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在物理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精心营造探索氛围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老师能讲清,学生能听得懂,教学就是成功了。这样教出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靠机械记忆和单纯模仿,缺泛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而强调创造力的培养的物理教学,在进行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创造出一个精彩的“发现情境”,营造出一个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老师精心铺设台阶,调控引导,把学生引到设疑—探究—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中去。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以发现者的身份进行探讨研究,使他们充分领略到学习的主人翁的充实感,体验到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学好物理的信心,为学生主动探讨事物,发明创造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一课时,针对学生原有的“木块总是上浮的,金属总是下沉的”的认识。新课开始时,我采取以下提问来创设情境。
老师:将一木块和一牙膏皮同时放入盛水的杯中,木块浮于水面上,而牙膏皮却沉落杯底,为什么?
学生:牙膏皮是金属做的,所以下沉。
老师:将牙膏皮叠成船状放入水中,牙膏皮又浮于水面。“牙膏皮为什么又浮上来了呢?”
至此,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被破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都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个个处于求知的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这样,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探索氛围去学习新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培的效果。
二、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力是人大胆对已有的表象,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创造力之一,假设和猜想是锻炼学生想象力的最好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结合教学进度,根据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作一些假设。例如:可以假设没有摩擦、大气压突然消失、空气是电和热的良导体等等。这样,让学生放开胆子去想象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景,鼓励同学们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想。有时,也模拟理想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理想情境、理想作用。或者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条件假设、结论假设,这样,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显浅,使同学们既掌握物理知识,又能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思维想象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的确如此,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任何一个科学学说的出现,开始都是大胆的猜想。麦克斯韦借助超凡的直觉大胆提出:“涡旋电场”的假设,后来成为电磁理论的基石。猜测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事事处处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进行大胆猜测、合乎逻辑地进行判断,并鼓励学生要有不怕猜错的勇气和猜想后予以验证的科学态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在解题训练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解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要注意不能机械式记熟解题步骤,而在解题时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向牵联,一题多层变化的“三多”训练。老师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使学生通过解题,既学会逻辑推理,又敢于多向联想。
例如:把一个“12V8W”的灯泡与2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在18伏的电源上,灯泡能否正常发光?为什么?
通过学生研究讨论,归纳几种解法:比较电流法,比较电压法,比较电功率法。我在此提示学生,已学过的跟通电时间无关的电学量中还有什么?学生很自然就想到“电阻”,从而马上联想到用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与假设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比较,最后作出如下解答:
假设灯泡正常发光,那么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则灯泡的电阻为:R′灯=R总-R1=27Ω-20Ω=7Ω
而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故灯泡不能正常发光。
这是一种反证法,为同学们解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上以灯泡为研究对象的四种解题方法,都可以直接判断灯泡是否能正常发光。此外,还可以选定值电阻为研究对象,间接判断灯泡是否正常发光。经过研究讨论,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另外,还可以多训练一些陷阱式的习题,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或者训练相近式的习题,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等等。
四、在物理实验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途经。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着重从以下三点做好培养工作:
1、重视实验、多做实验、做好实验。除精心组织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外,还经常自制教具或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增设一些演示实验,或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师生共同实验,而且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新颖、准确、可见度大。
2、多做探究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用具或自备器材,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在探究实验中,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等智能因素得到全面发展。
3、让学生多设计小实验、多搞小制作活动。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小制作项目,还经常鼓励学生课外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搞一些小制作活动,并定期展览,奖励制作得比较好的同学。例如在学习了浮力及应用之后,我便组织一次小制作活动。结果同学们经过反复思考、切磋琢磨,有的制作出了能升空的“彩色气球”,有的制作了“浮力演示小船”等形式多样的作品。又如,有的同学学了凹镜的光学特性后,自己利用香烟盒的金属箔做一个凹镜,套在手指上,正对太阳光,来检验凹镜的聚光特性。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技巧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做(实验)、敢想、敢说、敢问,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单位:536015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创设情境,精心营造探索氛围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老师能讲清,学生能听得懂,教学就是成功了。这样教出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靠机械记忆和单纯模仿,缺泛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而强调创造力的培养的物理教学,在进行概念和规律教学时,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这其中最关键的是创造出一个精彩的“发现情境”,营造出一个可供学生积极探索的创造氛围。老师精心铺设台阶,调控引导,把学生引到设疑—探究—分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中去。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以发现者的身份进行探讨研究,使他们充分领略到学习的主人翁的充实感,体验到获得知识,迈向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学好物理的信心,为学生主动探讨事物,发明创造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一课时,针对学生原有的“木块总是上浮的,金属总是下沉的”的认识。新课开始时,我采取以下提问来创设情境。
老师:将一木块和一牙膏皮同时放入盛水的杯中,木块浮于水面上,而牙膏皮却沉落杯底,为什么?
学生:牙膏皮是金属做的,所以下沉。
老师:将牙膏皮叠成船状放入水中,牙膏皮又浮于水面。“牙膏皮为什么又浮上来了呢?”
至此,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被破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探究心理,都急于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个个处于求知的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思考,这样,让学生进入了一个探索氛围去学习新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培的效果。
二、启发诱导,激励学生大胆想象
想象力是人大胆对已有的表象,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创造力之一,假设和猜想是锻炼学生想象力的最好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结合教学进度,根据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作一些假设。例如:可以假设没有摩擦、大气压突然消失、空气是电和热的良导体等等。这样,让学生放开胆子去想象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景,鼓励同学们尽情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猜想。有时,也模拟理想实验,假设理想模型、理想情境、理想作用。或者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模型假设、过程假设、状态假设、条件假设、结论假设,这样,可以化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转深奥为显浅,使同学们既掌握物理知识,又能有效地训练他们的思维想象力。
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的确如此,古今中外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任何一个科学学说的出现,开始都是大胆的猜想。麦克斯韦借助超凡的直觉大胆提出:“涡旋电场”的假设,后来成为电磁理论的基石。猜测是一种难度较大的跳跃式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事事处处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联想等方式进行大胆猜测、合乎逻辑地进行判断,并鼓励学生要有不怕猜错的勇气和猜想后予以验证的科学态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在解题训练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解题训练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但要注意不能机械式记熟解题步骤,而在解题时应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向牵联,一题多层变化的“三多”训练。老师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使学生通过解题,既学会逻辑推理,又敢于多向联想。
例如:把一个“12V8W”的灯泡与20Ω的定值电阻串联后,接在18伏的电源上,灯泡能否正常发光?为什么?
通过学生研究讨论,归纳几种解法:比较电流法,比较电压法,比较电功率法。我在此提示学生,已学过的跟通电时间无关的电学量中还有什么?学生很自然就想到“电阻”,从而马上联想到用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与假设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比较,最后作出如下解答:
假设灯泡正常发光,那么电路中的总电阻为:
则灯泡的电阻为:R′灯=R总-R1=27Ω-20Ω=7Ω
而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故灯泡不能正常发光。
这是一种反证法,为同学们解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上以灯泡为研究对象的四种解题方法,都可以直接判断灯泡是否能正常发光。此外,还可以选定值电阻为研究对象,间接判断灯泡是否正常发光。经过研究讨论,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另外,还可以多训练一些陷阱式的习题,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或者训练相近式的习题,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等等。
四、在物理实验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的有效途经。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并着重从以下三点做好培养工作:
1、重视实验、多做实验、做好实验。除精心组织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外,还经常自制教具或利用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增设一些演示实验,或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师生共同实验,而且演示实验时力求做到新颖、准确、可见度大。
2、多做探究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鼓励学生利用学习用具或自备器材,做一些探究性实验。在探究实验中,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等智能因素得到全面发展。
3、让学生多设计小实验、多搞小制作活动。小实验、小制作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小制作项目,还经常鼓励学生课外开动脑筋,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搞一些小制作活动,并定期展览,奖励制作得比较好的同学。例如在学习了浮力及应用之后,我便组织一次小制作活动。结果同学们经过反复思考、切磋琢磨,有的制作出了能升空的“彩色气球”,有的制作了“浮力演示小船”等形式多样的作品。又如,有的同学学了凹镜的光学特性后,自己利用香烟盒的金属箔做一个凹镜,套在手指上,正对太阳光,来检验凹镜的聚光特性。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及实验技能技巧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做(实验)、敢想、敢说、敢问,勇于思考、善于思考,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者单位:536015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中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