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县实施新年课程改革已经六年之多,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实验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亲历了几年的实验过程,深有感触地真正体验了“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深沉内涵。尽管我已从教十多年,可是面对课改新形势,面对个性纷呈的小学生,感到的不是驾轻就熟,而是更多的信心不足。最终,在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改革标准》和阅读大量的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方面的文献并通过实践后体悟到:
一、要引导学生能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
1、与文本对话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基础性与人文性基本要求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在预习中让学生粗读课文外,一般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然而,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哲理,在学生对课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的前提下,怎能领悟?老师纵然讲得天花乱坠,殊不知远离具体的语言环境,缺乏学生与书本的密切接触,缺乏学生的主动思考,再优美的文章也只是雾里看花。老师的架空分析,只能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语言文字的那份韵味和灵气荡然无存,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人文性也难以得到体现和张扬,语文教学的效果也就无从说起。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和技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法。老师不应该总是苦口婆心地反复讲,分析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要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积累知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学生能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理解和回应,文本中潜在的意义和内涵才能不断地被解读,学生的心灵才能与书本中的世界融为一体。
二、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不仅是展示教师才情的舞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不能当旁观者、局外人,如果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感悟。长期的单边训练,学生的思维便会僵化,而且滋生依赖思想,久而久之,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巧母拙女”,母亲心灵手巧,包揽一切,女儿自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师讲得滔滔不绝且全面透彻也只能是越俎代庖。于是,就只有囿于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中。学生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能力,更谈不上发现和创新。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就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语云:人皆可为尧舜。“尧舜”是说任何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但需要培养和造就。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刺激学生自觉学习,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如果教师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学生学得再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便不是一个有创新意识、有思想、有能力的健全之人。
三、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
还有的教师总是居高临下,在讲台上盛气凌人地发号施令,捍卫着自己的师道尊严,根本不允许学生有丝毫不恭。教师总是把贪玩淘气、成绩不好的学生斥之为后进生,绞尽脑汁地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地勤奋好学,总是希望学生一头扎进书山学海。学生不听老师的便视作另类,有时甚至巴不得除之而后快。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感情不能融洽,致使教学难有成效。
教师要切实走下圣坛,走进学生。要真心实意地爱他们,爱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要善意地给予指出,帮助其改正。要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歧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从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要与学生建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真诚的、和谐的新型关系。
四、要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总是训导学生“不学则退,不思则惰”,可从没对自己说: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往往惯于严格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反思,往往总是固步自封。而事实上,在新时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要求下,我们是那么孤陋寡闻,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些什么,更是茫然无知。因此,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施行素质教育,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将一事无成。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进行经常的体悟和反思。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使他自己成了一代宗师。而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不断深思,从而发现自我和升华自我,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改革通识培训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第三小学)
一、要引导学生能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
1、与文本对话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也是语文学科基础性与人文性基本要求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在预习中让学生粗读课文外,一般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然而,诗歌的意境、散文的灵气、小说的哲理,在学生对课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的前提下,怎能领悟?老师纵然讲得天花乱坠,殊不知远离具体的语言环境,缺乏学生与书本的密切接触,缺乏学生的主动思考,再优美的文章也只是雾里看花。老师的架空分析,只能把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语言文字的那份韵味和灵气荡然无存,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人文性也难以得到体现和张扬,语文教学的效果也就无从说起。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和技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法。老师不应该总是苦口婆心地反复讲,分析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要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积累知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只有学生能在阅读中积极主动地理解和回应,文本中潜在的意义和内涵才能不断地被解读,学生的心灵才能与书本中的世界融为一体。
二、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1、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不仅是展示教师才情的舞台,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学生不能当旁观者、局外人,如果总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不可能有自己的感悟。长期的单边训练,学生的思维便会僵化,而且滋生依赖思想,久而久之,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话说“巧母拙女”,母亲心灵手巧,包揽一切,女儿自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师讲得滔滔不绝且全面透彻也只能是越俎代庖。于是,就只有囿于老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中。学生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能力,更谈不上发现和创新。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就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语云:人皆可为尧舜。“尧舜”是说任何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但需要培养和造就。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刺激学生自觉学习,点燃学生智慧火花。如果教师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学生学得再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便不是一个有创新意识、有思想、有能力的健全之人。
三、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
还有的教师总是居高临下,在讲台上盛气凌人地发号施令,捍卫着自己的师道尊严,根本不允许学生有丝毫不恭。教师总是把贪玩淘气、成绩不好的学生斥之为后进生,绞尽脑汁地要求他们循规蹈矩地勤奋好学,总是希望学生一头扎进书山学海。学生不听老师的便视作另类,有时甚至巴不得除之而后快。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感情不能融洽,致使教学难有成效。
教师要切实走下圣坛,走进学生。要真心实意地爱他们,爱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要善意地给予指出,帮助其改正。要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歧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从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要与学生建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真诚的、和谐的新型关系。
四、要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总是训导学生“不学则退,不思则惰”,可从没对自己说: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往往惯于严格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反思,往往总是固步自封。而事实上,在新时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要求下,我们是那么孤陋寡闻,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些什么,更是茫然无知。因此,要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施行素质教育,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将一事无成。
总之,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进行经常的体悟和反思。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使他自己成了一代宗师。而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更应该不断深思,从而发现自我和升华自我,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具体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育改革通识培训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