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轻恍却三年

来源 :城色in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我们还是不太会轻易放弃那副热爱生活的真嘴脸,比如偶尔迸发的潜存文学激情,即便是装腔作势也欣慰于与时光同行的印痕。文气,大约得摆摆架势,有几分伪装的嫌疑,同青岛这座城相似几分,又陌路几分,拿捏着身段的海边,夜璀璨如白日,而颇具油画气质的老城的那些老路还是一如既往地静默迷离。
  大学路便是老城的一处,净是尝尝咖啡的去处,人来得静,风拂过来也静。路两边的树拔得挺高,叶子何止繁茂,简直是实实在在的遮天蔽日,把视野用一路碧绿推远,直到看见海面的波光,那种林清沐泽,算是痛快。这地方硬找是找不来的,你想谈谈天,抒发抒发,突然奔着咖啡这东西找,还真枉然;非得先迷上这儿,转转什么是江苏路教堂,哪个是信号山公园,交错相通间,有的路窄点,有的坡陡点,什么时候有点迷糊了,这大学路也差不多能到了。这不难做到,老城的路转起来惬意,徒步走着,没有驱车的路线困扰,只管穿梭林荫,或行于夜色,整点响起的钟声时近时远,总在迂回,有四季的烙印。至于海,在路的尽头,安静得多。咖啡馆像是遇见的,正如米高咖啡的这个院落,并未刻意找过,似乎只是抬头驻足这么自然。
  记得是跟逸飞走了很久的路,基本也算迷途之中第一次走进这小院,夜观星象细细算来,仿若已是三年前的事情。身处于哪,奔波于哪,历历在目的那些日子,溜走得清楚简单,像极了风吹月份牌,轻轻恍逝的朝夕尽是记忆了。那略带酸感的谋生历练,配得上这条疗伤的路,能静下来,聊聊事情。大学路上的院落式咖啡馆不少,正如这一片的各路名人故居,星星点点。海洋大学坐落于邻,于是这里的小店风格大抵归于文艺、清新、矜持细腻或者一些自讨没趣的矫情。米高咖啡既不例外,却也例外,那份对咖啡的钟情像是对大海的痴迷。这里遵循着这么一句话:一杯咖啡和一杯好咖啡的区别,仅此而已。记得初次跟店员攀谈,他操着一口青普坦然告诉我,爱咖啡是一种病,很难治好。


  那时候的日子,紧得只有半拉周末可以支配,漂泊有时候就是如此,时间和钱不太宽裕,却莫名有种自由的感觉。来米高坐坐成了一种习惯,从不懂咖啡就已经开始的习惯。这里也许更适合久坐,气氛总让人着急不起来。院子就像是公园里的一部分,栽培的植物在这里过得安静,品客们也便来得安静,走得安静。自制的咖啡中有一款就叫做米高,如同这儿的名片,能喝得来,也能让人记得清楚。柔和中,话题常常开始说不完,关于眼下和未来,关于奋斗和感慨,生活就这么突然美好又充满了等待挑战的那份神秘。至于烘焙的手艺,甜浆的口感,果酸的浓度,在那时对于我跟逸飞来说都是看似老死不相往来的科普,只剩喝个舒服,倒也实在。像磨制这款米高所用的埃塞俄比亚咖啡豆,都忘了什么时候才不经意记住。
  说起来,在米高品米高的光景总像是偷来的,也许安逸的事情总会让人在冥冥中提心吊胆吧,我们的文化使然。工作的调整,生活的变迁,对年轻人而言,如同家常。不论什么时候,能有个倾诉的朋友总是值得庆幸的,若再有处静所容身则称得上得到恩泽。对老城的留恋包含着这个院子,又像是源于这个院子,没有去区分的必要。逸飞也常说诸如志在四方这类话,就像本身之于青岛也是一种漂泊一样,年复一年的忙碌,离开这儿的日子多了,聚聚聊聊的日子越发少了。偶尔回来坐坐,基本是独自一人,没了当年那些信口开河的乐子,话题还是很多,只是变成了自己思考罢了。店长说这款米高已经增添了五种新口感,如今最受欢迎的一款,名字依然直截了当,就叫做米高五号。而那些喝第一款米高咖啡的人如今都在哪呢,都在忙着什么,或者还有谁的周末依然安逸?
  也许咖啡最神奇的地方便在于此,一种口感会让人牢记一段时光,那种久违的记忆会是特定的画面,有时间,有地点、人物、当日天气,甚至那天海的颜色。

其他文献
在台湾,有一只粗枝大叶的“喵先生”,却想找到一个标致的爱人。这就是郑智化收录在1990年的《单身逃亡》专辑里的《猫》,歌曲一开头就在唱:“霓虹灯招牌下的垃圾桶,住着一群神秘的猫,我们在遗忘的角落里寻找目标……”  这只住在垃圾桶里的“喵先生”,本来是混世魔王,顽皮而快乐,像极了占着花果山的大圣孙悟空。  可是这一切,却在遇到了那个女人之后,幻影移形了。  人类多么危险  但我知道  我已深深爱上了
期刊
族名:仫佬族(mu lǎo zú)  籍贯:中国  分布区域: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  语言文字: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即仫佬语。仫佬语与毛难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婚姻习俗:仫佬族为一夫一妻制,可与壮族、汉族通婚。仫佬族青年男女历
期刊
食客问问  Q:你好,食品凝固剂,咱们能认识一下吗?  A:大家好,我是一种使食品中蛋白质产生沉淀、凝固,防止新鲜果蔬软化的物质。其实你们一定都知道我,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腐就是靠我们制成的。豆腐、豆花这些美味可少不了我们的帮助。  Q:你也和防腐剂、食用色素一样是个大家庭吗?  A:是呀,我们也是个大家庭,食品中常用的主要分四大类:盐类凝固剂、酸类凝固剂、酶类凝固剂和复合凝固剂。  Q:那你的大家庭
期刊
A  写大千世界的万象,有心有灵犀的触动和意趣盎然的百态;写纷繁复杂的故事,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抑或是叛逆难忘的青春。眼前尽是些密密麻麻和眼花缭乱,尽是些纸墨的幽香和文字的灵魂。他,心之所至,记录的是这个时代的精神与品位。偶然的邂逅,一切都是崭新的,恰恰是自己心爱的,用自己的文字,一笔一画,为他添上浓墨重彩。他,只做一个旁观者。而我,由最初的一知半解,经时光荏苒,渐渐融入了他,习惯透过他的视角看待生活
期刊
珍重一份清白,不管多久远  先人精通于技,如四大发明,又奇又妙,只是术之苦,非常人所尝。  熟悉的一位先生,前几日约我写篇文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他自己已知天命,仍兢兢业业行走于田野乡间。在电话里真切地焦虑着,他说,我在铅山。  总是这样,好多东西在即将逝去的时候才会唤起人们的珍惜,这次是“千年寿纸”的身世之争。老先生奔波于福建连城与江西铅山,他说,总说清白如纸,这下,纸也不清白了。  老
期刊
与《IN生活》结缘前,我在一本DM杂志做编辑。如同所有商业期刊一样,栏目设定需符合商业需求,编辑行为俨然广告公司文案做派,收效却甚微。因为不是理想的状态,所以选择了离开。  而在这之前,我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主办的城市文化类杂志做编辑,纯粹的深度和文化味儿曾让这本杂志拥有大批读者。我们称之为老师的主编是大学编辑学教授,在他的指引下我爱上这一行并有了职业兴趣。那时,初入编辑一行的我像偷东西的小人,从其他
期刊
几千年前的水泽河畔,两只水鸟欢愉地呼叫,一雌一雄,鸣声相谐。大片的荇叶浮于水面,那河流里涌动着原始的沉静和生趣。有一个女子在洗荇菜,纤纤素手下,流淌着丝丝缕缕的碧绿,或左或右,漂摇无方。  不知何时,一个男子在岸边驻足,看得呆了痴了,恍然发现了生命的广阔与美丽。胡兰成在《山河岁月》中这样写道:“他忽然爱起那在洗荇菜的女子了,这爱竟来得无因无由……”  几千年过去了,一提到荇菜,似乎人人都能念出那句
期刊
最早的《IN》,在心里,那是2011年。  当年,遇到一个开发商,出了不少钱,我离开单位,做了另一本,土豪不要《IN》。多少和理想有关,但有差距,太多的美好是用钱买不到的。  后来,和一个编辑说了这个理想。那时候,还不叫《IN》。她把她的想法写成栏目单。有一些我着实看上了,不过大部分还有点遥远。前思后量的,总是时机不成熟。后来她去了北京,给一家心灵杂志做稿子,叫朋朋。  再后来,遇到一个颇具杂志天
期刊
早先曾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去澡堂”的流行语,虽说是玩笑话,却也说明洗澡在人们心里和日常生活中占有的举足轻重的位置。  济南资格最老的浴池应属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当地人贺德顺在至德院街开办的顺德池。次年,同是当地人的张文炳在钟楼寺东街曾家桥开办了玉露春。布政司街东尚书府的德新池也属于开办较早的。那时的浴池大都是大锅烧水,大池洗澡,大条凳子更衣,设施十分简陋。  开埠以后,普利门外的瑞品香
期刊
免贵姓石  家中抽屉深处放着一本《石氏家谱》,是父亲和同宗人多年编纂而成。神秘复杂的家族谱系透露着家族的传统根系观念。如同所有人对自己的家族起源持有好奇心,翻开这本家谱追根溯源,发现不过是早年间从临淄迁居到了相邻的青州。  但石姓起源于何时又如何起源?这恐怕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叙尽。  得姓始祖  石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五,是中国第六十三大姓。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定,石氏出自姬姓,起源
期刊