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毒舌,不奇葩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ichao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葩说》里,肖骁爱撒娇,不管不顾别人说他“娘炮”,范湉湉通透豁达,把自己的人生剖析给陌生人看,马薇薇是专业辩手,在这个舞台上她的逻辑与感情都无人能敌。他们嬉笑怒骂,与陈旧与虚伪与固有价值观抗衡,他们的嘴巴毫不留情誓要拆穿人性的伪装,而观众在他们的言语交锋中好似得到了一次次解放和高潮,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说话方式。

寻找“最会说话的人”


  去年《奇葩说》找到马薇薇的时候,她正在忙离婚的事情,除此之外,她还要陪生病的老爸,管理公司,带辩论队。天时地利人和,《奇葩说》也找到她了,她欣然答应。“奔跑吧,别去思考”,是她给中年离婚妇女的忠告。
  这点他们家人是一样的,马薇薇父亲生病的时候还在到处去玩,人不能专心生病,“别老觉得我们是一个癌症家庭,对病痛的遗忘是最好的治疗”,马薇薇说。
  而参加《奇葩说》,对于专业辩手马薇薇来说,“也没什么感受,评委不同而已”,更多的初衷是因为不想只忙离婚把自己忙成个怨妇。
  在此之前不久,高晓松刚被爱奇艺从优酷挖过来,有了《晓松奇谈》,播放量虽然比优酷《晓说》时代要高,但好多铁粉仍死守着《晓说》不放,与此同时,优酷还请来了梁冬、袁腾飞、宋鸿兵,一块搞新的“说节目”。爱奇艺很慌张,高薪把高晓松挖过来,但现在这个局面还是吃亏的。
  这时高晓松给了爱奇艺首席内容官马东《奇葩说》的主意,他觉得应该把全国的侃爷都叫到一档节目来侃。马东尝试和高晓松PK,没想到自己自信多年血口喷人的本领还是没有高晓松厉害。高晓松顺势给了马东一个名单,要求让这些真正有实力的喷子来和自己侃。马东按名单一个一个找,找到第二个候选人—蔡康永的时候,对方表示有点兴趣,可以谈一谈。
  爱奇艺发出百万offer寻找“最会说话的人”,高晓松说这个人需要有知有识有艺有术,蔡康永说这个人需要知道听众想听到什么。
  毫无疑问,他们最后都找到了。
  《奇葩说》海选第一天,马薇薇还没进场,就有人说她是“女版高晓松”。出身中山大学法学硕士的马薇薇,曾代表中大参加2013年的国际大中专辩论赛并获得冠军。她被称“温柔一刀”,身上有好多标签:直面人性黑暗的真理女王、反对心灵鸡汤、没有逻辑的正能量就是负能量。马东说:“这一看就是心灵鸡汤,我们还是不要见她了。”
  但是,马薇薇进场后咄咄逼人的态度和自在的状态,却让 “马晓康”(马东、高晓松、蔡康永)欣赏。还没等到陈述辩题,马薇薇就被通知下一轮见面。
  这样的开场对马薇薇来说是容易的,但并不是最擅长,她不适合单方面输出,这也是在《超级演说家》中她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演讲给她的话语权,她犀利的批判常常让观众觉得自己变成了被批判者。马薇薇是为辩论而生,她喜欢双方观点来回博弈的感觉,辩论是过程的艺术,不是结果的审判。
  肖骁和马薇薇一起参加过《超级演说家》,他是陈鲁豫偏爱的选手。被邀请来参加《奇葩说》时,网友给他的标签是“蛇精男”,他高调挑战固有男性气质,语言花样百出,新鲜充满活力,他好像直接站在自己的地盘,宣告自己的合理与光荣,所谓知行合一。高晓松面对他的时候竟然也会口吃,说:“这样的选手只有康永哥能够handle。”肖骁对蔡康永翻白眼,对高晓松翻白眼,对节目组翻白眼,自信又浮夸。马东甚至说,没有肖骁的话这个节目不能叫《奇葩说》。
  海选当天,范湉湉等了几个小时到天黑了才轮到她,这已经超出了她耐心的极限,面对身边一群毫无共同语言的选手,她在进场后告诉“马晓康”:“我觉得他们已经蠢到不行了。”聊哲学聊音乐聊梦想,范湉湉在谈话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马晓康”忘情地点头称道。最后,马东对范湉湉说了和肖骁几乎一样的话:“你没来,我觉得这个节目就完了。”
  不过在海选当天,范湉湉和马薇薇都互相看不惯对方,节目编导笑眯眯地对都想掌握主导权的两个女人说:“二位姐姐要好好相处哦!”
  她们喝着咖啡各自不屑,异口同声地说:“不可能!”
  当然,在范湉湉看来,这是她们二人惺惺相惜的方式,是强者对强者的赞誉。

十步之内无人可近其身


  爱奇艺官网上的第一季《奇葩说》海选,有500多万播放量,到决赛的时候,播放量接近两千万,话题在新浪微博的阅读量突破10亿,讨论量超过32万,这甚至超过了同一时期的《康熙来了》。马东认为,《奇葩说》最大的创新价值在于传达了网络传播内容自身的内在逻辑。随着节目的播出,马薇薇是最快速地被公众认识的选手,好像一阵风一样突然成为微博和朋友圈的网红,从辩论圈到综艺圈,她实现了质的飞跃。然而在这期间,她还得持续面对离婚和父亲病重的现实,工作与生活纠缠在一起,人生像一场重大的考试。随着这两件事情的落幕,《奇葩说》第一季也逐渐结束。
  《奇葩说》之后,马薇薇近段时间最隆重的私生活就是买了四双高跟鞋,除此以外,你能看到她的生活都在微博上,在视频里。录节目候场的时候,她在发微博,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她在发微博。
  网友把两年前她评价木子美和柴静的微博翻出来,被木子美看到了,本以为两人会在微博进行一场唇枪舌战,但几轮来回之后什么都没发生,木子美说两人不在一个频道上,对于“离婚”、对于“男权(女权)”,即便师出同门,价值观也大相径庭。
  马薇薇说:“伪先锋和波伏娃之间,只差一本《第二性》和一个萨特。”她的粉丝不能完全理解她意指什么,但仍然在微博评论里形成簇拥。
  她自认为不喜欢哲学思辨,但擅长的事情是深入浅出,这让她造就了很多金句,无论是在演讲、辩论,或是微博中,金句俨然变成她一种自然而然的说话方式。
  “近义词辨析—亲人与亲戚:平时操心你生活费的是亲人;结婚关心你礼金的是亲戚。生病来照顾的是亲人;死了来送奠仪的是亲戚。怕你过得不开心的是亲人;嫌你活得没价值的是亲戚。学会对亲人说谢谢,学会对亲戚说呵呵。”   马薇薇看起来是最应该在这个时代红起来的人,语言简单明了,感性但也充满某种道理,这是在辩论中练就的本领,她说的话很容易在网络上让沉默的人引起共鸣,暗自叫爽。
  而在采访中,她却是“你不逼我说话,我基本都不会说话”的人,她有时候觉得自己嘴巴太毒了,应该尽量少说话,除了和很熟的人在一起。青春期的时候,马薇薇爸爸给她报了女子防身术班,说:“你嘴巴越来越贱了,早晚会挨揍,是时候做好准备了。”
  《奇葩说》第二季选手、编剧柏邦妮在现场彩排第一次面对马薇薇时,原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赛前她做了辩题的大量工作,对马薇薇的风格也自认为比较了解,而且柏邦妮自身也是长于演讲的人。
  可是当拖着一条残腿的马薇薇站起来开始说话时,坐在对面的柏邦妮还是被镇住了。马薇薇攻防全面,十步之内无人可近其身,快如闪电般的辩论范式,如同《九品芝麻官》里周星驰那样,如锋利的刀刃劈头盖脑地砸向对手。柏邦妮不敢直视她,甚至找不到好的破解办法。
  第一场辩论下来,柏邦妮的队友都招架不住。一个队友想出了一个方法—眼睛不去看马薇薇,好像马薇薇的气场就会弱了好多。
  柏邦妮也打算试试这一招,埋头写笔记或者东看看西看看,试图避免战火直接烧到自己身上。没想到这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不被马薇薇的气场镇住,你起码就有了和她平等对话的勇气。
  这种能力对于马薇薇来说更多是一种天赋,她不相信努力能弥补天赋缺失的鸡汤,她也不是热爱读书从而众望所归能讲好很多道理,她无法解释自己咄咄逼人还被喜欢的原因,只能归结到人格魅力,然而这种魅力不像知识能被规范化地传递。
  马薇薇的语言结构有其明显的风格,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即便是在口语交谈中,说出的话也可直接用于书写微博,每一句看起来都像化好了恰当的妆,她在《奇葩说》里有很多金句—
  “你没有爱了,你需要陪伴,所以需要你一辈子不离开我,养条狗啊!”
  “那些催你们结婚的七大姑八大姨们。他们自己没有自己的生活,却渴望看别人的生活取乐。你想看生殖,看繁衍,去看《动物世界》呀!”
  “爱一个人,有人一念成佛,或者一念成魔。但在爱的过程中,是佛是魔,历尽你给我的百折千难,我终于找到了我。”
  这些金句让观众在电脑前大呼过瘾,从中找到自身价值观的支撑,任何一个你隐隐作痛不敢说出来的困惑,马薇薇都能帮你找到合理性。然而马薇薇从不把辩题当作人生观来捍卫,这是专业辩手的基本素养。
  她也不认为辩论是为了塑造三观,她只在撕逼中找到各种价值观背后的代价,尊重不同价值观背后的道理。“坦白讲,我们又不是干传销的,卖三观没钱收的好么?”在舞台上,她永远是微笑的,看不出情绪和信仰,也看不出完整的马薇薇到底是什么样。
  和马薇薇不同的是,范湉湉几乎是用生命来辩论,高晓松认同范湉湉所说的:“生活阅历是辩论的重要来源。”
  16岁出道做主持,进周星驰的公司拍《功夫》,然后一落千丈被“雪藏”,北漂蜗居,男朋友进“提篮桥”,喝过花露水自杀,从前台做到市场总监,放弃稳定高收入工作,32岁回归演艺圈……
  为了一个辩题,范湉湉在舞台上几句话把自己的人生概况下来,说到梦想的时候声泪俱下。她毫不掩饰生命的不堪,接受人性的丑陋,活得通透豁达足以来支撑她坚定鲜明的价值观。
  她说话方式的直接准确也显示出这种价值观的坚定。《奇葩说》辩论现场,有男嘉宾发言辩论说:“其实我是恋姐姐型的。”范湉湉立刻站起来:“你是恋哥哥型的吧。”艾力说自己是暖男,范湉湉说:“不要冒充自己是暖男,暖男就是男人中的绿茶婊。”说到该不该看爱人的手机,她说:“男人靠得住,母猪也上树。”她大声呼喊:“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啊!”热辣激烈,《奇葩说》太需要她了。
  维吾尔族选手艾力在辩论中偶尔表现出大男子主义,范湉湉写文章说他是“沙文主义猪”,艾力私下告诉她:“其实你可以叫我‘沙文主义羊’或者‘沙文主义狗’。”她承认这是无心之失,她道歉。她说高晓松是“直男癌”,“癌症病人要是觉得被歧视的话,那也是太玻璃心了。”
  高晓松对范湉湉来说像爱人的角色,俩人都感性得一塌糊涂,反对达尔文进化理论,崇尚爱与和平,所以高晓松的状态有时好有时不好,有时滔滔不绝有时又冗长无趣,但范湉湉觉得这是感性的人身上会散发的光芒,像一个摸不透脾气的爱人。
  范湉湉曾经把爱情作为生命中的90%,现在只压缩为10%,这让她的人生越来越顺利但伴随着孤独的剧痛,她不否认某一天爱情又会突然变成100%,或许就是明天。
  所以微博上的人喜欢问她关于爱情的问题。
  “我男朋友因为我矮和我分手了。”
  “你问他是不是天生是猴忍不住找个高个女友为了方便他不压抑天性愉快地攀爬吗?”
  “我和我前女友分手一年了但还是会经常想她,虽然这段时间我也和多名女性发生过关系。”
  “出门左转走到底就是黄浦江,不要停!典型的沙文主义猪!跑我这里炫耀女人多!”
  她说自己嘴巴太直了,所以朋友不是很多,害怕别人受不了。但她其实不喜欢尖锐的讽刺,就像她喜欢拉斐尔的画,圆润的天使,小俏皮,是她认为最基本的美。
  喜欢范湉湉的观众,在她身上找到自己所不能达到的曲折。他们欣赏这种奋不顾身,即便有所过错不尽完美,但活得酣畅痛快是都市人压抑的渴望。她极大程度地把感性放大,并实践于自己的生命,这是人们在深夜或者在好多年前才敢做的事。

一个耳光一颗糖


  相对前两者的成熟坚定,肖骁更像一个新鲜的存在。在他之前,没有人像他一样说话。他并不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标准,却可以让标准为他修改。
  肖骁认为《奇葩说》让他收获最多的除了钱以外,还有社会认同。有人跟他说:“你是我喜欢的第一个娘炮。”有人跟他说:“你改变了我对娘炮的看法。”这些话对肖骁有催眠般的作用。   性别和性取向在《奇葩说》的舞台上是一件无法被简单叙述清楚的事情,即便这个节目有很大的辩论空间。
  不过这个状况对马东来说并不陌生,早在2001年的时候,他在湖南台的《对话》舞台上就曾邀请过李银河、崔子恩和石头三人,作为嘉宾来讨论关于同性恋的话题,台下观众多为公务员和知识分子,那时候现场存在温和的争执。即便在当下社会看来,这三位嘉宾的性别或性取向也同样变成不能被简单概括的先验存在。那期节目让马东被迫离开湖南台回到北京。经历了《挑战主持人》的正统实践后,他再次回归到自己的先锋宿命中,《奇葩说》和《对话》,看起来像马东命运中两次相似又迥异的经验,不过在不同时代,必然有不同的呈现方式。
  在这个性别观念正由保守走向多元的社会,肖骁是《奇葩说》舞台上一个典型的存在。
  他笑称自己“从小就是个维权斗士”。虽然成长在一个家教很严,长幼有序的家庭里,但若是姥姥叮嘱他凡事要让着妹妹,他就会反抗。他不允许姥姥偏心,不能因为妹妹年龄小是女孩就可以导致不平等,肖骁很较真,会因为这件事情过年不去姥姥家,除非姥姥向他道歉。
  后来上中学了,青春萌动,他把校服裤子改短了一点,把头发留长了一点,和女生在同一时期打了耳钉,老师批评他,他反抗,“为什么在这一点上男女不可以平等”。肖骁对老师毫不畏惧,他可以把老师拉到校长面前去对峙。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肖骁都一直很享受和人在争吵中获胜的快感。有一个很胖的好友,肖骁劝他减肥,“你现在吃的不是小龙虾,你吃的是你的自尊!”朋友说:“肖骁你别说了,我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你骂我,我被吓醒了,醒了之后我就一直哭。”
  嘴贱的本领是天生,嘴甜的本领也是天生。一个耳光一颗糖,是他毒舌的准则和技巧。
  好闺密和渣男谈恋爱了,肖骁说:“亲爱的,你结婚我就不来了,支付宝转200。”好朋友生了个长得像爸爸的小孩,肖骁问候:“哎呀,小宝贝太可爱了,肖叔叔太爱你了,以后拉双眼皮叔叔给你出钱。”
  他喜欢说话转个弯,给你接受事实的缓冲能力。《奇葩说》之后,肖骁在爱奇艺开了自己的节目《少奶奶的御花园》,每周一个话题讨论,如何手撕渣男,如何鉴“表”,旅途中遇到奇葩怎么办,遇到不好的发型师怎么办,这个用手机拍摄的小成本节目,点击量轻松就能过百万。“撕烂伪装,女王吐槽”,肖骁帮年轻人把想说不能说的怨恨夸张表达,通过网络一次次达到共鸣。上个十年,青年意见领袖关注家国大事,正襟危坐,建设性意见支撑着青年成长。这个年代,年轻人有了新的欲望和渴求,肖骁引领他们用新的方式来自我表达,个性大过天。
  北大新闻学院的一场辩论赛,肖骁去做嘉宾。关于“深造学业还是休学创业”,号称自己从不读书的肖骁在北大学生面前说,“读书读得越好长得越丑”,台下一片欢呼,北大学生深陷他的魅力中。
  “这不是个毒舌的时代,是个说真话的时代,”肖骁并不认同别人说他是毒舌,“我是毒舌?和我接吻你会死吗?”
  马薇薇说肖骁是有为青年,在《超级演说家》时期,他们两个就经常一起窝在寒风瑟瑟的演播厅门口聊天,话题十之八九不健康,肖骁精口无遮拦节操匮乏,和她最聊得来。
  而《超级演说家》的冠军,被称为正能量女神的刘媛媛,却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奇葩之旅。温柔、谦和、善于倾听,对世界总是持美好的看法的她并不符合《奇葩说》的期望。后者想拆穿人性虚伪的面具,前者却爱这世界每个人。这两种相对无言的价值观,最终只能互相保持沉默。

后奇葩时代


  《奇葩说》结束之后,马薇薇、肖骁和范湉湉继“马晓康”之后被打造为了新的“马骁湉”。肖骁不用再像以前一样跑到马薇薇房间大声嚷嚷:“老子要红要红!老子最美最美!”因为这些都已经基本实现。这导致肖骁妈妈看到儿子被这么多人喜欢以后,会疑惑地说:“喜欢你的人脑袋都有屎吧。”在毒舌这一点上,肖骁很明显遗传了好的基因。
  范湉湉曾说自己要做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想得奥斯卡。不过还是暂时先在综艺圈发展,这是她最擅长的事情。有出版社找她写书,她在微博和粉丝讨论新书主题,除了“爱情,男人,和狗”外,还有“宇宙神论和外星人的关系”,外星人是她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此来逃脱地球这个囚禁的牢笼。她还想演一个看起来不像范湉湉的角色,强大的性格特征让她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天然局限,做了30多年范湉湉,她觉得太累了。
  而马薇薇呢,人生中总是在做自己比较想做的事情,开咖啡馆成功了,打辩论成功了,结婚离婚都已经做过,尝试在综艺圈做到极限是她对新自由的向往。她依然能为观众熬制各种鸡汤,她清楚地知道你想听她说什么。然而,给自己熬鸡汤却是最难的事情,她很悲观,口出金句的幽默,在她看来不过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用于自我救赎的副产品,常常失眠的她最后的征途是说服星空。
  他们在微博上经历了粉丝数快速成倍增长的奇幻过程,各自展开着更宽广宏伟的事业。奇葩被社会接纳认可,是一个社会更宽容多元的体现,这也是《奇葩说》未曾料到的自己可能会肩负的使命。
其他文献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被一个“女德班”雷倒。  前段时间,有一个叫做丁璇的“女德文化研究学者”因为宣扬“女性要忍受家暴”之类的所谓“女德”,引发舆论界的轩然大波;不想最近,辽宁抚顺又有一个“女德班”,鼓吹“女子点外卖、不刷碗就是丧失妇道”;“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再次引发舆论强烈抨击。  我们忍不住要追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唐的“女德班”?  女德班散布的各种谬论,并不值得撰文批
每年蘋果秋季新品发布会都是科技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布活动,今年也不例外。在当地时间2019年9月10日上午10点,Apple Park挤满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嘉宾和媒体人。  这次发布会上,库克扮演了一个串场主持人的角色,邀请各个业务模块负责人以及合作伙伴上台进行演示。这次发布会结束后不久,我得到了与苹果CEO蒂姆·库克独家对话的机会。  进入采访间后,库克的状态很放松,看得出来他对刚刚结束的发布会相当满
雄心壮志  GUCCI Rooster 勇斗士  在西方文化中,公鸡为勇士,富有勇猛顽强的精神。在中国,则是个性恭顺、忠诚、勇敢且才华洋溢的化身。作为近两年爆款战斗机的Gucci,在大时大节必不会错过刷屏机会。鸡年推出GG Rooster图腾呈现在手袋、小皮具、钥匙扣坠饰、运动鞋、真丝方巾以及发带上,听起来很洋气,其实就是鸡形态的各种具象。  RMB3000  把握时“鸡”  ZUNY金鸡礼盒  
经常会看到朋友圈有人早起打卡。某天一个朋友早上八点半发了条朋友圈说:“今天终于起早了。”然后另一个朋友就在他的朋友圈下面评论说:“八点半也算早吗??”真是灵魂拷问……因为我一直是八点上班,所以工作目早上七点前就起了。但是,只要一到节假日关掉闹钟,我自然醒的时间都快到午餐了,即便前一晚入睡的时间并没有比工作日晚很多,我也不晓得为什么(摊手)。但我的情况还不是最严重的。有一个朋友是作家,她的手机早上永
热辣辣的夏天,美国《福布斯》网站在6月初公布美国年轻人的恋爱特质。那就是“85后爱用约会软件,却不恋爱结婚。”  这是什么样的心态?究其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完成了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教育,并且从中获得的回报越来越多。这意味着在25-34岁的年纪上,你需要顾及很多生活上的事情,包括处理一团糟的财务状况以及越来越多的生活难题。而85后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取得一系列的成年标志,这包括婚礼以及生育问题。这也
时隔28年,导演蔡明亮的处女作《青少年哪吒》在荷兰院线再次上映。这个2019年的初春,寒风萧索,却有无数观众深夜到来,感受那来自台北的孤独。  在电影工业主流审美越发商业化、《黑豹》这类超英电影也能拿下奥斯卡奖杯的今天,这位电影艺术家,却始终和电影风潮背道而驰。从影28年的蔡明亮,仅仅用11部长片,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奠定了大师地位,并被写入欧洲电影教科书,并让一小众国内外影迷中毒一般迷上了他。今年
必须告诉大家的是,《图书馆自由宣言》是真实存在的,原著作者有川浩的创意正是来自丈夫偶然发现的1954年版《图书馆自由宣言》。  你对图书馆的认知是怎样的呢?安静,守序,知性?在电影《图书馆战争》里,书翻到一半可能被赶入避难室,遭遇围剿肃杀。人可以为一本印刷品图书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关东图书基地总司令仁科失去了一条腿,而他的前任稻岭献出了生命。30年前“日野的噩梦”事件中,图书馆内共死亡12人,625
任大刚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不管是为了陪孩子做作业而考了教师资格证,还是因为陪孩子做作业而气得脑梗发作,主角都是母亲。我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在一个家庭内部,母亲对子女教育的焦虑程度,要远远超过父亲。  为什么会是母亲,而不是父亲?因为通常地,母亲承担着更多的看护孩子的责任,换言之,在一个年轻的家庭中,母亲的教育主导权更大。  根据我的有限观察,母亲的教育主导权,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母亲是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这样的说法,最早出现在2014年的天涯社区上。在一篇头条帖子中,楼主用几组上海街头年轻男女的照片,得出“女比男明显高一个档次”的结果,并借此炮轰满大街的直男:“现在的男的要么狗头狗脑,要么缩头缩脑,没一个看着舒服的。”  “直男”一词,渐渐脱离了性别及其性取向的语境,成为吐槽调侃时绕不开的攻击对象,甚至与升级版本的“直男癌”和“钢铁直男”混淆使用。  在清一色的土味
中国的音乐节已经成为蔚为壮观的文化现象,有媒体说全国各地每年要举办上百个。过去大家对音乐节参与者的印象是各种奇装异服怪异发型招摇过市,现在则越来越多成群结队手拿荧光板的歌迷粉丝。  不管是哪一种,音乐节结束后媒体照例要抱怨堵车、排队、脏乱差,各种制造噪音,各种打架竖中指,唱的唱吃的吃没有欣赏音乐会的素质,制造了多少多少吨垃圾,踩坏了多少多少草坪,总之是各种杂乱无序。  同往常一样,今年音乐节也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