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1-000-02
摘 要 太极拳是我国较古老的武术拳种之一,而陈式太极拳又是诸多太极流派中奠基者,它的最大特征在于螺旋缠丝劲,即通过螺旋缠丝把哲学、美学、易学、神经网络学说、力学等多学科归集统一在太极拳一体中,通过缠丝劲促进演练者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增强技击功能等等,所以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顺逆缠丝 开合螺旋 身法螺旋 劲力螺旋
缠,是以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他物上之的意思。而缠丝劲则是用自己的内劲和肢体缠缚在对手的劲路和肢体上的表示。
太极拳里重点强调的是丹田运气,螺旋缠丝两大部分。其中,缠丝劲则是陈式太极拳的重要劲法。陈鑫云:“太极拳,缠法也。浑身具是缠劲,其劲皆发于心,内入骨缝,外达于肤。其运转方法可分为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小缠等。”意思讲的是缠丝劲要内外相结合。它发于内,意念为先,丹田内转,内气相随,沿骨缝穿筋过骨,全身无处不缠。缠丝劲讲究的是丹田内转与腰部旋转、周身八道劲旋转相配合,这是陈氏太极拳各种劲法的核心。
一、 缠丝劲的几种主要运动形式
缠丝劲从形态上进行区分,主要有顺逆缠丝,开合缠丝,身法缠丝,劲力缠丝等几种。
(一)顺逆缠丝
手心向外转向上是顺缠,手心向内转向下是逆缠,这是手的顺逆缠丝;膝盖往外转为顺缠,膝盖往内转为逆缠,这是足的顺逆缠丝。主要有手与脚的顺缠与逆缠二种。
(二)开合螺旋
所谓开,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外伸展放大的意思;所谓合,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内收敛缩小的意思。但是,开合不仅仅是肢体的简单缩放,“开,在螺旋中开,而不是掰开;合,在螺旋中合。”行拳中强调中节开,梢节合。
(三)身法螺旋
在太极拳套路练习中,全靠身形带动肢体,由身体的螺旋运转带动臂、手、腿的“非圆即弧”运动。并要求立身中正,左右旋转不出自己的方圆。全身上、中、下形成一个球,胸腰形成一个立体螺旋的轴。
(四)劲力螺旋
“螺旋缠绕,沾粘连随”是太极拳用劲的精华,在招式练习中,要求明白每个动作有几个劲,是什么劲,劲点位置,劲路变化,劲力结构等。
上述各种缠丝虽然讲述的内容不同,分布的肢体部位不一样,形态转向不一致,劲力的内外方向各异,但它们却有机的组成了一个螺旋整体,贯穿于整个拳架套路中。
二、螺旋劲法的理论要义
在每一个动作中,除走圆线的弧形外,四肢和身体形成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等无数的圈等。
缠丝劲练法能使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完成神经、呼吸、循环、经络、骨骼、肌肉、消化、泌尿等系统的锻炼。
太极拳缠丝劲的圆运动,不是直线的弧形动作组成,而是曲线弧形螺旋式的动作组成。在划圆圈时意气(内劲)的运转,像螺旋式的缠绕伸缩。它是分阴分阳而又阴阳互转的。弧形螺旋动作能达到“边化边打”“即化即打”“打即是化”“化即是打”的程度。因为弧形螺旋的运动力学作用,能使对方直线来的劲力成为我方动作弧线上的切线。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劲力就会离开着力点而继续前进,影响其自身的平衡和稳定,而不影响我的平衡和稳定。亦即在我为引进(弧形螺旋走化),在对方为落空(直线前进)。同时,我的弧形螺旋动作已避实就虚地越过对方防线而进逼或发劲,亦即在我为“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我处处在旋,在变动力点、方向、角度,“不丢不顶”。
三、缠丝劲的功能
(一)技击作用
在技击方面,缠丝劲的作用也是大的。太极拳技击的核心是“知己知彼”和“知机知势”的懂劲功夫。懂劲可分两个方面:一为自己懂劲,即懂得自己动作的劲,须要从走架子中得来;二为于人懂劲,即懂得别人的劲,须从推手中得来。欲求知人,必先知己,这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欲使走架子的“知己”达到高度纯熟境界,则必须练成周身一家的功夫。周身一家的功夫是由内外相合和节节贯串中练成的,而这两者都产生于螺旋式的缠丝动作。因此在技击方面,缠丝劲也是极其重要的。
太极拳在对敌时,搭到敌方能够随屈就伸,能够避实就虚,微微转动,随化随发,以及有一种绞来绞去的劲,拿住对方使彼不能转动,进不得进,退不得退,这就是缠丝劲的持技击妙用。
(二)健身作用
缠丝劲的运作,上肢是由肩而肘、而腕、而掌、而指,下肢是由胯、而膝、而踝、而脚掌、脚趾;在运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关节都不停的自我旋转;我们练拳之时,还要以意领气,并在旋转过程中,达到气血通畅作用。
四、“缠丝劲”的练习要领
形体训练,是指肢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中得以“螺旋形”地缠绕锻炼。正如拳谚所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同时也说明了太极拳的“以形导气”阶段必须借助肢体外形的螺旋缠绕,来带动身体内部气机的运行与聚合。躯体缠丝运动规律,可分三种表现形式。
(一)躯干部位:以身躯正中为轴线(上通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一线贯串,即中气之通道),腰为主要动力,以“套腰劲、花腰劲、螺旋腰劲”为训练方法,同时旋脊转腰,胸腰折叠蛹动和以胸腰运化。
(二)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为轴线(以中气贯串),双肩对拉拔长,松开似脱,互为催领,互相传递。同时旋腕转膀,促使肱骨旋动,尺桡二骨拧擦翻转,双手做顺缠与逆缠,双肘松垂随之同步旋转。
(三)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以中气贯串)为轴线,双胯同时松开,争横前绻里合,裆劲撑圆,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双足缠丝法,有了体会后再练两手足和两臂腿的同步缠法,及其身体一侧的同步缠法,逐步掌握身体各部和整体的缠法。在其缠绕的运动中,必须细心地体会揣摩“筋骨的对拉拔长,关节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顺而又敏捷的状态下,进行自然的缠绕旋转。在一动无有不动之中,一动即缠,一运即缠。
在太极拳训练过程中,无论顺缠丝或逆缠丝,都必须要求在缠到位的一瞬间,劲松于中指肚,意加停息,气机一旋经劳宫穴缠回腰间与丹田。陈式太极拳对四肢运动总的要求是:腰为动力,以手领劲,手随神往,足从手运。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动作须节节贯串,一动全动。下肢旋踝转腿,上肢旋腕转膀,中间旋腰转脊,螺旋缠绕节节上升,以求缠丝劲的完整一气。其劲起于足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脊,通背贯臂,形于手指。毋使有缺陷处,毋使用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一缠到底,折叠转换接下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缠丝劲的分析与描述,可以进一步增加对陈式太极拳的拳理理解;同时更进一步感悟中国古典哲学的博大精深;增强太极拳爱好者的日常健身锻炼效果。而利用“边化边打”“即化即打”“打即是化”“化即是打”的螺旋劲精神。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遇到问题与困惑时,能得到些许解决方法上的启迪;对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与坚韧意志的培养,得到正面引导;对太极整体劲的形成与发放,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7-9.
[2] 陈正雷.中国陈氏太极[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7:28-30.
[3] 张东武.谈太极拳腰裆功[J].少林与太极.1996(2):21.
摘 要 太极拳是我国较古老的武术拳种之一,而陈式太极拳又是诸多太极流派中奠基者,它的最大特征在于螺旋缠丝劲,即通过螺旋缠丝把哲学、美学、易学、神经网络学说、力学等多学科归集统一在太极拳一体中,通过缠丝劲促进演练者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增强技击功能等等,所以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顺逆缠丝 开合螺旋 身法螺旋 劲力螺旋
缠,是以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他物上之的意思。而缠丝劲则是用自己的内劲和肢体缠缚在对手的劲路和肢体上的表示。
太极拳里重点强调的是丹田运气,螺旋缠丝两大部分。其中,缠丝劲则是陈式太极拳的重要劲法。陈鑫云:“太极拳,缠法也。浑身具是缠劲,其劲皆发于心,内入骨缝,外达于肤。其运转方法可分为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小缠等。”意思讲的是缠丝劲要内外相结合。它发于内,意念为先,丹田内转,内气相随,沿骨缝穿筋过骨,全身无处不缠。缠丝劲讲究的是丹田内转与腰部旋转、周身八道劲旋转相配合,这是陈氏太极拳各种劲法的核心。
一、 缠丝劲的几种主要运动形式
缠丝劲从形态上进行区分,主要有顺逆缠丝,开合缠丝,身法缠丝,劲力缠丝等几种。
(一)顺逆缠丝
手心向外转向上是顺缠,手心向内转向下是逆缠,这是手的顺逆缠丝;膝盖往外转为顺缠,膝盖往内转为逆缠,这是足的顺逆缠丝。主要有手与脚的顺缠与逆缠二种。
(二)开合螺旋
所谓开,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外伸展放大的意思;所谓合,是指肢体和内劲向内收敛缩小的意思。但是,开合不仅仅是肢体的简单缩放,“开,在螺旋中开,而不是掰开;合,在螺旋中合。”行拳中强调中节开,梢节合。
(三)身法螺旋
在太极拳套路练习中,全靠身形带动肢体,由身体的螺旋运转带动臂、手、腿的“非圆即弧”运动。并要求立身中正,左右旋转不出自己的方圆。全身上、中、下形成一个球,胸腰形成一个立体螺旋的轴。
(四)劲力螺旋
“螺旋缠绕,沾粘连随”是太极拳用劲的精华,在招式练习中,要求明白每个动作有几个劲,是什么劲,劲点位置,劲路变化,劲力结构等。
上述各种缠丝虽然讲述的内容不同,分布的肢体部位不一样,形态转向不一致,劲力的内外方向各异,但它们却有机的组成了一个螺旋整体,贯穿于整个拳架套路中。
二、螺旋劲法的理论要义
在每一个动作中,除走圆线的弧形外,四肢和身体形成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等无数的圈等。
缠丝劲练法能使全身内外“一动无有不动”。完成神经、呼吸、循环、经络、骨骼、肌肉、消化、泌尿等系统的锻炼。
太极拳缠丝劲的圆运动,不是直线的弧形动作组成,而是曲线弧形螺旋式的动作组成。在划圆圈时意气(内劲)的运转,像螺旋式的缠绕伸缩。它是分阴分阳而又阴阳互转的。弧形螺旋动作能达到“边化边打”“即化即打”“打即是化”“化即是打”的程度。因为弧形螺旋的运动力学作用,能使对方直线来的劲力成为我方动作弧线上的切线。如果对方继续加力,其劲力就会离开着力点而继续前进,影响其自身的平衡和稳定,而不影响我的平衡和稳定。亦即在我为引进(弧形螺旋走化),在对方为落空(直线前进)。同时,我的弧形螺旋动作已避实就虚地越过对方防线而进逼或发劲,亦即在我为“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我处处在旋,在变动力点、方向、角度,“不丢不顶”。
三、缠丝劲的功能
(一)技击作用
在技击方面,缠丝劲的作用也是大的。太极拳技击的核心是“知己知彼”和“知机知势”的懂劲功夫。懂劲可分两个方面:一为自己懂劲,即懂得自己动作的劲,须要从走架子中得来;二为于人懂劲,即懂得别人的劲,须从推手中得来。欲求知人,必先知己,这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欲使走架子的“知己”达到高度纯熟境界,则必须练成周身一家的功夫。周身一家的功夫是由内外相合和节节贯串中练成的,而这两者都产生于螺旋式的缠丝动作。因此在技击方面,缠丝劲也是极其重要的。
太极拳在对敌时,搭到敌方能够随屈就伸,能够避实就虚,微微转动,随化随发,以及有一种绞来绞去的劲,拿住对方使彼不能转动,进不得进,退不得退,这就是缠丝劲的持技击妙用。
(二)健身作用
缠丝劲的运作,上肢是由肩而肘、而腕、而掌、而指,下肢是由胯、而膝、而踝、而脚掌、脚趾;在运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关节都不停的自我旋转;我们练拳之时,还要以意领气,并在旋转过程中,达到气血通畅作用。
四、“缠丝劲”的练习要领
形体训练,是指肢体各部位在太极拳运动中得以“螺旋形”地缠绕锻炼。正如拳谚所云:“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腰似蛇形腿似钻,周身运动走螺旋。”同时也说明了太极拳的“以形导气”阶段必须借助肢体外形的螺旋缠绕,来带动身体内部气机的运行与聚合。躯体缠丝运动规律,可分三种表现形式。
(一)躯干部位:以身躯正中为轴线(上通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一线贯串,即中气之通道),腰为主要动力,以“套腰劲、花腰劲、螺旋腰劲”为训练方法,同时旋脊转腰,胸腰折叠蛹动和以胸腰运化。
(二)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为轴线(以中气贯串),双肩对拉拔长,松开似脱,互为催领,互相传递。同时旋腕转膀,促使肱骨旋动,尺桡二骨拧擦翻转,双手做顺缠与逆缠,双肘松垂随之同步旋转。
(三)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以中气贯串)为轴线,双胯同时松开,争横前绻里合,裆劲撑圆,开膝合膑,双腿里缠,双足缠丝法,有了体会后再练两手足和两臂腿的同步缠法,及其身体一侧的同步缠法,逐步掌握身体各部和整体的缠法。在其缠绕的运动中,必须细心地体会揣摩“筋骨的对拉拔长,关节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顺而又敏捷的状态下,进行自然的缠绕旋转。在一动无有不动之中,一动即缠,一运即缠。
在太极拳训练过程中,无论顺缠丝或逆缠丝,都必须要求在缠到位的一瞬间,劲松于中指肚,意加停息,气机一旋经劳宫穴缠回腰间与丹田。陈式太极拳对四肢运动总的要求是:腰为动力,以手领劲,手随神往,足从手运。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动作须节节贯串,一动全动。下肢旋踝转腿,上肢旋腕转膀,中间旋腰转脊,螺旋缠绕节节上升,以求缠丝劲的完整一气。其劲起于足跟发于腿,主宰于腰脊,通背贯臂,形于手指。毋使有缺陷处,毋使用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一缠到底,折叠转换接下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缠丝劲的分析与描述,可以进一步增加对陈式太极拳的拳理理解;同时更进一步感悟中国古典哲学的博大精深;增强太极拳爱好者的日常健身锻炼效果。而利用“边化边打”“即化即打”“打即是化”“化即是打”的螺旋劲精神。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遇到问题与困惑时,能得到些许解决方法上的启迪;对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与坚韧意志的培养,得到正面引导;对太极整体劲的形成与发放,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小旺.世传陈式太极拳[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7-9.
[2] 陈正雷.中国陈氏太极[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7:28-30.
[3] 张东武.谈太极拳腰裆功[J].少林与太极.199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