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庐隐和冰心是我国现代文坛的第一代女作家,她们都生活在一个新旧思想交织的时代,她们的作品可谓是时代的产物。由于二者有着不同的生命体验、生活经历及个性思想,她们的文学作品也就有着独特的思想体系和艺术风格,突出的表现在二者对社会人生意义的反映与探索,对女性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觉醒意识的探寻及其独特的创作艺术三个方面。她们对新文学、对时代、对女性来说,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及女性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们对庐隐却颇有生疏和淡忘,她的作品也不像冰心的那样广泛流传。相信历史会给她以公正的评价,庐隐也会获得与冰心同样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庐隐;冰心;创作艺术
在被称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上的一切进步文化基本上都被革除,中国年轻的女性创作当然没有更没有立锥之地。直到百废俱兴的八、九十年代,由于改变了‘男女都一样’的生存环境,中国的女性创作才重新复苏,并很快就在题材的丰富性与体裁的多样性诸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呈现出务必广阔的历史背景。[1]庐隐和冰心都可谓是丰产作家。在她们的创作生涯中,她们都以富有个性色彩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鲜活的印迹。下面就从她们创作的体裁、心态、目的等多个方面解答她们在文学风格上的异同点。
一、创作题材
庐隐与冰心的创作题材都比较狭窄,庐隐的作品大多写的是她的同学、朋友和家人。在题材上,庐隐更多的是侧重于描写女性爱情婚恋之类的作品。庐隐人生经历的凄苦,婚姻问题上的遭遇以及父母早逝的悲伤,都给她增添了许多痛楚和忧伤,这就使得她对婚姻爱情及人生命运有格外关注。她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写女性的,写女性情谊,女性婚姻恋爱及觉醒的女性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探寻及无路可走的悲哀。文学作品源于生活,源于作者内心的感受。《海滨故人》就是庐隐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结晶,它记叙了露莎、玲玉、莲裳、云青和宗莹五位女学生恋爱的痛苦,露莎就是庐隐的化身。庐隐通过这些作品反映她的创作主题:对封建制度及家庭的不满,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比较而言,冰心在创作题材上除了有对封建社会、封建家庭的不满外,还有反对封建势力和军阀混战这类题材的作品。士兵生活和军阀混战是冰心前期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一个兵丁》、《一个军官的笔记》、《一个不重要的军人》等。她曾说过:“荷枪的士兵是活跃在她回忆中的事物之一。”“我打死了人家,人家打死了我,都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只可怜的是—为谁牺牲,为谁奋勇,都不说明白!我死了,人家死了,都像死一条狗一般,半点价值都没有,真是从何说起!”[2]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赤裸裸的嘲讽了当时军阀混战,百姓上战场无辜牺牲,死而不得其所的混乱场面。变现了冰心对和平世界的期盼。此外,冰心的作品中描写婚姻爱情生活的较少,她总是保持着一个大家闺秀的谨慎态度,她的作品更多的充斥着她的爱的哲学,她爱母亲、爱孩子、爱大自然、爱生活、爱一切的一切。母爱、童心、自然是她“爱”的哲学的三个重要方面,也是她的创作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作心态、目的
庐隐的创作更多的是表现人生,而冰心的创作则更多的是引导人生。
由于庐隐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及生命体验,这些在她的作品中都有反映。庐隐创作的出发点就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同身受的刻骨铭心的东西。她之所以要创作就是要倾诉那不吐不快的感受——对于迷蒙着人间温馨以及更多的人生苦难和哀愁,这些因素都成为她创作的目的和动力。在《丽石的日记》、《彷徨》、《海滨故人》和《归雁》中,庐隐都毫不顾忌地、不加修饰地将那些历久不忘的生活经历和将自己最为关注的情感体验填充于其中。我们读庐隐的作品,受到感动的正是这些仿佛来自一种真实状态的未曾加工的场景和情怀,来自于她笔下的苦苦思索人生意义的亚侠和丽石们,来自于充满理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树立神圣旗帜的露莎们。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庐隐创作的目的又不仅是一任作品中的主人公诉说着她自身心灵深处对深沉人生的不满和反抗,她实则也是借助露莎、亚侠、丽石们表现出对自身的自怜和感伤情结,以求得心灵之慰藉。有人曾说庐隐的文学是一种宣泄性的文学,她要以她的文学作品表现出一种感伤自怜,宣泄抒发其情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就是在寻求一种同情,一种安慰。庐隐作为“五四”时代的女儿,深受先进思潮的影响,在她创作时她却将最原始的动机和切入点定位于个人生活积蓄,一任哀怨伤感的愁情随心而发。她将内心最真实最欲表达的情感推之于读者,以自己痛苦灵魂的显露,委婉含蓄的表现了“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女性灵魂的不安和觉醒,使凡是经历过人生磨难饱尝不幸而又不甘被生活压到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的力量。
相比庐隐,冰心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素养较高,充满民主气氛、和谐优裕的家庭里,生活的苦难对她来说几乎微乎其微。所以她对人生苦难等的感受就不如庐隐那么强烈。她看待社会人生带着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她把人生的探索寻向爱的天堂,想把人们从人生的苦闷中引向爱的梦境,《超人》就是这一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主人公何彬本来是一个对一切都冷漠的孤独者,认为人生如游戏,人生没有温情,所以他信奉尼采哲学:“爱和怜都是恶”,[3]对社会人生看得非常淡、非常冷,甚至抱着虚无主义态度。后来,作者让他在母爱、童心的启迪和大自然的引导下,终于抛弃了“恨”的处世哲学,重新鼓起了面向人生的勇气。他在文章最后写给禄儿的信中写道“我再深深地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小朋友啊!不错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4]通过何彬由“恨”到“爱”的变化,让爱战胜了憎,这正体现了冰心的理想人生和创作心态。冰心的作品表面大都闪烁着一层乐观的光泽——博大的爱的光芒。她要用爱去感化人生、引导人生,消除世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如她自己说的:“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要极力描写那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5] 三、创作风格
茅盾先生在《庐隐论》中说到:“庐隐的作品风格是流利自然,她只是老老实实写下去,从不在形式上炫奇斗巧”[6]。庐隐以她独特的个性抒写着独特的风格,她的作品有着浓厚的自叙传的色彩和悲哀寂寞的感情基调,有着强烈的主观抒情艺术风格。庐隐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自身的直接叙述,《海滨故人》中的露莎就是庐隐的化身。《归雁》中的纫青丧夫后,对亡夫的悲情,浓重的抑郁以致精神衰志,狂乱的酗酒,以及重新恋爱的复杂心理,都是庐隐自我情绪的表现。《云鸥情书集》也是庐隐的丈夫郭梦良死后,与李唯健的爱情经历,只不过是在结尾上作了艺术处理。此外,庐隐偏爱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与第一人称相结合。她的作品有的纯粹是书信体或是日记体,有的则全是第一人称叙述。有的在日记中引出书信,或在书信中引出日记,还有在叙述中穿插书信、日记。庐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细腻的表达她内心郁结的情绪,更强烈地抒发了她心灵深处的咏叹,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不受时空限制。《或人的悲哀》就是用书信体的形式展示人物心灵历程。《曼丽》则是以第一人称开启事件,用书信推出情节,用日记讲述一篇文章。
相比之下,冰心的创作是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的语言,构成了她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冰心的散文常以广博的爱心,温馨的柔情,浓厚的意蕴,流利的语言,建构了富有个性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些散文不仅保持着她独具的艺术风格,更在富于时代气息的广阔背景上,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明朗乐观的色调。[7]她的作品常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读者带入非凡美妙的境界。她的散文创作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她的语言总能给人以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从而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喜爱。
四、总 结
庐隐的一生短暂而多难,经历了数次婚姻,最终因难产而死,年仅三十六岁。在她不长的生命里,她把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痛苦的一面揭示给人们看,在“恨”中催人猛醒,写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作品。冰心从小生活在爱里,她撒播到人间的也是爱,鼓励人们在“爱”中寻找光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不同的思想武器,对于人生都是必要且必需的。在“五四”作家群尤其是女性作家中,庐隐和冰心可以说是成就斐然,风姿卓越,她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及女性事业的解放作了很大贡献。然而现在很多的青年对与冰心同为五四“四大才女”的庐隐其人其作知之甚少,颇有生疏和淡忘,她的作品也不像冰心的那样广泛流传。其实,无论是在创作问题小说深度和广度上,在女性觉醒意识方面的探寻上,她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相对于五四时代而言,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相信历史会给她们公正的评价,庐隐也会获得与冰心同样的历史地位。
注释:
[1]林伟民.海滨故人卢隐.第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25
[2]许建辉.冰心..蓝天出版社,2003.3 275
[3]冰心.冰心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38.
[4]许建辉.冰心.蓝天出版社,2003.3.282
[5]冰心.我的小说何曾悲观呢.晨报,1919-11-11.
[6] 肖凤.庐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47,247,41,134,253.
[7]李彦萍.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18
参考文献:
[1]刘家鸣.冰心散文集序.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8.
[2]范伯群.冰心研究资料.北京出版社,1984,12.
[3]肖风.庐隐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4]肖风.冰心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2.
[5]林丹娅.冰心早期女性观之辨析.南开学报(哲社版),2005,3.
[6]张黎玲.从庐隐作品看其创作心态.学术探索,1999,4.
[7]杨玉静.天国之爱与人间之恨:评冰心与庐隐小说的思想倾向.克山师专学报,1999,4.
作者简介:曲树坤(1972——),男,:江西井冈山人,皖西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艺术硕士。主要从事西画教学和研究。
【关键词】庐隐;冰心;创作艺术
在被称为‘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上的一切进步文化基本上都被革除,中国年轻的女性创作当然没有更没有立锥之地。直到百废俱兴的八、九十年代,由于改变了‘男女都一样’的生存环境,中国的女性创作才重新复苏,并很快就在题材的丰富性与体裁的多样性诸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呈现出务必广阔的历史背景。[1]庐隐和冰心都可谓是丰产作家。在她们的创作生涯中,她们都以富有个性色彩的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鲜活的印迹。下面就从她们创作的体裁、心态、目的等多个方面解答她们在文学风格上的异同点。
一、创作题材
庐隐与冰心的创作题材都比较狭窄,庐隐的作品大多写的是她的同学、朋友和家人。在题材上,庐隐更多的是侧重于描写女性爱情婚恋之类的作品。庐隐人生经历的凄苦,婚姻问题上的遭遇以及父母早逝的悲伤,都给她增添了许多痛楚和忧伤,这就使得她对婚姻爱情及人生命运有格外关注。她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写女性的,写女性情谊,女性婚姻恋爱及觉醒的女性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探寻及无路可走的悲哀。文学作品源于生活,源于作者内心的感受。《海滨故人》就是庐隐从生活中体验出来的结晶,它记叙了露莎、玲玉、莲裳、云青和宗莹五位女学生恋爱的痛苦,露莎就是庐隐的化身。庐隐通过这些作品反映她的创作主题:对封建制度及家庭的不满,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比较而言,冰心在创作题材上除了有对封建社会、封建家庭的不满外,还有反对封建势力和军阀混战这类题材的作品。士兵生活和军阀混战是冰心前期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一个兵丁》、《一个军官的笔记》、《一个不重要的军人》等。她曾说过:“荷枪的士兵是活跃在她回忆中的事物之一。”“我打死了人家,人家打死了我,都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只可怜的是—为谁牺牲,为谁奋勇,都不说明白!我死了,人家死了,都像死一条狗一般,半点价值都没有,真是从何说起!”[2]以第一人称的写法,赤裸裸的嘲讽了当时军阀混战,百姓上战场无辜牺牲,死而不得其所的混乱场面。变现了冰心对和平世界的期盼。此外,冰心的作品中描写婚姻爱情生活的较少,她总是保持着一个大家闺秀的谨慎态度,她的作品更多的充斥着她的爱的哲学,她爱母亲、爱孩子、爱大自然、爱生活、爱一切的一切。母爱、童心、自然是她“爱”的哲学的三个重要方面,也是她的创作题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创作心态、目的
庐隐的创作更多的是表现人生,而冰心的创作则更多的是引导人生。
由于庐隐有着独特的人生经历及生命体验,这些在她的作品中都有反映。庐隐创作的出发点就是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同身受的刻骨铭心的东西。她之所以要创作就是要倾诉那不吐不快的感受——对于迷蒙着人间温馨以及更多的人生苦难和哀愁,这些因素都成为她创作的目的和动力。在《丽石的日记》、《彷徨》、《海滨故人》和《归雁》中,庐隐都毫不顾忌地、不加修饰地将那些历久不忘的生活经历和将自己最为关注的情感体验填充于其中。我们读庐隐的作品,受到感动的正是这些仿佛来自一种真实状态的未曾加工的场景和情怀,来自于她笔下的苦苦思索人生意义的亚侠和丽石们,来自于充满理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树立神圣旗帜的露莎们。然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庐隐创作的目的又不仅是一任作品中的主人公诉说着她自身心灵深处对深沉人生的不满和反抗,她实则也是借助露莎、亚侠、丽石们表现出对自身的自怜和感伤情结,以求得心灵之慰藉。有人曾说庐隐的文学是一种宣泄性的文学,她要以她的文学作品表现出一种感伤自怜,宣泄抒发其情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就是在寻求一种同情,一种安慰。庐隐作为“五四”时代的女儿,深受先进思潮的影响,在她创作时她却将最原始的动机和切入点定位于个人生活积蓄,一任哀怨伤感的愁情随心而发。她将内心最真实最欲表达的情感推之于读者,以自己痛苦灵魂的显露,委婉含蓄的表现了“五四”时代中国知识女性灵魂的不安和觉醒,使凡是经历过人生磨难饱尝不幸而又不甘被生活压到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的力量。
相比庐隐,冰心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素养较高,充满民主气氛、和谐优裕的家庭里,生活的苦难对她来说几乎微乎其微。所以她对人生苦难等的感受就不如庐隐那么强烈。她看待社会人生带着一种神秘主义色彩,她把人生的探索寻向爱的天堂,想把人们从人生的苦闷中引向爱的梦境,《超人》就是这一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主人公何彬本来是一个对一切都冷漠的孤独者,认为人生如游戏,人生没有温情,所以他信奉尼采哲学:“爱和怜都是恶”,[3]对社会人生看得非常淡、非常冷,甚至抱着虚无主义态度。后来,作者让他在母爱、童心的启迪和大自然的引导下,终于抛弃了“恨”的处世哲学,重新鼓起了面向人生的勇气。他在文章最后写给禄儿的信中写道“我再深深地感谢你从天真里指示我的那几句话。小朋友啊!不错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4]通过何彬由“恨”到“爱”的变化,让爱战胜了憎,这正体现了冰心的理想人生和创作心态。冰心的作品表面大都闪烁着一层乐观的光泽——博大的爱的光芒。她要用爱去感化人生、引导人生,消除世间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就如她自己说的:“我做小说的目的是要想感化社会,所以要极力描写那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好叫人看了有所警觉,方能想去改良”。[5] 三、创作风格
茅盾先生在《庐隐论》中说到:“庐隐的作品风格是流利自然,她只是老老实实写下去,从不在形式上炫奇斗巧”[6]。庐隐以她独特的个性抒写着独特的风格,她的作品有着浓厚的自叙传的色彩和悲哀寂寞的感情基调,有着强烈的主观抒情艺术风格。庐隐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自身的直接叙述,《海滨故人》中的露莎就是庐隐的化身。《归雁》中的纫青丧夫后,对亡夫的悲情,浓重的抑郁以致精神衰志,狂乱的酗酒,以及重新恋爱的复杂心理,都是庐隐自我情绪的表现。《云鸥情书集》也是庐隐的丈夫郭梦良死后,与李唯健的爱情经历,只不过是在结尾上作了艺术处理。此外,庐隐偏爱书信体、日记体的形式与第一人称相结合。她的作品有的纯粹是书信体或是日记体,有的则全是第一人称叙述。有的在日记中引出书信,或在书信中引出日记,还有在叙述中穿插书信、日记。庐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细腻的表达她内心郁结的情绪,更强烈地抒发了她心灵深处的咏叹,字字句句发自肺腑,不受时空限制。《或人的悲哀》就是用书信体的形式展示人物心灵历程。《曼丽》则是以第一人称开启事件,用书信推出情节,用日记讲述一篇文章。
相比之下,冰心的创作是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的语言,构成了她艺术风格的基本特点。冰心的散文常以广博的爱心,温馨的柔情,浓厚的意蕴,流利的语言,建构了富有个性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些散文不仅保持着她独具的艺术风格,更在富于时代气息的广阔背景上,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明朗乐观的色调。[7]她的作品常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读者带入非凡美妙的境界。她的散文创作的语言清丽、典雅,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她的语言总能给人以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从而赢得了千万读者的喜爱。
四、总 结
庐隐的一生短暂而多难,经历了数次婚姻,最终因难产而死,年仅三十六岁。在她不长的生命里,她把自己真切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痛苦的一面揭示给人们看,在“恨”中催人猛醒,写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作品。冰心从小生活在爱里,她撒播到人间的也是爱,鼓励人们在“爱”中寻找光明。这是两种不同的美,不同的思想武器,对于人生都是必要且必需的。在“五四”作家群尤其是女性作家中,庐隐和冰心可以说是成就斐然,风姿卓越,她们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及女性事业的解放作了很大贡献。然而现在很多的青年对与冰心同为五四“四大才女”的庐隐其人其作知之甚少,颇有生疏和淡忘,她的作品也不像冰心的那样广泛流传。其实,无论是在创作问题小说深度和广度上,在女性觉醒意识方面的探寻上,她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相对于五四时代而言,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相信历史会给她们公正的评价,庐隐也会获得与冰心同样的历史地位。
注释:
[1]林伟民.海滨故人卢隐.第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7.25
[2]许建辉.冰心..蓝天出版社,2003.3 275
[3]冰心.冰心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38.
[4]许建辉.冰心.蓝天出版社,2003.3.282
[5]冰心.我的小说何曾悲观呢.晨报,1919-11-11.
[6] 肖凤.庐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47,247,41,134,253.
[7]李彦萍.中国现当代女作家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18
参考文献:
[1]刘家鸣.冰心散文集序.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8.
[2]范伯群.冰心研究资料.北京出版社,1984,12.
[3]肖风.庐隐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4]肖风.冰心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2.
[5]林丹娅.冰心早期女性观之辨析.南开学报(哲社版),2005,3.
[6]张黎玲.从庐隐作品看其创作心态.学术探索,1999,4.
[7]杨玉静.天国之爱与人间之恨:评冰心与庐隐小说的思想倾向.克山师专学报,1999,4.
作者简介:曲树坤(1972——),男,:江西井冈山人,皖西学院艺术学院教师,艺术硕士。主要从事西画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