度制订生产实践教学学期授课计划、分工分组轮换实习进度安排表、生产实习大纲等实习教学文件。并要求工厂严格把关,选派职业素质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能工巧妙匠来带领学生实习,对实习教学有突出贡献的师傅进行奖励,让工人也以带领学生为荣。调动校办工厂搞好学生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工厂的潜力。同时教学部门也应全力支持配合校办工厂组织学生实习,教学部门和工厂共同制订了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专业课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联合开展科研活动。各部门需要经常了解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实习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推进了产教的有机结合。
结论
在我国,校企合作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其内涵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延伸,因而具有巨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前校后厂”作为新时期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其自身优势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要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加强对校企合作模式、合作理念、合作机制以及合作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重构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的、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建章立制,进行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初步实现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使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成立平.“前校后厂”是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翟矗.校厂一体产教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3]孟宝金.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5).
[4]庞金叶.高职院校“前校后厂(店)”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0,11.
【关键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专业 前校后厂 促进机制
前言
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而能否顺利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取决于校企合作机制。其作为校企合作的一种新模式,由于从属于承上启下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健全有效的动力机制,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责权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使学校和企业建立良性互动的模式,从而达到双方互赢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前校后厂”办学模式运行情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的一个老牌专业,从1959年建校,便有了它的雏形,其称为机械制造专业, 2009年成为省级重点专业,这都与机电专业先进的办学理念分不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历属于机电工程系,凭借西安专用机床厂及实训中心优越的实训实习资源,2008年被西安市政府指定为西安机电类专业实训指导基地。为了能给高职生建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对接学习环节,经各部门协商初步制订了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确保学生在校的实践学习不低于50%。在2006年成立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领导小组,明确了学生进入工厂后的实习教学内容,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2008年为了更好地促进专业建设,我们组织包括工厂高级工程师在内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有序地按照“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运行着。
1.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本专业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文件的要求为指导思想,按专业服从市场,课程服务于专业的原则,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以机电产品加工装配为重点,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加工生产、应用维护等工作过程为导向,工学结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双证融通,适应企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利用我院附属的校办工厂(西安专用机床厂)和机电工程系所拥有的实训设施,本专业确立了“理实交替、产教结合、阶梯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校的实训由4个学期共31周组成,内容涵盖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学生第一次实训时,主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次、第三次实训时,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结合实训课题进行生产性实训;第四次实训主要进行综合强化和提高训练,并取得高级装配钳工职业资格证书。
2.生产性实训项目的确立
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取拥有大专学历证书和高级装配钳工证书,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融入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内容,而其中最大一部分内容就是《高级钳工装配和维修》实训。我们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选取了校办工厂——西安专用机床厂的部分产品作为实训教学内容。西安机床厂是原国家机械部定点生产汽车、拖拉机等发动机修理机床、机具的专业技术厂家,是“中国汽车保修设备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理事,是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产品类型有T81系列缸体轴瓦镗床,T82系列连杆瓦镗床,TM82系列连杆镗磨床,3M97系列缸体平面磨铣床等10个品种21个规格的产品,畅销全国二十九个省市和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西安专用机床厂现有生产产品情况,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机电工程系教务科负责人与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图纸、工艺要求及工艺文件进行研究,根据产品的特点及生产要求,对产品进行课题化,确定为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内容。
3.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运行机制
(1)教务科宏观调控,组织协调。一般来说,进行长期合作的生产任务在前一个学期末就下达,教务科根据生产任务及实习课题安排教学进程。在制订计划实习进程时充分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必须保证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体性及连贯性;其次要考虑生产任务重的月份与实习班级安排的情况相协调;再次是同时要兼顾教师的工作量。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及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2)教研室组织实施,责任到人。由产品负责人根据产品任务将学生分组,每组由一小组长负责,主要协助教师做好一些管理及安全文明生产工作。产品任务分配到人,每位学生都应切实负起责任,提高责任意识,确保产品质量。
(3)成立领导工作机构,确保生产性实训进行。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为了协调企业生产任务与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教学任务的关系,我们成立了常设机构——工学结合领导小组,该机构既有企业技术人员,又有企业的生产部门负责同志,既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又有实训教学的教师参与,从而保证生产性实训平台的正常运行。
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学校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制订并实施实训教学课程标准,做好企业产品的电气生产任务;企业选取思想、业务技能素质好的工人师傅来担任学生的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任务,对实训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组织现场教学和技能训练, 并组织学生完成生产任务。
“前校后厂”办学模式中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前校后厂”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培养
由于实训和产品结合得比较紧密,在“前校后厂”生产性实训教学中,主要参与人员是从事实训教学的教师和本专业的专业课教师,教师对学生进入工厂的实习教学内容不了解或了解甚少,间接导致了理论与实践交替教学过程中的衔接出现问题。因此要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或聘请企业能工巧匠参与教学等方式,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质量。
2.提高企业参与服务教学的意识
由于企业以生产营利为主,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以提高技能为目的。学生在生产性实训过程中对企业的生产秩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企业人员主动服务教学的意识淡薄,加之企业工作时间的限制,使企业人员对教学策略方法缺乏研究,将会影响实训教学效果。
“前校后厂”办学模式创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为了使校企合作能够实现互惠双赢,特别明确了教学和生产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教学中进行生产,增进经济效益;在生产中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导思想,坚持“以教学为主,生产服务教学,教学促进生产,教学生产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努力为校办工厂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同时也出台政策促进校办工厂主动服务于教学。
1.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互惠双赢”开展的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建立标准的教学文件,系里鼓励教师自编教材。2009年编写了《机械制图》教材,在编写中我们依据学生的水平分成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让学生能够依据自身能力,有选择地学习和使用,同时我们结合工厂中生产实训项目又附带一些补充资料,为学生讲解与实习有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为顺利实践打下基础。
2010年合作开发《机械制造技术》,教材围绕生产实践,考虑学生基础,精挑细选各种制造技术,配以精致的图片,为生产性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参考资料。
2011年编写了校本教材《高级钳工装配与维修》,教材内容结合几年的实训实习教学内容,编写成了项目化教材,使同学们有了更明确的教学文件,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2.基于“双岗双能,互兼互聘”开展的双师型队伍建设制度
学院出台了《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进修培训暂行规定》,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为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出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管理暂行办法》《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与培养暂行办法》,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让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形成一种常态,把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计划先在校办工厂设点试验,对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快的教师,再有计划地送入到大型企业中,加强深造。
3.基于“优质优酬,奖罚分明”提出的校办工厂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能让校办工厂处理好教学与生产的关系,切实有效地担负起服务教学的责任,除了学校对校办工厂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外,我们还应加强实习管理,建立相应的类似生产管理的实习管理制度,如实习程序安排、实习考核制度、填写实习日志等。为了使学生在工厂的实习有序、高质量地顺利进行,工厂结合产品进度制订生产实践教学学期授课计划、分工分组轮换实习进度安排表、生产实习大纲等实习教学文件。并要求工厂严格把关,选派职业素质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能工巧妙匠来带领学生实习,对实习教学有突出贡献的师傅进行奖励,让工人也以带领学生为荣。调动校办工厂搞好学生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工厂的潜力。同时教学部门也应全力支持配合校办工厂组织学生实习,教学部门和工厂共同制订了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专业课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联合开展科研活动。各部门需要经常了解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实习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推进了产教的有机结合。
结论
在我国,校企合作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模式,其内涵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延伸,因而具有巨大的探索和发展空间。“前校后厂”作为新时期校企合作模式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其自身优势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我们要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加强对校企合作模式、合作理念、合作机制以及合作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重构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的、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标准。通过建章立制,进行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初步实现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使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成立平.“前校后厂”是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翟矗.校厂一体产教结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3]孟宝金.高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09,(5).
[4]庞金叶.高职院校“前校后厂(店)”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究[J].商场现代化,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