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保护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环保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支柱,是世界公认的“朝阳产业”。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严格了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也是“十一五”规划中的重点投资领域。
一、我国环保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现行的环境投入体制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保护责任及投资基本上由政府承担,投资的目标主要是追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无法对环境保护的投资活动起到调控作用。研究表明,中国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投入的,但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导致政府现行的投融资供给能力不足。这种传统的环保投资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总量严重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投资面临较多的历史欠账和当期支出需求,环保产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投融资矛盾,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一方面。绝大部分环保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另一方面,环保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难以进入,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曾晓东曾说过“环境保护就是要有钱,有投入,没有其他的经验。”这说明资金的融通是环境保护的关键。
国际经验表明,当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1.5%时,才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到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而中国远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低限,环境包袱越背越重。“八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投资1102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0.69%,没有达到“八五”计划规定的0.85%的目标。“九五”期间,即使在经济财政政策的有利形势下,环保计划投资4500亿元,但留有缺口900亿元。“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70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据国家环保总局称:根据“十一五”环保目标,按照“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原则,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6%。不考虑价格折扣,比“十五”期间增加近6500亿元。近些年,尽管我们投资总量有所增加,然而,随着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需求缺口会更大。若不创新现有的投资机制,单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
2.投资效率和效益差
据近几年环保部门对全国5556套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调查,因报废、闲置、停运等而完全没有运行的设施占32%,运行的占68%,而运行设施中,能实现达标排放的有效投资率仅占44.9%,考虑到32%未运行设施的投资,则总的有效投资只占全部投资的31.3%。
环保设施未能充分发挥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预算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度,许多企业把应该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挤占或挪用,或将治污资金的相当比例用在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头费及其它装备上,而不是用在排污设施方面。二是现行环保投资的行为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于社会整体的市场化进程。设计不合理、处理设施技术不过关、工程质量差、管理水平低及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环保投资效率不高又增加了筹集环保资金的难度。
3.投资结构不合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环保工作的重点一直是工业污染防治,其中尤以关注重点污染企业为中心,在相关投融资体制与资金安排上,没有区别对待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在污染防治投融资上面临特殊困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型污染问题突显,对城市基础建设的投入也逐年提升,2003年时已占环境治理投资总额的66%。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领域,对城市垃圾及废气处理则缺乏力度。这是因为,目前给水的收费已成为一种制度而且普及率极高,而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出台最晚,其收费的地区和城市也最少。中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投入虽然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和大中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来说依然相距甚远,城市环保投入的欠账程度仍然持续增加。
4.环保投资管理方式落后,政府角色过重
环境污染防治中,负有投资责任的主体包括政府、污染企业和个人。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环保投资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既不允许国内社会资金的有效介入,又缺乏一套严格规范的、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遏制环境整体恶化的势头,仅仅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要在保持经济适度高速发展的同时,投入巨大的经济力量治理和保护环境也是不现实的。
二、发展风险投资是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的环保产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主要靠政府投资,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没有形成刺激其发展的合理价格体系和缺少内在的利益驱动,产业总体发展速度缓慢。在环保产业中引入风险资金,对于加速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化,促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企业自我积累很难支撑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高投入,又由于银行强调稳健经营,必须谨慎权衡资产与负债之间在时间和风险上的匹配,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很难对其作出较强的资金支持。且银行在资金供给方面的这种安排使得企业获得贷款因手续繁琐冗长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对于尚无良好经营记录的企业无疑是较重的成本负担。因此,要解决我国环境保护产业投资不足和融资渠道匮乏的症结,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是最佳选择。
2.市场的需求
环保产业几乎涉及到三大产业的所有方面。渗透性极强。因此环保产业的平均利润率远远超过传统产业。而且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主导设备的生产到配套技术的开发,环保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定能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快速成长。环保产业不是微利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世贸组织各贸易国设置的“绿色壁垒”,正在有效地推动中国出口企业全面开展有关环境管理、生产、安全的认证工作。主动上门向科研单位要环保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外部压力有效地使环保与企业的生存联系起来。对风险投资公司而言,这应当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一旦选准投资目标并结合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和先进管理,投资环保获取超额利润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就迫切需要建立环保产业风险投资体系。
三、利用风险投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
实现环保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必须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广泛筹集风险资本。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外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稳健的风险投资格局。由于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尚不健全,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既可以提高风险投资的信誉,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感,又可以引导社会资金尤其是公众投资和企业投资的参与,对提高风险投资的社会化程度有重要影响。
1.发挥政府引导和激励作用
多年来,政府一直通过有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直接介入风险投资业务。然而。实践表明,政府的直接参与导致了国有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带有很强的计划性色彩。投资项目严重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缺乏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吸纳社会资本.也无法吸引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基金运作,最终导致政府唱独角戏。所以,在环保产业的风险投资市场上,必须由社会资本唱主角,政府参与但不干预,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按照市场规则经营。
一方面应逐渐加大政府的税收减免及风险补偿等优惠措施的执行力度。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新加坡政府规定,风险投资最初5~10年免税;美国政府为了鼓励私人风险投资,对风险投资的60%免除征税,仅对其余的40%按50%征收所得税。而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主要对象是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而不是针对具体的科学研究开发项目。风险投资基本享受不到税收优惠。因此目前在税收优惠方面的改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给予风险投资机构和高技术企业相同的税收优惠。二是投资者从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收益可以免征所得税。三是允许转移税务亏损,如果风险投资机构对某一项目的投资发生亏损,应允许减免赢利项目的所得税以弥补损失。
另一方面,政府制定各项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风险投资,壮大风险投资队伍。在我国风险投资的初创阶段,政府应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注入一定的引导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政府对待风险投资的态度应表述为“支持而不控制,引导而不干预”。
2.完善环保产业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
如前所述。我国环保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污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相应设备的生产和开发上,且产品以环保机械为主。对于未来的环保产业投资,应当走创新、集约化发展道路,尤其是将传统环保产业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环保服务和净化技术与设备、高效能源开发、节能技术与设备等产品生产也应是考虑的重点。
风险投资公司在进行项目选择时,由于无法保证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因此项目评估重点落在了风险企业创业者的素质和企业技术水平上。为了克服传统评估方法单纯关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不足,应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广泛使用的实物期权方法进行环保项目的投资决策,并将现代投资决策与传统的项目评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3.多层次资本市场给予配合
风险投资是趋利性资本,投资的目的是使资本收益最大化。没有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直接影响风险投资的最终收益,继而影响风险投资的投资热情。近年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外资热内资冷现象,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资本市场、创业板资本市场、场外柜台产权交易市场。随着股份分置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一系列规范证券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行为的制度规范出台,我国主板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板资本市场制度日趋完善,但业界翘首以盼的创业板和全国统一的场外柜台产权交易市场至今难见推出的希望。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是势在必行。建议政府尽快决策,早日推出创业板和全国统一的场外柜台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4.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投资基金
我国目前已经出现环保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雏形,并在很多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环保投资基金一方面为具有快速发展潜力的公司带来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国内外同领域的广泛资源,给被投资企业带来先进和适用的环保技术。我国应将基金重点投资在境内从事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包括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的公司。采取国际通行的风险投资管理方式,通过对候选企业的发展背景、市场前景、管理团队、盈利模式和经营风险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企业,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并规范公司运作,再经过数年发展壮大后。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本的退出,从而获得投资收益。
总之,风险投资是解决目前环境保护产业资金缺乏的较好办法,要想使得环境保护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如何与风险投资联姻是其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一丁)
一、我国环保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现行的环境投入体制基本上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保护责任及投资基本上由政府承担,投资的目标主要是追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无法对环境保护的投资活动起到调控作用。研究表明,中国70%以上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投入的,但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导致政府现行的投融资供给能力不足。这种传统的环保投资体制存在着明显的弊端,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投资渠道单一,投资总量严重不足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投资面临较多的历史欠账和当期支出需求,环保产业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投融资矛盾,资源配置不够合理。一方面。绝大部分环保企业资金严重不足,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另一方面,环保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仍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大量的社会资金难以进入,不能满足实际要求。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曾晓东曾说过“环境保护就是要有钱,有投入,没有其他的经验。”这说明资金的融通是环境保护的关键。
国际经验表明,当污染治理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1.5%时,才能基本控制环境污染;提高到2%~3%时,才能改善环境质量。而中国远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的最低限,环境包袱越背越重。“八五”期间国家环境保护投资1102亿元,占GDP的比重只有0.69%,没有达到“八五”计划规定的0.85%的目标。“九五”期间,即使在经济财政政策的有利形势下,环保计划投资4500亿元,但留有缺口900亿元。“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7000亿元,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据国家环保总局称:根据“十一五”环保目标,按照“多还旧账,不欠新账”的原则,初步测算,“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6%。不考虑价格折扣,比“十五”期间增加近6500亿元。近些年,尽管我们投资总量有所增加,然而,随着中国的环保投资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需求缺口会更大。若不创新现有的投资机制,单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远远不够的。
2.投资效率和效益差
据近几年环保部门对全国5556套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调查,因报废、闲置、停运等而完全没有运行的设施占32%,运行的占68%,而运行设施中,能实现达标排放的有效投资率仅占44.9%,考虑到32%未运行设施的投资,则总的有效投资只占全部投资的31.3%。
环保设施未能充分发挥效益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预算约束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制度,许多企业把应该用于污染防治的资金挤占或挪用,或将治污资金的相当比例用在环保机构工作人员的人头费及其它装备上,而不是用在排污设施方面。二是现行环保投资的行为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严重滞后于社会整体的市场化进程。设计不合理、处理设施技术不过关、工程质量差、管理水平低及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环保投资效率不高又增加了筹集环保资金的难度。
3.投资结构不合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环保工作的重点一直是工业污染防治,其中尤以关注重点污染企业为中心,在相关投融资体制与资金安排上,没有区别对待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在污染防治投融资上面临特殊困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型污染问题突显,对城市基础建设的投入也逐年提升,2003年时已占环境治理投资总额的66%。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又主要集中在污水处理领域,对城市垃圾及废气处理则缺乏力度。这是因为,目前给水的收费已成为一种制度而且普及率极高,而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出台最晚,其收费的地区和城市也最少。中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投入虽然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但相对于城市化进程和大中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来说依然相距甚远,城市环保投入的欠账程度仍然持续增加。
4.环保投资管理方式落后,政府角色过重
环境污染防治中,负有投资责任的主体包括政府、污染企业和个人。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环保投资属于国家垄断性行业,既不允许国内社会资金的有效介入,又缺乏一套严格规范的、可操作性的管理模式。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要想在一定的时间内遏制环境整体恶化的势头,仅仅靠国家有限的财政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要在保持经济适度高速发展的同时,投入巨大的经济力量治理和保护环境也是不现实的。
二、发展风险投资是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的环保产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公益性的事业,主要靠政府投资,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没有形成刺激其发展的合理价格体系和缺少内在的利益驱动,产业总体发展速度缓慢。在环保产业中引入风险资金,对于加速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化,促进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极其重要的。作为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企业自我积累很难支撑企业发展所需资金的高投入,又由于银行强调稳健经营,必须谨慎权衡资产与负债之间在时间和风险上的匹配,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原则,很难对其作出较强的资金支持。且银行在资金供给方面的这种安排使得企业获得贷款因手续繁琐冗长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对于尚无良好经营记录的企业无疑是较重的成本负担。因此,要解决我国环境保护产业投资不足和融资渠道匮乏的症结,引入风险投资机制是最佳选择。
2.市场的需求
环保产业几乎涉及到三大产业的所有方面。渗透性极强。因此环保产业的平均利润率远远超过传统产业。而且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主导设备的生产到配套技术的开发,环保产业的深入发展必定能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快速成长。环保产业不是微利产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对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同时,世贸组织各贸易国设置的“绿色壁垒”,正在有效地推动中国出口企业全面开展有关环境管理、生产、安全的认证工作。主动上门向科研单位要环保技术的企业越来越多,外部压力有效地使环保与企业的生存联系起来。对风险投资公司而言,这应当具有相当大的诱惑力,一旦选准投资目标并结合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和先进管理,投资环保获取超额利润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就迫切需要建立环保产业风险投资体系。
三、利用风险投资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
实现环保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必须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广泛筹集风险资本。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外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投资稳健的风险投资格局。由于我国目前的风险投资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资本市场尚不健全,风险投资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直接参与风险投资,既可以提高风险投资的信誉,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感,又可以引导社会资金尤其是公众投资和企业投资的参与,对提高风险投资的社会化程度有重要影响。
1.发挥政府引导和激励作用
多年来,政府一直通过有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直接介入风险投资业务。然而。实践表明,政府的直接参与导致了国有风险投资公司的运作带有很强的计划性色彩。投资项目严重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缺乏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吸纳社会资本.也无法吸引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参与基金运作,最终导致政府唱独角戏。所以,在环保产业的风险投资市场上,必须由社会资本唱主角,政府参与但不干预,鼓励风险投资机构按照市场规则经营。
一方面应逐渐加大政府的税收减免及风险补偿等优惠措施的执行力度。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新加坡政府规定,风险投资最初5~10年免税;美国政府为了鼓励私人风险投资,对风险投资的60%免除征税,仅对其余的40%按50%征收所得税。而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主要对象是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等,而不是针对具体的科学研究开发项目。风险投资基本享受不到税收优惠。因此目前在税收优惠方面的改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给予风险投资机构和高技术企业相同的税收优惠。二是投资者从风险投资机构获得的收益可以免征所得税。三是允许转移税务亏损,如果风险投资机构对某一项目的投资发生亏损,应允许减免赢利项目的所得税以弥补损失。
另一方面,政府制定各项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风险投资,壮大风险投资队伍。在我国风险投资的初创阶段,政府应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注入一定的引导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政府对待风险投资的态度应表述为“支持而不控制,引导而不干预”。
2.完善环保产业风险投资项目的选择
如前所述。我国环保产业目前主要集中在污水、大气、固体废弃物等相应设备的生产和开发上,且产品以环保机械为主。对于未来的环保产业投资,应当走创新、集约化发展道路,尤其是将传统环保产业与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相结合。环保服务和净化技术与设备、高效能源开发、节能技术与设备等产品生产也应是考虑的重点。
风险投资公司在进行项目选择时,由于无法保证市场预测的准确性,因此项目评估重点落在了风险企业创业者的素质和企业技术水平上。为了克服传统评估方法单纯关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指标的不足,应大胆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广泛使用的实物期权方法进行环保项目的投资决策,并将现代投资决策与传统的项目评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3.多层次资本市场给予配合
风险投资是趋利性资本,投资的目的是使资本收益最大化。没有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将直接影响风险投资的最终收益,继而影响风险投资的投资热情。近年来,中国风险投资市场表现出明显的外资热内资冷现象,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
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主板资本市场、中小企业板资本市场、创业板资本市场、场外柜台产权交易市场。随着股份分置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一系列规范证券市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行为的制度规范出台,我国主板资本市场和中小企业板资本市场制度日趋完善,但业界翘首以盼的创业板和全国统一的场外柜台产权交易市场至今难见推出的希望。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环保产业,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是势在必行。建议政府尽快决策,早日推出创业板和全国统一的场外柜台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
4.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投资基金
我国目前已经出现环保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雏形,并在很多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环保投资基金一方面为具有快速发展潜力的公司带来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国内外同领域的广泛资源,给被投资企业带来先进和适用的环保技术。我国应将基金重点投资在境内从事环境保护、清洁生产、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包括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和成熟期的公司。采取国际通行的风险投资管理方式,通过对候选企业的发展背景、市场前景、管理团队、盈利模式和经营风险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企业,对其进行股权投资并规范公司运作,再经过数年发展壮大后。通过上市、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资本的退出,从而获得投资收益。
总之,风险投资是解决目前环境保护产业资金缺乏的较好办法,要想使得环境保护产业获得较快的发展,如何与风险投资联姻是其重要环节。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