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式教学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小学期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nohua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应用与探索了食品添加剂检测专题小学期的竞赛式教学。以国标方法为题材,教学分为自实习、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自实习阶段做准备性练习,预赛考察方法执行的规范性,决赛则为技术水平测试。结果有效挖掘了学生潜力,调动了积极性,收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竞赛式教学;小学期;食品安全检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8-0071-04
  Abstract: The competition teaching mode was applied and explored during the food safety testing techniques education in the small semester.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testing method as subject matter, the teaching was performed by three stages including self practising, preliminary and final competition. The preparing practic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elf practising stage; the assessments of operating normalization and testing ability for the method were performed in the preliminary and final competition stages respectively. In results, the latent capacities and initiatives of students were dug effectively and good teaching effects were achieved.
  Keywords: competition teaching model; small semester; food safety testing
  一、概述
  食品質量安全专业是北京农学院办学较具特色的专业之一,近年来向社会输送了大量高质量专业人才。按照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较早实施了小学期制[1],即利用每学期的最后2周开展各类相关学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动手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以期更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则在大学三年级的小学期中开设了“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专题”,学生可在小学期内,较为系统地学习关于食品微生物、转基因食品、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和农兽药残留等的检测技术,对课堂教学和实验进行了合理的延伸,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不对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使得学生的训练水平仍然停留在“知识获得”的层面,相对“能力获得”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为进一步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提高小学期的教学水平,2018年开始,我们在小学期的教学中引入了竞赛机制,加强对检测技能的过程性评价和检测结果的水平性评价,教学质量获得显著提升,更好地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2015级和2016级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第6学期小学期“食品添加剂检测”的专题教学为例,对教学过程进行了介绍、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不断总结经验、相互借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题目与方法
   按本年度小学期的总体安排,本小组方向为食品添加剂检测,题目定为:果汁中的山梨酸和苯甲酸检测。检测方法使用国标方法:GB5009.28-2016的第一法(高效液相色谱法)[3]。
  (二)选课、分组和奖项
  本小组仅限食品质量安全专业大三年级选课,选课人数2015级14人(2018年度),两人1组,随机分为7组,2016级16人(2019年度),两人1组,随机分为8组。竞赛设1等奖1组,二等奖1-2组,三等奖2组。
  (三)实施方法
  实施分为自实习、预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1. 自实习阶段
  教师对标准方法的原理、定性定量方法、操作关键点进行系统地讲解,然后学生进行配置试剂、制作标准溶液、处理样品,并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自实习。
  2. 预赛阶段
  学生按照国标方法对同一果汁样品进行实际检测,包括样品的称量、提取、离心、定容、过滤膜、系列标准溶液的稀释、上机操作、数据分析等。同时填写实验记录单,并对每一实验步骤用手机拍摄5-20秒的视频,上交实验记录单和视频,报告检测结果,作为评分的依据,预赛评分侧重操作过程。预赛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对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但不能影响竞赛的公平性。
  3. 决赛阶段
  即盲样考核阶段,教师平行称量4个样品为1组,其中2个样品用作对照,另两个样品平行定量加入一定量的山梨酸和苯甲酸标准储备液(教师配制),使最终样品溶液的浓度控制在校正曲线用系列标准溶液的浓度范围内。样品组数与参赛组数相同,各组的添加浓度相同。每组参赛同学随机获得一组样品,即盲样,进行检验。各组的系列标准溶液,需均由使用教师配置的标准储备液(加标用的那个)进行稀释。提交实验记录表,报告检测结果,不再录制视频。教师根据实验记录中的检测结果,计算回收率和相对偏差,作为评分的依据,决赛评分侧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决赛过程中,学生独立进行,教师不参与其中。   三、结果与分析
  (一)预赛和决赛考核点与评分
  本小学期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课堂知识,提升高年级同学的综合实验能力、独立实验能力,与实际工作接轨,因此着重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考核,其中前者通过预赛完成,后者通过决赛完成。
  预赛要求各小组提供标准溶液的配制、样品制备、上机操作和数据处理四个主要过程,涉及称量、移液、定容、提取、离心、过滤膜、操作仪器和数据分析等8个节点的短视频,对操作的规范性进行考察;通过实验记录表,对数字修约、计算过程的正确性进行考察;通过校正曲线决定系数值、测定结果和偏差值对实验操作的效果进行考察。预賽总评分则综合上述考核点,各部权重分别为操作规范性20%,计算过程与数字修约20%,校正曲线决定系数30%;结果和偏差30%。决赛考核点为两项,通过加标回收率考核测定的正确度,通过结果偏差考核测定的重复性,权重各50%,两项综合为检测结果的准确度[4]。
  (二)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自实习阶段的练习和教师辅导,各小组在操作规范性、数字修约、结果计算等方面均能达到预期要求(这里不再讨论),差异主要体现在实验操作的效果上,见表1。2018年度优秀率(≥85分)为85.7%,由于部分同学误将本底色谱峰当做苯甲酸色谱峰进行计算和积分错误,导致结果测定值不合理、测定偏差过大;在总结2018年度经验的基础上,2019年度加强自习室阶段对学生的培训,尽管增加了山梨酸为目标物、提升了实验难度,优秀率获得显著提高,达到100%,远高于专业课教学实验(20%-50%),预赛组完全部进入决赛。竞赛机制的引入,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近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技能水平,将盲样测试考核引入决赛,进行检测能力水平测试,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果见表2。2018年度决赛优秀率为50%,在考核难度加大的条件下,2019年度优秀率仍然提升到了75%。
  由于竞赛选用的检测方法为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方法,并严格按相关规范执行。决赛的盲样考核方法,参照行业实验室能力比对的方法进行,使得小学期的教学训练紧跟行业实践,更能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竞赛机制的引入,学生自主能力,自组织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的相对不足。
  (三)改进措施
  通过两届小学期的实践,发现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实验技能不足是影响竞赛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在小学期正式开始前一个月,布置学生选题,开始查阅文献,有正对性地对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并要求学生以答辩的形式进行汇报;2. 适当延长自实习阶段的课时,给学生充足的自实习时间,同时加强本阶段的操作指导;3. 过程评价和评分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四、结束语
  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专题”小学期教学中引入“竞赛式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缓解食品相关本科专业理论知识偏重、实践技能训练不足的矛盾;能够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致谢:“竞赛式教学”虽然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实验耗材等消费较大、占用仪器机时较多,离不开校相关主管部门和相关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张静玲,焦琳.高校小学期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职业教育,2016,2:211.
  [2]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2018-6-21).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45/201806/t20180621_340586.
  html,2019/7/17.
  [3]GB5009.2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S].
  [4]GB/T 27417-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S].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医学专业属于国家控制专业,招生的规模、要求与普通医学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自1999年国家开始扩招及就业政策调整,法医学专业存在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新增就业岗位相对的工作流程不规范、待遇不稳定和认可度不高等问题。文章通过对皖南医学院近五届法医学专业毕业生的生源基本概况、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法医学专业就业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供开办法医学专业的院校借鉴和使用。  关键词:法医学;毕业
期刊
摘 要:以哈尔滨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深入探讨了现行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对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和方案。以期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4-0163-04  Abstract: Executive c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智能海洋监测、分析与管理科研团队为例,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引领,产教融合、学科交叉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实现途径,为地方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科交叉;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9-0082-04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代表和骨干力量,不仅关系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是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重要保证,应在大学生入党前严格把好入党关。文章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广州中医药大学1266名大学生的入党动机,研究发现大部分的“95后”大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入党意愿,同时入党动机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倾向,故新形势下高校应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入党前教育力度、搭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方法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更是对现有教学方法的有益改革。研究结合《农业经济学》教学实践,构建“协同——发现型”合作学习方法策略,从激发合作学习动机、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展开合作学习过程、结束合作学习活动四个阶段探究该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教学效果,积极探究合作学习方法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以培养出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文章采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方式,构建合理培养方案,重点围绕建立完善的培养过程,建立科学的培养制度和制定有效的培养评价指标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建设与改革。通过改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吉林大学农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固化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为同类院校农学专
期刊
摘 要:在教育部引導部分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环境下,结合OBE教育理念,以现代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进行改革的可行性,遵循“学习任务的设定、教学实施过程、学习成果评价”三个阶段,对现代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进行目标、内容以及评价体系重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应用型本科课程教育实践提供建设思路。  关键词: OBE 理念;应用型本科;课程重构;物流
期刊
摘 要:文章从控制论的角度,以回顾性的视角分析了我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十届本科生程序设计类课程分别在“近似闭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同一批新生的两门程序设计课程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自主设计的“闭环”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对比,证实了闭环式教学对学生的参与度,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控制力方面都有极大帮助。而信息技术手段的合理设计,可以成为推动闭环式教学模式开展的得力助手。文章虽然是针
期刊
摘 要:文章论述了新工科建设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以石油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最后重点论述了适应新工科建设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路径: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立德树人水平;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激励制度,激发教师进行新工科建设热情;搭建教师教科研发展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适应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建设师资队伍提供借鉴
期刊
摘 要:基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是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引入学生的参与,利用项目为依托,促进课本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相互渗透。文章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从项目化教改内涵及必要性思政项目化教改的方向和步骤、高校思政教改的价值三个层面研究了高职思政教学改革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项目化;思政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