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自得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725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攀登台阶,无论在哪一层台阶,阶下总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也有人在俯视你。有人认为,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也有人认为,抬头不自卑,低头不自得,才是从容淡定的自己。还有人认为……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明确,需要开篇亮明自己的观点。材料情境清晰,立足对人生的思考,并给出了自卑和自得的两种情形,强调了对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思辨表达,难度适中。文章可写空间宽泛,但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概念界定,以便深度议论的完成。
  材料以台阶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的处境。由此给出了两类人的看法:第一类人强调平视自己,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第二类人认为不卑不亢,方能从容淡定。此外用省略号提示同学们,还可以有其他的见解,言之有理即可。作文要求明确,谈体验和思考,文体首选议论文,文笔上佳的同学可以选择议论性散文。
  如果支持第一类人的看法,写作时,需要有思辨性,最好将自卑和自得的两种情形进行鲜明的对比,这样才能层进到平视的难能可贵。如果坚持第二类人的看法,写作时,要突出从容淡定的可贵,寻求发现自我价值的方法。论证方法可以多样化,让文章更具议论特色。
  佳作一
  在平衡中昂首前进
  ◎杜馨梦
  电影《无问西东》中,梅老师曾这样定义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人与人方能构成人类社会,想要单独地将自己割裂开,隐逸山林,无异于作茧自缚。但是如果一味地关注他人,又会失去了自我。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寻得一个平衡,抬头不自卑,低头不自得,在平衡中昂首前进。
  寻求的平衡其实是一种妥协与让步的智慧。漫漫人生路,总有人走得快于你,也有人落后于你,或者与你同行一程。执着地追赶或一味向后看,会让人或溺于焦虑或溺于自满,很难看到前方的道路和四周的风景。巴尔扎克说:“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学会在他人与自身间寻求平衡,我们才能在人生旅途的攀登过程中,既不迷失自我,又拥有前进的动力。
  理性能让我们寻求到真正的平衡。达·芬奇说:“认识自己无往不利。”老子亦留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箴言。理性认识自己能够帮助我们找准更上一层楼的突破口,也能够让我们在面临各种人生选择时,更为精准地做出判断。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理性认识自己呢?首先,我们可用曾参“吾日三省吾身”的办法,在不断自我怀疑、自我反省、自我纠正中,实现自我认知的提升。其次,我们可以借助他人的评价,理性倾听来自他人的真诚评价,这更有助于化解我们“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和迷惘。
  抬头不自卑、低头不自得是自信与自足的表现,是把握分寸的智慧。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长者,却在进门时被比自己矮了些许的门框撞得龇牙咧嘴。长辈笑着对他说:“如果不是心高气傲,始终昂着高贵的头颅目中无人,又怎么会没有注意到低矮的门框,而被狠狠地撞了一下呢?”低头需要谦卑,抬头则需要勇气。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选择:是抬头接受失落与差距,还是低头寻求自在?这需要我们摆正姿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为在低头与抬头之间,就是人与人的差别,是人生道路的转折。把握抬头与低头的分寸,才有机会成为一个的智者。
  自我与他人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执着于任何一个方面都不会走向成功,以平和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他人,寻求其中的平衡,才能在漫漫人生中获得一份份喜悦,让我们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学生,指导老师:李明智】
  点评
  标题一目了然,让读者迅速了解了作者的观点。开篇借电影台词,用简约的语言阐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紧扣作文材料。继而挖掘寻求平衡的本质,以巴尔扎克的话指明了妥协和让步的智慧。接着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认识自己和倾听他人建议的具体做法,让观点更具操作性。然后用富兰克林的事例,拓展议论的空间,引发了读者的思考。结尾呼应开头,首尾圆合,结构严谨。
  佳作二
  高山低谷,皆须一观
  ◎冯凌芸
  抬头,见高山巍峨,而自惭形秽;低头,见谷地低矮,而沾沾自喜。因而有人认为: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可事实真就如此吗?在我看来,抬头不自卑,低头不自得,才是从容淡定的自己。
  认为只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而害怕仰视与俯视,这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生活在当下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社会,闭门造车那一套是完全行不通的。当我们将双目遮起,不关注他人的发展状况时,我们就俨然变成了井底之蛙,将自己的视野限制在了狭小的一方天地之中。
  而与平视相比,抬头仰视则能给我们带来目标和动力。正如法捷耶夫所言:“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当我们向上仰视时,我们能够看见那些比我们更加优秀的人,以他们为范例,可以激励、鞭策我们向前走得更远。东汉班超曾经弃笔而叹道:“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当时在旁边抄书的人纷纷嘲笑他。可谁知,而后班超以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在艰险之境仍能當机立断,百战不殆,书写了传奇的一生,创造了中国一代历史名将的西域神话,维护了西域的和平。由此足见,仰视如同人生阶梯上方伸下来的一根绳索,帮助我们向阶梯的顶端攀爬。
  另一方面,低头俯视能给我们带来鼓励和信心。俯视他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他人采取蔑视的态度,而是应在观察他人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表扬,自我欣赏。但切不可因为自身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观察他人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从而避免自己犯下同样的错误。张方宇在《单独中的洞见Ⅱ》一书中曾这样写道:“仰视需要勇气,俯视需要底气。唯有自己会飞翔者,才可向下俯视而不至于眩晕。即便在低处,人也要学会俯视。俯视带来自身的轻盈,从而使人高升。”唯有俯仰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努力奋斗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至于心态,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好度,在仰视时不妄自菲薄,自轻自贱;在俯视时不骄傲自满,狂妄自大,一样能在抬头与低头之间保持良好的心态。
  要敢于抬头仰视,也要敢于低头俯视,不拘泥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高山与低谷,你皆须一观。
  【作者系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学生,指导老师:李明智】
  点评
  标题点明了作者的观点,立意明确。开篇转述材料,引出自己的看法,平实的开头奠定了全文的语言基调。第二段围绕观点进行了精要议论,使读者对观点的理解更加透彻。文章重心部分一分为二,先谈仰视可以给我们带来目标和动力,以法捷耶夫和班超为例,详细论述了榜样的激励作用。之后以张方宇书中的话为例,阐述了俯视可以带来鼓励和信心。结尾语言精练,在总结全文中,再次明晰了主旨。
其他文献
训练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技法指导  对文章的评价历来多元,但最基本的依然是词句。遣词造句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文章优劣,看整体用词,立判高下。其实,用词也是有技巧的,现略述一二:  一、词句准确,重
期刊
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完成学业的陈洪铎,迫不及待地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前,他用自己節余下来的大约2500美元,购买了当时在国内很难买到的设备、试剂和图书,整整装了6个大箱子。当他听说有一艘国内货轮停在费城时,他急忙赶去同船长商量,求他们捎带回祖国。当年6月,陈洪铎带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资料和实验记录,带着他这3年里争分夺秒学得的知识和成果,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回国之前,宾夕法尼亚
期刊
纵观古今,无论哪个时代,理解都像炽热跳动的心脏,它使身体的脉络苏醒,让滚烫的血液蹿涌,带领我们愈走愈远。  昔者以理解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在那个才学之士纷纷坐而论道的时代,孔圣人“仁者爱人”,老聃“道可道,非常道”,加之“天下皆白,唯我独黑”的墨家,诸圣人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了巧妙的平衡点,造就了中国学术史上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  他们虽追求不同的志向,却对他人的思想保持理解。马克思说过:“当
期刊
时常听到抱怨,草书难懂如同天书。  我的想法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顿挫缓急,或者凝重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起伏的内心波澜,这就是懂得草书了。那些戏迷不在乎舞台上的故事情节,他们是为演员的柔软身段和激越唱腔而摇头晃脑。草书也是如此。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涌过纸面,至于写下的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不是多么重要的事
期刊
我国西藏边境有一个叫“陇”的无人区。这里,地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40%的“世界屋脊”。今天的驻军叫六连,隶属于西藏军区某边防团。在整个西藏边境,六连的巡逻线最苦,也最险。  就是在这样的巡逻线上,六连官兵每次巡逻人均负重三四十公斤。因为需要架梯通过的路段太多,他们除了武器装备,还要背上钢梯,拆分后多人携带。必备的还有高压锅、汽油、大米、蔬菜和罐头等,否则体力难以为继。最长的连续行军,会从凌晨两三点走
期刊
文题呈现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说:“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试去看名家手稿(到博物馆参观,从互联网上搜索,或到图书馆借阅名家手稿影印本),从修改处印证这个论断,写成一篇作文。  思路导航  一篇文学作品到手,我们第一步需要留心的就是它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精确妥帖,心
期刊
编者按  无论哪一种文体,文采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感人肺腑的记叙类文章缺少文采,会有平淡乏味之憾,如画龙少睛一般;如果鞭辟入里的议论类文章缺少文采,会有空洞说教之嫌,如空中楼阁一般。可见,文采是文章的魅力之所在,妙笔生花,总会使文章增色几分。文采是一门艺术,要使文章文采斐然,需要掌握文章语言的三美:一是修辞之美,运用修辞手法来打磨语言,可使文章的情感和道理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荆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却被迫和贬义词“大意失荆州”联系在一起。疫情期间,荆州某科长又一次引爆了“大意失荆州”这个成语。其实仔细想想,“荆州”作为地名,是无辜的躺枪者,最不无辜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失败的人。“人生从来不是大意丢掉的。”网友如是说。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联系自身和社会,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原文呈现 
期刊
论守边备塞疏  ◎〔西汉〕晁 错  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杨粤,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故功未立而天下乱。……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因以谪发之,名曰“谪戍”。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又后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发之不顺,行者深恐,有背畔之心。凡民守战至死而不降北者,以计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2019年9月举办的数字故宫发布会上,一款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追梦计划”联合推出的《故宫:口袋工匠》的功能游戏正式上线。10大宫殿场景、50多种室内外陈设,都是经过故宫专家精心挑选和严格审核的,玩家不仅可以练就“云造故宫”精湛技艺,还能约战好友切磋一番。科技的力量,使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博院馆与时俱进,再次焕发活力。  2016年,某著名新闻头条APP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