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别从教学方法的各个层面分析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分析。同时,阐述了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在不同层面上应该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然而,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它作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把它与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作为学习的对象
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信息社会的人至少应具有和信息社会接口的能力,如果你不会用计算机,不会用网络,那么你就无法和这个社会相融。中小学校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美国图书馆协会定义为“是指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简言之,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学生如何检索、评估、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护信息,使学生能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二)与学科教学整合
所谓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网络教学尝试,建设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环境。这不仅是实现教育跳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促使传统电教从教育的辅助地位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核心地位的关键性步骤和重要机遇。
(四)促进全面教改
基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目标、内容、模式、组织形式等做根本性的改革。比如,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及时将它们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来调整教学内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统筹考虑人和技术两个方面,即哪些内容是计算机可以代替我们去做的,哪些是人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变革,必然涉及到教材的编写问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材,已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它要给出的主要不是记忆的知识,而是问题、思路或策略等。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满堂灌”教学到交互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特性,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将知识本身、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校园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教育得以优质高效、无时空限制地进行。教师确定主题,学生们自己在网络上查找有关主题的相关信息,对主题进行深人分析研究,然后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个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可以肯定,这种利用网络进行的交互式教育使他们从枯燥无味的传统的“满堂灌”教学中解放出来,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
从传统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满足了社会需求。传统教育是一种以单向传授为主的知识传播。教师始终是传播的主体,他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速度,学生的主动性是极其有限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听课”。而信息化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像是“量体裁衣”,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自己主动安排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自主决定听课的时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和进度。他们可以自由地利用最新信息资源,自己进行专题研究,提高了解新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教育更加接近社会需要,使学生了解社会越真实广泛,学习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就越明确,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网络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网络教育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其校园是一个“虚拟校园”,这种虚拟教学环境打破了教学的地域、时空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网上学习。学生不一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也不需要担心自己原有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在当前的网络教学尝试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常被忽视。学生多与教师远远相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比较困难,学生需要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同时,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们需要纪律与自我约束。网络教育带来的教师角色的淡化可能带来教学管理的弱化,使得网络教育过于依赖学生主体参与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重视教学管理,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有着与传统教育形式截然不同的自身特点,正是这些本质特征在赋予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同时,也造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先天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的出路在于扬长避短,发挥其固有的优势,弥补其内在的不足,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要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增加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学生思想、行动的控制力。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控制”应在一个内在的合作过程中为师生双方分享,如果控制处于不平衡状态,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交流就会受到限制,交互学习的成效就会大受影响,教育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由于网络教育使得教师控制先天不足,在网络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控制和指导就更为重要。要开通师生感情交流渠道,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价值取向,提高学生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认同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应规定每隔一定时间进行集体的教师指导,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帮助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传统的集体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豪感,对学生的发展会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代教育 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然而,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只有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它作为中小学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把它与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和目标,正确地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确定合理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发挥它的功能效益和优势,达到优化教育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一)作为学习的对象
教会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信息社会的人至少应具有和信息社会接口的能力,如果你不会用计算机,不会用网络,那么你就无法和这个社会相融。中小学校设置的信息技术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谓信息素养,美国图书馆协会定义为“是指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简言之,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会学生如何检索、评估、利用、交换、共享、制作、保护信息,使学生能适应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二)与学科教学整合
所谓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三)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创造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探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应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探究式、问题解决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突出多样化、个性化的个体学习行为。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网络教学尝试,建设现代信息教育教学技术环境。这不仅是实现教育跳跃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也是促使传统电教从教育的辅助地位上升到教育改革发展核心地位的关键性步骤和重要机遇。
(四)促进全面教改
基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目标、内容、模式、组织形式等做根本性的改革。比如,对教学内容的优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及时将它们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来调整教学内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统筹考虑人和技术两个方面,即哪些内容是计算机可以代替我们去做的,哪些是人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变革,必然涉及到教材的编写问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材,已不是教学内容的唯一载体,它要给出的主要不是记忆的知识,而是问题、思路或策略等。
二、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满堂灌”教学到交互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信息技术特性,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将知识本身、教师和学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校园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教育得以优质高效、无时空限制地进行。教师确定主题,学生们自己在网络上查找有关主题的相关信息,对主题进行深人分析研究,然后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这个主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可以肯定,这种利用网络进行的交互式教育使他们从枯燥无味的传统的“满堂灌”教学中解放出来,无疑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全新的教育模式
从传统教育到信息化教育满足了社会需求。传统教育是一种以单向传授为主的知识传播。教师始终是传播的主体,他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速度,学生的主动性是极其有限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听课”。而信息化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对学生来说,更像是“量体裁衣”,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自己主动安排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自己需要的课程,自主决定听课的时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和进度。他们可以自由地利用最新信息资源,自己进行专题研究,提高了解新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教育更加接近社会需要,使学生了解社会越真实广泛,学习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就越明确,走出校门后的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网络教育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网络教育没有明显的校园界限,其校园是一个“虚拟校园”,这种虚拟教学环境打破了教学的地域、时空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网上学习。学生不一再受到时空的限制,也不需要担心自己原有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够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在当前的网络教学尝试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常被忽视。学生多与教师远远相离,客观上使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比较困难,学生需要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同时,在集体生活中学生们需要纪律与自我约束。网络教育带来的教师角色的淡化可能带来教学管理的弱化,使得网络教育过于依赖学生主体参与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时,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要重视教学管理,要重视对学生的激励。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有着与传统教育形式截然不同的自身特点,正是这些本质特征在赋予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同时,也造成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先天不足,信息技术应用的出路在于扬长避短,发挥其固有的优势,弥补其内在的不足,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要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增加教师对教学过程及学生思想、行动的控制力。在网络教育过程中,“控制”应在一个内在的合作过程中为师生双方分享,如果控制处于不平衡状态,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交流就会受到限制,交互学习的成效就会大受影响,教育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由于网络教育使得教师控制先天不足,在网络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控制和指导就更为重要。要开通师生感情交流渠道,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价值取向,提高学生对教师及其课程的认同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应规定每隔一定时间进行集体的教师指导,与传统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果,帮助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传统的集体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豪感,对学生的发展会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