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分析
本文所谈的问题的焦点是在“分化”上。是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两级分化,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到底是否存在这种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根据调查,答案是肯定的。“分化”主要有以下表现:
1、新课程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了空间,学习优秀者将更加突出
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我们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映较快的学习,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着超常的发挥。这正是新课程的优点所在,也应该说是向上一级“分化”的原因吧?
2、新课程也确有一小部分同学不适应,成了“分化”的另一级
①、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同时自主探索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原来就差的知识基础也成了他们参与探索的障碍。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好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而实际收效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②、新课程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但是,没有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学有了学习的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同学,就出现不交作业,懒于动手的现象,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
③、教师关注重点的变化。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有可能面临学生提出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方式给学困生以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再就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提出,教师的提出问题、布置作业都从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点出发,而减少了基础性的练习,这些也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也都不利于综合素质差的学生的发展。
以上这些因素,都促使了这些学生向差的一级分化。
二、改进意见
发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学生学习的分化,尽管出现在一小部分学生身上,尽管我们的问题还多数是
出现在对现象的调查上,还没有形成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但我们希望通过对已发现问题的介入、关注、研究,能提醒和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课改目标。在此,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几点具体改进意见。
1、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学困生,多进行品德教育,提供参与机会
作为教师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关注学困生。要付诸于爱心,要和风细雨,要对症下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多用鼓励性评价,建立学生的成功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给学困生吃“偏饭”,多提问,多参与,多关注,多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2、对学困生多进行专门辅导,多布置特殊的作业,特别是个别辅导
个别化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但应考虑在不过多加重者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倡导多种教法结合,改变学习方式。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兴趣广泛、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多布置一点基础性的作业,多组织安排接受学习,我认为也是一种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3、倡导学生间的帮助
互相帮助是教学中一贯倡导的做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应该是教师个别化教学的补充,也应该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的一种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应当指导和运用好这种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725300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小学)
本文所谈的问题的焦点是在“分化”上。是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受新课程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改变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情况向两级分化,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到底是否存在这种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根据调查,答案是肯定的。“分化”主要有以下表现:
1、新课程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了空间,学习优秀者将更加突出
在新课程形势下,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把课堂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境界。我们通过实际调查发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适合那些智力较好、反映较快的学习,他们无论是合作讨论、还是实践操作,都具有着超常的发挥。这正是新课程的优点所在,也应该说是向上一级“分化”的原因吧?
2、新课程也确有一小部分同学不适应,成了“分化”的另一级
①、由于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同时自主探索也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原来就差的知识基础也成了他们参与探索的障碍。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是给好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学困生只是一种形式的参与,而实际收效不大,成了合作学习的观望者。
②、新课程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但是,没有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学有了学习的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同学,就出现不交作业,懒于动手的现象,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
③、教师关注重点的变化。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有可能面临学生提出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方式给学困生以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再就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以及个性化学习的提出,教师的提出问题、布置作业都从学生的发展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点出发,而减少了基础性的练习,这些也不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也都不利于综合素质差的学生的发展。
以上这些因素,都促使了这些学生向差的一级分化。
二、改进意见
发现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学生学习的分化,尽管出现在一小部分学生身上,尽管我们的问题还多数是
出现在对现象的调查上,还没有形成经过实践检验的结论,但我们希望通过对已发现问题的介入、关注、研究,能提醒和引起更多人的思考,会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实现“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课改目标。在此,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谈几点具体改进意见。
1、教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学困生,多进行品德教育,提供参与机会
作为教师要投入更大的精力、用更大的耐心去关注学困生。要付诸于爱心,要和风细雨,要对症下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多用鼓励性评价,建立学生的成功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给学困生吃“偏饭”,多提问,多参与,多关注,多激励,以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2、对学困生多进行专门辅导,多布置特殊的作业,特别是个别辅导
个别化教学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但应考虑在不过多加重者负担的前提下进行,倡导多种教法结合,改变学习方式。对于那些性格内向、兴趣广泛、学习主动性差的同学,多布置一点基础性的作业,多组织安排接受学习,我认为也是一种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3、倡导学生间的帮助
互相帮助是教学中一贯倡导的做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应该是教师个别化教学的补充,也应该是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的一种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应当指导和运用好这种教学方式。
(作者单位:725300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紫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