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天,平谷的万顷桃花含苞待放,四五月间,这里将游人如织。”北京市平谷区相关负责人日前说。近年来,在科技的强力引领和支撑下,平谷区桃产业实现了从常规技术到标准化、产业化的连续升级,逐步做大做强,已经成为平谷区富民的农业主导产业。依附于桃主导产业的发展,平谷区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自我造血”功能大大增强,产业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有一大批桃农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中央提出的“新型农民”。
多年来,北京市科委对平谷区桃产业的发展一直给予不断的支持:从最初的单一品种、单一技术的支持,到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从绿色食品桃生产,到与入世接轨,标准化桃生产基地的建立;从支持桃产业某一环节,到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从注重对桃生产技术培训,到增强农民科学种树、产业经营能力和引导农民闯市场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北京市科委连续安排了桃产业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究、果品保鲜与加工冰温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多个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整合了全国40多家科研院所和100多名农业专家,极大地推动了平谷桃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科技是16万桃农致富的“翅膀”
目前,平谷区桃种植面积22万亩,年产量1.7亿公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总销售额3.04亿元,分别比2000年的16万亩、1.1亿公斤和1.1亿元增加37.5%、54.5%和176.4%。平谷区桃产业还辐射带动旅游、餐饮、包装等相关产业发展,2006年实现综合效益6亿元,全区有16万农民人均桃产业收入2000多元左右,占其纯收入的30%以上。
平谷区现有12个桃生产专业镇,120个专业村,建成了国家级桃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16个基地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如,“中国大桃第一镇”大华山镇,全镇20个村5600户农民从事桃生产,每年人均从桃产业获得收入5895元。平谷桃发源地后北宫村,自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种桃,现有桃园4100 亩,全村1021户2887人银行存款余额7000万元,有三分之一农户在城区购买楼房,送子女进城读书。科技是平谷区16万桃农致富的“翅膀”,也是农民种植桃树面积逐年增加的强有力后盾。从桃树使用的生物肥料开始,到桃花收集深加工,桃树喷洒生物农药,再到桃保鲜达3个月,处处体现着科技的含量。
生物肥料推进桃产业升级
为提高平谷区桃品质,增强桃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北京市科委把近年来支持的“北京市生物肥料联盟企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工程”开发的系列成果,及时推广到平谷桃生产中。该生物肥料联盟组织生物肥料企业研发推广了平谷桃专用生物肥料,并在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建设了50亩标准化高质、高产、高效的绿色桃种植示范基地。示范区的农民通过施用新型生物肥料,改善了桃“营养结构”,提升了品质和口味,切实提高了收益。在推广中,为体现科技以人为本,联盟还为农户提供了“傻瓜”式的“农技套餐”,将配套的植保、栽培管理、修剪、测土配方、培肥地力等实用农业技术进行整合,使农户更容易接受。同时,该生物肥料联盟还将示范基地的优质绿色桃及其品牌推向市场,以质量赢得市场。
精深加工带动桃产业向纵深发展
2005年初,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技术集成、农产品精深加工,运用科技手段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北京市科委与平谷区政府共建了国内首家具有中试功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北京健康产业中试与孵化中心。
该中心是上承科研院所、下接生产企业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它集成科技资源,首先对平谷大桃产业、绿谷鸡产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实物化表达,使无形的技术向有形的成果转化。
平谷区的900万株桃树每年都有桃花大约1万吨,以前这些桃花都是白白的落到了土地上化为“春泥”,现在通过该中心对桃花进行深度开发,提炼成桃花油,制成软胶囊,每公斤售价高达4~6万元。除此之外,还成功地开发出休闲食品、保健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五大系列产品,100多个品种。通过该中心,将为平谷区孵化出一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桃花、桃木等进行产业化开发,带来经济价值的同时,丰富桃产品国内外市场。
保鲜技术延长大桃3个月供应期
桃是最难保鲜的水果之一,俗称“隔夜愁”。为满足市场需求,延长桃的市场供应期,北京市科委2006年投资1000万元启动了“果品保鲜与加工冰温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被列为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之一。现在,桃保鲜的技术难题取得了突破:研究出温度、湿度是影响冰温贮藏保鲜桃的两大因素;从组织学角度找出了贮藏桃的失水原因;筛选出4种方法,可以实现供试桃3个月保鲜;研究发现冰温贮藏桃,冷害的发生是影响贮藏期和货架期的重要问题,冷害均从果实内部开始发生,典型症状为褐变;总结出冰温贮藏保鲜桃的出库方式——阶段式升温;筛选出一种最佳的延长货架期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提高桃果实糖度、喷钙加大果实硬度是提高冰温保鲜桃品质的有效技术措施;总结出了提高保鲜用桃内在品质的栽培管理措施。目前,北京市科委和平谷区政府已准备建设贮藏量30吨的示范库进行中试。
内聚外引不断提高桃树管理水平
以桃产业为切入点,平谷区不断加强国内外桃技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岗山大学、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市农科院林果研究所、北京农学院、北京市林业局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多方优势,将技术、品种、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向区内强力辐射、扩散,真正发挥了科技资源的“溢出效应”,促进了平谷桃产业的发展。
多年来,平谷区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系统培训与季节活茬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与技术普及培训相结合,室内培训与室外培训相结合,规模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桃农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大规模技术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桃农8万人次,提高了桃农综合素质和技术管理水平。同时涌现出一批农村科技协调员,他们正在成长壮大,“市场化、信息化、乡土化、社会化”正在逐步形成,在桃产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区拥有果树高级农艺师11名、中级103名、初级125名。夏各庄镇纪太务村屈海全,通过培训和自己的钻研,已成为设施桃栽培土专家,他管理的1.3亩设施久保桃成熟早、品质好,2006年实现收入10万元,其中一棵23年树龄的久保桃树王收入超过了3万元。他不仅管好自家的桃树,还经常到其他地方传授技术,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桃产业化经营的路越走越宽
目前,平谷区已建成华北最大的桃优异种质资源圃300亩,收集保存优异资源近400份。形成了白桃、油桃、黄桃和蟠桃4大系列220多个品种,其中主栽品种40多个,实现了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一年三季有鲜桃上市。
为了完善服务体系,平谷区创建了上靠大专院校、科研部门,下连区果品办公室、乡镇果品服务站、村级技术员、技术能人和家庭明白人的五级科技推广网,建立了区桃产业协会和乡镇桃产业协会分会,发展了一批农村合作组织,组建了1000多人的科技示范骨干服务队,培养了田顺宝、范来成、屈海全等一批技术骨干、乡土人才。区果品产业协会在成都、广州、深圳分别成立了平谷区大桃销售分会,组建乡镇级果品产业协会12个、村级果品产业协会30个。这些合作组织积极开拓市场,与果农签订收购协议,拓展了桃销售市场,提高了桃的收购价格。有20家桃销售组织和销售大户建起了桃保鲜库,使桃错季上市。
搭建了全区唯一的桃产业信息平台——中国桃乡网,提高平谷区桃产业的知名度,扩大发布信息的影响半径。通过中国桃乡网建设,推广了桃标准化生产技术、丫型整枝技术、长枝修剪技术、疏花疏果技术等120项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了桃农的综合素质和桃栽培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了桃品质;同时扩大了桃及加工制品的销售半径,3年来累计网上销售鲜桃3500万余公斤,累计增收700万元。
为了进一步增强营销能力,平谷区还开发了桃营销网,建成了占地290亩华北地区最大的桃产品交易市场、13个全国销售分市场;注册了“平谷仙桃”的“平谷+图形”商标和原产地标识,平谷桃销售半径越来越大,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每年出口量达到1500万公斤。
目前,随着桃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平谷区的产、供、销、加等各个环节越来越发达,拉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已有17家桃产业加工企业和一批观光采摘基地。每年举办“国际桃花节”和“金秋采摘观光节”,全方位开展旅游宣传,客源市场逐年扩大。
今天,在科技驱动下,“平谷大桃”已经成为平谷区的一张“名片”。明天,平谷的桃产业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