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残胃上的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h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首次疾病为良性患者与首次疾病为恶性患者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以日本胃癌协会2017年提出的残胃上的癌(CRS)定义为标准,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的CRS患者临床资料。首次疾病为良性(CRS-B)与首次疾病为恶性(CRS-M)两组患者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来比较不同肿瘤分期标准区分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结果

共计有8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为5.4∶1.0。其中CRS-B组46例,男女比例为14.3∶1.0;CRS-M组43例,男女比例为2.9∶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91,P = 0.019)。CRS-B和CRS-M两组患者术后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42(36~576)月和47(12~36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887,P= 0.000)。CRS-B组患者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与初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98,P= 0.006);CRS-M组则与初次手术时患者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7,P= 0.027)。当定义胃癌术后新生癌先后两次手术病理结果不同时:复发癌27例,新生癌15例;两组患者残胃癌变的间隔时间分别为46(12~132)月和60(12~36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652,P= 0.023)。CRS-B组患者CRS发生于胃肠吻合口区、胃壁吻合或闭合区以及非吻合口区分别占60.9%(28/46),23.9%(11/46)和15.2%(7/46);而CRS-M组患者其CRS发生于胃肠吻合口区、胃壁吻合或闭合区以及非吻合口区则分别占39.5%(17/43)、16.3%(7/43)和44.2%(1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726,P= 0.096)。在7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6/77),主要为感染性并发症(8例)及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CRS-M组和CRS-B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8.4%和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969,P= 0.046)。淋巴结阳性比率(LNR)与肿瘤N分期对不同肿瘤分期标准区分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639。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T分期(HR= 1.192,95%CI:1.032~1.376,P= 0.017)为影响C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RS存在男性多于女性的性别差异;CRS-B患者残胃癌变的间隔时间明显长于CRS-M者,CRS-B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与初次手术方式相关,CRS-M则与初次手术时的患者年龄相关;CRS-B残胃主要癌变区域集中于胃肠吻合口区,CRS-M则主要集中于非吻合口区域。病理T分期是CRS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硼替佐米(Bortezomib)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smad泛素化调节因子2(Smurf2)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探讨硼替佐米拮抗HK-2细胞EMT的分子机制。方法以HK-2细胞为对象,将细胞分为对照组、TNF-α组、硼替佐米组及实验组(经硼替佐米和TNF-α共培养),先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实体器官移植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诊治方法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肾移植术后GVHD受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受者肾移植术后50 d因皮肤散发皮损再次入院,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病理提示为GVHD。为明确诊断,进一步对患者进行了外周血CD3+淋巴细胞富集后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 STR)嵌合分析和皮肤组织供者特异性人类白细胞抗
期刊
目的探讨婴幼儿单侧供肾给成人后移植肾生长发育及移植肾存活的状况。方法回顾分析婴幼儿单侧供肾给61例成人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分为婴儿供肾受者组(供者年龄≤1岁,24例)和幼儿供肾受者组(1<供者年龄≤3岁,37例),收集两组受者术后血清肌酐、多普勒B型超声波测量移植肾长径等资料,随访登记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血管并发症、尿路并发症、尿蛋白、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等并发症。结果
残胃癌(GSC)是一类胃良、恶性疾病术后残胃出现癌变的疾病,常见于男性,发病风险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随着初次手术间隔的延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胃癌术后发生GSC的时间间隔显著短于良性疾病。GSC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十二指肠胃内容物的反流、胃黏膜的去神经化导致的胃内环境的改变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切除术后由于GSC临床症状不典型,通常发现时病情已较晚,长期生存率低。因此,定期内镜筛查对于早期
目的通过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减轻循环功能不稳定的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赠(DBD)供肾损伤的研究,以提高DBD供肾的利用率。方法随机选取60例循环功能不稳定的DBD患者,按ECMO体内灌注的时间随机分为3组,第1组利用ECMO灌注2 h,第2组利用ECMO灌注4 h,第3组利用ECMO灌注6 h。同时随机选取20例循环功能稳定的DBD作为对照组。比较肾移植术后的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率、移植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广义残胃癌与狭义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并比较残胃癌与原发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预后。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PubMed、万方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期刊网残胃癌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日期限于建库至2017年12月31日。文献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或组织学证实为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残胃上发生的癌
由于残胃癌患者的疾病背景(良恶性疾病基础、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等)不同,其手术及淋巴结清扫的难度均有不同。残胃癌的淋巴结清扫根据不同病史、消化道重建方式以及肿瘤部位,应该超过标准D2要求的范围。具体应该清扫胰腺前(No.17)、胰头后方(No.13)、肠系膜上静脉根部(No.14v)、空肠系膜淋巴结以及脾门(No.10)、膈下(No.19)、食管裂孔处(No.20)、下段食管旁(No.110)和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